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胆汤合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难以入睡的医案

 hongzhuanyidui 2024-05-14 发布于上海

图片

温胆汤,不仅对方名含义历来理解不一,而且对其出处说法也不一。关于方名,有认为“温胆”实为“清胆”;有认为“温胆”是“温通”,而非温凉之温。但不管哪种认识,其实都认为该方的总体作用不是“温”。温胆汤之名首见于北周姚僧垣的《集验方》,惜该书已佚亡,是通过王焘在《外台秘要》中录存下来的。而该方名虽为温胆,其组成与应用同今之温胆汤都不尽相同。现用之温胆汤源自孙思邈之《千金要方》。是一首治疗胆胃失和,痰热内扰的常用方。

温胆汤方

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橘皮(去白)三两,甘草(炙)一两,白茯苓一两半。

上剉为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全方以半夏为君,燥湿化痰,和胃降逆。竹茹为臣,清胆和胃,止呕除烦。佐以枳实、橘皮理气化痰,茯苓健脾利湿,以求气顺则痰消,湿去则痰不生。使以炙甘草益脾和中,协调诸药。煎时加生姜、大枣,和脾胃并兼制半夏之毒。这样,全方不仅对痰热具有了较强的针对性,而且对气和湿两个成痰要素,也给予了同疗兼顾,该方也因此而具有了标本同治的临床功用。

胆为清净之府,喜静谧而恶烦扰,喜条达而恶壅郁。若病后,若久病,若宿有痰饮,皆可化生痰热而干扰胆府,造成心胆虚怯,胆胃失和等诸多病证。而温胆汤正是针对这类证候所设。

临床可用于:

1.心悸不宁,遇事易惊,或惶惶胆怯。

2.虚烦失眠,或乱梦不断。

3.呕吐呃逆,口苦胸闷,纳减食呆。

4.癫痫。

5.脘腹胀满,胸中郁闷,口多涎沫。

6.脉弦滑或数,舌质偏红、苔黄腻或白腻。

本方在当今社会,有着十分广泛的使用机会。这是因为一方面饮食厚味,甘美膏粱食品普遍摄入过多,而体力活动又少,久必痰湿内生;另一方面,生活节奏太快,竞争日趋激烈,情志忧郁惊恐多见,郁久而虚,聚湿生痰,干犯胆府,致胆胃失和,心神受扰,变生上列诸证。因此,临床除用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外,对精神病、急性胃炎、膈肌痉挛、美尼尔氏综合征,乃至阳痿等,都可根据病机加以选用。

◎病案举例

杨某,男,41岁。失眠半年多,初因忧虑影响睡眠,渐至夜间不能入睡,每晚乱梦连天,仅朦胧浅睡三四个小时。近月来病情加重,不仅彻夜不眠,且脘痞纳呆,恐惧易惊,终日惶惶不宁,常嗳吐酸水和涎痰,郁郁寡欢,神疲懒言。每晚靠服阿普唑仑一片维持小睡。脉濡数,舌质红苔黄腻。证属胆胃失和,气郁生痰,痰热扰心之不寐证,处以温胆汤合半夏秫米汤加味:

茯苓15g,半夏30g,高粱30g,枳实12g,竹茹12g,陈皮12g,黄连12g,炙甘草10g,远志12g,炒枣仁30g,胆南星10g。

水煎,日服1剂。

服完7剂来诊。药后甚适,阿普唑仑从服完3剂后即自行减至半片。现梦减,能较踏实入睡三四个小时,知饥纳香。又服7剂,撤去阿普唑仑,能连续入睡6小时左右,诸伴见症基本消失,精神较好,黄腻苔消退。后断续服用上方2个月,停药未再复发。

温馨提示:
文章中所有方剂不可随便套用,要找医生辨证用药,否则很容易出现误治。

随手建个中医学习群,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群里相互分享学习!
进群可点以下付费文章:进中医学习交流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