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初图省钱,现在变闹心!白毫银针的“6大坑”,你踩了吗?

 小陈茶事 2024-05-14 发布于福建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今年所有关于新白茶的话题,都自带了流量光环。

而这其中,白毫银针是当之无愧的焦点。

白毫银针价格昂贵,养分充足,茶氨酸含量高。

在每年春白茶上新之季,无数白茶爱好者,都在摩拳擦掌,势要将自己心仪的那款银针收入囊中。

人们既爱它的鲜爽,爱它稠如果冻的茶汤。

同时,又担心花高价买到“劣质品”。

打开后台的留言,经常可以看到五湖四海的茶友发图求鉴定。

除了鉴别各种老茶饼外,其次热度最高的便是各种“白毫银针”。

确实,市面上的白毫银针,存在不少坑。

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诀窍,贸然出手,很有可能损失了钱,却没有购得真正的好茶。

接下来,就从6个细节切入,手把手教你鉴别什么样的白毫银针不能买。

《2》

一、芽头细瘦的不能买

高品质的白毫银针,茶芽以短、肥、萌为佳。

白毫银针的茶芽生长,类似于竹笋。

初时,矮胖短萌。

随着时间的推移,竹笋不断生长,节节增高。

茶芽初萌时,相对短小,是一个“小不点”。

随后,不断生长的积累,迅速成长为短、肥、萌的状态。

至此,便可达到采茶标准。

随着茶芽的持续生长,茶芽逐渐从

短肥”姿态,慢慢长高。

茶芽内部,有多层结构。

每一层的外表,都密集覆盖着茶毫。

层层剥开,共计有5-7层之多。

整体结构紧凑,紧密包裹。

高品质的白毫银针芽头紧实。

最直接有效的验证方法是用指腹轻捏。

茶芽不紧实,说明内在养分积累不足。

论鲜嫩口感,买竹笋,“短肥”比“瘦长”好,买白毫银针也是如此。

所以,当茶友们在选购白毫银针时,别选芽头过于细瘦银针。

茶芽敦实粗壮,才是正道。

《3》

二、白毫稀疏的不能买

白毫的浓密度,是购买白毫银针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

密集蓬松的白毫,内部存在特殊腺细胞,能发散出特定的气息,构成极为清鲜的特色毫香。

乍一闻,像是浓浓的植物荷尔蒙,近似干燥的芦苇、狼尾草、野草丛飘扬出来的植物鲜香,极具辨识性。

经过白茶简朴的制作工艺,不揉捻不杀青,仅以萎凋、干燥为主,白毫银针的成品内,天然纤细茶毫能够被大量保留。

茶香方面,茶毫越多,代表着清雅鲜明的毫香更为浓郁。

茶味方面,由于这些纤细的白毫内部含有不少游离状茶氨酸。

茶氨酸作为基础茶味组成,能带来清甜、鲜爽的茶味。

反之,白毫少说明,营养物质不足。

茶汤中的香气也不够丰富,汤水也不够稠滑。

要想喝到一杯,毫香浓郁,茶汤鲜爽的白毫银针,白毫存在数量显然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4》

三、茶芽底色发红的不能买

鉴茶时,见过一款茶芽底色泛红的白毫银针。

有经验的老茶客,一看便知这茶有猫腻。

正常品质的白毫银针,茶芽底色是绿的。

在过去,白毫银针有一个曾用名,唤之为“绿雪芽”。

茶芽的颜色,类似新雪覆盖在绿色草地上,外层银色白毫密布,底色绿意鲜活。

白毫银针的茶芽底色,不会轻易改变。

从采摘,到经历萎凋、干燥等基础加工,只要没有被暴晒、厚堆、或者高温烘干,在内部叶绿素没有受损的前提下,底色不会变。

新茶制成,装箱久存起来,存满3年、6年、8年,甚至更长时间后,白茶的茶芽基础色不会改变。

白毫,只是从新茶相对鲜亮的亮白、银白,转变成灰白、花白。

茶芽底色,从鲜绿、嫩绿,慢慢变成暗一些的灰绿、暗绿等。

总之,不会出现直接从绿到红的大跨越。

若有,不是制茶出现严重失误,就是后期储存时没有避光密封保存,导致氧化变色。

《5》

四、芽身过于弯曲的不能买

白毫银针的芽身整体,相对比较直。

这点从它的后缀也能看出来。

银针,银针,直如针。

个别茶芽尖端微微带点“钩”,也是正常的。

但市面上还有一种“银针”,它的形态弯似镰刀,一面颜色黑绿,一面颜色灰黄,身上也有着一层白毫。

茶掌柜在介绍时,也称呼它为“白毫银针”。

然而,它们的真实身份,是云南月光白。

白毫银针,是福建名茶,以大白茶或大毫茶的嫩梢为原料。

月光白,产自云南,是从云南土生土长的大叶种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嫩芽,制作而成。

它们是两款不同的茶。

白毫银针是芽头胖胖的、直直的,绿芽披着白毫,且白毫密布,又厚、又密、又软,所以古时又称作绿雪芽。

而月光白,芽头更扁,更瘦,弯弯似镰刀,而且只有芽,没有护旗叶,黑灰,不绿,白毫更稀,更少,零散分布,并不浓密。

月光白的价格,比银针便宜一大截。

同时在风味上,也没有标志性的毫香蜜韵,不具备高山银针的极致鲜爽。

如果花了买白毫银针的价格,入手却是月光白。

那这笔买卖实在是太亏!

《6》

五、茶芽手感不干爽的不能买

买茶验货,干度检验很关键。

对待白毫银针,原则上,在尽可能保留天然养分前提下,能做到越干燥越好。

越干代表茶叶重量越轻,意味着买茶越划算。

含水量过高的白茶,除了没有性价比外,后期还藏着不少坑。

因为它放不久,没法久存。

哪怕仓储再用心,严格用三层包装密封存放。

也敌不过内部水汽往外扩散后,由内往外引起受潮变质!

普通茶友买了白毫银针后,手边没有专业机器设备测定准确含水量时,也不用心急。

可以用指腹触碰芽头尖端,干度出色的白毫银针,芽头表面的白毫蓬松,还带有微微扎手感。

做得越干燥,芽尖扎手感越明显!

《7》

六、不带小叶壳的不能买

一旗一枪,是白毫银针的标准茶青写照。

旗是护旗叶,枪就是芽头。

因为白毫银针的芽头在发育时,芽身表面并不是光秃秃的,而是带有随身侍卫。

茶芽的最外层,有一处半闭合的小叶壳。

小叶壳与茶芽之间,好比是刀鞘与刀头,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

旗枪合一,采下带有小叶壳的茶芽,才是最标准的白毫银针。

而经过萎凋烘干后,白茶的水分降到8.5%之下,有一部分长得略微大的护旗叶,会略略与芽头分离。

其中一小部分也可能会因为加工时的碰撞而从芽头上脱落,或者与芽头稍稍分开,不再像茶青阶段那般贴合。

但整体上看,大部分还是一旗一枪的模样。

所以,买白毫银针要买带小叶壳的,因为这才是最标准的银针。

《8》

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泰山北斗,令无数茶友趋之若鹜。

其中的坑也不少,在购买时需要茶友们擦亮眼睛。

为了防止被茶掌柜的花言巧语所蒙骗。

在喝白茶的过程中,学习鉴茶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到手的白茶,不要急于喝。

先用巡视的目光,将上文提到的6个细节逐一验一遍。

看看它的外观是否合格,再冲泡也不迟。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