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太太”人设崩塌,北京卫视点名,什么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开心华之里 2024-05-14 发布于广东
图片
给孩子最好的“富养”,其实不是物质,而是生活。
培养孩子优秀的底层能力,才能真正滋养灵魂。
作者 | 夏天
最近,很多人都在讨论“精英教育”。
先是知名广告公司奥美的中国女高管“天使姐”发视频公开质疑教育博主“董太太”。
图片
接着,网友们从“董太太”的大量视频中发现,她所宣扬的“精英教育”其实就是砸钱买资源,让孩子去上贵族学校,靠教育去突破圈层,实现阶级跨越。
随着网友们对“董太太”的质疑声和反对声越来越大,北京卫视也点名“董太太”:
“真正的精英教育,不应该只是名校的入场券,更不应该是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它应该是对个体内在潜能的挖掘,对多元兴趣的培养,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图片
确实,很多人都把“精英教育”等同于“富人教育”。
但其实,真正的精英教育并不是砸钱给孩子镀金,而是更加注重对孩子底层能力的培养。
图片
抵御诱惑的能力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中,一些孩子为了控制自己不去吃眼前的棉花糖,会想办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他们有的站起来转圈圈,有的开始观察桌上的其他东西,有的会将棉花糖从桌上挪到桌下,有的会假装睡觉不去看棉花糖……
他们想尽办法抵抗眼前的诱惑,从而让自己获得了更大的奖励,实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
所以,你看,一个孩子未来能否做成一件事,能否实现自己心中更大的目标和梦想,一定要看他能否拥有抵挡诱惑的能力。
孩子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总会遇见各种各样的诱惑,也许是手机、游戏、短视频带来的低级快乐,也许是偷懒、耍滑、玩乐带来的一时满足……
只有让他们管得住自己,他们才能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坚持努力,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拥有更大的成功和长远的满足。
图片
玩的能力
90后小伙“稚晖君”从小就对电器感兴趣,家里的电视、音响、钟表、收音机……都是他的玩具。
图片
他的父母不但从来没有阻止过他,还特意为他找来一些旧的、坏的电器,让他继续拆。
正是因为父母给了他“玩”的自由和支持,才让他在玩的过程中激发了兴趣,迸发了强烈的不断学习和探索的求知欲,让他仅用了四个月时间就把谷歌当年没能实现的设计——无人驾驶自行车以一己之力给做了出来,还被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纳入麾下。
正如教育专家沈奕斐在《做对“懒”爸妈,养出省心娃》中所说得那样:
“玩耍对孩子的重要性可能超过成人的想象,儿童在幼年生活中,不是靠观察、吸收或仔细看来学习,他们是经由游戏形成学习经验来建构并解构这个世界。”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探寻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孩子自我选择和自我探索的重要时刻。
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玩耍的时间,给他们营造一种玩的氛围,让他们能够以玩的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并维持自己持续学习的能力,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
图片
社交的能力
波士顿学院的玛莎·布朗森教授曾在他的著作中讲到:
“很多实验研究都发现,在学校与同学之间互动技巧高,容易被同伴接受的人,其课业学习和日后人生的成就会比较高。
即使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能否交到新朋友,有没有人缘,也能够预测他们在课堂中的积极程度,以及能否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功课。”
事实确实如此。
生活中,你很难看到那些社交能力强的孩子,会出现不合群、被排挤、被拒绝的情况,他们不仅善于与人合作,乐于助人,理解他人的感受,还能更加从容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毫不夸张地说,好的社交能力,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所以,经常为孩子创设一些外出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条件,教会孩子一些与人交往的礼仪和原则,鼓励孩子走近同伴,靠近同伴,参与各种活动,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为孩子的未来增添一份强大的助力。
图片
领导和组织的能力
前几天,看到一位北大学生的发帖。
帖主修了一门今年新开的本科生课程,期中要进行闭卷考试。
可是,因为是新开的课程,没有任何往届的复习资料和试题可以参考。
正当她愁眉不展的时候,群里有位同学站出来主持局面,提议大家分工合作共同整理复习资料。
结果,这位同学当晚就组建起一个70多人的群,条理清晰地给大家分工,制定规则,仅用了两天时间就整理出一份11.7万字的课堂录音稿,3.6万字的重点知识笔记,以及8千字的模拟试题和答案。
图片
网友们纷纷都被这位同学强大的领导和组织能力所折服。
记得哈佛商学院弗朗西斯·傅雷教授曾说过:
“领导力的表现是因为你的存在能使他人变得更好,而且当你不在的时候,你的影响力还能一直持续。”
培养孩子的领导和组织能力,其实就是培养孩子的影响力。
一个孩子的影响力有多大,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孩子将来能取得的成就有多大。
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影响他人的潜能,挖掘和培养孩子的领导力,放大孩子的价值,成功才能离孩子更近。
图片
抗挫折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洛莉·戈特立布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当我们脆弱时,就像生鸡蛋。
