分享

苏小隐│​读词札记(三)

 蘇小隱 2024-05-14 发布于辽宁


│苏小隐填词课堂(2024.5.18)


三七

温飞卿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张惠言《词选》卷一云:“此感士不遇也。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前人作词,尤其唐五代及北宋词,或偶有寄托,无寄托者实多,惟常州词派好以意逆志,以比兴解词,系之《诗》《骚》,遂多勉强之处。然自张惠言此论出,温词《菩萨蛮》一组即被各种解说,总是主意在先,强欲附会古人耳。顾宪融云:“读者正复不必泥定此说。总之,飞卿词佳处在语重心长,神理超越,句句绮琢,而字字有脉络。读者见仁见智,各极其妙耳。”是和事佬言语,其实便是不必深究之意。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上片第三四句,前人有说是写梦境,有说是写实景,两者都可通,但以写实景意象较胜。此与前两句,为相衬之法,如若解作梦境,未免显得平易。

◎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
温飞卿《菩萨蛮》一组,极重炼字,多精微精妙。如本首之“团”、“轻”,前一首之“惹”、“隔”,又前一首之“度”、“弄”。此等虽小处雕琢,而大为全篇生色。

◎更漏子(玉炉香)
唐圭璋谓宋人句化自本词,所引出自聂胜琼《鹧鸪天》词,其下片云:“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又李清照《声声慢》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亦从温词化出,用“点点滴滴”四字,更显淅沥不绝之意。

◎更漏子(柳丝长)
吴世昌《词林新话》云:“由末句说明上片之'塞雁’、'城乌’,皆梦中所见,因而惊醒,则其人仍独宿于金鹧鸪之画屏前。”指为梦境,误矣。这两句写听觉,续前面听雨声、漏声,又如俞、华二家所评之动与静、真与假之映衬。如为所梦,终难解说得明白。

◎更漏子(背江楼)
周邦彦《蝶恋花·秋思》:“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轳辘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皇,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下结两句,似从本词末两句脱胎。

◎望江南(梳洗罢)
“梳洗罢”三字,省却许多妆饰细节。次句承接,两句写尽活动,由动入静,成为定格。后两句写遥望千帆过尽,直到斜晖时候,原来梳洗倚楼,为待归人也,始揭出前两句用意。前两句极精练,后两句以“悠悠”两字,并寓等候时间漫长。“脉脉”、“悠悠”,并传心绪。“肠断”是因为望而不见,转更伤心。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首,下片“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从此词“独倚”两句化出,而变委婉为阔大,正是柳词手段。以前人语句别出面目,此所谓之化用得法。

◎望江南(千万恨)
三字主旨劈面而来,后五字即所恨者,天涯相隔耳。后两句并举眼前景况,状其恨所无从寄托。末句也是眼中所见景象,然与前二句意义不同,是宕开之笔,意为相对无凭无托之山月水风,摇曳之碧云乃可知其所恨,或谓己之心事正如摇曳之碧云。唐圭璋云此两首“空灵疏荡”,于此四字言之,本首比前一首更为特出,盖前首纯白描,此首则由白描而入于蕴藉。

◎河传(湖上)
“桥”字非韵。《河传》一调,创自此词,《钦定词谱》所载有廿七体之多。以声响情态而论,他家别体,皆不如温词之宛转有致。蔡嵩云谓“一韵一境”,所论极恰,可细参之。

三八


韦端己词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端己《菩萨蛮》,全写故国之思,而托以相思、乡愁抒之。其语浅而秀,多天然好句,皆非从雕琢中来;其意深而隐,多宛转佳致,皆内心情感真实流露。宜读之者不能不为之动容。于此一层,比温飞卿之浓妆艳质自然胜出。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前面大半写春水江南,美眷如花,游人合老于斯。末两句陡然作沉痛语,此前所述尽作虚无,不过是所忆所念而已。愚意此亦前首词下俞陛云所云皆“隐寓留蜀之感”,四首必一时之作,同一主旨。俞平伯没有讲得明白,唐圭璋则解释本组词均在江南所作,与意相左。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此首,上片写忆江南,下片写今在蜀。“白头誓不归”,端己为王建所聘时已六十余,后竟死于成都,自写照语。是蜀亦乐,而江南之忆,终成一梦。唐圭璋所释不确,见前首按语。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此首,仍是上片写忆旧,下片写眼前。前三首忆江南,故只言情事。此首忆洛阳,故末句点出思故君。

