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家乡杨滩桐河的变迁

 冬歌文苑 2024-05-15 发布于北京

家乡杨滩桐河的变迁

现在的桐河及其河堤

据1996年版《广德县志》记载,春秋时期“周敬王四十年(前480)夏,楚子西、子期伐吴及桐汭。是为广德县见之史籍最早的地名和事件。”地处广德南部山区的杨滩镇,民国时期称桐汭乡,坐落在桐河岸边的桐花村,沿河岸的两边沙滩,杨树沐浴着阳光,汲取桐河沁来的泉水,茁壮地成长,桐河自南向北,逶迤而下,过杨树桥、丁村、朱村、到独树,在莫村,与从四合柏垫下来的汭河交汇,达誓节,奔郎溪南漪湖,到长江。

在桐花村的桐河边,有一座古老的石板桥,由于战乱的原因,已不能通行,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下,修通了一条木质便桥(当时称杨滩大桥),1960年代后广德到宁国的公路修建,对木质桥进行了加固,通行了汽车,直到1970年代末。大桥以上,直到当年琳塘大队管辖的周港生产队,这周港是五合下来的溪水与虞家头下来的溪水汇合处,两水夹一村,似小三角洲,沙地肥沃,杨树茂盛,在周港西南面西塘村通往白马、五合的路边,有一棵古老的杨树,要三个成人才能围住,紧挨地上面的树篼已是空心,据五合的老人说,山里人上杨滩街,这里是必须小息的“驿站”,上离五合六里,下离杨滩六里,虽说树干下半部的躯体已成空心,但空心四周的树皮仍然长得厚实,连接树上的枝丫输送着杨树必要的养分,使树冠绿绿葱葱,为行路的人们遮阳避雨。

1967年五合实行大队集体核算以后,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已使五合这个老游击区名扬广德,在全县已是一面旗帜。在五合下面的琳塘大队,依托“燎原”和“烽火”两个小三线厂的优势,兴办了一批队办企业,以及初级中学、合作医疗站等,当时时任大队书记的刘启华心想,五合是大山区,粮食不能自给,琳塘有山有水有农田,桐河穿境而过,何不将沙滩改良田,做到粮食自给有余。他将想法在支委会上进行了讨论,形成决议,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大力奋战三整年,定叫沙滩变良田,改田1000亩,多交公粮做贡献。”方案报到公社批准后,从1973年冬季开始,一场在琳塘大队来说是声势浩大的造田工程拉开了序幕。

新修的费村大桥

两条溪河交汇处,东边是琳塘生产队,西边是刚竹圆,住有三四户本地人家,两个小三线厂落地琳塘后,高压变电站就建在这里,还修建了看护变电站工人住的宿舍,紧挨变电站旁边的山洼里,还修建了专供三线厂工人粮油的仓库,为方便燎原和烽火两厂职工来去苏州、无锡,当年广德客运公司还开通了琳塘到无锡的公交班车,在刚竹圆设了一招呼站。

刚竹圆以下,弯弯曲曲的桐河,东西两岸的河沙滩里,一片一片的杨树林 ,记载了古老桐河桐花鱼与桐花姑娘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桐花姑娘,本是天宫王母身边的一名歌女,生得面如月朗,目似秋水,玉鼻绣口,粉颈皓肩,舞姿超群、歌喉美妙,受到同伴的妒忌与谗言,有心怀不轨者暗在酒中下药,致使这歌女骨质变硬,失去轻盈美妙的体态,便被专横的王母由天宫贬下凡间。

歌女下凡后,走过许多地方,受过千辛万苦,难寻理想的安身之所。这天,她来到桐水上游,但见桐水河两岸有桐树如织,洁白清纯的桐花瓣在黄色的花蕊衬托下,倒映在河水中,岸上岸下如堆雪流银,美丽至极,她便取名桐花。正前行时,忽见对岸桐树林下卧着一个老妇人,她上前一问,才知老妇是个孤寡老人,因久病体弱,在下河提水时昏倒了。

桐花对老妇人十分同情,就主动将老妇人送到家中,觅方煎药并细心照料,一守就是一个月。可老妇人病入沉疴,终不见好转,只是无力地靠卧在床,怔怔地看着桐花忙前忙后,心中过意不去,竟大哭起来。桐花安慰老人说:“我也是个无依无靠的天下沦落人,如您老不嫌弃,我就和您一起过日子,认你作干娘,好吗?”从此二人以母女相称。

