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夏的一杯拿铁

 马尔的视觉 2024-05-15 发布于安徽

夕阳溜走的样子悄无声息,很像怕父母聒噪的孩娃,一点一点地退避。

很久没来茗典咖啡了。有一段它和几乎同步开业的上岛咖啡呼应着,成为三两个喝大酒喝伤了的朋友聚会的一个窝藏点。一杯咖啡,管它叫什么名字,加奶放糖;一块七分熟的牛排,一小锅子烫嘴的煲仔饭,乱七八糟的混搭,没有方向感的闲扯。

那一切,都在时光里变得遥远。

但光影还在,那些可以触摸的斑点,碎屑却深刻。

小窦同学从成都回来,说要跟老师叙叙旧;我便把地点选在了茗典。

两年前吧,一个网名叫“豆腐”的要加我微信,说是我带过的一中学生。他一说出本名,我便想起当年大眼睛、毛胡脸、个头一米八的那个男生,有点调皮却想不起来他因何事要挨训;表情倒是清晰的,摸着脑袋忽闪着眼,不服气也不顶撞。

微信加了,并无互动;直到前几天他要回来,问能否见一面。我非常犹豫。二十多年前带他们这一届时已有些身不由己,行政事务繁杂到你不能一心放课堂上,不敢马虎却也不能精心。

和学生有了明显的距离感,你没有时间来填补它。

二十四五岁的年龄差距,二十多年前的事情已模糊不清,中间有二十多年未见堆积起来的陌生。这样的旧叙起来,于我就有要去抠脑子的感觉。

茗典的拿铁有点像奶茶,白色的乳汁铺在底部,咖啡与乳白色泾渭分明,色调有些意思。搅浑后,咖啡与奶香撕斗,都是精疲力尽的口感了。

小窦同学说着几十年前的事情。比如有一次他在教室里打闹动静过大,恰被班主任看到,罚他在窗外站着听课一周。那个情景我想起来了,他趴在窗台上记笔记,比坐在教室里还认真。

中国传统教育的血脉里,师生关系是父子关系的延伸,惩罚方式的非教育性,带有父权的蛮横。没人真拿契约法则当回事情。莫说老师,拿自己当作父母官的也大有人在,廉洁公正的被奉作青天大老爷。

二十多年前小窦同学站在窗外听课,他也并没觉得是一种屈辱,在记忆里留下痕迹最终成为了成长经历。

留在小窦同学脑海里最深刻的除了我的语文课,便是我找他的一次谈话。他那一段名次落得厉害,我叫他查找原因,赶紧维稳。

他说的这件事情,我已经毫无印象了。不过找人私下谈话,以提醒的方式而不是公开批评,一直是我做管理的小窍门之一。很多跟我合作长了的同事,不少也因此成为了我的兄弟姐妹。

已届不惑之年的小窦同学,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计算机行业里打拼,做高端专项技术,从国企到民企,做到了高管。上海十年,成都八年。已安家蓉城,给母亲也买了房子。

他跟我谈上海,谈成都,说着两座城市的文化生态,年轻人的差异。英姿勃发的样子,正是我当年带他的年龄。

小窦说他未老先衰了,开始怀旧,看见小时记忆被城市的变化一点一滴地抹去,会有些惆怅;不过很理解,不会伤感。

他紧紧慢慢地说着;放他面前的那杯拿铁,已经凉了。

作者相关文章

一中大院|晒流年,晒时光

一中大院|当年你的样子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