◎应天长(绿槐阴里黄莺语)
上片极蕴藉,下片转疏浅。“绿窗风雨”亦佳,只“君信否”三字略嫌显露。

◎女冠子(四月十七)
端己宠姬为王建所夺,历来承袭此说者不少,大抵传闻不可信。端己倘真情深若此,一念不去,君臣必生嫌隙,势不能全力辅政。若以为曩时旧爱所写,或可通。俞平伯谓以句法看,“别君时”当连上“四月十七”为一句,然而前两句自是一体,“别君时”已属后半。温飞卿《女冠子》上片云:“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鬓如蝉。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可证。又谓以韵脚论,仄韵换平韵,应是启下,亦不确。如《相见欢》过片三句,前两句亦仄韵,第三句亦换平韵。李后主词“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虽换韵仍是相连之一体。“别君时”自成一句意思,不必强解为“时”承前而“别君”启后。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
此首与前首《女冠子》,皆是端己独有手法,纯白描,纯白话,然不觉其鄙俚,情深故也。后人或有仿之者,终未能达斯诣。

◎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
上片望远怀人,首句特冠一“独”字。伫望之人不见,过片乃转写坐看落花。下结二句换虚笔,以“千山万水”应前“玉关”,“魂梦”应前“日暮”。次序脉络如此。

◎浣溪纱(夜夜相思更漏残)
“想君思我锦衾寒”一句,可作对面著笔典范,读者于此细思之。若云上片皆从对面想,则“想君”二字意在篇首,乃是倒装之法,亦可揣摩。

三九


冯正中词

◎谒金门(风乍起)
冯正中词之寄托,前人多有论及,读其词数阕,字面迷离惝恍之间,似乎确有隐情藏于背后,但自未必每首皆有寄托,不可以过度解读。正中与二主,皆深于音律,暇余且以小词互谑相遣,乌得言有寄托哉。以下诸阕,皆当作如是观。

◎南乡子(细雨湿流光)
北宋佚名《雪浪斋日记》云:王介甫问山谷曰:“李后主词何处最佳?”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介甫曰:“不如'细雨湿流光’最妙。”荆公盖以为后主之词也。此词首句经荆公拈出,遂传诵人口,妙绝千古,然其他句不能佳也。按:王荆公眼力,不至于不辨高下如此,也必不作如此断语,其必非真,可以一笑置之。

◎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
独自寻芳,蝶燕双双,似乎是绮语情辞,然而末句“绿树青苔半夕阳”,境界甚大,整首意境遂转迷离。

◎清平乐(雨晴烟晚)
小词重在最末一二语,必有所托,所谓意在言外,含蓄缥缈,故能悠然不尽。冯正中极谙此理,试读数阕,自得消息。

◎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鹊踏枝》,至晏元献始改名《蝶恋花》。此调之用心、用意之处,在上下结两个七字句,要含蓄,要协婉。正中《鹊踏枝》诸阕,可为垂范。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以反问起笔,亦是一种手法。上片以下皆是回应。“惆怅”对应“闲情”,两七字句展开演绎。下片,自内至外,从人至柳,从自问至问柳如何如人一样,脉络极细腻。末两句,著眼在“独立”两字。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谭献《谭评词辨》云:“金碧山水,一片空濛。此正周氏所谓'有寄托入,无寄托出’也。”周氏指周济。常州词派张惠言及后继者周济、谭献、陈廷焯等人,以“寄托说”一脉相承。其实“金碧山水,一片空濛”,不过空言虚语,未说到一点痛痒处,若此等评论,于后学全无裨益。

◎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
整篇含蓄不尽,传世之作也。毛先舒所论词法,大得精髓,宜乎涵泳其旨。张惠言曰:“'雨横风狂’,政令暴急也。'乱红飞去’,斥逐者非一人而已。殆为韩、范作乎?”陈廷焯亦系之以“忠爱缠绵”。如此皆胶柱鼓瑟,为泥于香草美人寄托之以意逆志。只如唐圭璋所释,看作闺情词即可,至于言外之意,不必过分求索。

四〇


李后主词

◎一斛珠(晓妆初过)
就词言词,此首若出自寻常文人之手,便无可责备,而于后主,便嫌轻薄。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写出帝王家富贵气象,所谓“风流豪迈”,然此襟抱自不关家国。“飘香屑”,俞陛云以为“帐中香”,而此香不当用于大殿之中娱乐之时。詹安泰以为即百合香,亦未知所据。许昂霄《词综偶评》云“疑指落花而言”,或近之。

◎捣练子(深院静)
此首已具自家面目。只写一砧声,白描数句,已经黯然触人心旌。前三句,写庭院之风,及砧声所来自,用“静”、“空”先作衬,写入砧声,偏又状以“断续”二字,凄其已甚。后二句,写室内之人,砧声与月光齐到,宜长夜难捱,情怀之加倍无奈也。真能字尽其用,一个也闲不得。

