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浩然科举落第,归隐田园,写下一首诗,千古流传

 读书工 2024-05-14

孟浩然是继陶渊明、王维之后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因为是布衣,又叫作孟山人。他年轻时发奋读书,追求功名,40岁时游历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

这次应试失利对他的信心是极大的打击,他的满腹经纶竟无用武之地,心情十分苦闷。他犹豫不决,心情很复杂,想直接上书皇上,求得一官半职。

但还是碍于面子,最后没有请求皇上,而是做了一个痛苦的决定,离开长安,归隐田园。接着他跟好朋友王维辞行,并写下一首诗,表明自己从此不再过问政治隐居山林的心志。

《岁暮归南山》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这是一首五言诗,诗歌就像一首人生宣言,决定了自己的前途命运,预示着从此孟浩然与仕途无缘。此诗风格清新,韵味悠长,在决裂世俗之中又透露出一种怨悱之情。

首联两句“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是叙述自己停止追求仕进,准备归隐的打算不再向朝廷和皇上唐玄宗表述自己做官的意愿,决定回到老家鹿门山去隐居。

诗中的“北阙”指朝廷,“南山”指襄阳的鹿门山或岘山。诗中北阙和敝庐对比强烈,显示了孟浩然做出归隐决定是出于无奈,确实心有不甘。

孟浩然是一个文人,自尊心很强,自己的满腹文章王维等都有所了解,然而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推荐。再加上科举考试也有运气的成分,所以孟浩然一肚子的牢骚就变成了这样一个决定。

颔联两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是继续说理,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只怪自己没有本事,皇上才放弃不用。只怪自己的身体有病,朋友们才疏远我不肯帮忙。

句中的“不才”是指自己没有才能,实际上他这是反话,是讽喻,是愤激之词。意思是自己的学问才能不被认识,自己没有碰到“明主”,是怀才不遇。

“多病”也是谦虚的说法,目的是在强调朋友们不肯帮忙推荐。这一联看起来都是自责,说自己一无是处。实际上都是在怨恨别人,怨恨不为世人所用。

颈联两句“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感叹时光荏苒,年华虚度。头上已经长出了白发,人逐渐进入老年。现在接近年底,眼看着一年又过去了。

“青阳”指春天,“岁除”指年终。光阴如白驹过隙,诗人一晃就到了四十岁。此时仕途无望,功不成名不就,眼看大半辈子的努力就要白费。

对于这种前功尽弃,最后以一介布衣结束此生,作者感到十分焦虑。但是人无情,时间更无情,他除了伤心忧愁,自艾自怜,没有别的办法。

尾联两句“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抒发自己的忧愁和苦闷以结束全诗看来不能青史留名了,总是想着这些烦人的心思,翻来覆去连觉也睡不着。

从窗户望出去,松树摇动,月光朦胧,影子恍恍惚惚,一切都显得是那么虚幻沉寂。夜色如此寂静,这给诗人更加增添了一种紧张和焦虑。

这最后一联看是写景,实是写情,落脚点在一个“虚”字夜景是虚的,树影月光迷离,庭院空空落落。人心是虚的,决绝仕途,心神不定,烦躁不安。

总的来说,诗歌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也暗含了对皇上埋没人才的幽怨。此次孟浩然下定归隐田园的决心,他写下的这首诗,千古流传,成为文坛上的美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