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生笔下那些形形色色的“偷窃”

 京都闻道阁 2024-05-15 发布于北京
京都闻道阁作者索引总目
文丨邓先许

鲁迅先生在他的著作里,写了很多有关的“偷窃”行为。我们当然会反对偷窃,对偷窃的行为恨之入骨。但是,在先生的笔下,那些“偷窃”则是形形色色的,有的饱含质朴的温情,有的明目张胆让人哭笑不得,有的也是“羞于启齿以至于送命”,有的竟然是以“被偷为荣”。
在《故乡》一文里,少年闰土约鲁迅先生在夏天的时候,跟他一起去他乡下玩,去海边捡贝壳,还可以去管西瓜。先生问闰土:“管贼么?”闰土回答:“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一直都关注少年闰土带着银项圈刺“猹”的画面——“月亮底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却往往忽略了“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这其实给一直在城里生活的鲁迅先生,描绘了农村的另一番景象。我想到了自己小时候上学,要走四五里路,中间还有一两里田间小路,饿的时候也会和同行的小伙伴,偷偷的从附近田埂上,扯几根人家的豆角、摘几颗红透了的西红柿。不过西瓜是不敢摘的,一是因为西瓜太大了吃不完,再是因为西瓜的价值也比较高,我们知道主家是要卖了换钱的。扯几根豆角、摘几个西红柿充充饥,主家是不会言语的。有时候打了农药,主家还会在旁边立个牌子:“刚打农药,请勿摘食。”所以我完全能理解闰土所说的“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西瓜吃是不算'偷’”的缘由。这个“偷窃”,似乎饱含人间温情,偷窃者大胆放心,被偷者毫不计较。

先生在《故乡》一文里,还写了一个著名的人物——“豆腐西施”杨二嫂。当年的杨二嫂,长得周周正正的,豆腐生意也比较好,后来却成了个“圆规”一样。她见先生回家省亲打理搬家事宜,便过来串门套近乎。她说先生贵人眼高,忘记了她。只是“圆规”嘴上在跟先生及他母亲说话,眼睛却不停地“扫描”着他家的家具,还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先生回应说没有阔,这些东西要拉过去卖了呢。被“圆规”一句话呛到了墙上,只好“闭了口,默默的站着。”这时候,“圆规”便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只见她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圆规”这半是盗窃半是抢劫的“塞”,有点掩耳盗铃,也颇让先生有点哭笑不得。

先生继续写,“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我们无法断定这十几个碗碟,到底是闰土所埋,还是杨二嫂栽赃诬陷无限甚至无中生有,但是自从发生了这件事,杨二嫂“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低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圆规”这次简直是有点明目张胆了,但是先生依然无可奈何。
先生还写了常常给大家带来快乐的人孔乙己。孔乙己到店喝酒的时候,所有人看着他笑,也有人说:“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孔乙己并不理会,只是吩咐店小二打酒,他们又故意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于是就诞生了孔乙己那句著名的名言——“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只是,孔乙己始终没有改掉“偷窃”的习惯,他偷了东家丁举人的东西后,被打了大半夜,腿也被打折了。孔乙己的“偷”,是遭人憎恨的偷,是他自己羞于启齿的偷,也是他因此送命的偷,这可是真的“偷”。

如果说孔乙己那句著名的名言,是孔乙己在为自己的“偷窃”行为狡辩,那么有人跟大家说:“偷我们家的吧,我们家的大的多”,这我们就不能说是“偷”了。在《社戏》一文里,先生写了他和小伙伴们夜里看完社戏回家的时候,又饿又乏了。小伙伴桂生说罗汉豆正旺,柴火也有,于是提议停船靠岸,一起“偷一点来煮着吃。”双喜先跳下船,在岸上说:“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为了避免“逮着一只羊使劲薅”,他们还“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第二天下午,先生似乎还在睡梦中,听到六一公公问:“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只听得双喜说:“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六一公公看见鲁迅先生,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问客人鲁迅先生“戏好不好看,豆好不好吃。”先生说戏好看,豆更好吃。六一公公竟然“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他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后来,六一公公还送了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给他。六一公公这简直就是“以被偷为荣”了。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