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在朝廷,不下地方

 地瓜5gbq29yd5l 2024-05-14 发布于湖北

朝廷如同心脏,是唯一的,处在独一无二的地位,地方可以有若干个。朝廷是官场的核心地带,仿佛地核似的,愈接近中心温度愈高,在这里官员可以吸收到足够的热量,为晋升积蓄养分。

朝廷提携地方,地方孝敬朝廷

明清时期京官通常比较穷,但他们左右了地方官的升迁,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所以建立了“京官提携地方官,地方官孝敬京官”的利益交换模式,但这种模式在宋代却并不风行。宋代的京官是指不经常列班上朝、职务较低的官员,上朝奏事的称为“升朝官”。我们要说的京官是在中央系统工作的官员。

宋代把全国划分成若干“路”的经济区。宋初颁发诏令,诸州正常经费开支之外的财产全部上缴中央。宋初时全国划分六个财政经济区,即六个“路”。每一路的官衙称“转运使司”,又叫“漕司”,长官为转运使。发展到仁宗时全国共有18个路级行政区,下辖府、州、军、监320个,县1262个。除转运使外,每路还设有经略安抚使主管军政,提点刑狱使主管司法,提举常平使主管社会救济,均由中央官员充当,属于中央在地方设置的直属部门。中央对地方的财政、军事等权严格掌控,致使地方财政空间不足,财神爷甩袖子——子皆无。

图片

赵匡胤打天下时,建立了“桩库”,藏有收缴的各地方的金银财帛,同时规定每年国库有节余则封存入库。桩库的钱财有两种作用,第一是国家有难时救急,第二是为了赎回燕云十六州(实为十四州)。赵匡胤曾说,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贿赂契丹人,朕甚悯之。今天我攒个三五十万两银子从契丹手里把地盘赎回来,如果契丹同意那就把钱给他们。如果不同意,那就把这些钱用在军队上,招募勇士,准备开战。宋太宗时将“桩库”改名为“内藏库”,宋神宗写了一首诗,共九十二字,“内藏库”按照字的排列顺序管理,譬如“九重方执象,万里定寰区”,其中的“九”即是九字号小库。直到北宋灭亡这笔钱也没怎么用上,后被金人给抢走了,金军搬运了三天三夜不绝。

天下财帛尽数麇集京师,桩库里面到底有多少钱无法计算。这种强干弱枝的政治意志导致了地方财政匮乏,全国财政分布不均,形成京师一家独大的利益划分。一旦地方有个病有个灾的,财政漏洞的贻害暴露得十分明显。典型例子是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的澶渊之盟。为什么辽军能够迅速推进到距离首都开封直线距离120公里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市)?两百里地的路程,辽军铁骑一个急行军,一天之内兵临城下。辽军能够迅速推进,一方面是因为河北路地处华北平原腹地,无天堑可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地方财政枯竭,毫无经济实力组织抵抗,战争的比拼也是经济实力的比拼,虽然冷兵器时代这点不甚明显。说白了地方没钱,财富全堆积在中央,一旦遇到灾难要从中央拨款到地方,必然导致地方执政能力下降。

“天圆地方,道在中央”这句话同时道出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只识其字不晓其意,对中央概念的错误理解,必然会失去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王安石拜相的前三十年一直漂流在地方,与中央士大夫交往不深,人脉关系不够扎实,“熙宁变法”引得士大夫们激烈反对,新法施行几年后王安石被罢相,他对“中央”这一概念的理解有偏颇是罢相的原因之一。

朝廷如同心脏,是唯一的,处在独一无二的地位。一个国家、一个机关单位、一个企业不可能有两个行政中心,由此可见朝廷只有一个,地方可以有若干个。如同向湖里扔一块石头,激起的涟漪必然由中央向四周扩散。将此概念明晰,我们不难发现朝廷是官场的核心地带,仿佛地核似的,愈接近中心温度愈高,在这里官员可以吸收到足够的热量,为晋升积蓄养分。

图片

京官的巨额福利

郊赐,就是朝廷给广大京官提供的热量。

读书人做官一方面为了光宗耀祖,另一方面可以获得优越的物质生活,通俗说是“千里为官只为财”,官方叫“书中自有黄金屋”。可见为官的初级目标是先要获得财富,而后再去施展政治抱负。郊赐,是朝廷为广大官员提供的一次合理、合法拿钱的好机会。

