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岗梨花今又开

 施训洋 2024-05-14 发布于安徽

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陆游的诗句,写尽梨花之美。

最是一年春好处,六岗梨花今又开。

六岗,位于我的家乡安徽省庐江县白湖镇,是独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我不想错过那梨花盛景,趁着周末,携妻引儿前往踏青。

一树树梨花,像白云卷日铺展在独山下,似振翅的蝴蝶漫天飞舞。

眼前的一幕,将我带入童年。

记忆里,每户人家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院子。院子里,多栽有果树,且以梨树为主,而离梨树不远的地方会有一个葡萄架,葡萄架下有一口压水井,有爱好养花的人家还会多上几个用旧脸盆做花盆的心仪的花。

院落大点的梨树多几棵,院落小点的就一、两棵。每当梨花开放的时候,如白雪般圣洁且散发出阵阵清香,一群群蜜蜂循香而至,忙上忙下在梨花间飞舞,忙于欣赏美景吗?不,是在传播花粉!一只只蝴蝶也来凑凑热闹,此时,不再是蜜蜂的独舞。

那时,梨园颇多,有村庄就有梨树,有林场就有梨园。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梨园有两处。一处是家乡林场的梨园,足有好几十亩;一处是舅舅家的梨园,少说也有十亩。

安徽省庐江县白湖镇独山景区的梨园。

每到梨花开了的时节,正是放牛的时候,我们一群牧童便将牛赶进林场的松树山上。牛,悠闲地啃食着山林间的巴根草。我们则在梨园里追逐嬉耍,翻跟头、打板尺。欢快的笑声让那片片梨花应声而落,真成了梨花园。接几片捧在手心,清香扑鼻……牵牛回去的时候,相约着明天再来。

梨花朵朵。

舅舅家的梨园虽不及林场的大,但却是我儿时的乐园。儿时,我是舅舅家的“常驻大使”,每到周末,便会独自前往。尤其是梨花盛开的季节,总会在梨树下荡秋千,落得一身的梨花。一大帮与我同龄的孩童绕着梨树转圈,累了,往梨树上一靠,望着那雪白的梨花,盼着盛夏的到来,又香又甜的梨就是最好的解馋妙品。

而今,梨花盛开的季节,却不见了她们的踪影。童年的梨花海洋何在?大抵在追梦的岁月里。

相较于脑海里的梨树,六岗的梨树显得娇小,即便如此,一点儿也不缺美。

沿着枕木铺就的道路漫步,花香扑鼻,蜂飞蝶舞,游人如织。

梨园里,一群身着各色旗袍的女子,笑语盈盈,一手撑着油纸伞,一手弹向梨花,若仙女下凡。

树下,更有孩童一如儿时的我们在转圈。儿子很是兴奋,酷似遇见久违的伙伴,冲进梨园,奔入队伍。奔跑声,欢笑声,连成一片。那一树树梨花应声而落,纷纷扬扬。落在油纸伞上,落在旗袍上,落在孩子们身上,落进草丛里,落进每个人的心田里。一朵朵梨花,仿佛是一颗颗梨,香香的,甜甜的。

林间空地,有一烧烤摊,食客众多。炊烟袅袅,一股熟悉的柴火味扑鼻,竟酷似童年烤山芋、烧花生。所不同的是,儿时是拾几根干树枝,觅两颗打火石,找一处空地,架火就能烧。

尽管有不同,但还是能勾起回忆。不得不说,田园生活还是有味的。

诠释着“火车头精神”的绿皮火车静静地停放在六岗的这一处梨园尽头,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赓续和对美好生活的畅想,车厢里的“书屋”为这春天谱写出一曲赞歌。

童年时光,未来梦想。我们登上这列火车,踏进这间书屋,静坐其间,读一本春天的书。

独山近在咫尺,隔窗相望,郁郁葱葱,一片墨绿。

儿子问:“爸爸,这火车是不是开往春天的专列?”

是的,春天就是从这里出发。一站又一站,从独山,到东顾山,再到冶父山;从庐江,到合肥,再到全国各地。

(此文刊于《合肥学习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