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祖神秘《百字碑》深度解读(张三丰·独到注解)

 药王学徒 2024-05-14 发布于吉林

武史春秋 · 百家术略

Wu Shi Chun Qiu Hundred Strategy

图片
图片

《百字碑》这篇神秘而深奥的文献,出自道家名人吕洞宾之手,因此备受世人推崇,被誉为“百字灵文”。这篇文献不仅在道教内部流传甚广,更吸引了历代无数学者和修行者的深入研究与注解。


在众多注解者中,明代的武当派祖师张三丰的注解尤为引人瞩目。他将自己对《百字碑》的独到见解与领悟,巧妙地融入注解之中,使得这篇古老的文献焕发出了新的光彩。这些珍贵的注解后来被悉数收入《三丰全集》之中,成为了道教研究的重要资料。

张三丰的注解风格独特,他能够以精炼而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把握住《百字碑》的神髓,为读者揭示了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正因为如此,他的注解受到了后世学者的高度评价。

在编订《三丰全集》时,李涵虚对张三丰的注解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吕洞宾祖师创作《百字碑》的初衷是为了救助世人,传递一种宏大的愿望;而张三丰祖师则为这篇文献做了精准的注解,使得这种愿望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两位祖师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都致力于弘扬道教文化,救助世人。因此,李涵虚称赞他们为“纯阳三丰”,是神仙界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智慧和慈悲为世人所敬仰。

除了张三丰之外,明代道教东派的祖师陆潜虚也对《百字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注解。他在自己的著作《方壶外史》中专门撰写了《纯阳吕公百字碑测疏》一文,对这篇灵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阐释。在陆潜虚看来,《百字碑》不仅是道教修行的重要指南,更是众多圣人得以升仙的阶梯和渡船。他对这篇文献的注解非常准确、详实,与原文相得益彰,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原文】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张三丰·注解】

对于那些修行的人,首要的是培养气。养气的方法关键在于少说话,精神集中。少说话,气就不会散乱;精神集中,神就不会游离。秘诀就是:闭上嘴,保持静默,精神集中。

一般人的心思总是动荡不安,而修行的人想要进入静心状态,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需要像垂下窗帘一样,把外界的干扰屏蔽掉。要把心灵当作一把利剑,切断对世俗的贪恋和执着。秘诀是:用眼睛看着鼻子,再用鼻子的感觉去寻找肚脐,上下相互照应,心灵和呼吸相互依存,专注于关键之处,这样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思绪。

【陆潜虚·注解】

对于那些学习道教修行的人来说,进步的关键在于理解“性”和“命”的含义。性有其本源,命有其根基。性的本源需要清静,命的根基需要坚固。命的根基坚固,元气就会充沛,元气充沛,精力就会自然充盈。性的本源清静,元神就会稳定,元神稳定,气就会自然灵动。那么,什么是命的根基呢?就是真实的呼吸。什么是性的本源呢?就是内心的清净。

我的老师教导人们有法则,一开始就强调养气和降心。而养气和降心,有它们真正的秘诀,所以说:养气需要少说话,精神集中。这就是养气的真正秘诀。在这五个字中,“忘”和“守”是关键,需要有实际的行动。所谓的少说话,并不是简单的闭嘴不说话,而是要内敛精神,深沉地守护,忘记情境,没有说话的欲望,自然就不会说话。如果刻意保持沉默,反而会形成心理障碍。

“守”又是指什么呢?就是守护这股气。谁来守护呢?神来守护。守护在哪里呢?《道德经》说:“多说话会耗散精气,不如保持内心的平静。”这个“中”,就是神气回归的地方,是人的精神中心。《参同契》说:“闭塞感官,坚固灵气的根基。”闭塞感官,就是少说话的含义。灵气的根基,就是神气的根源。能够常守在这里,心就会和呼吸相依存,母子相见,神气混合在一起,持续不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大定的状态。稍微静待,静到极点就会生动,真正的火力会熏蒸身体,金色的精华会显现,冲破关卡,贯通头顶,灌注全身,气就得到了滋养。这就是它的妙用。