老妇人的病更加沉重,已不能进食,却又很想吃新鲜鱼。桐花立即到桐河中捞了三条小白条鱼,精心烹饪后端给义母吃。老妇用手抓起一条鱼塞进嘴里,被又多又硬的鱼刺给卡住了。桐花大急,不敢再给义母吃鱼了,可义母祈求桐花说:“还想吃鱼”。桐花犯起愁来:如何让鱼刺变软,满足义母的愿望呢?她猛地想起当初离开天宫时,太上老君曾给她一粒“软骨丹”,说是过七七四十九天时吞下此丹,就能使骨软如初,到时上天即可。她掐指一算,今天吞下仙丹则明天就可重返天庭,但一看眼前垂危的义母,哪能一走了之?于是决定把仙丹投入到桐河去软化鱼刺,自己就在人间陪伴义母。

于是,桐花爬上悟溪石拱桥边的一棵大杨树,站在树丫上把仙丹投入桐河中,那颗仙丹立刻化成神水,一直向下游流去,其药力在桐水中挥发出来,河中的鱼儿随即骨刺由硬变软。第二天,老妇人再吃到义女逮起烹熟后的白条鱼,竟然觉得鱼肉滑嫩刺软、鲜美可口,看似有刺,吃时却似无刺,一点也不鲠嗓子。桐花心中有数,就连续多天下河逮鱼给义母烹,或清蒸,或红烧,或烘干晒干后做成火锅。没几天,义母的身体和精神竟然渐渐好起来了,两人的日子也越过越开心快乐。

从那以后,广德桐河两岸及周边的人们就都能吃到肉嫩刺软的小白条鱼了,为了感谢并纪念桐花姑娘的深明大义和对义母的无私关爱,人们就把这桐河中有轮状花纹并闪闪发光的小白条鱼叫桐花鱼。

桐河边的观景台

燎琳桥以下的桐河,到杨滩大桥,原是弯弯曲曲的河道,沙滩、杨树林、水竹林、水草丛生,没有河堤,但是,琳塘大队广大社员在以刘启华为首的党支部带领下,苦战三个春秋,1976年初春,由弯改直的一条全长3000多米,河床近100米,两岸有护堤保护的全新桐河初步建成,桐河东西两岸原有的沙滩,已改成良田近1000亩,由杨滩到烽火、燎原两个三线厂的公路,也改建在西边的河堤上,由杨滩到九房大队,在八大家与费村的桐河上修建了一处滚水坝,坝上在没有涨水的时候还能行车和走人,费村到燎琳桥的桐河东段岸边,农田改好以后,河堤上只是乡村的便道。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杨滩镇党委和人民政府以乡村振兴为目的,结合杨滩特色,对接广德市委市政府的“竹乡画廊”工程,走文旅结合之路,在镇政府所在地,精心打造了桐河公园,在燎琳桥以下的桐河东西两岸的河堤上分别修建了两条“四好农村路”即,杨滩镇到四合乡的杨四公路和杨滩到五合村杨家冲的杨杨公路;还把八大家到费村的滚水坝,改建为费村大桥,通往九房村观赏千亩菊花;过了燎琳桥,进了流溪村,可领略芍药花海文化旅游节韵味;老河堤进行了加固,桐河中修建了防洪水坝,桐河堤上那一座座垂钓桐花鱼的雕塑造型栩栩如生,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河中的鱼钩;河堤路边修建了公园一年四季都有鲜花开放,花丛中的人行步道和观景台能让游人一览桐河美丽的风景,原杨滩大桥已不再通行汽车,而成桐河公园一景,它铭记了桐河的变迁史,展示了美丽的今天,展望着美好的未来。

杨滩大桥上桐河的美丽风景/插图

作家简介 

王业沁,广德市税务局退休干部,现为宣城、广德作家协会、历史文化研究会、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员,喜用文字记录过去的岁月,充实现在的生活,善于调研,在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过调研文集《科学税收征管之路》,曾获得宣城市第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多年来,偶又作品在报刊、文学平台发表,在职时以新闻通讯为主,退休后开始学习散文写作和历史文化研究,已有多篇文章获奖。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