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椎病验方大全

 灵兰小草 2024-05-14 发布于山西

润河汤与脊柱炎

名医傅青主“润河汤”方治背骨痛屡用屡效

     傅青主治背骨痛方载于《傅青主男科·腰腿肩臂手足疼痛门》“背骨痛”一节中,谓“此症乃肾水衰耗,

不能上润于脑,则河车之路干涩而难行,故作痛也。方用黄芪一两,熟地一两,山萸四钱,白术五钱,

防风五钱,五味子一钱,茯苓三钱,附子一分,麦冬二钱。水煎服。”笔者临证每遇患背痛久治不愈,

辨证属肾水不足,风寒湿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者,用本方加减治疗,获效者良多。

    颈椎病常某某,男,65岁。颈背部酸重、疼痛3年余。稍有劳作则困痛加重,阴雨天必甚,经医院检

查被诊为颈椎病。曾有遗精、早泄史。体质清瘦,易出汗,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弦,左尺弱、右尺浮。

辨为肾水不足,不能上润颈背经脉,复为风寒湿邪痹阻所致。治当补肾水以扶正,通经脉以祛邪。遂书傅青

主治背骨痛方加减:黄芪、熟地各30g,葛根、防风、白术各15g,山萸肉12g,茯苓10g,麦冬6g,五味

子3g,附子0.3g,3剂。

    二诊:颈背部酸痛显著缓减。效不更方,继服3剂。

    三诊:病去七八,但颈椎病临床症状易反复,嘱其今后注意锻炼,活动颈背部,并将原方加量10倍,

制成蜜丸,每丸9g,每服1丸,每日2次。

    后随访2年,颈背痛未作。

    背肌劳损刘某某,女,53岁。背部沉重、疼痛1年余。从事缝纫业工作,常感背部沉重、疼痛,休息

后亦难以缓减,劳累及受风着凉后加重,经医院检查被诊为背肌劳损。患者生育较多,加之长期伏案劳作,

肾水渐亏,不能上承,背部肌肉失于濡养,正虚邪乘,风寒湿邪痹阻经脉。触按其背部,颈、胸椎两侧有明

显触痛,舌质嫩淡红苔薄白,脉弱。拟治以补肾水而润督脉,通经脉而祛风寒湿邪。予傅氏治背骨痛方加减:

黄芪、熟地各30g,山萸肉12g,白术、防风、狗脊各15g,羌活、茯苓各10g,麦冬6g,附子0.3g,3剂。

    二诊:药后背痛明显减轻,但仍不耐劳作,食欲不振,舌苔薄白中腻。上方加砂仁5g。7剂,每日1

剂,水煎服。

    三诊:自觉症状显著缓减,食欲亦好转,精力倍增。嘱其勿过劳,适当锻炼,以上方随症加减继服1

月而停药。

    随访1年,病未再作。

    强直性脊柱炎张某,男,39岁。3年前腰骶部僵痛,逐渐向上发展。近1年来,以颈背部僵痛为甚。

曾经多家医院诊治,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长期服用西药,症状有所缓减,但背部仍感僵痛,俯仰不便。

