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8岁努尔哈赤早上刚死,34岁皇太极晚上就给36岁继母阿巴亥送弓箭

 心灵牧场书馆 2024-05-14 发布于河北
百年历史老号
百年历史老号
2024-05-10 16:48

1626年7月中旬,努尔哈赤突然身患毒疽,病痛让他倍感煎熬。他深知自己的病情严重,便决定前往清河汤泉寻求疗养,希望能恢复健康。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站在他这一边。就在七月的末尾,努尔哈赤的病情突然恶化,疼痛加剧,身体也日渐消瘦。他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天空,心中充满了无奈和不甘。他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必须做出决定。

于是,努尔哈赤决定放弃在清河汤泉继续疗养,他要回到自己的家乡沈阳,那里有他熟悉的山水,有他牵挂的亲人。他希望能够在家中安静地度过最后的时光,与家人共度最后的时光。

68岁努尔哈赤早上刚死,34岁皇太极晚上就给36岁继母阿巴亥送弓箭

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在众人的陪伴下,乘船顺太子河而下。然而,病魔的侵袭让他无法抵挡,最终他在叆鸡堡病逝,享年68岁。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就这样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努尔哈赤去世的消息传开后,整个朝廷都为之震惊。在外地的重臣贝勒们,包括阿巴亥所生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纷纷接到命令,要他们火速回朝祭奠。他们心中充满了悲痛,同时也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

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就在多尔衮三兄弟匆忙赶路的途中,他们的母亲阿巴亥却陷入了困境。原来,在努尔哈赤奄奄一息之际,只有阿巴亥陪伴在他身边。当努尔哈赤离世后,整个朝廷都陷入了混乱之中。

在努尔哈赤的灵堂里,众人围着阿巴亥,急切地询问大汗究竟把汗位传给了谁。阿巴亥心中五味杂陈,她犹豫了一阵后,终于咬牙说出了努尔哈赤临终前的交代:“由十四子多尔衮继承汗位,大贝勒代善辅政。待多尔衮成年后,代善归政。”

这个消息一传开,整个朝廷就像被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但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这个结果并未得到普遍的认可。

二贝勒莽古尔泰一听到这个结果,立刻像是被点燃的爆竹,“噌”地一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大步流星地冲向大妃,脸上的表情仿佛要喷出火来。他愤怒地吼道:“你再说一遍!这怎么可能?简直是荒谬至极!”

阿敏也紧随其后,一脸难以置信地质疑道:“汗王刚刚离世,你就在这胡言乱语,究竟安的什么心?”

阿巴亥被他们的反应吓得脸色苍白,但她还是鼓足勇气,坚定地说:“我没有说谎,汗王临终时确实是这样说的!”

68岁努尔哈赤早上刚死,34岁皇太极晚上就给36岁继母阿巴亥送弓箭

莽古尔泰听到这里,更是怒火中烧,他猛地抡起拳头,就要向阿巴亥砸去。就在这时,皇太极一个箭步冲上前来,紧紧抓住了莽古尔泰的手臂。他用力将莽古尔泰往后一拉,沉声喝道:“冷静点!”

正当一群人围着阿巴亥追问不停时,皇太极突然站出来说话了。皇太极对着众人高声说道:“父汗曾经创立了八旗制度和硕贝勒治国体制,现在四大贝勒紧急开会,我们必须共同商议国家大事!”

几人开过会之后,随即大贝勒代善走上前来。他手持努尔哈赤的遗嘱,神情庄重而肃穆。代善开始宣读遗嘱的内容:“俟吾终,必令其殉之。”这是努尔哈赤的遗愿,他要求阿巴亥必须为他殉葬。众人听后都感到震惊,而阿巴亥更是脸色苍白,身体摇摇欲坠。

接着,代善继续宣读开会的结果:“立汗王之事,没有遗嘱。汗父头七之后,八王将议政产生新的汗王。”这个消息对于阿巴亥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她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她猛地扑上去,紧紧抓住代善的孝袍,泪水汹涌而出。

“汗王真的让你辅政!”阿巴亥哭诉着,她的声音充满了绝望和不甘。然而,面对阿巴亥的楚楚可怜,代善却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他踮起脚尖,最终成功闪开了阿巴亥的拉扯,但这也让阿巴亥的心彻底沉入了谷底。

此时,皇太极缓缓走向阿巴亥,伸出双手将她扶起,面色凝重地说:“阿巴亥,父汗的遗命,我们确实无能为力。请你理解,这是为了大局着想。你应当有尊严地离去,追随父汗而去。”

阿巴亥听着皇太极的话,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深知自己的命运已经无法改变,于是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坚定:“我明白,我会遵从父汗的遗命。但是,我有一个请求,希望你们能够善待我的孩子们,多尔衮和多铎还太小,他们需要母亲的照顾。”

68岁努尔哈赤早上刚死,34岁皇太极晚上就给36岁继母阿巴亥送弓箭

说完,阿巴亥向皇太极深深地鞠了一躬。皇太极看着她,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也想到了阿巴亥的孩子们。他点了点头,郑重地承诺会照顾好她的孩子们。

随后,阿巴亥换上了努尔哈赤生前赐给她的罗裙,坐在榻上。她的脸色苍白,但眼神却异常坚定。爱新觉罗家族的亲族们纷纷上前跪拜,向她表达最后的敬意。

然而,就在这时,一阵凄厉的风声响起,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悲剧。一名侍卫手持弓弦,缓缓走向阿巴亥。阿巴亥闭上了眼睛,默默地接受了这残酷的命运。

弓弦瞬间绷紧,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阿巴亥的身体猛地一颤,然后便静静地倒在了榻上。她的生命就这样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刻,而这一刻距离努尔哈赤的离世仅仅过去了18个小时。

那么努尔哈赤的遗嘱中,真是要阿巴亥殉葬吗?

