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琴,先熬得住再说

 宛洛练琴思维 2024-05-15 发布于江苏

从家门口开业三个月的小饼早餐店,悟出的一些练琴的心得。

小饼店刚开业时,位置偏僻,上门的顾客很少。

后来店里来吃早餐的顾客,越来越多了。即使闭塞的位置,也有人愿意绕道而来。

店主是怎么做的呢?没有任何营销技巧,就是每天重复性地烙饼、熬粥。

饼酥脆,粥可口,有幸吃过一次的顾客,还会再来。

一传十,十传百,生意起来了。

练琴这件事也是这样。你目前遇到的问题,提高不了的演奏技术,先别着急更换练习方法,更别想着找什么“秘籍”、“捷径”。

给自己设定一个不短也不长的时间期限,比如再这样练三个月。

先熬得住再说。

从盘玩5年的桃核手串上,悟出的练琴道理。

练琴这件事,比把玩手串难多了。

这是因为困难,所以有时候付出的时间与精力,并不能换来回报,产生练习上的效果。

把玩手串则很简单。只要爱惜一点,在时间的“加持”下,就能越玩越好看。

付出就会有回报。

其实练琴,也能变得像把玩手串这样,付出就会有回报。

做到以下两点即可:

①降低任务难度,最好一次只练一小点内容

②降低期待,并主动发现小进步

如果想让你的练琴持续下去,就不能把练琴看作是一项任务。

而要看作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因为如果是看作任务的话,那么就会有一种“不得不去做”的心态。

时间久了,便成了应付的心态。

如果是看作生活中的一部分,那么就是到了某一时间段,“自动”去练习的心态。

虽然在一开始,很难“自动化”。但一定要保持着这种心态,慢慢就会做到的。

学琴者之所以越练越焦躁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比较。

看到有比自己练得好的人,就会不自觉地让自己与其比较。

这种比较,带来的只有无奈与郁闷,没有任何意义。

就像今天我去带艺考生,其中一个学生明显带着情绪在练习。

我以为是练习内容太难,导致他沉不下心。后来才知道,是和他同组的小伙伴,进步比他快。

所以下次的课程,我果断地把他俩调开了。

功夫在琴外。

学琴者,如果可能偶尔读些闲书,或者多接触一些不同领域的人,就会给你的练习与演奏,带来新收获。

同样面对一首作品,你的体会就会与他人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

自然得出的看法,深度与广度,都有所不同。

有些学琴者的练习,是无目的的。

这首作品练两下,那首作品练两下。看别人演奏什么,自己也跟着演奏什么……

看起来练的内容很丰富,实际上并没有产生多少积累。

看似每一首作品的选择,都有自己的目的,实际上在频繁地更换中,达不到“量变”成为“质变”。

不断重复的音符与节奏,看起来很好演奏,实际上恰恰是容易忽视的地方。

因为学琴者奏到这里,容易进入“无脑”演奏。

也就是看起来都是一样的内容,于是不再思考。

而不去思考如何奏得更好听,更有感觉的话,你的演奏就容易听起来“呆”。

就像念经一样,平淡,无起伏。

事实上,越是这样相同的内容连在一起,越要通过不同的力道变化,奏出来“层次感”。

这样才能避免单调,听起来丰富一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