《道德经》说:“人出生的时候,背负着阴而拥抱着阳,冲击的气是和谐的。”要知道人体内的气,就是天地的冲击气。它的升降开闭,常常与天地的气相互流通。医书上说这种气在人体中流动,随着呼吸来来往往,一天一夜可以流动很远,每一次呼吸都回归到它的根源。庄子说:“真正的人的呼吸深入到脚跟,而普通人的呼吸只在喉咙。”深入到脚跟,就是心灵和呼吸相依存,回归到它的根源。古仙说:“过去遇到老师传授秘诀,只需要凝聚精神进入气的穴位。”少说话,精神集中,这不就是凝聚精神进入气的穴位吗?这就是回归到根源,这就是恢复生命。深根固蒂,长生不老的方法,关键就在这里。

养气的秘诀,已经直接展现在我们面前,所以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降心的秘诀。降心,就是降伏虚妄的心,而不是真正的心。人的一颗心本来没有分别,只是因为迷惑和觉悟而分出了真假。人生来就是静的,这是天的本性;被事物所感动而产生欲望,这是天性的欲望。既然有了欲望,那么情感就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真实就会被虚妄所迷惑,纷纷扰扰就会产生欲望。所以《道德经》说:“当欲望产生的时候,我会用无名的原始质朴来镇压它。”现在大家都想要有所作为,而我独自镇压它,因为不作为则妄念就会平息,而这颗心就会自然降伏。虚妄本来没有实体,都是因为真实的心被迷惑而产生的,现在不去作为,那么就一定会看到真实。一切有作为的方法,都像梦幻泡影一样虚妄无常,所以忘记机巧和忧虑,将这种希求和贪恋的心粉碎掉,这就是用真实消除虚妄。虚妄消除真实存在,正觉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才是真正的见性。这样一来,少说话就会自然实现,精神也会自然集中,这就是了解生命的关键。关于性的问题,我的老师的十个字中包含了千古内炼的秘诀,没有比这更深刻的了。直到采集药物,运行火力,抱住元气,保持专一,始终都没有超过这个秘诀的。真是太妙了!

【原文】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张三丰·注解】

动和静,就像阴和阳一样。宗祖,就是我们生命起源的地方。修行的人应该知道,在我们出生之前,那个地方就像是玄妙的母体。我们全身,就像乾坤、八卦、五行、四象聚集的地方,这是由天地未分之前的一点灵光形成的,也就是太极。在我们的心脏下方,肾脏上方,那个难以言表的地方,念头没有停歇,起源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宗祖。所谓的动和静,就是要调和真气,安抚真元。呼气时连接天根,吸气时连接地根,闭气时就像坤,开气时就像乾。呼气时像龙吟云起,吸气时像虎啸风生。一闭一开,一动一静,最重要的是心意不动,任凭真息自然往来,持续不断,调节呼吸到没有呼吸的感觉,完全融为一体,
这样神就可以凝聚,丹药就可以炼成了。

如果能够养气并忘记言语,降伏身心,神归到气的穴位,意念专注在规律中,完全融为一体,就像鸡孵卵,龙养珠一样,全神贯注,一刻不离。时间久了,功夫深了,自然就会显现出黍米般的珠子,光芒四射如同太阳。这就是潜移默化地改变元神,灵明深不可测,就是这样的。

