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夔《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阅读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4-05-14 发布于山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宋]姜夔

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注释】①断魂啼:据任昉《述异记》,帝舜南巡,死于九疑山并葬于此。其二妃娥皇、女英闻讯奔丧,痛哭于湘水之滨,传说他们的眼泪染竹而成斑。后二人投湘水而死。②绿筠:翠绿的竹子。

15.下列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二句中的“斜横”,化用林逋《山园小梅·其一》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从姿态上展现梅花的娴静。

B.“一春幽事有谁知”一句,因景生情,将梅花拟人化为深闺中的女子,流露出闺中人因心事无处叙说的幽怨。

C.“东风冷,香远茜裙归”两句,由物及人,其中“茜裙”,原意是红色的裙子,代指女郎,此处暗喻红梅花瓣。

D.全词从咏红梅入手,但又不拘泥于纯粹写“梅”,写梅写人,梅竹相映,含蕴空灵,意境深远,收放自如。

16.陈书良在《姜白石词笺注》中提到:“此词后三句似偏离写梅,然佳处正在于此。”结合词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15.(3分)B(并非指深闺女子,而是词人借梅花表达自己的心事无从叙说。)

16.(6分)①此词后三句的写作对象从梅花转换成绿竹,给人偏离写梅之感。(1分)②后三句词人妙用典故,(1分)将原属于竹的湘妃泪尽的典故写入词中,以竹之红斑比梅之红花,(1分)含蓄表露词人对心上人的相思之情。(1分)③“沁”的意思是渗透,相思的血泪浸染了绿竹,(1分)并与上片的“浸”字相呼应,看似偏离写梅,实则紧紧围绕梅花。(1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