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睡觉的房间,别放这3样东西(不是迷信)

 小桥流水1i79ra 2024-05-15 发布于河北

没有什么,能比一夜好眠更治愈人心。

在我们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这三分之一的质量,决定着另外三分之二的人生。

你的房间,就像盛放你生活的容器。房间的状态,就是你生活的状态;房间的气场,就是你生活的气场。

睡觉的房间,千万别放这三样东西,一旦放入,既会扰乱你生活的磁场,也会拖垮你的人生。

睡觉的房间,别放这3样东西(不是迷信)

别放未完成的工作

前几日和朋友小聚,聊起“工作与生活”的话题。

他说:“每次下班,我都不想回家,因为家里还有一堆未完成的工作等着我继续做。有时候真想把工作辞了,但是想到房贷、车贷、奶粉钱,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众人听完感慨不已。

家,原本是偌大城市里我们最后的阵地,如今却变成了加班的“第二办公室”。

我相信,带着未完成的工作回家,是大多数人经历过的生活状态。

有时是不甘心,想要回家再加把劲;有时是迫不得已,不能耽误明天的工作进度。

可是,家庭生活并不是工作的延续,而是象征着生活的另一种状态。

稻盛和夫曾说:“工作是一场修行。”

但在家还带着工作,是一种生活对另一种生活的打扰,是焦虑的源头。

我的朋友小陈,在广告公司做策划工作,加班和“甲方爸爸”改需求是常态。

有一段时间,因为连环的加班和改方案,她几乎每天都是凌晨才回家。

即便回家洗漱收拾完躺在床上,脑子里也都是工作、甲方,以及各种没有完成的PPT。

那段时间,她精神状态极差,用她的话说:“感觉身体被掏空,整个人被榨干了。”

后来,小陈因为身体的原因进了一次医院。她这才意识到,工作和生活不能混为一谈,工作永远没有身体健康要紧。

是啊,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

如果我们不为自己设置喘息、休憩的空间,工作的压力就会盘根错节地生长,即使你躺在床上,心里想的、脑子里盘算的,还是工作的事儿。

你是否按点下班,关系并不大。最重要的是,你能否在回到家、躺上床的那一刻,和工作内容撇清关系。

否则,家里也会充满“班味儿”,我们的身心也很难得到完全的放松。

曾在《读者》杂志上看到:

美剧《人生切割术》中,公司员工接受记忆切割术,形成公司人格和日常人格,实现了每个当代打工人“精神离职”的梦想。

这种记忆切割能在很大程度上隔绝工作的痛苦,如果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切割术,那一定是每个学会平衡工作与生活的瞬间。

在工作的地方工作,在家里生活,绝不把未完成的工作带回家,这才是人生。


睡觉的房间,别放这3样东西(不是迷信)

别放过期的情绪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看一个人,要看他的低点,而看他的低点,其中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看他对待负面情绪的处理方式。”

是积极处理?还是消极地被影响?

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情绪低落的时刻,可能是工作上的失意,感情上的失落,或者是对未来的迷惘……这些情绪,终究会成为过去。

不把过期的情绪带回家,最关键的要义就是不因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逝者如斯。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后果已经酿成了,就没有必要徒增伤感、懊悔不已,尤其在睡前时光。

与其为不确定性担忧,兀自咂摸那些已经腐烂、过期的情绪,不如好好泡个澡,放一首舒缓的音乐,在飘香的房间起舞高歌。

什么焦虑、内耗,对它们说:“再见了您嘞!”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故事。

一个程序员因为项目出了点问题,被领导在办公室当众批评。

他心怀懊恼地回到家,满脑子都是领导讲话时的神情,那句“能不能干,不能干就走人”在回响。

这时,儿子兴致勃勃地跑过来叫他,他一声大吼:“滚!”吓得儿子当场大哭。

妻子过来安慰孩子,知道了事情原委,忍不住和他大吵了一架,然后一连好几天,家里的气氛都非常冰冷。

他后悔地说:“以前我在进门前,会把工作中的烦恼暂时抛到脑后,会微笑着进门。但后来,工作上的烦恼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我没办法忘记,变得越来越焦虑,直到那次情绪失控。”

家,是生活的避风港,不是坏情绪的垃圾桶。

如果,你实在忍不住低落情绪的侵扰,那不妨试试“十二秒法则”。就是一旦想生气或者发脾气,就先离开情绪现场,或者在心里从1默数到12。

这短短的十二秒,能让我们在情绪爆发前冷静下来,是一种即时的“冷处理”。

林语堂曾说:“一个心地干净、思路清晰、没有多余情绪和妄念的人,是会带给人安全感的。因为他不伤人,也不自伤。不制造麻烦,也不麻烦别人。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持戒。”

不把过期情绪带回家,家庭和睦,其乐融融,这就是属于家人最好的风水。

睡觉的房间,别放这3样东西(不是迷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