如果摔到地上,蛋壳就破了,蛋黄和蛋白四处飞溅。
但当我们内心富有弹性,足够强大,就会像煮到全熟的鸡蛋。
即使掉到地上受到震荡,也不会完全破裂,不会把周围搞得一塌糊涂。”
其实,这就是培养孩子抗挫力的意义。
抗挫力强的孩子,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困难,都不会自暴自弃,他们会勇敢地站起来,续写一段绝地反击的故事。
就比如前段时间看到的一段采访。
一位体育生因为受伤,没有教练愿意带他。
他没有认命,也没有放弃,自己训练自己两年,终于在今年的体考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图片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免不了会遇到一些困境和磨难。
让孩子拥有跌倒了再爬起来的能力,拥有在挫折中找到解决方法的强大内心,就不怕他们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图片
做选择的能力
一位在招生考试系统工作的老师曾在采访中讲到:
“我不止一次见到这样的家庭。
父母陪着孩子来咨询如何填报志愿,妈妈噼噼啪啪爆竹似的讲一串重点,父亲神色谦恭频频点头,不时补充几句,以示赞同,坐在边上的孩子却眼神涣散,面无表情,言语含混。
你问他有什么喜欢的专业?他不知道。
你问他喜欢南方的城市还是北方的城市,他说都行。
你问他有什么爱好,擅长什么,他不知道。
你问他有什么理想和梦想?他连回答都省略了,只剩下沉默地摇头。”
老师无比的无奈和痛心,这些本应该个性鲜明,踌躇满志的孩子,在面对自己人生的关键路口时,却不会选择,不敢选择,生生把命运交给他们的机会又拱手还给了命运。
每个孩子的人生都是由千千万万次的选择组成的。
一个没有独立选择能力的孩子,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木偶一样,永远没有自我,没有目标,无法肆意昂扬地过好自己的人生。
TED演讲《如何在不过度管教的情况下,培养出成功的孩子》里讲到:
“我们的孩子应该是野花,未被命名的那一种;而非是需要父母精心修剪的盆栽。”
图片
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教会孩子如何取舍,如何分析利弊,孩子才能拥有独立选择的能力,才有机会去拥抱属于自己的精彩。
图片
运动的能力
有人研究了历年来的高考状元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
热爱运动。
以730分打破广西状元记录的杨晨煜特别擅长羽毛球和足球。
山西文科状元周仕达特别喜欢打兵乓球,他曾在采访中说:
“我的水平很一般,但这是我很好的解压方式。”
美国芝加哥一所中学通过实施“零时体育计划”的举措证明:
早晨跑步后再上课,学生不会打瞌睡,精神状态反而更好,更专注,记忆力也有所增强,情绪也更加稳定。
因为,运动会让孩子的肾上腺素分泌旺盛,大大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
运动还会让孩子释放多巴胺和血清素等神经递质,有助于孩子释放压力和焦虑,提高情绪的稳定性和幸福感。
所以,让孩子从小养成运动的习惯,不仅能让孩子有一个好身体,还能帮助孩子抵抗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疲劳和倦怠,让孩子有更强的自信和激情去学习,去奋斗。
图片
深耕自己的能力
我们经常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现象:
有些孩子在读书时不是学霸,也不是尖子生的学生,悄无声息地却在20年后成了某个领域的专家或高手。
分析他们的成功,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在某一方面特别的专注和执着。
比如漫画家朱德庸,他从小成绩就非常差,甚至无法完成正常的读写作业和测试,还被学校劝退了几次。
但他从四岁起就开始画画,到了几近痴迷的程度,直到今天成为著名的漫画家。
图片
再比如汽修女孩“古慧晶”,她从小喜欢汽车,初中毕业后选择到职业学校学习汽修专业。
她力气小,明显不如男生有优势,但她咬着牙克服身体的劳累。
被男生排挤时,她一心只想着提升自己的汽修能力。
正是这份对热爱的执着和努力,让她成了全国汽修比赛广东赛区历史上第一位女参赛选手,并获得了汽修大赛一等奖。
图片
所以你看,一个孩子,无论成绩好坏,只要他拥有深耕自己的能力,专注于自己热爱和擅长的事情上,就能为自己搏得一个灿烂的未来。
深耕自己,是孩子最稀缺的能力,也是孩子成事的秘诀。
图片
提问的能力
ChatGPT问世以来,我们的孩子就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何拥抱AI?如何让孩子更好地使用AI?
这本身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难给出一个全面且确定的回答,但有一点是非常确定的,那就是:
培养孩子提问的能力。
很多时候,AI并不能根据我们的问题,直接给出让我们满意的答案。
我们的孩子想要更好地使用AI,就要给AI提供完整、清晰、准确的提示词。
而提示词最考验的就是孩子层层拆解,递进提问的能力。
孩子越能刨根问底地提问,和人工智能地交互能力就越强,也更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ChatGPT之父也曾发推特强调:
“为聊天机器人编写一个非常棒的提示是一项惊人的高杠杆技能。”
图片
提示词写得好,跟写得不好,它呈现的结果天壤之别。
所以,培养孩子提问的能力,是AI时代每个父母都要重视的事情。
图片
特别认同一段话: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就像一座冰山,露在上面的是知识和技能,这仅仅是浅层的技能,是容易后天习得的;
而隐藏在水面下的90%,是他的价值观、态度、个性和动机,这才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有多大成就。”
确实,一个孩子将来能有多大出息,看的不是他的家庭有没有钱,上没上名校,而是他的父母有没有培养他那些底层的能力:
自律的能力、领导的能力、做选择的能力,抗挫折的能力,深耕自己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培养孩子越来越优秀的底层能力,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富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