触按背部腧穴疼痛明显。常感腰酸背困,多汗乏力,不耐劳作,居处潮湿。舌体瘦、舌质偏黯、苔薄白,

脉弦尺细缓。辨证属肾水亏乏,督脉失养,寒湿痹阻。治当滋补肾水,充养督脉,散寒除湿。方用傅氏治

背骨痛方加减:黄芪、熟地各30g,山萸肉12g,当归、白术、鸡血藤、海风藤、络石藤、钩藤、防风

各15g,鹿角胶、茯苓、汉防己、威灵仙各10g,麦冬6g,苡仁50g,五味子3g,附子0.3g。7剂。

    二诊:背部僵痛减轻。继予原方,嘱连服2个月。

    三诊:自觉俯仰、头痛转动较前灵活,僵痛明显减轻。遂改煎剂为丸剂,上方10倍量,依法制为蜜丸,

长期服用。服完1料后改为间断服用。近10余年来,坚持服用丸剂,间断停用,病情趋于平稳,可坚持工作。

    傅氏治背骨痛方亦载于《石室秘录》之“长治法”中,名为“润河汤”,谓“此方补气则有黄芪、白术,

补水则有熟地、山萸,去湿则有茯苓,去风则有防风,引经则有附子,而又麦冬以生肾水之母,自然金旺水

生,水足则河车之路不干,不干则润金滋肾可知,又何痛之作楚。既不痛矣,又何背之不直哉。然此方不能奏

近功于旦夕,必须多服、久服乃效,所以入之于长治之门也。”证之临床,确有其效。

    傅青主在《药性大纲》中曾说:“处一得意之方,亦须一味味千锤百炼。”治背骨痛方药简效宏,分析

此方组成,一是主次药用量悬殊,轻重分明。方中重用黄芪、熟地均为一两,为主药。《本草秘录》谓黄芪

“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厚,可升可降,阳中之阳也,无毒”,“能升举”,“升气于至阴”,欲补肾水以上润“河车之路”,舍黄芪则难以奏功。熟地“味甘,性温,沉也,阴中之阳也,无毒,入肝肾二经”,为“补阴之药,必多用以取效”,

与黄芪配伍,相须为用,上润背脊。以白术辅黄芪益气,山萸辅熟地补肾。佐以防风祛风邪,茯苓祛湿邪;

麦冬补肺金以生肾水,乃虚则补其母也;五味子味酸,性温,阴中微阳,有滋补肺金,添益肾水之功,既可

助熟地之力,又可益麦冬之功,但用量宜少不宜多,故只用一钱。

附子“味辛,气温,大热,浮也,阳中之阳,有大毒”,“无经不达”,只用一分之轻量,盖欲“得其

气而不必得其味,入于经而不必存于脏”,可引诸药达于河车之路、背脊之上而奏功,是为使药之用。

一方之中,主药用至一两,而使药仅用一分,轻重悬殊,判然有别。二是配伍严谨,构思细致周密。方

中以黄芪配熟地,熟地味重而沉,黄芪气薄而升,相互为用,补肾水而易于上达。黄芪配白术、防风,

即玉屏风散,可益气固表而祛风邪,散中寓补,补而能疏。麦冬、五味子、熟地、山萸、茯苓相伍为

麦味地黄汤中主要药物,功著于滋补肾水,有金水相生之妙。黄芪与附子配伍,名芪附汤,有补气助阳

固表之功。此方药仅九味而内合三方,曲尽阴阳互济,升降相因,动静结合,相辅相成之妙,疗效显

著,可视为傅青主的“得意之方”。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任光荣  山西中医杂志社 

方药组成:黄芪30g 熟地30g 山萸肉15g 麦冬10g 白术15g 防风15g 茯苓10g 五味子5g 附子0.5g

方义:此症乃肾水衰耗,不能上润于脑,则河车之路干涩而难行,故作痛也。临床上对于背痛久治不愈,

辨证属肾水不足,风寒湿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者,用本方加减治疗,获效者良多。

颈椎病 辨为肾水不足者,以本方加葛根。本方可以与桂枝加附子葛根汤皆治脊背痛,一者由肾水不足不润

经脉,一由阳气不足不温通经脉,可为对比之方。例,常某,男,65岁,颈背酸重疼痛3年余,稍有劳作则

沉痛加重,阴天必甚,经医院诊为颈椎病。曾有遗精,早泄史,形体消瘦,易出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

脉细弦。辩为肾水不足,不能上润经脉,复为风寒湿邪闭阻。用本方加葛根十剂病去七八,以本方为散制丸

以善后,随访2年未发作。

腰背肌劳损刘某,女,53岁,背部沉重疼痛1年余,从事缝纫工作,常感背部沉重疼痛,休息后亦难缓解,

劳累及受风着凉后加重,经医院诊为背肌劳损。患者生育较多,加之长期伏案劳作,肾水渐亏,不能上承,

背肌失于濡养,正虚邪乘,不通则痛。舌淡苔白,脉弱。本方加狗脊,羌活。食欲不振加砂仁,连服1月

而愈。随访1年未发作。

强直性脊柱炎张某,男,39岁,3年前腰骶部僵通,渐向上发展,以颈背部为甚,曾经多家医院诊治为强

直性脊柱炎,现腰背酸痛,压痛明显,伴多汗乏力,不耐劳作,居处潮湿。舌体瘦,质黯,苔薄白,尺脉

细缓。方加鹿角胶,鸡血藤,海风藤,络石藤,钩藤,灵仙,防己,薏米等。连服2月余,明显减轻。

原方制丸常服。病情稳定。

方解: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防邪外入,麦冬补肺金以生肾水,熟地,山萸肉补肾水,水足则河车之

