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珅被抄家后,亿万钱财去哪了?全被嘉庆花在这个少女身上了

 戏秦皇汉武 2024-05-14 发布于山东

和珅,是中国最著名的贪官。他在乾隆的有以纵容下,攫取了大量家财。据说和珅倒台时,其家财竟价值8亿两白银,相当于国库年收入的10多倍,简直可怕至极(不过这个数字并不可信,必须注意)。和珅被杀后,他的家财立即被满清贵族们瓜分,其中嘉庆皇帝份额最多,因此也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乾隆在世时,国库充盈,存银达到6000万两,加上从和珅家中抄来的银两。乾隆给嘉庆留下的遗产不可谓不丰厚,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嘉庆皇帝和大清王朝却很快陷入了贫困之中。可以说,终嘉庆一朝,清政府都处于严重的财政危机中。那么我们就要问了,和珅和乾隆给嘉庆留下的巨额银两,到底去哪儿了?为何花得那么快?如果嘉庆现在还能说话,恐怕他会愤懑地说:“都怪那个叫王聪儿的妖女!”

王聪儿本是一个卖艺的少女,她随母亲走南闯北,吃尽了人间苦楚。后来母女俩一路卖艺到了襄阳,受到当地恶霸的欺侮。在这节骨眼上,一个叫齐林的汉子挺身而出,救下了母女俩。齐林本是襄阳白莲教的首领,是清政府钦定的通缉犯,他古道热肠,是个十足的好汉。在齐林的感召下,王聪儿入了白莲教,经常依靠卖艺的身份宣扬白莲教教义。最终,齐林和王聪儿情投意合,成了夫妻。成亲后,齐林便和王聪儿一起谋划发动反清起义。

当时是嘉庆元年,和珅仍在执政。在和珅的纵容下,地方的贪官污吏疯狂地对人民敲骨吸髓,人民痛苦至极。由于自然灾害,今天的川陕楚交界地区的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成了流民。因此,在这些已经有大规模起义的苗头,只欠举义者来点燃。1796年10月,白莲教首领刘之协率先发动起义。齐林、王聪儿听闻此消息后,立即举旗响应,轰轰烈烈的白莲教起义就此爆发。

然而在起义发生前,消息不幸走漏,齐林被官府抓捕并杀害。丈夫死后,王聪儿悲痛欲绝,但她很快调整了心情,抹掉眼泪继续领导教众起义,大家都称王聪儿为齐寡妇,称她领导的军队为齐家军,而嘉庆皇帝将她称为齐王氏。

原本,嘉庆和太上皇乾隆以为白莲教起义不过是场小暴动,可以轻松镇压,谁知白莲教义军勇猛异常,率败官军,人数发展到了10多万人。在所有义军中,以王聪儿手下的军队实力最强大,多达4、5万人。她率领义军从湖北杀到四川,与当地教众会师,为了方便指挥,起义军以黄、青、蓝、白四色为号,分成八路大军。王聪儿被推选为八军的路统师。一个年轻女子可成为这样大规模起义的首领,由此可见王聪儿能力之强!

当时王聪儿不过是个不到20岁的女孩,然而她天生就是个做将军的材料,无论多少士兵在她手上,都能指挥自如。为了躲开官军的围追堵截,王聪儿使用了古老的流动战术。王聪儿率军在河南、湖北、陕西、四川等地四处流动,让追击的清军疲于奔命。战斗中,王聪儿更是身先士卒,战斗中她甚至还被射中了一箭。

1798年,王聪儿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兵临西安,让嘉庆惊出了一身冷汗。随后,嘉庆派多名大员前往西部,试图扑灭起义。然而腐败的清朝官兵只知贪污腐败,遇到战斗就互相推诿,因此王聪儿和她的手下才得以屡破敌军。最终,清军所有的堵截计划均告失败,盛怒之下,嘉庆下旨痛责镇压不力的将帅,还大骂王聪儿是罪魁祸首。

在嘉庆的重压下,清军主将明亮不得不开动脑筋,思考击败王聪儿的方法,最终他想出了一条毒计。王聪儿等人进行流动作战,所以补给都要就地征集。因此明亮命令各地组织武装民团,修筑碉堡。起义军一来,就把百姓赶到碉堡里去,叫起义军找不到群众帮助,得不到粮草供应。而这个计策很快就奏效了,王聪儿和她手下军队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困难。

为了摆脱不利的境地,王聪儿被迫率领2万精兵进攻西安,然而清军早有防备,王聪儿不幸失利。之后,王聪儿本想带着部队回湖北,结果遭遇清军和地主武装的夹击。在三岔河,王聪儿遭遇清军的三面夹击,最终战到弹尽粮绝。为了不被清军俘虏,王聪儿登上山顶、一跃而下,壮烈牺牲,年仅22岁。

王聪儿虽然死了,但嘉庆并没有高兴多久,起义还远远没有结束。王聪儿的牺牲反而激发了起义军余部的愤怒,他们纷纷打出为王聪儿复仇的旗号,仍积极与清军搏杀。此后,义军仍流动于中部五省,把清朝腹地搅得天翻地覆,直到嘉庆九年才得到镇压。因为这次起义,导致清朝十余名提督、总兵等高级武官及副将以下400余名中级武官阵亡。据统计,清朝前后投入超过两亿两白银,相当国库五年的财政收入,使国库为之一空。而抄和珅家所得的银两,也在镇压起义中被花个干净。而大清朝也因为这次起义,堕入了衰落的深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