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中的“筋骨”来自笔力吗?米芾的观点不同:结构布局才是来源

 兆页斋 2024-05-14 发布于新疆

提起书法中的“筋骨”,大多人会想到笔力问题。

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得出的结论:书法中的“筋骨”是用笔力写出的。

书法中的“筋骨”来自笔力吗?米芾的观点不同:结构布局才是来源

米芾

米芾的观点不同:书法中的“筋骨”从结构布局中来。

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说,不怒张自有筋骨。贵形不贵苦。贵在形态巧妙,而不是苦用蛮力。

米芾的观点是,书法中的“筋骨”从结构布局中来。

其实米芾的观点还是比较合理的。我们远观一幅书法作品,首先看到的是字的结构、章节布局。

这幅书法作品到底有没有“筋骨”,你这时肯定已经有了感觉。而不必走近看笔法到底有没有笔力,才能判断出来。

再举个例子,一个人健不健壮,其实从外形就能判断出来,你不必让他举块大石头试验一下,才能做出判断。

书法中的“筋骨”来自笔力吗?米芾的观点不同:结构布局才是来源

米芾书法

什么样的书法结构才能写出书法的“筋骨”来?

米芾说,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结构上要做到,稳、险,笔法上要不枯、不肥。

中国书法讲究的是内涵美。外表看的是稳,实际有股险劲。而不是张牙舞爪,气势逼人。

有人喜欢用很干的笔写出枯笔,以为这样写才能写出书法的筋骨。其实这也是不对的,这只是外表的力感,干枯的笔力,反而让人觉得没力。

你可以再去体会一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初看王羲之的书法,平平淡淡。细品你会觉得平淡之下,笔力十足,处处有筋骨。

书法中的“筋骨”来自笔力吗?米芾的观点不同:结构布局才是来源

瘦挺的书法结构,筋骨自然遒劲十足

结束语:

中国的书法讲究内涵美,别弄反了。

现在很多人为了表现书法的力感,追求字体结构剑拔弩张,气势凌人;追求线条飞白干枯。

这些外在的“力感”与中国书法追求的内涵力感美背道而驰,也就不是真正的中国书法了。说说你的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