◎清平乐(别来春半)
有说此词为后主思念其弟从善所作。按,开宝四年秋,李从善奉命往宋廷入贡,被太祖以虚衔留滞京师。后主请其回国未允,因作词以托意。细味词中情绪,可信。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此首以下,皆写在降宋之后,被俘至汴京幽禁期间,故有“小院庭芜绿”之语。上下片著意皆在末句,人事已非,不堪回思。上片写眼前,下片前半写回忆,后半又回到眼前,由凭阑而转入室内。此“烛明香暗”指当下,正是夜深难眠时候,与上结“新月”亦照应,若俞、唐二家所释仍是忆旧,则于章法乱矣。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首起两句,后来豪放词家亦无逾此。此在后主为地位身份使然,他人绝不许发此浩叹。脱尽铅华,从此以泪洗面,而词之境界,从此遂大矣。

◎望江南(多少恨)
开篇三字劈面而来,似温飞卿“千万恨”,下五字即其恨之所以与所在。以下皆述昨夜梦中所见,用“还似”两字领起,贯下后面十七字,后三句“车”、“马”、“花月”,为一体。此首一气而下,神行入化,无法可约,是为最难至之境。又以乐景写哀情,只从反面敷色,不于正面著一笔,烘托加倍。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此首伤别,从惜花写起。“无奈”、“自是”,便是换笔之处。“太匆匆”极激烈,而转以“无奈”,是有恨而又无力也。下片从花落思及别离,“几时重”与上片“太匆匆”遥应,花可再开,而人可重逢耶?末句作答,以水之必然长东,喻人之必然长恨,以重笔收束。此词以阴柔与阳刚相济,凄婉与阔大并至,可谓神乎其境。《乌夜啼》二首(本首与下一首《相见欢》),最为体现后主“粗服乱头”之自然本色。“无奈”、“自是”,用力极重,后主入骨之痛,小词亦几不堪负。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前两句登楼仰望,三句自楼上望下,“无言”、“寂寞”,为下片伏笔。过片先用两句极端形容语,引出“离愁”二字。此离愁者何也,末句只说非是一般滋味,饱含许多哀痛与难言之隐,只能藏在心头,并遥应开端“无言”二字。唐圭璋释以“无言独上西楼”为一句,后两句并写环境,此说于结构不妥,而因此又云“惟恐其桐阴深黑,新月乃愈显明媚”,仍是两句纠缠作一起。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金锁”,或作“金剑”,亦通。然而俞陛云以为用铁锁横江事则勉强,如此可直接说“铁锁”,何必“金”字,且与下句“壮气”不协。“一桁”,或作“一任”、“一行”,皆误。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此首上下两结,皆是九字一气贯下,若于句中强行读断者,了不知词。前两首《相见欢》亦如是。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两句,数为后世化用。朱彝尊《卖花声》:“更无人处一凭阑。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最为胜出。

四一


题词

◎菩萨蛮 题温飞卿词
长堤又满伤心色。高楼尽日望何极。脉脉晚来时。微风悄上衣。    金笼莺语涩。宝帐烟痕碧。莫自惜颦眉。此情君不知。

◎女冠子 题韦端己词
韦郎良苦。谙尽乱离情绪。鬓如丝。去国三千里,回思午夜时。    旧书尘已涴,凝恨满花枝。到底全辜负,与谁知。

◎鹊踏枝 题冯正中词
柳外东风吹苑囿。簇绿围红,总是春明候。依旧一池新水皱。可怜迅景谁消受。    莫道寻常花更有。花若凋时,最苦回肠又。万事惊心沉恨久。尊前忍听笙歌奏。

◎虞美人 题李后主词
无愁天子无愁地。舞破霓裳队。夜阑清血向谁浇。但有无情缺月挂楼梢。    劫灰已历尘寰影。幸此词名剩。远山犹听杜鹃啼。怕看一江烟浪总凄迷。


苏小隐│读词札记(二)
苏小隐│读词札记(一)

课程通知│苏小隐填词课堂(2024.5.18)

即将开启

现在报名,做一生的师友

01

 课程特色

1.老师自撰心得讲义。
2.免费跟读后续两期。
3.发放讲义语音课件。
4.作业批改私教模式。
5.赠送预备扩展内容。



往期回顾

苏小隐│《摸鱼儿》二十首
《我来打卡》专题集(2024年4月)
琐烟阁│词苑(2024年3月)
《春日》专题集(2024年3月)
琐烟阁│词苑(2024年1月)
《忘带手机的一天》专题集(2024年1月)
琐烟阁│词苑(2023年12月)
《冬日午后》专题集(2023年12月)
琐烟阁│词苑(2023年11月)
《初冬》专题集(2023年11月)
有梦未相隔-专题集(2023年10月)

琐烟阁│词苑(2023年9月)

农家多少事-专题集(2023年9月)

琐烟阁│词苑(2023年8月)

声光旧忆-专题集(2023年8月)

琐烟阁│词苑(2023年7月)



苏小隐填词课堂

微信:sxy542755062

    



【推荐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