宋代官俸之低是中国历代之最,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杨亿上疏论官俸低称:“左右仆射乃百僚之师长,月俸所入,不及军中千夫之帅,岂稽古之意?”国家副宰相工资不及中级军官高。从这开始,宋代公务员开始涨工资。

北宋官员俸禄大致有三大组成部分:其一,正俸,什么官、什么级别开多少薪水;其二,津贴,如禄粟、职钱、职田(根据职位高低分给田地不等)、马料(类似车补、油补)、茶汤钱、公使钱(类似招待费)等;其他福利,如冬春工作服、随从人员衣服、绫、绢、冬棉、茶、酒、厨料、柴火、米面、牛羊等。《宋史·职官志》载:包拯(时任权知开封府事,相当于首都的市长)年收入为大米2180石、小麦180石、绫10匹、绢34匹、罗两匹、绵一百两、木炭15枰(每枰15斤)、柴禾240捆、干草480捆。这些实物折算成钱,包拯年薪约为21878贯铜钱,相当于人民币大概1000多万元。

北宋官员工资已经非常高,但每逢过节、皇帝生日、大臣致仕或死亡、皇帝驾崩等等,朝廷会额外有所表示,总称“郊赐”,其中包括赏钱、恩荫等等。钱财不定额,有多有少,但赵官家出手绝不会寒酸。

赵匡胤喜欢在御花园打鸟,玩得正兴头上,大臣有紧急政务禀报。赵匡胤急忙召见,结果是一件平常事,龙颜不悦。大臣认为这事远比打鸟重要。赵匡胤抄起随身携带的玉斧打掉大臣两颗门牙。大臣不声不响地找到门牙揣在怀里。赵匡胤问他,你捡牙齿难道要起诉我吗?大臣答道,臣不能起诉陛下,自有史官书之。赵匡胤“转怒为喜”,赐金帛若干。

《涑水纪闻》记载的这则故事说明了皇帝对个别臣子的赏赐充满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然而大型郊赐每三年一次,时间固定,钱财非常丰厚,犹如单位发放福利。郊外祭天枢密使赏赐银帛四千两、宰执三千,以此类推。李符为三司使,赐银三千两。李沆、宋湜、王化基初为右拾遗(皇帝顾问),各赐钱三百万。杨徽之迁侍御使,赐钱三十万。魏廷武为转运使,赐钱五十万。宋抟为国子博士,赐钱三十万等。真宗时雷有终平讨四川王均之乱,赏钱两千贯。

北宋历史中曾有七次财政记录,三次盈余、三次赤字、一次盈亏持平,其中郊赐费用占了很大的比例,如下表:

图片

这是官员合情合理又合法的拿钱机会,绝不怕监察机构盘查,拿得绝对心安理得,没有人会拒绝白给的金银财帛。正所谓天下熙攘利来利往,读书人入仕的初级目标正是发家致富。京城的繁华,有着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吸引着所有人前来闯荡碰运气。新科进士自然明白这一点。见的人多,识的人广,思维开阔,对待仕途的看法也为之一新。一名新科进士,只有在中央工作才有可能赶上官方发放的巨额福利。在地方工作,年节时候组织上最多给几斗米意思意思,难有如此阔绰的红利。上述表格中显示太宗时郊赐钱财已达到了国库收入的四分之一。大员因此钵满盆圆,分到新科进士头上属于杯水车薪,但这点“薪”足以令新科进士们欢欣鼓舞,令在外为官的同事们垂涎三尺。

图片

当然,有的官员选择宁做鸡头不为凤尾,宁可在偏远地区做一个说了算的“鸡头”,也不在京师做毫无实权的跟班,大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魄。这句话放在官场里完全行不通,鸡头终究是只鸡,什么时候才能飞上枝头变凤凰?终老闾里,造福一方,恐怕不是士大夫们的理想,更不是为官的终极目标。凤尾虽是尾巴,但毕竟长在凤凰身上,象征高贵的身份不会改变,留在朝廷的优势显而易见。就好像篮球场上的得分后卫通常选择突破,杀入篮下上篮得分,距离篮筐愈近命中率愈高,得分也就愈高。因此,留在朝廷无论在政治上与生活上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所以,郊赐才是官员宁可留在中央做“凤尾”的首要原因。


注:本公号所推送的图文如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2434476002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所推送的文章并不代表本公号观点,请和谐留言。投稿请至:historymook@sina.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