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品百练:管子·治国/说苑·建本·齐桓公问管仲

 一中大语文 2024-05-14 发布于福建

材料一: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止奇巧,而利农事。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然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凡农者月不足而岁有余者也,而上征暴急无时,则民倍贷以给上之征矣。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则民倍贷以取庸矣。秋籴以五,春粜以束,是又倍贷也。

(节选自《管子·治国》)

材料二: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河间献王曰:“管子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夫谷者,国家所以昌炽,士女所以姣好,礼义所以行,而人心所以安也。《尚书》“五福”以富为始,子贡问为政,孔子曰:“富之,既富乃教之也,此治国之本也。”

(节选自《说苑·建本》)

[注]河间献王,刘德,是西汉景帝的第二个儿子。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凡为国之A急者B必先禁C末作文巧 D末作文巧禁E则民无所游F食 G民无所游H食则必农。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贵,指以为贵,与《老子》的“不贵难得之货”中的“贵”词义相同。

B.粜,指卖出粮食,跟“秋籴以五”中的“籴”意思相对,“籴”指买进粮食。

C.国家,指国和家,“国”通常指的是诸侯的封地,“家”指的是大夫的封地。

D.本,指根本,与《伶官传序》中的 “抑本其成败之迹”的“本”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反面论证“富民”的重要性。

B.先代圣王懂得人口多、兵力强、国土广和国家富都一定来源于粮食的道理,所以禁止奢侈性的工商业和奢侈品的制作,以利于发展农业。

C.管仲说君王以“天”为贵,齐桓公便仰头看天,说明他心中的天是 “自然之天”,不理解管仲要表达的是统治者应“以民为天”的观点。

D.《尚书》把“富裕”放在“五福”中的首位,在子贡问为政之道时孔子的回答是“使百姓富裕”。由此可见,致富是一个国家治国的根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则民倍贷以取庸矣。(4分)

 

(2)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4分)

 

5.两则材料中提到的治国观点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1.BDG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 以吾观之,兵在其颈,不可久也。虽王叔未能违难。

2.D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言知识的能力。《伶官传序》“抑本其成败之迹”中的“本”是“考察、探究”的意思。

3.D

[详解]本题考查归纳概述内容要点的能力。“由此可见,致富是一个国家的治国之本”错,孔子的原话说“富之,既富乃教之也,此治国之 本也”,他强调的是让人民富裕起来,之后(用礼义)教化他们,这是治国的根本。选项断章取义。

4.(1) 耕田锄草都有季节限制,但雨水不一定及时够用,农民又只好借“一还二”的高利贷来雇人浇地。

(2) 百姓怨恨他们的君主,而(这个国家)最终不灭亡,从来没有这样的事。

[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得分点。(1)得分点: 泽,雨水;不必,不一定;庸 ,通“佣”,雇帮工。每点 1 分,句意1分。(2) 得分点:其上,他们的君主;遂,最终;未之有也,宾语前置,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情况,没有这样的事。之,这样,每点1分。

5.(3分)

两则材料都认为治国要首先使人民富裕(2分),要重视农业生产(1分)。

[详解]本题考查比较材料,梳理概括的能力。主要概括的是相似之处。

 

【挖空练习】

材料一:

凡(大凡)治国之道,必先富(使……富)民。民富则易治(治理)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以奚的倒装,凭什么)知其然也?民富则安(安于)乡重(看重,爱惜)家,安乡重家则敬(敬待)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相当于不安于)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相当于对抗)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指治理得好的国家)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治理)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俱王(称王,统一)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指粮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以……为贵)之。凡为(是,属于)国之急(急务)者,必先禁末作文巧(奢侈性的工商业和奢侈品的制造),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游荡求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开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强大),兵强者战胜(战争取胜),战胜者地广(扩大,增加)。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皆为使动用法)国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止奇巧,而利(有利于)农事。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劳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终年)之作,不足以自食(养活自己)也。然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荒芜)而国贫矣。

凡农者月(按月算)不足而岁(按年算)有余者也,而上征暴急(紧急)无时,则民倍贷(指高利贷)以给(供给,应付)上之征矣。耕耨(除草)者有时,而泽(雨水)不必(一定)足,则民倍贷以取庸(雇庸)矣。秋籴(买入米)以五(用“五”的价格),春粜(卖粮)以束(指十),是又倍贷也。

 

材料二: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以……为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不是说)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统治百姓)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亲附)之则安,辅(辅助)之则强,非(相当于反对)之则危,背(背弃)之则亡。”诗云:“人而(如果)无良(不贤良),相(用在动词前,表动作偏指某一方)怨一方(指一个地方的百姓)”。民怨其上,不遂(最终)亡者,未之有也。

河间献王曰:“管子称(说)仓廪实(充实),知礼节;衣食足(丰足),知荣辱。”夫谷者,国家所以(用来……的)昌炽,士女所以姣好(指生活富足),礼义所以行(实行),而人心所以安也。《尚书》“五福”以富为始,子贡问为政,孔子曰:“富之,既富乃教之也,此治国之本(根本)也。”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何以知其然?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乱国必然是穷的。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从前,历代的君主,法度不一,号令不同,然而都能统一天下,这是什么原因呢?必定是国富而粮多的缘故。国富粮多来源于农业,所以先代圣王都是重视农业的。凡属于治国之急务,一定要先禁止奢侈性的工商业和奢侈品的制造,禁止了这些,人民便无法游荡求食,人民无法游荡求食,就只好从事农业。人民从事农业则土地得到开垦,土地开垦则粮食增加,粮食增加则国家富裕,国富则兵力可以强大,兵强则战争可以取胜,战胜则土地也就广阔了。因此,先代圣王懂得人口多、兵力强、国土广和国家富都一定来源于粮食,因而都禁止奢侈性的工商业和奢侈品的制作,以利于发展农业。现今从事奢侈性的工商业和奢侈品制作的人们,干一天可以吃用五天。农民终年劳动,却不能维持自家生活。这样,人民就放弃农业而从事奢侈性的工商业。弃农而从事奢侈性的工商业,那土地也就荒芜而国家贫穷了。

凡是农业,其收入的特点是按月算往往不足,按年算才可能有余。然而,官府征税却急如星火,没有定时,农民只好借“一还二”的高利贷来应付上面征课。耕田锄草都有季节限制,但雨水不一定及时够用,农民又只好借“一还二”的高利贷来雇人浇地。商人秋天买粮的粮价是“五”,春天卖粮的粮价是“十”,这又是一项“一还二”的高利贷。

 

文本二:

齐桓公问管仲:“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管仲回答说:“应把天当作最宝贵的。”齐桓公仰起头望着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广阔无边的天。给人民当君主的人,要把百姓当作天。百姓亲附,国家就可安宁;百姓辅助,国家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国家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国家就要灭亡。《诗经》中说:“统治者如果不贤良,一个地方的人民都会怨恨他。” 百姓怨恨他们的君主,而(这个国家)最终不灭亡,从来没有这样的事。

河间献王说:“管子说当仓库充实时,人民会明白什么是礼节;当衣食丰裕时,人民会认识到光荣和耻辱。”谷物,是用来使国家昌盛,使百姓生活富足,使礼仪得以实行,使人心安定的。《尚书》五福当中把富裕放在首位,子贡问为政之法,孔子说:“使百姓富裕,富裕之后再进行教导,这就是治国之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