路不干,附子量少,取其气而不必得其味,入于经而不必入于脏,可引诸药达于河车之路,脊背之上而奏功,

是为使药之用。不愧为名方。然此方不能奏功于旦夕,必须多服久服乃效。

中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病的病因和发病与人体

的体质因素有明显的关系,即与先天稟赋不足直接相关,因虚致脏腑功能失调,使有形之邪内生,或因虚而

感受外邪,发病之后,因正气无力驱邪外出而致邪滞留,明·张介宾在《类经》中说“骨痹”者,病在阴分也,真阴不足则邪气得留于其间,至虚之处,乃是留邪之所。陈士铎在《石室秘录》中说,脊背骨痛者以肾阴亏竭,不能上润于脑,河车之路干

涩而难行,故而作痛,肾精不足,气血必虚,不荣则痛,这就是强直性脊柱炎,按照一般痹证的治疗原则疗

效不理想的原因。脊柱为病,首当责之在督脉,督脉为奇经八脉之一,行于背正中,总督一身阳气,腰背强

痛,不能俯仰,道出督脉为病的特点。

肾之精气不足,可导致督脉空疏,经脉瘀滞不通,内邪乘虚作患,称之为邪因虚生,虚处道奸。强直性

脊柱炎患者,已有肾精不足,督脉空疏遗传在先,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发病,而外感六淫仅是外因诱发,

内因才是首要因素。

按照中医的病因病机,李堪印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可以用“肾虚督滞”四字来概括,肾虚是先天不

足(来自父母),二是后天失养,先天之精继发受累,失养而虚(肾阴虚,肾阳虚)。督滞是指督阳滞,

因正虚而生邪(也兼有外来之邪)。痰、瘀、湿、浊都自内生,痰湿阻于气机,瘀浊滞于血脉,至虚之

处,便是留邪之所,督脉为之阻滞,病即由此而生。

  中医治则是补肾通督

针对上述病机,李堪印认为导致强直性脊柱炎,肾之精气不足是本,督脉阻滞是标,正虚而邪实,概括

来讲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原则是扶正、祛邪。

所谓扶正,就是补肾。补肾之法,不仅能养精,生髓,壮骨,消除阴蕴寒凝,也能养筋荣筋,因乙癸

同源,肝肾一荣俱荣,滋补肾阴,生精养精之药,也能滋补肝阴肝血,也能荣筋利爪,强壮关节。所

谓祛邪,就是通督,包括化疾、利湿、逐瘀、祛浊,扶正、祛邪二者,是相辅相承,正气充盛,则痰湿瘀

浊之邪自灭,邪气退却,则精、津、气、血自然充盈。

根据上述基本法则,李堪印临症以补肾填精、通调督脉兼强筋健骨为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用益肾

通督汤(龟板胶10g,鹿角胶10g,熟地20g,山萸肉10g,女贞子10g,生白芍15g,汉三七20g,枸杞

子15g,生地20g,生甘草10g,青风藤15g,砂仁10g,水煎服)。加减法:中气不足加西洋参、生黄

芪,气分有热加知母,生石膏,湿浊加薏米,血分有热加元参,水牛角,同时他认为此病病情变化纷纷,

用药应不泥死方,知常达变,随症用药,才能保证疗效。

  中医药治疗的变法

李堪印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并非一法就可以包治,应法随证变,证变法也变,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阶段性,

特殊性,要有随机权变之法。

调和营卫法(调节免疫功能)营卫失调,外邪容易内侵,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诱因之一,因此,李堪

