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怜又可悲的鲁隐公,他到底错在哪儿

 沉映香 2024-05-14 发布于湖北
他是宗法礼制的坚定维护者,也是个好儿子、好哥哥,最终却落得个被谋杀的结局。他是鲁隐公,一个可悲又可叹的可怜虫,两千多年后还是让人意难平,他到底错在哪儿了呢?
《左传》是以鲁国为纪年的,开篇的第一个鲁国君主就是鲁隐公,冥冥之中,鲁隐公也成了春秋时期的一个缩影,宗法礼制的崩坏,人性的幽暗,都能在他身上找到注脚。
鲁隐公是鲁惠公的庶长子,生母被称作声子,本是宋国人,因是庶女出身,只能做妾。鲁惠公的原配被称作孟子,早年去世,没有留下子嗣。
鲁隐公成年后,鲁惠公为她求娶宋武公之女。不料,鲁惠公看到宋武公之女后,被她的美色所迷惑,就自己娶了,是为仲子。春秋时期,像鲁惠公这样的混账老爹一个接一个。

史书没有记载鲁隐公当时是咋想的,从事后来看,应该是默默接受了,是个好儿子。仲子被鲁惠公立为夫人后,为他生了个儿子,名叫允,被称作公子允。
没过几年,鲁惠公一命呜呼,可能是死得比较突然,没有来得及指定继承人。鲁隐公认为公子允比自己地位尊贵,应该由他继承君位,但群臣认为公子允过于年幼,一致推举鲁隐公。
最终,双方达成妥协,鲁隐公暂时代理国君,还公开承诺等公子允成年后就将君位还给他。对于他的承诺,有人信了,有人不信,但鲁隐公是认真的,他要维护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代理国政后,鲁隐公干得还算不错,国内没有出现大纰漏,外交也很平稳。


就这样过了十一年,到了公元前712年,公子允即将成年。这时,一个叫公子挥的人自以为摸准了鲁隐公的心思,私下里向鲁隐公进言道:“您在位这么多年,干得这么出色,国人和大臣都很拥戴您,应该继续干下去。现在公子允长大了,为了大局起见,应该把他除掉。这事儿您自己干有损名声,我可以帮您代劳,事成之后让我做太宰就行。”
鲁隐公一听这话很吃惊,我可从来没想过一直做国君啊,养老的房子我都修好了,准备马上退位安享晚年呢。公子挥比他更吃惊,合着你是认真的啊。他很害怕,万一这事儿被公子允知道了,以后还有得混吗?
于是,公子挥便反向跟公子允说起了鲁隐公的坏话,说鲁隐公并不是真的要将国君之位让给你,马上就要杀了你呢。既然他不仁,你也不能太讲义气,先下手为强吧。
公子允毕竟年轻,对公子挥的话信以为真,同意公子挥去杀了鲁隐公。于是,鲁隐公就这么被公子挥给杀了,好人没做成,还被后人视为蠢人。

平心而论,鲁隐公是个好人、实诚人,但他太不知人心险恶了,也不知该如何自保。
如果他真的诚心要将国君之位让给公子允,当初就不应该接任,应该像周公辅佐成王那样,早早的将公子允送上国君之位。就算没有公子挥这回事儿,你一个退位的国君真的能寿终正寝吗?
如果不想让,那就不妨腹黑一点,杀了公子允一了百了。
当然,最合适的办法还是一开始就当仁不让的继承君位,根本不提什么让位的事儿。纵观历史,但凡承诺让位的,到最后十有八九是一笔糊涂账,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