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泡面还未流行的时候,乘客坐车都吃什么?

 风烟食录 2024-05-14 发布于山东

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没有互联网,甚至泡面还未风靡全国的年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似乎更慢,但也更真实。特别是对于那些踏上长途旅程的人来说,如何解决途中的饮食,便成为了一件既实际又充满人情味的事情。七八十年代,当火车缓缓驶出站台,载着满心期待与归家心切的旅客,车厢内的生活画卷也悄然展开,其中,饮食文化就是一抹不可或缺的色彩。

在泡面还未流行的时候,乘客坐车都吃什么?

那时的火车,不像现在那样配备着各式各样的快餐店和便利店,但食物的香味依旧能穿越时空,勾起人们的味蕾记忆。对于大多数乘客而言,上车前的准备工作往往包括打包一些“路上的干粮”。

自备食物:最常见的是家里的剩饭剩菜,用铝饭盒或是搪瓷缸仔细封装好,上面盖着一层厚厚的毛巾或是棉布,保温又防漏。由于条件限制,一些乘客也会自备干粮,如饼干、面包等简单易带的食物,以应对旅途中的饥饿

干粮小吃饼干、面包、蛋糕这些易于保存的食品是旅行者的首选。特别是那种硬邦邦的老式苏打饼干,虽不及现在的饼干多样,却足够抗饿。还有那包裹着红色纸衣的糖果,甜蜜中带着几分童年的乐趣。

地方特色:若是在车站稍作停留,当地的特色小吃就成了旅客们争抢的美味。比如北京站的炸酱面、四川站的辣条、山东站的德州扒鸡,这些小吃不仅解馋,也成为了旅途中的小确幸。

列车供应:当时的火车上,尽管餐饮服务不如今天那么便捷,但还是提供了一些基础的餐食服务。

乘客可以选择大碗或小碗米饭,以及客饭(一种简单的盒饭,可能包含米饭和几样小菜)。此外,还有肉丝面、藕粉肉丝面等面食类,价格亲民,从0.05元至0.5元不等。

提供的菜品包括辣子鸡、熘鱼段、溜肉段、边白肉(可能是白切肉)、焖排骨和炒肉等,这些硬菜价格范围大约在0.5元至1.2元之间,由铁路部门的专业厨师准备,旨在满足乘客对营养和口味的需求。

咸鸭蛋是当时火车上非常受欢迎的小吃,几乎成了必备之选,既方便携带又易于保存。乘客还会携带豆沙包、咸鸡蛋、腌菜等耐存放的食品,这些小吃价格便宜,便于长时间旅程中食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革命性的方便食品——泡面,悄然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彻底改变了旅途中的饮食习惯。

1958年,日本安藤百福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方便面——鸡汁拉面。这个创意源自战后的食物短缺,安藤希望通过一种快速、简便的方式来解决人们的饥饿问题。最初的泡面并不需要热水,而是油炸面条,直接加入热水就能食用。随后,这种新颖的食品迅速在日本乃至全球流行开来。

到了七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泡面开始逐步进入中国市场,起初被视为奢侈品,后来因其便捷性、多样性逐渐被广大民众接受,成为长途旅行、加班熬夜的首选速食。品牌如康师傅、统一等相继崛起,推出了各种口味的泡面,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泡面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象征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也成为了集体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宿舍的深夜、春运期间的火车车厢、加班族的办公桌旁,泡面的香味似乎总能唤起一种共通的情感——那是关于奋斗、关于孤独、关于温暖的记忆。

从七八十年代的简单自备干粮,到泡面的横空出世并逐渐成为文化符号,这一历程不仅是食品技术进步的见证,也是时代变迁的缩影。每一次味蕾的触碰,背后都是一个故事,一段回忆,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温暖着每一个行走在路上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