【陆潜虚·注解】

上面说了养气降心,静守内炼,这是无为的道。但又怕世人不懂,此外还有其他的基础,是高真上仙用以延长寿命的方法,所以特别提出动和静这两个字,要人们知道宗祖。金丹之道,无为是本体,有为是应用,动中采集,静中修炼,这两者都不能偏废。所以,只知道动而不知道静,那么基础就不稳固,就没有积累精气的功效。只知道静而不知道动,那么就不符合天机,就会失去在炉前采药的意义。总之,动是宗,静是祖。祖是性祖,静才能得到。宗是命宗,没有动就不能立。知道性祖,所以在离宫修炼定力。知道命宗,所以在水府寻求玄妙。这样双修,才是最究竟的。然而在没有事情的时候,忘记言语默默守护,摒弃杂念停息心机,没有思考,没有作为,寂静不动,安泰大定,这样就可以了,还需要寻找谁呢?为什么学道的人要寻找铅和地,结伴求财,种种外求,忙得不亦乐乎,这里正好可以参详,才能看到他们的良苦用心。我的老师说到这个地步,已经把真心都展现出来了,明确指出了修行的门径。无奈世人不能领悟,只是轻易读过,真是太可惜了!

【原文】真常要应物,应物要不迷。

【张三丰·注解】

这句话说的是真正的常态(真常)是要接触并应对事物,但在应对事物时不能迷失自己。所以在处理事物时,我们不能被世俗的繁杂事务所迷惑。如果我们不去应对,那么就会陷入空洞无物的状态。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去应对,事情过去后就不留恋,保持清醒正直,这样才不会迷失。真正的本性是清静无为的,这样才能使人的精神凝聚。秘诀是:如果过于刻意去追求,往往会出错;但如果什么都不做,又会落空。

【陆潜虚·注解】

什么是真常呢?它就是我们的本性、本源。我们如何理解它呢?所有能看到的形象,都是虚幻的,它们会变化,会消亡,不能长久。所以佛经上说:世间万物都没有固定的属性,只有这个真实的法界,才是真实的相,所以我们称它为真常。所谓的真常,并不是与事物合为一体,也不是与事物完全分离,关键在于能够在静中应物,常常保持清静而不迷失。如果不迷失,那么在应对事物时就不会留下痕迹,真正的本性就会显现出来。这就是说,修炼已经到了纯熟的地步,这时才可以开始有为的修行。这里提到的“二要”是指,上不要断灭(即不要完全断绝欲望),下不要执着于表象,这都是警醒人们的重要词语。

【原文】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张三丰·注解】

人的本性往往像火一样热烈,容易受到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影响,变化无常。只要有所触动,就会产生妄想,难以保持心性的清静。因此,我们必须真正地控制自己的愤怒,这样才能降火;真正地减少欲望,这样才能提升水性。身体不动叫做炼精。炼精时会有如虎啸般的力量,使人的精神凝固。心不动叫做炼气。炼气时会有如龙吟般的气息,保持元气。意念不动叫做炼神。炼神时阴阳二气会相交,精、气、神三元会混合,这样元气就会自然回归。三元指的是精、气、神,二气指的是阴阳。修行的人在应对事物时不迷失,那么精神就会自然回归,本性也会自然安定。本性安定,那么身体中的先天之气就会自然回归,恢复到生命的本源,这有什么难的呢?秘诀是:将心神回收,专注一心,不让内心的思绪外泄,也不让外界的杂念侵入。

【陆潜虚·注解】

面对环境而能忘却情感,才能说是真正的大定。所以说,不迷失的话,本性就会自然安定。本性安定,那么自身的元气就会安定。元气安定之后,才可以去追求外界的元气。所以说,本性安定,气就会自然回归。“回归”就是回到本源的意思。《参同契》说:“金回到最初的属性,才能称为还丹”。这里的“归”和“还”,就是回归的意思。

