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州莲花寺镇:从复员军人到村里的“土皇上”

 华州文史荟萃 2024-05-14
天  亮
作者:刘振祥

天亮还没有死,恐怕已有八十岁了吧!在我胳肢窝里夹着语文、算术课本,在家庭和小学之间的小路上来来去去的时候,天亮已是一个大小伙了,而且已经结了婚,只不过没有孩子罢了。天亮是复员军人,听说在部队服役时患上了肋膜炎,当别的复员军人带着复员证回到华县自己原来的处所时,他还带有残疾证。
莲花寺何窑村 刘焕民摄
天亮的复原,给我们这个落后而且封闭的山村带来了不少的活力和生气。不用说他谈到外面的生活、工作,以及天南海北各种事物,单就他穿的那身整齐的军装,也足以使人觉得大档裤子黑腰的粗俗、土气了。
听说天亮在部队曾参加过文工团,这点我很相信。因为他每当风清月静的夜晚,都会在碾麦场上,坐着碌碡吹唢呐、拉板胡就是一个证明。他的唢呐吹得好,板胡也拉得好。首先招来的是孩子和小伙子们。这对山区人天黑就睡觉,天亮就起床的习惯无疑是一个冲击。天亮还给我们教唱歌,有时高兴了,他还在我们面前跳起了少数民族的舞蹈。听说天亮是在青海当兵的。时间长了,我们都喜欢他、亲切的叫他天亮哥。尽管他比我大得多,但他把我父亲叫叔,我也就叫他哥了。
天亮很关心集体的事,人又勤快,干活很踏实。很快赢得了群众的信任,首先是我的父亲。他主动提出把他生产队长的位子让给天亮,他愿做队委会的成员,生产让天亮安排。这样天亮就成了我们队的队长,父亲做了保管员。天亮也知道父亲的为人和对生产农活的熟悉、尤其是组织能力。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到家中坐坐,询问第二天的活路安排。天亮和父亲的关系与日俱增、以至于当哥哥离婚后、天亮还把他远房的妹妹介绍给了哥哥。为此他也成了我们家的亲戚了。可是父亲并没有在这方面和他加深关系,还是一如既往的平淡。
天亮在我们村产生的第一个轰动,是给队里买了两辆架子车。当架子车从街道拉回来的时候,全村人几乎都赶到场面上围观。有些小伙子在经过天亮的同意后,还拉着架子车在场面上转了两圈。社员们都带着满意的心情回去了。天亮还叮咛父亲把车子保管好,没有他的同意谁也不许胡拉。
和谐平静的山村生活结束了,文化革命开始了。天亮当上了大队党支部委员,又因为他是复员军人,同时也当上了大队的民兵连长。在那“斗私批修”“备战、备荒”的年代,民兵连长可是一个重要的角色。首先是青年人报名参军,民兵连长不同意是绝对不行的;要参加基干民兵,民兵连长不同意也是绝对不行的;参军加入基干民兵成了农村青年的迫切一愿望。哥哥起初因为娶了一个国民党杂牌军连长的女儿,不能加入基干民兵;原生因为家庭是中农他和他姐允娃也不能参加基干民兵。天亮的权力越来越大,原则性也越来越强,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白天干了一天活,晚上还要把民兵组织起来开会、训练。有几个晚上,还把基干民兵组织起来,说什么夜行军,一折腾快到天亮。有些上了年纪的人规劝他,遭到的是斥责和谩骂。村里一些人都暗地里叫他“土皇上”。
清理阶级队伍、补定漏划地主、富农,天亮也不甘落后。允娃家是中农,他说:“富农就是由中农发展起来的、如果解放迟几年,肯定能定上富农。”我家是贫农,他说:“有没有财产隐瞒?”还说:“农民只要农具齐全就可以提一个档次。”父亲是经历过事情的。他沉默着、思考着、很少发表意见。天亮和父亲的关系也逐渐疏远了。
(未完待续)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