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秘苗医 | 揭开千年传承的神秘面纱 (附17个传世单方)

 夜半钟声到客船 2024-05-15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客户端

● ●

苗起族源于黄帝和尧舜禹时期的“九黎”、“三苗”,距今至少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是具有鲜明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苗族医药。

图片

历史积淀

西汉刘向在《说苑》一书中说:“吾闻古之为医者曰苗父”。后来学者认为,“苗父”实际上就是苗医。民间自古就有“三千苗医、八百单方”的说法,苗族医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成体系,尤以其内病外治的疗法闻名中外,成为民族医药的一枝奇葩。

“夜郎无闲草,黔地多灵药”。贵州--这片夜郎古国的神秘土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自古以来便是药材的主产地。这更成就了苗族医药的疗效神奇,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即收有百中以上的苗药。

苗药配方有两个法则:“配单不配双”“三位一体”。“配单不配双”,就是只用1、3、5、7、9之类成单的药物种数配方,而不用2、4、6、8成双的药物种数配方。据说,苗医忌用双数配方,源出于制天命、破均衡、反静止、废旧态、创新序的医学思想。

“三位一体”,就是领头药、铺底药、监护药三类药物共组成方。

领头药是针对病情起主要作用的药;

铺底药是对领头药有相资作用的药;

监护药是调和领头药、铺底药药性的药。

这三类药物共配成方,形成三位一体。“三位一体”,利用事物生成的相资、相制、相征三大关系,在选药、用药分量、制作方法上以及服药方式、禁忌事项等方面,发扬事物之间的良性关系,使药物产生最佳疗效。

风光旖旎的黔东南州,是中国苗药的发祥地。那里不仅苗药品种多、药效奇、无污染,而且至今保存着原始生态,所产苗药均为纯正原生态植物药。

图片

“医”“巫”合一

苗族是没有本民族文字记载的医籍,这同苗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很难确定一样,苗族医药发展无明显的分期。但苗医发展史上确实存在一段较长的“巫医合一”的时期,《说苑辨物》上所说的“苗父”属于这种情况,《宋史·蛮夷列传》载:“西南诸夷,汉样柯地,……,疾病无医药,但击铜鼓、铜沙锣以祀神。”苗族人喜用铜鼓,用它祀鬼神以治病,是较早时期的情况。

我国汉族地区在春秋时期,巫与医已经完全分离,但经济科学文化落后的苗族,却比较完全地保存了“巫医合一”的特点。道光《凤凰厅志·风俗篇》载:苗族民间“疾病延医服药之外,惟祈祷是务,父母病则延老者,十八人牲牢为请命于神,谓之打十保护。童子病则延巫为之解煞,名曰杨关。”这种“巫医合一”的方式,用苗族的俗语来讲,叫做“巫医一家,神药两解”,到清代还很盛行,民国《剑河县志》载:“民知尚稚,笃信鬼神,患病者不事医药治疗,惟气灵于巫祝,有跳神走阴诸名色”。民国《兴仁县志》载:“黑苗巫曰密那,遇病延之,杀犬而禳,名曰打老魔。”上述记载很多,除方志外,清·田雯《黔书》载:“苗人……病不服药,惟祷于鬼,谓巫为鬼师,鬼师乘以愚人”。清·梁雪绳《黔苗词》中曰:“寨旁窿岩屋湄边,手携力弩作嬉嬉,病来不解神农药,杀犬屠牛事鬼师。”可见苗族医药中,巫师治疗疾病并非个别现象,而是一个历史现象。有的地方延续至今,呈现了十分复杂的情况。

苗族的巫师,在湘西称“巴对雄”,在黔东南称“相孬嗄”,在川滇黔交界区称“笃能”,女巫又称“迷婆”或“迷那”。苗族在历史上由于苗巫文化的影响而笃信鬼神,日常生活中婚、丧、疾病、节日,都要请巫师主持祭祀仪式。许多村寨都有1~3名巫师、巫师必须熟习各种鬼神的名称、性质和祭祀的方法,会背诵咒语。人生病时,苗巫师对病人施行巫术,称“过阴术”或“望鬼术”,有一套完整的方法。单纯以巫术治病,除了有心理治疗作用外,一般与医学无关。但巫师是苗族早期社会的一种分工,他们又是本民族最早的知识分子,由于医药经验的积累,有一部分巫师掌握了一些医疗技术,施行巫术的同时,还兼用草药和其他方法治病,后来巫师由于社会地位的下降而衰落了,他们当中一部分人分化为职业苗医,但在行医过程中,程度不同地包含着巫术的内容和形式。