【原文】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张三丰·注解】

修行的人如果不被世俗事务所迷惑,那么他们的元气就会自然回归。这时,你会看到阴阳二气在中宫(身体的核心部位)升降,就像夫妇一样配合默契。突然,你会感到肾中有一股热气直冲心府,使情感回归本性,仿佛进入了如痴如醉的状态。这两种气息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丹药的本质。在气穴中,水火相交,循环不息。这样,神就可以驾驭气,气就可以留在形体中,不需要其他的修炼方法,人就可以自然长生。秘诀是:耳朵、眼睛、嘴巴是人体三宝,要闭塞它们,不要让它们过度开放。真人(修行者)应该像潜藏在深渊里一样,保持内心的平静,在规则中自由游走,直到丹田之气充满,凝结成丹药。

【陆潜虚·注解】

元气从外部回归,丹药在体内自然凝结。所谓“壶中”,就是指大丹凝结的地方。“坎离”是阴阳互藏的卦象,也是铅汞(或说水火)的别名。炼丹的方法是把乌兔(指日月,象征阴阳)作为药材,需要取坎填离,也就是用铅来投入汞中,使两者均匀配合,混合在中宫里。然后,像龙吟虎啸一样,在正位上产生玄珠(丹药)。这里说的“自住自回自结”,都是指自然的奇妙作用,也就是在有为的修行中达到无为的境界。一旦有了人为的安排和布置,就会涉及到邪恶和虚伪,那样就离修行的道路越来越远了。

【原文】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张三丰·注解】

功夫修炼到这个地步,精神不会外散,气息也不会泄露,精神集中在气穴。阴阳已经相交,需要更加猛烈精进地修炼。达到虚无的极致,坚守静谧的深厚,身体在深远幽暗中静止,心灵在无垠的虚空中澄明,这样真正的呼吸就会自然平稳,全身的脉络也会自然停歇,就像日月停止了移动,天体也似乎停止了旋转。在太极的静谧中生动起来,阳气在西南方的坤位产生。坤位就代表了腹部,又被称为曲江。突然,有一点像黍米那么大的灵光出现,这就是丹药产生的征兆。

灵光赫然穿透,两个肾脏感觉像开水一样煎熬,膀胱像被火烤一样,腹中像狂风怒吼,腹内发出震雷般的声音,这就是复卦天根显现的现象。当天根显现时,就要稳固心意。用精神去助力,那股气就会像火逼迫金属一样向上行,穿过尾闾,轻轻地运送,默默地上举,一团和气像雷震一样,上升到泥丸宫,全身跳跃,这就是天风垢卦的现象。这股气从月窟升到印堂,从眉毛中间漏出原始的光芒,这就是太极动而生阴,化成神水甘露,里面有像黍米一样的珠子,落在黄庭之中,点亮我们离宫中的灵汞,凝结成神圣的身体。运行一周天的火候,经过烹炼之后,丹药就自然凝结了。

【陆潜虚·注解】

这十个字真是妙不可言。阴阳的反复,是炼丹的主要原则。普化雷声,则是炼丹的秘诀。所谓天机的秘密,就在这里。神仙炼丹的方法,都是通过阴阳反复来完成的。就药材而言,阴中取阳,阳中取阴,这是阴阳反复的第一个方面。就交合而言,女性居于太阳的位置,男性配合月亮的宫殿,这是阴阳反复的第二个方面。就合丹而言,用水来灭火,用金来砍伐木头,这是阴阳反复的第三个方面。这些颠倒异常的情况,大体上都可以看出来。至于天机的玄妙,则在“普化”这两个字中。邵雍的诗中说:“忽然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递开。识得无中含有意,许君亲见伏羲来。”大地中有雷,对应的是复卦。一阳来复,就是所谓的爻动之时,身体中的冬至,正好是寻找铅的时机。如果得到秘诀修炼,那么整个山河大地都会变成七宝。所以说“普化一声雷”,是重视初始之气。这其中还有单独的符咒和秘诀,贵在师傅传授,学习的人更应当清心寡欲,虚心求学,以期遇到好的机遇。

