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到68岁的我,600万拆迁款到手后,才看清两个儿女的真面目

 木子言呱 2024-05-15 发布于广东

*注:文中人名皆为化名

“养儿防老”,这句老话我听了一辈子,可谁能想到,它会在我68岁的时候给我上了一课。

我叫李桂花,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生都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耕种。

我的丈夫,杨大江,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

我们一起养育了一儿一女,儿子叫杨晓宇,女儿叫杨晓雨。

晓雨很懂事,小时候看我们家穷,供不起他们兄妹俩上学,她就自动退学,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哥哥。

晓宇也很努力,顺利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一家大公司工作,公司待遇不错,薪资高。

工作3年后,晓宇和他的大学学妹结了婚,并在上海付首期买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

简说美篇


当年为了儿子结婚,要筹集首期和彩礼60万,我们借遍亲朋好友,欠下不少外债。

而女儿为了帮我们还债,则嫁到了邻镇。

夫妻俩会经常过来帮我们干农活,给我们买吃的穿的,还帮我们还外债。

那天,我坐在自家的院子里,看着那棵我和大江种下的老枣树,心里却掀起了波澜。

拆迁款终于下来了,600万!这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笔巨款,更是一个考验。

我怎么也没想到,这笔钱,会让我看清自己孩子的真面目。

我本以为,按照习俗,儿子才是继承人,应该多分一些,给女儿100万,儿子400万。

简说美篇


但老伴大江却说:“桂花,咱们女儿这些年对咱们多好啊,儿子晓宇却连电话都少得可数。

咱们得公平些,我俩留100万养老,余下的500万儿女各一半。”

我却不以为然,因为我觉得,女儿已经嫁人了,是别人家的人,我们能给她100万,已经是对她很不错了。

我还觉得,我的儿子没有回来,只是工作太忙,要努力挣钱供孩子上学。

上海那边生活可不比我们农村,他不会是忘本的人,我们养老还是得指望儿子。

但老伴却坚持要平分,他觉得儿子不靠谱,在上海安家后,就没有回来过,电话也很少,更别说给我们钱或买什么东西了。

我和老伴意见无法一致,于是,老伴出了个主意,说要试探一下两个孩子,然后再做决定。

简说美篇


我拨通了儿子的电话,心里忐忑得就像被风吹动的枣花,摇摇欲坠。

“晓宇,你爸生病了,可能要做手术,你能回来看看吗?”我试探着问。

“妈,我真的很忙。”晓宇的回答像一盆冷水,浇灭了我所有的期待。

他的妻子,我的儿媳张秋静,更是直言不讳地在电话中吼道:“你们没给我们一分钱,现在生病了还敢找我们?”

我心里的希望变成了失望,但我还是忍不住想给他们一个机会:“儿子,我想带你爸到上海治病。

等你爸病好了,我们就留在上海和你们一起生活,在你那里养老,毕竟我们年纪大了,又只有你一个儿子。

到时,我可以在家里给你们做饭,做家务,如果家里不需要我,我可以去做保洁,你爸可以去打零工。

我们不用花你们的钱,我们挣的钱都给你们,帮你们供房,我们也想孙子了。”

简说美篇


“不行,妈。”晓宇断然拒绝,“你们可以去妹妹家,现在不同以前了,女儿也是可以给父母养老的。

我老婆是独生女,我得给我岳父岳母养老,你们就让我妹妹给你们养老吧。

以后别打扰我们了,这些年,我和老家的人都断了联系,就是不想再回去沾染那些乡土味。”

儿媳更过分,说她不欢迎我,说我们会弄脏他们家的地板。

我心寒了,枉我在她坐月子时,那么用心的照顾她。

我心里的希望彻底破灭了,变成了痛,老伴说的果然是对的。

我没有再多说什么,挂断了电话。老伴笑看着我,说我养儿不知儿。

我们去了女儿晓雨家,想试探一下她。

简说美篇


没想到她和女婿高兴地迎接我们进门,热情如昔。

听说我们要在他们家长住,女婿甚至买了按摩椅,让我们安心住他们家,想住多久就住多久,让我们舒舒服服地享受晚年生活。

那一刻,我才明白,女儿女婿才是真心对我们老两口好的人。

我们决定了,500万给晓雨,她是真心照顾我们的人,我和老伴留下100万,以备不时之需足够了。

我又给晓宇打了个电话,告诉他老家被征的事,并告知他我们的决定。

他急了,说要回来接我们去上海,好好照顾我们,但要求我们分他500有灵性的,一分也不能给妹妹晓雨。

说他妹妹是嫁出去女儿泼出去的水,不应该分娘家的财产。

简说美篇


我一听,立马挂断了电话,心想这儿子真是白养了,读了那么多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还不如我这个老太婆通情达理。

看着女儿女婿忙碌的身影,我们心里暖洋洋的。

愿每个人的家都能和和美美,不因金钱而分裂,不因物质而迷失。

愿大家都能珍惜亲情,孝顺父母,一家人和和美美,幸福安康。

就像这句话说的那样:“亲情如酒,越久越醇厚;孝顺如歌,越唱越动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