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观察(267)史上最全经络穴位及其应用详解(五)络穴

 天行健-9 2024-05-14 发布于江苏

《黄帝内经-素问》

58 气穴论

《玄隐遗秘·黄帝内经/九常记

史上最全经络穴位及其应用详解(

图片

二、络穴详解

络三百六十五穴,亦以应一岁。

穴深在内,络浅在外,内外为会,故曰穴会。

络穴是在外的络脉(存在于皮肤组织中,为皮部的核心组分),与在内的脏腑经脉相交会的地方,为经脉分流之所注,气血转运之处。

由于外邪通常先侵袭皮毛,入驻络脉,即在络脉中导致局部组织细胞坏死,产生炎症血气团,然后通过络穴向内在的经脉传变,因此,络穴在针刺治疗中的作用是在外感病的早期,溢泻奇邪,以通营卫。

人体气血循环,在经脉内的为'营',经脉外的为'卫”。'营'者,营养也,作用是补充人体各部分的物质能量消耗;'卫'者,护卫也,作用是抵抗外界温、湿度变化(外六邪)对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循环(阴阳平衡)带来的不利影响。

图片

当邪气阻塞络穴时,营卫循环就会稽留不通,在外的卫气消耗散尽,就会失去抵抗能力;在内的营气没有出处,就会溢满经脉。气竭于外,症见发热;血着(阻)于内,症见少气。

络脉受邪,通常在外感病早期,此时的治疗原则是疾泻无怠,以通营卫,而且不一定非要针刺络穴部位,视其络脉有结(邪所在处),即可刺而泻之,不必问其是否内外所会之络穴。

病经络,锋针为之,周导勿逆往来。

取大络之注输所过者,命曰“络刺”。

图片

1、督络

原于大椎下傍五分,名曰承骨,其穴二;

本于会阳下七分,名曰地基,亦穴二。

2、骨之络

原于大椎上五分,傍开一寸,名曰阳会,其穴二;

本于阳关下一椎,傍开一目,名曰髓都,亦穴二。

3、膀胱之络

原于阳光,其穴二;

本于热俞,亦穴二。

4、胆之络

原于偻风,其穴二;

本于五枢,亦穴二。

图片

5、肺之络

原于急风,其穴二;

本于逆满,亦穴二。

6、肝之络

原于血俞,其穴二;

本于脾枢,亦穴二。

7、心之络

原于通荥,其穴二;

本于郄中,亦穴二。

8、脾之络

原于纵谷,其穴二;

本于上机,亦穴二。

图片

9、肾之络

原于脬(膀胱)佑,其穴二;

本于灵交,亦穴二。

10、九阳之络

原于痉痫,其穴二;

本于身柱,穴一。

11、任之络

原于关元穴傍开一目,名曰六合,其穴二;

本于神阙翼,亦穴二。

12、冲之络

原于气海傍二目半,名日精宫,其穴二;

本于灵醓,亦穴二。

图片

13、阳明之络

原于气弩,其穴二;

本于聚痍,其穴二。

14、胞之络

原于生门,其穴二;

本于生气,亦穴二。

15、胃之络

原于承气,其穴二;

本于阳全,亦穴二。

16、六阴之络

原于气海,其穴一;

本于鹤翅,其穴二。

(络穴)为刺之要,以气至为德,病去为果。其果之得,若风吹云,若雨去汙,明若见苍天,清毓可见也。气之来,枯骨之可生;气无至,去则反尘。天地之道,荡荡乎在真心,勉哉行能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