【原文】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张三丰·注解】

修炼到这个地步,丹药就已经得到了。阴阳二气凝结成丹药,身体的关窍都开通了,火(代表阳气或者心火)下降,水(代表阴气或者肾水)上升,一股气在体内周流不息。这股气从太极中启动天根,经过玄谷关,上升到二十四节椎骨,再到达天谷关。在这个过程中,会感觉到月窟产生一种香甜美味的阴气,这种感觉如同甘露降下,流经身体的各个部分,无休无止,这就叫做“甘露洒须弥”。秘诀是:满口甘露,用眼睛注视它,用意念去迎接它,然后送它进入丹田,凝结元气来滋养它。

【陆潜虚·注解】

这十个字描述了气回归的征兆。先天之气在爻动的时候产生。在这个时候,运用意念引导这股气,经过鹊桥,穿过尾闾,沿着督脉上升,最后通达到头顶的泥丸宫。这时,你会感觉到一股油然而生的浩瀚之气,如同白云朝拜在你的头顶上。不久之后,这股气会化为玉浆,味道如同甘露,洒在须弥山上,然后降落到身体的重楼,最后进入中宫(丹田)。这就是气回归、丹药凝结的象征。《紫庭经》中说:“采集并服用这股气,不一会儿,一道白气就会冲向泥丸宫,化为五股浆液流入口中,香甜清爽遍布舌端。”这段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原文】自饮长生酒,道遥谁得知?

【张三丰·注解】

修炼到这个阶段,身体的骨节已经打开,神水不断生成,上下流动,来来往往不停息。你可以时时吞咽这股神水,我们称之为“长生酒”。秘诀是:流动的珍珠般的液体滋养着你的灵根,修行的人啊,你们知道吗?

【陆潜虚·注解】

当气转化为水时,它的甜美无法用言语形容,因此我们称之为玉液琼浆,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命名。在《悟真篇》中说:“长男乍饮酉方酒”,这就是指的长生酒;“雪山一味好醍醐”,这也是指的长生酒;“壶内旋斟延命酒,鼎中收取还魂浆”,这还是指的长生酒。这些都是自己独自享受的,无法与他人分享,所以叫做自饮,有逍遥快乐的自得之义。这种长生酒既然不能与人共享,那么这种乐趣又怎么能让他人知道呢?

【原文】静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张三丰·注解】

修炼功夫到这个地步,耳朵能听到仙乐的声音,还有钟鼓的韵律。五气朝元,三花聚顶,就像晚上的乌鸦栖息的样子。内心变得开朗,智慧自然产生,已经得到了六通的妙处。这是真实存在的。如果不是遇到师父,这些事情很难理解。

【陆潜虚·注解】

《太上日用经》中说:“无弦之曲,不言而自声,不鼓而自鸣。”这是因为丹药在体内,太和之气充溢全身,所以眼睛有神光,耳朵有灵响,口中有甘甜的唾液,鼻子能闻到异香,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现象,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我的师父为了简化文字,只是简单地举了一个例子,但我们可以根据这个例子推断出其他的情况。

【原文】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张三丰·注解】

从养气忘言开始到这二十句,都是吕祖真正的口诀功夫,没有一点虚伪,是修行的阶梯。能够领悟这个口诀和注解的人,可以尽快实践它,但不要随便泄露,也不要展示给不善之人,要珍重并奉行。

【陆潜虚·注解】

我师父的百字灵文,是众多圣人达到真实境界的阶梯和渡船,学道的人谁不知道诵读,但能够融会贯通,理解其中立言深意的人,其实也很少。我虽然文采不好,但承蒙师父多年的指导和提拔,对于金丹大道,我也曾有所耳闻和研究。考察这篇文章,与金丹大道的理论非常吻合。因此我冒昧地做了一些解释和注解,希望这些能作为帮助人们渡过的桥梁,为现代人打开眼界。虽然我知道自己的解释可能有些狂妄,但我无法逃避自己的责任。如果这能让爱好道学的人们通过仔细玩味而有所收获,那么也许我就没有辜负师父的教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