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悄然“变身”的张氏宗祠

 大美洛宁 2024-05-14 发布于河南

今年清明节前夕,我们受邀前往福建漳州市东山县樟塘村,参加张氏祠堂修缮完成及家风、家训馆开馆的庆典活动。作为从闽南迁居至中原内陆的后裔,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此次祖地之行所带来的触动。所见所闻,都令人难以忘怀。

祠堂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承载着祖德宗功,传承并弘扬着家族的荣耀与信仰。祠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空间,用于安放祖先的牌位,更是家族历史的传承者、家族精神的维系者。在此,家族成员商讨重大事务、举行祭祀活动,它凝聚着家族的血脉,代表着家族的脸面与威严。在闽南地区,这种祠堂文化体现得尤为鲜明。
樟塘村共有四座祠堂,各具特色。其中,“惇叙堂”又被称为大祖(添麒公)祠堂,它始建于明初,承载着深厚的家族历史与文化底蕴。“元德堂”则坐落于大祖祠堂的东侧,与主祠堂相互呼应,共同维系着家族的繁荣与和谐。“薰德堂”则位于大祖祠堂的前方,其庄重的氛围与周围的建筑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樟塘村独特的祠堂文化景观。

“世德堂”,即添凤公祠堂,建于明代中期。这两座祠堂均沿袭了传统闽南建筑的风格,古色古香,庄重典雅,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自去年初起,樟塘村两委积极发动乡贤、海外侨胞、台胞以及广大族人共同参与,通过募捐等方式筹集了数百万元的资金,对祠堂进行了精心的修缮工作,以期让这一文化瑰宝焕发出新的光彩。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修缮与建设,祠堂如今已焕然一新,色彩绚丽且线条流畅,装饰精美且金碧辉煌,古朴典雅中透露出端庄大气的气质,令人瞩目。同时,祠堂内还增设了家风家训馆,旨在让优良的家风在基层扎根,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农历二月二十日的九时,吉日吉时,樟塘张氏祠堂的祭祖仪式如期举行。来自漳州龙海、厦门、广东南澳、河南洛宁以及东山本县的西埔、古港、双果山、宫前、顶上、铜陵等地的张氏后裔代表共计80余人齐聚一堂,在祖祠大厅内共同祭拜先祖列宗,表达了对先人的敬仰与思念之情。

在樟塘村族亲张顺才的精心主持下,祭拜仪式庄重肃穆,秩序井然。族人们列队整齐,依次上香、进香,随后跪拜。一拜、再拜、三拜,每一次跪拜都显得如此虔诚。祭拜过程中,三跪九拜的大礼更是彰显了后辈们对祖先的深深尊敬与虔诚。随着祭拜礼毕,整个仪式圆满结束,族人们的心中充满了对祖先的感恩与敬仰。

占地近600平方米的祠堂内人头攒动,人们纷纷驻足欣赏家风家训的陈展布局。正堂两侧的廊庑墙壁上,历代先贤的生平事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出,配以明亮的灯光,显得醒目而庄重。整个展馆以严谨的展陈大纲为依据,按照樟塘村发展的时间顺序,生动展示了樟塘张氏历代先辈创家立业、不忘初心的奋斗历程。
第一篇章以图表形式清晰地呈现了樟塘张氏的源流。张氏源于中原清河张氏,鼻祖张挥。至105世张虎(伯纪公),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于唐总章二年(669年)随归德将军陈政(开漳圣王陈元光之父)入闽平定“蛮獠啸乱”,后定居漳浦中营。至宋末,虎公19世孙参议公张论为避乱,由漳浦迁居云霄西林村,立族于此。又经五代,参议公五世孙惟善公由云霄西林迁居诏安四都渐山,不久后再迁居樟塘村,成为樟塘村张氏的始迁祖。

第二篇章深入展示了明代张氏三杰——张奇杰、张敏以及张廷范,以及七大乡贤名人的卓越风采。张奇杰,作为樟塘张氏的十一世祖,在明嘉靖年间,他率领族人筑起樟塘城堡,有效抵御了倭寇的侵扰,保护了全族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声名远扬。他平生注重教育子孙,常教导他们“黄金满屋,不如教子一经”,展现了他深厚的家族情怀和崇高的教育理念。
张敏,张奇杰之子,以行谊端方、性至孝著称,并成功考中举人。在明万历三十八年,他担任南陵县令期间,面对当地复杂的政治环境和频发的骚乱,他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智慧。他成功平息了矿徒的作乱,并坚守廉洁奉公的原则,拒绝了行贿者的诱惑,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张敏勤政为民,最终因劳累过度而殉职。他离世时家徒四壁,但当地百姓无不深感哀痛,纷纷焚香迎表,将他视作父母般的存在,供奉于名宦祠中。
张廷范,作为张敏之子,他在乡试中取得了第十六名的好成绩。他选择隐居不仕,与黄道周(石斋先生)交往甚密。他曾在解山的青云洞读书,并留下了著作诗集《解山集》。此外,他的寓所附近还有著名的十八景,这些景点的命名和取义都出自石斋先生之手。
此外,篇章中还详细陈列了张作辅、张熿、张宗占、张希增、张兴、张伯顺等张氏先贤的事迹,这些先贤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都有着杰出的贡献,他们的生平事迹共同构成了樟塘张氏家族的辉煌历史。

