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最狂的一首词,不仅抄李白、崔颢,连自己的都抄,却千古流芳

 新用户40828904 2024-05-15 发布于福建
苏轼最狂的一首词,不仅抄李白、崔颢,连自己的都抄,却千古流芳

历代诗人写诗,经常会相互化用、借用,也就是说有的稍加改动,有的直接抄袭,但却使得原本很多不知名的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就千古经典。

比如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其中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就是借用五代翁宏《春残》里的“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最后两句。

再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其实也是化用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中的这一句“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再比如接下来分享的这首词,苏轼的《念奴娇·中秋》,其中就有多处明显化用的痕迹,但是并不妨碍它一样流芳千古。

苏轼曾经在熙宁九年(1076)的中秋节,也就是密州任职的最后一年,写下千古第一中秋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中表达对胞弟苏洵的深切想念和面对现实的无奈,带着苏轼的超脱和潇洒情怀,表达对人世的深刻领悟。

而这首《念奴娇·中秋》写于元丰五年(1082)的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时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在黄州。

苏轼最狂的一首词,不仅抄李白、崔颢,连自己的都抄,却千古流芳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宋:苏轼《念奴娇·中秋》

读完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其中的“玉宇琼楼,乘鸾来去”、“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

是不是跟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用词很是相似。

还有“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是不是很容易联想到李白《月下独酌》。

而“望中烟树历历”,又能马上联想到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

通篇词多处化用,但是又很是巧妙,只不过因为前面已经有了《水调歌头》如明珠一样的光辉,无形中掩盖了它的光茫。

从密州到黄州,六年的时间说长不长,但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心境,同样的中秋词作不难发现时光留下的残酷烙印。

如果说在密州时的苏轼是一腔的洒脱和豪放,笔力遒劲,那么黄州时的苏轼更显淡然、悠远而笔力清虚。

苏轼最狂的一首词,不仅抄李白、崔颢,连自己的都抄,却千古流芳

词的上片:

词人在中秋节的夜晚,置身高楼,极目远眺,看到长空万里一片澄净,找不到一朵云的踪迹,月亮洒下一片清辉,使得秋天的天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

词人凝望着月亮,向往着月宫的清净自由,想象着那里的仙人乘着鸾凤随意去留。

词人俯瞰人间,只见江山如画,笼罩在如银的月色中,树影婆娑,朦朦胧胧。

词的下片:

词人想要举杯邀请天上的明月,和词人、词人的影子一起,三人一同拍手狂歌醉舞,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全然忘情,不记得今夕何夕。

词人又想要乘风飞去,飞到那水晶一般的月宫里,吹奏起横笛,让笛声在云霄间响彻。

全词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浪漫又瑰丽,在这个中秋之夜,词人灵魂超脱得以飞升于月宫之上。

正是因为词人在黄州贬职期间生活的种种不如意,苦闷又无处可说的情绪让词人想要月下起舞。

他的起舞并不是因为过节高兴的载歌载舞,而是想要摆脱长久累积在心中的郁郁不平。

苏轼在黄州曾经写过“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内心其实是非常孤独的,而在这个中秋,唯一的知音也就只有天上的月亮。

他向往月宫的明净和自由,精神上想要超越现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苏轼的这篇中秋词作,依然透着东坡式狂放不羁、洒脱飘逸,特别是下片,达到物我两忘之境界,一任自己飞翔在九天之上,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插画|青荷闲潭,仅供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