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之美

 镜湖书屋 2024-05-14 发布于安徽

诗歌之美

诗歌之美是诗歌的基本属性之一。诗歌之美,美在意境和表现手法的含蓄,美在语言文字的简练和高雅,她的美主要体现在意境和语言两个方面。

一、诗歌的意境美:

我们常说诗歌要有意境,什么是意境呢?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作为诗歌本身要有丰富的想象,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等等。

诗的意境是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波澜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景象和情绪的表现。

一首有意境的诗,让人一读起来,读者的情绪就会随着诗中的意境而产生起伏波动,就会跟着浮想联翩,就会产生无限的想象和无穷的幻想。能让读者唇齿留香,余味不尽的诗才是美的。试想一下,如果诗中都是“屎、尿、屁”还能叫有意境吗?还能叫意境美吗?像《黄瓜,不仅仅是吃的》寂寞的时候/黄瓜/无疑是/全天下最好的。”在女诗人的笔下,这样一首“诗”让人读完会联想到什么?这样的意境美吗?

意境,顾名思义,就是意想、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它既是作家苦心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评作品好坏优劣的重要准绳。

我国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先生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诗人创造意境常常用触景生情缘情写景寓情于景”表现手法

二、诗歌的语言美:

语言美是诗歌的基本属性。诗歌的语言必须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诗歌是所有文学作品中最能抒情言志的,诗歌必须要有饱满的思想情感、丰富内涵。诗歌的语言是诗人的情绪在诗里的流动和波动。其特征是起起伏伏,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快忽慢,忽缓忽急。时而如平湖浪静,映山月照;时而如大江东去,一泄千里;又或如潮水涌动,激荡不已;或如沃野小河,婉转悠悠;或如山间瀑布,明丽高悬。总而言之,诗歌的语言里要带有音乐,且有高音、有中音、有低音。

论及诗歌语言艺术,遣字灵动,造语奇巧,固然很难;而诗歌语言平中见奇,俗中见雅,浅中有深,淡中有味,动静结合为妙;是以返朴归真,直抒性灵,通俗凝练确是诗歌语言艺术的高峰。诗作品的语言向上提升,达到大巧若拙的朴,大智若愚的真,从有形之美蜕化为无形之美,径直达到内蕴深邃的境界。这便是诗歌语言艺术的云端。

一个真正的诗人,永远执着于诗艺的追求,永远谦逊地对语言艺术探索琢磨。杜甫有晚节渐于诗律细语不惊人死不休之语,道出对作品认真推敲、细致研究的用心态度,树立了诗歌创作精神的典范。

三、“诗眼”之美

所谓诗眼是诗歌作品中最能开拓意旨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可以说“诗眼”是一首诗的灵魂。

对于格律诗而言,“诗眼”是一首诗中最精炼而又传神、最能表达诗中意境的字或词。用以表达诗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是一首诗的关键所在,是整首诗的精髓,这个字或词是经过诗人反复推敲才得出的,也就是古人写诗“炼字”的结果。

这里我们作为读者从欣赏诗歌的角度,要善于发现“诗眼”,只要找到了“诗眼”,就能更好、更准确地理解“诗味”在哪里,提高对诗歌欣赏的兴趣和水平。

现在我们来看一首唐·王维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汗塞,归雁入胡天。对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仗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上述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了塞外孤寂、死静、萧条的画面,给人凄凉的感觉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下的千古流传的名句。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远处独起的一股炊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醒目,也只有孤烟二字方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字,使景物一下子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像《红楼梦》里香菱所说:'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直”和“落”就写的生动传神。这首诗通过描写凄凉的一缕缕孤烟的“直”和大漠深处落日的“圆”,借以抒发了诗人的感伤情绪,直和落就是这首诗的诗眼。

对于白话诗而言,“诗眼”可能就是一个或两个句子。

“诗眼”就是全诗中最关键的字、词或句子,有了这个字这个字、词或句子,整首诗的形象鲜活就能神情飞动,就能感染读者的情绪,引人深思,意味深长,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一首诗无“诗眼”就如一个人没有灵魂一样,死气,乏味,不灵动,不精彩。

再比如《爱晚亭追思》:

岳麓山下爱晚亭,济世韬略见伟人。

湘江水流橘子洲,凝眉驻足换风云。

诗中通过形象的描写,借用换风云”来比喻毛泽东青年时期的远大志向和要改变国家、民族命运的坚定决心,以及实现族复兴伟大抱负凝眉驻足换风云”暗喻毛泽东当年在爱晚亭、在橘子洲冷静思考着如何改变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既是暗喻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是暗喻当时国家的前途命运。用一个“换”字,伟人毛泽东凝眉驻足的情景与风云变换的意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颂扬了他一生的伟大历史功绩。通过“换”字渲染气氛,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换”字是整首诗的“诗眼”。

所有的诗意都在一个”字,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增加了诗歌的诗意和深度,整首诗的灵动和精彩也都在一个当中字在这首诗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首诗歌可以有一个诗眼,也可以有两个或多个诗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