樟塘张氏的十四世祖宗占公,名梅,又名开,曾官至副总兵,并受封为骠骑将军。在康熙七年,他选择归顺清廷。次年,他率领部队迁移至河南省河南府(即现今的洛阳)永宁县(现为洛宁县)的永安里(今赵村乡)张营村屯田,并在此地建立家族。自那时起,樟塘张氏的后代便在此繁衍生息,至今已传承至二十八世。

第三篇章,樟塘村侨胞、台胞史展陈览。东山岛,作为闽南的知名侨乡和众多台胞的祖籍地,承载着丰富的侨台历史与文化。其中,旅居新加坡的张茂春、张茂兴、张茂成兄弟的故事尤为引人瞩目。他们的祖辈早年离开故土,远赴他乡,历经数代人的不懈奋斗与辛勤打拼,最终在新加坡和印尼发展成为杰出的企业家。这些侨胞们不仅为当地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了樟塘张氏的家风与文化,成为连接中外、沟通海峡两岸的重要桥梁。

2022年8月,第23届“塘村新加坡侨胞奖学金”颁奖活动在世德堂举行,26名大学生获奖,洛宁县张晨豪、张润家、张丹妮、张弘扬4人获奖。

1993年,张氏三兄弟张茂春、张茂兴、张茂成回到樟塘村认祖归宗,他们心系故土,多次慷慨捐资支持村里的公益事业。他们共同成立的“樟塘村新加坡侨胞奖学基金会”自2000年至2023年,已累计奖励大学生509人,捐资达1236万元人民币,极大地激励了莘莘学子。这一举措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台胞张和连(又名张隆昌)于1950年移居台北,他心系故乡,多次捐款支持樟塘村的公益事业,如修路建庙、编修家谱等,展现出台胞爱国爱乡的情怀。
樟塘村村民张顺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历代先辈都重视道德品质建设,敦促子孙学习前辈的勤劳与知识,传承敢拼会赢、开拓进取的精神。党支部副书记张东海则强调家风家训馆的重要性,希望村民通过参观学习,传承好家风,践行文明新风尚。
樟塘村乡贤张耀明,作为深圳东鹏实业公司的创办者,对樟塘村的公益事业同样慷慨解囊,他的善举被乡亲们广为传颂。
第四篇章展示了樟塘张氏近现代杰出名人及革命烈士的事迹,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繁荣作出了卓越贡献。
第五篇章则聚焦当今樟塘张氏的杰出人才,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樟塘村增添了光彩。
樟塘村独具乡村历史文化特色,村民在参观学习中能够真切地感悟到文明家风的力量。乡贤张黎东先生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这次庆典活动对于樟塘村的重要意义。
祖德厚而家运顺,门风正则子孙贤。樟塘张氏以崇文重教、尊德守礼、和亲睦邻、诚实守信、自强不息、敢拼会赢、爱国爱乡为家风,每一辈都竭尽所能托举下一代更上一层楼。家风家教是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当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祠堂文化肩负着传承好家风、培育新时代人才的历史使命。人们通过参观学习,以历代先贤为榜样,将良好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共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张振杰作品集锦

塔下行记

祖地闽南客家情

简说客家人与闽南人

洛宁乡间文物的守望者

客家英雄气 凛然天地间

地名,凝聚着我们的乡情

独特的客家姓氏——张廖氏

闽营人迁居中原的历史由来

同宗共祖血脉连 两岸三地一家亲

洛河、洛神——河洛人的精神守望

洛宁县赵村镇张营村张姓家族简史

从中原“三王”到福建“闽王”——从福建迁至洛宁屯田的王氏渊源
作者简介:张振杰,1968年生。赵村镇张营村人。1992年高中毕业。1999年开始发表作品。热爱文学,爱写散文。先后在《中州统战》《三门峡报》《县域经济》《闽南日报》《新洛宁》等报刊上发表作品。现在在江苏南京打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