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病不离郁,一个抗抑郁的千古名方

 天健子 2024-05-15 发布于河北
图片

文/温暖中医

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张方子是从元朝传下来的。

古人也会抑郁吗?

当然,古人的生活环境虽然相对比较简单,但是他们在仕途中也会遇到各种不如意。

大家知道,古人喜欢寄情于山水,寄情于诗词,高兴的时候他们这样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郁闷的时候这样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到了元朝,元朝有位医学家叫朱丹溪,朱丹溪就说了:“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但郁也有不同,有气郁、湿郁、食郁,有血郁、火郁、痰郁。这就是朱丹溪的六郁之说。有了这一理论作基础,随后他又创立了一张方子,专门解决这六种郁证。

这张方子叫越鞠丸。

越鞠丸:香附、川芎、栀子、苍术、神曲各10克,水煎服。

朱丹溪把气郁放在了第一位,所谓气郁其实就是气机走慢了,气机堵住了,所以行气是首要任务。这里头最擅长行气的是香附,香附是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为什么特别强调女科呢?因为女性往往更爱生气,更容易气滞,遇上这种情况,很多中医大夫在开方子的时候会加一点香附进去。

香附是怎么把气郁解开的呢?古人是这么解释的,说这香附在行气解郁方面地位特别高,是能统领千军万马的,长时间的行军跋涉,将士们都特别累,兴致都不高,像不像我们体内的气机,走着走着就放慢了脚步?香附特别擅长鼓舞士气,能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体内的气走快一点。

气郁会阻碍津液运行,形成湿气,祛湿主要靠苍术。五脏六腑之中,湿邪最容易侵犯哪个脏腑?脾胃,对吧,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苍术祛湿的同时还有一点健脾的作用。当然,它健运脾胃的作用远不及它祛湿的作用。

点击视频,直接观看!

气郁还会导致血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种情况,就是身上老是有瘀青,尤其是下半身,有些可能是磕碰引起的,但大部分是莫名其妙出现的。

身上容易有瘀青的人大多是气郁体质,一开始是郁在了气分,久而久之,血液也跟着受到影响,从气分郁到了血分。中医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和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川芎能活血化瘀,瘀血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任何地方,有些药材去到体内以后它是不动的,中医叫守而不走,川芎走而不守,它跑得快,跑得远,能把头上的瘀血,腿上的瘀血都化掉。

我们说气郁主要是肝气有郁结,肝有一个作用,负责疏泄,疏泄啥呢?疏泄气机。当气机郁结的程度超过了肝脏力所能及的范围,肝脏自己应对不来,它会横逆过去,克伐脾土。

所以很多人一生气,怎么样,就没有胃口,吃不下饭,或者吃完以后胃里胀的难受。脾胃不好好工作,积食随之就出现了,于是又加了神曲消积化食。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其实在中医界也有这么三兄弟,它们是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甭管哪一个,单独拎出来都是消积化食的良药,合起来力量就更大了,中医给取了个名字叫焦三仙,也是相当有名气的方子。

栀子清热泻火,它不单独针对某一个脏腑,它清的是三焦之热。心脏有火,它可以清,肝脏有火,它可以清,脾胃有火,它也能清。

到这里,五员大将全部派出去了,分别解决气郁、湿郁、血郁、食郁、火郁,那剩下的痰郁又该当如何?

别急,先来看看痰是怎么来的?湿气郁积得久了会变成痰,湿气在邪热的炼化下也有可能变成痰,现在湿郁和火郁都解决了,痰郁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其实在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也有一张解郁的方子叫逍遥丸,当我们感到压抑,感到烦闷,恶心口苦,胁肋胀痛的时候,通常会想到它,那么,逍遥丸和越鞠丸该如何选择呢?

简单来讲,舌苔薄白,舌边发红的人比较适合逍遥丸。假如舌头一伸出来,舌苔厚腻,舌苔偏黄,提示体内的郁结比较严重,这一类人,适合用越鞠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