印认为治疗时要注意扶助正气,调和营卫,祛除外邪,桂枝汤,是调和营卫之祖方,桂枝辛温,擅温

经脉,温则散寒湿,通则利气血,芍药酸寒,生津血,润关节解拘挛,桂枝、芍药是调和营卫之首选药,

强直性脊柱炎各期均可随症应用(此方临床应用时,宜加大芍药用量,用现代药理机制,芍药有抑制

免疫功能的作用)。

清热解毒法李堪印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发作期,是肾虚不足之体,湿热之邪作崇所致,湿热之邪或

自内生、或受外邪,侵及筋骨经脉,多见突然腰骶疼痛、晨僵、脊柱活动受限、心烦易怒、口干舌燥、

舌红、脉数,此阶段治疗,当以祛邪为主,立清热解毒法,方药定名清热解毒汤(半枝莲15g,金银

花15g,虎杖15g,丹皮10g,生大地30g,生白芍15g,土苓10g,牛膝10g,女贞子10g,生草10g,

水煎服,每日一服,分早晚服)。

润河汤它就是治疗一个人的一条背脊骨都在痛的那种不舒服。那这个,我想主要引它的理由是有几个了。

一个是,这种形态的背痛,是可以补到一些肾气丸的那种形态的腰痛的不足哦。另外就是,它的用药结构

呢是黄芪、熟地同用,也就是用黄芪的这个转这里出来,出到上来那个力道,去把熟地的这个补的这个肾水,

从中间揪上来。所以就是,用黄芪来引熟地上行,那附子只放1分,就是微微的给一点点的附子的那个讯息,只能说是讯息了。就是给一点点附子的讯息到这一堆药里面,让它们活泼一点,动得了一点,就这样子。哦,那是用黄芪把熟地引上来,然后

让这条背脊骨可以比较舒服。

这不是一贴两贴就有效的方子,要慢慢吃的哦,就每天喝一帖这样子。至于大陆的医生在开这个润河汤的

时候,常常都忍不住又加什么葛根5钱。你知道这是好像是怕黄芪拉不上来一样,又要用葛根。这是,但

是我会觉得,其实看方剂结构的话,这个汤就是不用葛根才漂亮哦,用了葛根感觉是有点多余的。

精选 颈椎疾病 中医秘方

白芍木瓜汤

  组成:白芍30克,木瓜13克,鸡血藤15克,葛根10克,甘草10克。

  功效:舒筋活血,滋阴止痛。

  主治:颈椎痛。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眩晕停

  组成:熟地15克,山茱萸30克,山药30克,茯神30克,丹参30克,五味子12克,白术30克,天麻12克,钩藤30克,菊花30克,防风15克,玉竹3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30克,蚤休10克。

  功效:滋水涵木,平肝潜阳,佐以熄风。

  主治:颈椎骨质增生性眩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服。

威灵苁蓉汤(丸)

  组成:威灵仙15克,肉苁蓉15克,熟地15克,青风藤15克,丹参15克。

  主治:颈椎,腰椎及足跟骨质增生,老年骨关炎疼痛等。

  用法:每日1剂,煎2遍和匀,日2次分服。或研末炼蜜为丸,每粒10克,每服1粒,日2次。

筋骨止痛酒

  组成:生草乌10克,细辛10克,洋金花6克,冰片16克。

  主治:同威灵苁蓉汤。

  用法:先将前三味药研末,用50%酒精300毫升浸入,冰片另用50%酒精200毫升浸入,每日搅拌1次,约1周全部溶化,滤去渣,将二药液和匀,用有色玻璃贮藏。每次用棉球蘸药液少许涂痛处或放痛处片刻,痛止取下,每天2-3次。

除痹逐淤汤

  组成:当归15克,川芎12克,红花9克,刘寄奴15克,姜黄12克,路路通30克,羌活9克,白芷12克,威灵仙12克,桑枝30克,胆星9克,白芥子9克。

  功效:活血化淤,行气通络,除湿涤痰。

  主治: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服。服6剂停一天,12天为一个疗程。

加味葛根汤

  组成:葛根20克,桂枝15克,酒芍15克,麻黄5克,甘草15克,生姜5克,大枣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申姜15克,狗脊15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鹿角胶15克(捣碎冲服)。