在清朝的祖制中,关于生殉的规矩是严格而明确的。然而,对于阿巴亥来说,她原本不应该成为生殉的牺牲品。在那个时候,被选中进行生殉的人,往往有着特定的身份和背景。

首先,那些被选中的,往往是汗王临终前念念不忘的姬妾们。这些姬妾们与汗王感情深厚,汗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希望她们能够陪伴自己走过最后一段旅程。因此,她们会自愿选择生殉,以表达对汗王的忠诚与爱意。

其次,另一种被选中的,是那些没有子女的妃子们。在宫廷中,子女是妃子们地位和未来的保障。对于那些没有子女的妃子来说,她们在宫廷中的地位往往岌岌可危,生活也缺乏保障。因此,当她们面临生殉的选择时,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解脱,至少可以避免在宫廷中孤独终老。

然而,阿巴亥并不符合这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

68岁努尔哈赤早上刚死,34岁皇太极晚上就给36岁继母阿巴亥送弓箭

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种情况。《清史稿》这本书里,清楚地写着阿巴亥“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这句话,直白点说,就是她和努尔哈赤之间的关系并不和睦,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儿闹得不愉快。既然如此,努尔哈赤在临终前,又怎么可能割舍不下她,让她为自己殉葬呢?

再来看第二种情况,阿巴亥膝下是有子女的。她生的多尔衮那时候才14岁,多铎更小,才12岁。这两个孩子都还年幼,正是需要母亲照顾的时候。阿巴亥又怎么可能抛下他们,自己走上生殉的道路呢?

所以,这么看来,四大贝勒拿出来的那份遗嘱,也未必就是真的。他们可能是为了争夺皇权,才找了这么一个借口,把阿巴亥推上了生殉的道路。说白了,阿巴亥不过就是这场皇权之争中的一个牺牲品罢了。

皇太极继位后,他首先做的便是追封自己的生母孟古为孝慈高皇后。这个举动明显是想彰显母亲的尊贵地位,也是为了强化自己的皇权,毕竟母亲的荣耀也是他身份的一部分。

68岁努尔哈赤早上刚死,34岁皇太极晚上就给36岁继母阿巴亥送弓箭

然而,对于另一位重要人物——被逼殉葬的大妃阿巴亥,皇太极却选择了沉默。他既没有为她设立神牌,也没有赐予任何谥号,似乎完全将她遗忘在了历史的角落。

皇太极驾崩后,整个皇宫笼罩在一片肃穆和不安之中。在这关键的时刻,多尔衮果断地站了出来。他联合其他大臣,最终成功拥立年幼的福临为皇帝,自己则成为摄政王,手握大权,实际上成为了清朝的“皇帝”。

多尔衮登上摄政王宝座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实施他的复仇计划。他深深记得自己当年未能继承皇位的遗憾和痛苦,因此,他决定让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也尝尝这种滋味。他巧妙地运用手中的权力,让豪格感受到了失去继承权的绝望和无奈,就像当年他自己所经历的一样。

接着,多尔衮又做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他下令追封自己的生母阿巴亥为“孝烈武皇后”。多尔衮的多尔衮终于为生母正名,让她在死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多尔衮。就在他追封生母为皇后的次年,他在一次打猎中意外坠马身亡,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整个朝廷都感到震惊和惋惜。

68岁努尔哈赤早上刚死,34岁皇太极晚上就给36岁继母阿巴亥送弓箭

更令人唏嘘的是,随着多尔衮的离世,他生母阿巴亥的荣耀也烟消云散。她的牌位被从太庙中撤出,重新回到了“大妃”的位置,仿佛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阿巴亥去世时才37岁,她之所以选择了殉葬。很多人以为这只是皇太极的逼迫,但鲜为人知的是,她内心深处有着更为重要的考量——那就是她三个年幼的儿子。

这位伟大的母亲想要自己的死换来孩子的平安一生。然而,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她的三个孩子没有一个好的结局。

她的大儿子阿济格,虽然身居高位,但在46岁那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被剥夺了爵位,家产尽失,更被无情地幽禁。而他的命运并未因此结束,最后竟因绝望而选择了自焚。

她的心头肉,多尔衮,年仅39岁便因坠马而英年早逝。更令人心痛的是,他死后不久,顺治皇帝便下令追回了他所有的荣誉,甚至不惜掘墓毁尸。而她的小儿子多铎,也未能逃脱命运的捉弄。年仅36岁的他,因天花而离世。

阿巴亥的三个儿子,没有一个能够像她所期望的那样,平安健康地活着。她所期望的,不过是孩子们能够远离权力的漩涡,过上简单而安稳的生活。但在那个充满斗争和阴谋的皇室里,这样的愿望似乎成了一种奢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