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仲景50味药证】栀子

 高山流水cjl 2024-05-14 发布于陕西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栀子

Image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成熟果实,产地较广,一般以江西所产者为通用正品, 饮片以个小完整、仁饱满、内外色红者为佳。干燥果实长椭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深红色或红黄色。果实薄而脆,内有多数种子,黏结成团。栀子浸水后可使水染成鲜黄色。《神农本草经》谓栀子“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皰皶鼻,白癞、赤癞、疮疡”。《伤寒论》入8方次;《金匮要略》入4方次。

Image

仲景方根

Image

01

 栀子豆豉

主治烦热而胸中窒,不得眠等。方如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

02

 栀子厚朴

主治心烦腹满,方如栀子厚朴汤。

03

 栀子枳实

主治心烦腹痛。方如栀子大黄汤、枳实栀子豉汤。

04

 栀子大黄

主治发黄、心烦热、腹满痛。方如栀子大黄汤、茵陈蒿汤、大黄硝石汤。

05

 栀子黄柏

主治身热发黄。方如栀子柏皮汤。

06

 栀子干姜

主治腹泻以后烦热胸闷者。方如栀子干姜汤。

Image

药证发挥

Image

栀子主治烦热而胸中窒者,兼治黄疸、腹痛、咽喉疼痛、衄血、血淋、目赤。

“心中懊憹”一词,各家解释不一,有谓“心中欲吐不吐,烦扰不宁之象”(吴谦);有谓“烦心,热燥,闷乱不宁也”(刘完素),有谓“比之烦闷而甚者”(成无己),有谓“若有所忧闷悔恨然”(钱潢),其实,各家的解释都不如仲景的原话“烦热、胸中窒”明了。烦热,即心烦不安,卧起不宁,往往伴有睡眠障碍。胸中窒,即胸部有重压感、窒塞感、呼吸不畅感甚至疼痛感等。如《名医类案》记载江应宿治都事靳相庄伤寒十余日,身热无汗,怫郁不得卧,非躁非烦,非寒非痛,时发一声,如叹息之状,医者不知何证,江诊视曰:懊憹怫郁证也。投以栀子豉汤一剂,十减二三,再以大柴胡汤下燥屎,怫郁除而安卧,调理数日而起。《伤寒论诠释》记载,有一董姓妇女,心烦懊憹,昼轻夜重,夜间常欲跑到野外空旷之处,方觉舒适,并有脘腹胀,如有物阻塞感,用栀子、厚朴、枳实煎汤服后而愈。所以,烦热、胸中窒以及心中等症状均为一种自觉症状,相当于胸闷、焦虑、强迫、失眠等。与此相伴的症状为身体的热感、出汗等,临床常见的焦虑症、强迫症等多有以上的症状。临床所见,烦热而胸中窒者,多易出现咽痛、目赤、鼻衄、小便短赤涩痛、舌红等,其舌苔黏腻较厚,故221 条提及“舌上苔”。可注意询问和观察。

栀子兼治黄疸、腹痛、咽喉疼痛、衄血、血淋、目赤。其黄疸多色鲜明如橘子色,多配伍茵陈、大黄、黄柏等;其腹痛多为上腹部或剑突下持续性的胀痛或灼痛,多配黄连、连翘等;其咽喉疼痛多局部充血或肿大,可配伍桔梗、甘草。山栀子治疗鼻衄尤为擅长。《鸡峰普济方》有柏皮汤,即伤寒栀子柏皮汤,治疗衄血,或从口出,或从鼻出,暴出而色鲜,衄至一二斗,闷绝者。《医林纂要》有栀连四物汤,为四物汤加栀子、黄连,治血逆上出。对尿血、血淋,栀子可配滑石、甘草、阿胶。目赤,多指结膜充血、疼痛等,《圣济总录》栀子汤,用栀子七枚,钻透入塘灰火煨透,水煎,去滓,入大黄末三钱,食后旋旋温服,治目赤。《仁斋直指》泻肝散,以栀子、大黄、甘草、荆芥各等分,每服五钱,治疗眼目红肿疼痛。

栀子、黄连、连翘均可治烦,但黄连之烦是烦悸,栀子之烦是烦闷、连翘之烦是烦而汗。黄连烦悸而心下痞,栀子烦闷而胸中窒,连翘烦汗而咽中痛。此为鉴别点。不过,临床三药常常合用。

Image

常用配方

Image

(1)栀子12克  厚朴12克  枳实12克(《伤寒论》栀子厚朴汤)

应用:本方多用于焦虑症、强迫症、更年期综合征、胃炎、食管炎、胆囊炎、结肠炎、支气管哮喘等见烦热、腹满而痛者。服药以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烦躁、胸闷、腹胀等症状,同时,有利于睡眠。临床上见服用大量的养心安神药无效的情况下,可改用本方加味。本人常常与半夏厚朴汤、大柴胡汤等同用。另外,连翘,黄芩等清热除烦,也是常用配伍。

(2)栀子12克 柏皮6克 甘草3克(《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3)栀子15克 大黄6克 茵陈蒿18克(《伤寒论》茵陈蒿汤

应用:本方是利胆退黄的专方,适用于阳黄。多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黄疸型肝炎、重症肝炎、新生儿溶血、钩端螺旋体病,肝损伤性黄疸、过敏性皮炎、银屑病、荨麻疹、蚕豆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小儿胆汁黏稠症、胆石症等。本人用本方配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胆道感染屡效。

Image

文献摘录

Image

《本经疏证》:“仲景用栀子,实具此二义,于热邪烦懊证,取其于土中收清肃之气以胜之,则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枳实栀子豉汤,皆是也;于湿热成黄证,取其于郁中鼓畅发之气而开之,则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大黄硝石汤,皆是也。若夫汗吐下后,有干呕烦者,有脉浮数烦渴者,有胸满烦惊者,又非栀子所宜,则栀子所治之烦,必系误治以后,胸中烦,满而不硬,不下痢者,方为合剂也。”

《药征》:“栀子主治心烦也,旁治发黄。故无心烦之证者,而用之则未见其

效矣。”

Image

黄煌经方   学习与实践

黄煌经方学习村

经方慧医     经方惠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