  功效:祛风散寒,养血和血,补肝益肾,强筋壮骨,蠲痹止痛。

  主治: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重庆患者张某某,女,39岁。行政办公人员。患者3年前开始出现颈项强痛不适,伴轻微头晕及后枕部酸胀痛,每因久坐伏案劳累或受凉后症状加重,近半年症状反复发作,并伴有双肩胛部酸胀痛及头晕、头痛症状。3天前患者因受凉而致颈強痛及头晕、头痛症状加重,出汗、恶风、行走发飘感等症状。颈椎CT检查示:颈3-4、颈4-5椎间盘突出,颈椎退行性变。查体:一般情况可,颈项部肌肉较紧张,转动欠灵活,颈3-7椎椎体两侧压痛,尤以颈3-4、4-5椎棘突及棘间隙两侧压痛明显,未引出明显放射痛,双侧肩胛骨内侧缘压痛,双侧肩胛岗上、下窝处压痛,双上肢无明显压痛,叩顶试验(+),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中医诊断:项痹(寒客筋脉、脑海失养);西医诊断:颈椎病(混合型)。予以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

处方:葛根2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羌活12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5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

  服5剂后患者复诊,颈项强痛,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消失,仍感轻微头晕,余未诉不适,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涩。

  在上方的基础上去生姜、大枣,加狗脊12克,茯苓12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5剂,每日1剂以善后服。

  按:《伤寒论》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该方是仲景为风寒之邪客于太阳经所设。本例患者久坐伏案而致颈部劳损,加之受凉而发病。劳损是本,寒凝太阳经脉是标,急则治其标。采用桂枝加葛根汤,以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方中重用葛根,能升阳,生津润燥,缓解经脉的拘急,解除颈项强痛及头晕症状。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葛根含有葛根黄酮苷,酮苷有缓解肌肉痉挛、扩张脑皮外周血管作用。本方能降低血流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可显著改善脑内内耳-椎动脉-基底动脉供血,从而对头痛、项强、头晕等症状发挥疗效。加当归、川芎以养血通络镇痛。加羌活以增强祛风散寒作用。诸药合用,共奏解肌祛风,养血通络,解痉止痛之功。重庆中医骨科医院常以本方加减治疗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因感受风寒而急性发作者,每获良效。

颈椎病

 颈椎病方

[组成]川芎15克,黄芪30克,桂枝10克,羌活15克,当归20克,白芍15克,姜黄15克,桑枝10克,丹参15克,细辛5克,鸡血藤15克,红花15克,茯苓15克,甘草10克。

[功效主治]温阳益气,舒筋通络。用于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1日2次。

颈病消晕饮

[组成]天麻12克,钩藤12克后下,蔓荆子12克,当归9克,川芎9克,生白芍12克,首乌12克,丹参12克,白菊花12克,青箱子12克,生龙骨12克(先煎),生牡蛎15克(先煎),石决明20克(先煎),玄胡12克,姜黄12克,杜仲15克,桑寄生12克。

[功用主治]和血,活血,潜阳,镇逆。用治颈椎病引起的头昏,目眩,适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头煎先将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先煎煮沸15分钟后,再入天麻,蔓荆子,川芎,当归,生白芍,首乌,丹参,青箱子,玄明,姜黄,杜仲,桑寄生煮沸10分钟后再加入钩藤,白菊花继续煮沸3~5分钟,即可取其汤服用。二煎,三煎将上药煮沸10~15分钟即可。每日3次。

[辨证加减]呕吐加用竹茹12克,法半夏12克;烦躁不安加用琥珀1.5克,研末冲服;小便黄赤加车前子12克,茯苓12克。

治疗颈椎病方;

此方家传,凡凡颈椎病,头晕者众。有秘方,用数千例病人,疗效非常好。生龙牡各30克,珍珠母30克,郁金3克,赤芍药30克,白芍药15克,生甘草10克,葛根30克,旋复花3克。此方家传,凡颈椎病头晕皆可以用之。每天一剂,少量频服,其效果在一二剂以内即有效果。石家庄省三院一专家家属,该院以骨科出名,该专家以颈椎治疗出名,然而其母亲患颈椎病之头晕,用尽西药不好,唯有手术一法。已入院并择定手术日期,经人介绍,来诊。投以上方,5剂,不适消失,遂出院。在其家乡,此方传为神方,竞相传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