苗医外治法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起源于巫术,虽然它们已完全脱离了巫术的内容与形式,如苗医的滚蛋疗法,最早是巫师敲蛋占卜望鬼时,为加强其法术的神秘性,将煮热的蛋滚动全身而形成。滚蛋疗法在苗医中广为流传。操作简便,疗效较好。更为独特的是,苗医应用滚蛋后蛋壁和蛋黄的颜色变化以诊断并预后疾病,这同巫师敲蛋占卜有着某种联系,构成了苗医的诊法特点。其他如化水疗法、踩铧口疗法等,也有类似情况。

另外,在临床治疗中,一些苗医(或病人自己)主张神、药结合,一方面用药治疗,一方面求神请祖。由于对许多疾病的发生无法解释,对危重病的发展死亡无法理解,只好求助于鬼神而与巫“合作”,既彼此利用,又互相对峙,形成“巫医一家、神药两解”的局面,据黔东南10个县的调查统计,巫与医并用的现象至今在某些局部地方仍然存在着。

图片

苗医诊断

苗医讲的开懵开豆,汉语译为看病,即是诊断疾病。诊病可从多方面获取资料,为疾病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主要是考察以下三方面:

观察气魄的动态,皮肤的颜色,精神的变化,以及体温,脉搏,呼吸,心跳,血压,语音,反射等方面的异常,以对认定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预后提供参考资料。

观察人体的汁水,浆液,血气,排泄物,代谢物,病理产物,病原体等致病物以及各组织的实质等,以索取致病的物质证据。观察病人外在和内在的物质结构变化情况,如察指纹、舌象、目色、鼻窍、咽喉、耳道、肛门、尿口、性器、淋巴、炎肿病灶、筋骨皮肉、内脏的形态结构变化等,以对诊病提供结构学的依据。

通过一分为三的考察,再把有意义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可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图片

苗医单方

糖尿病

【症状】糖尿病是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由胰岛素分泌绝地不足或相对不足,导致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严重者可致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常。主要症状是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等。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出现包括心肌损害、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等心血管病变。

【治疗】桂枝、生附片各50克,紫丹参、忍冬藤、生黄芪各100克,柿树叶500克,乳香、没药各24克,当归、红花、威灵仙、桃仁各10克,路路通、赤芍、丹参各15克。将上药放入锅中,加水5000克,用文火煮沸后再煎20分钟,将药液倒入木桶内,待温度降至50度左右时,患脚放入药液内浸泡,药液可浸至膝部,每次浸泡30分钟。每日浸泡一次,每剂药可浸泡5

头痛

【症状】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伴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中医认为,头痛的原因多种,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对于内伤头痛,其主要症状是头痛,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钝痛、跳痛等。

【治疗1】川芎、五灵脂各20克,红花、赤芍各30克,桃仁50克,陈皮、白蒺藜、蔓荆子、法半夏、生姜、白术各25克。煎水泡脚,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头痛如锥刺、昏痛和固定不移的患者。

【治疗2】山栀、桑寄生各25克,红花20克,钩藤、黄芩、赤芍、牛膝各50克、石决明100克。煎水取汁,如上方泡脚。本方适用于偏侧头痛者。

中风后遗症

【症状】中风后是以猝然昏迷、不省人事,伴有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发病半年至一年后,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反应迟钝、健忘、智力衰退、痴呆、说话不流利、口角歪斜、偏瘫。瘫侧上下肢无力,患肢麻木,走路呈划圈步态,有的肢体屈曲或强直,吞咽困难等等。

【治疗1】伸筋草、透骨草、红花各3克,威灵仙90克、琥珀20克、羌活50克、食醋50克。加水2000ml,煮沸10分钟(汤液温度降低须再加热),每日早中晚3次,每次40分钟,先泡手,后泡脚,浸泡时手脚在汤液中自主屈伸活动,连续2个月。本方适用于中风手足拘挛者。

风湿关节炎

【症状】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症状是周身关节特别是膝、肘、腕、肩胛等处有比较大的关节红肿、疼痛及活动受限,同时伴有发烧。关节的疼痛不是固定的,而是游走性的。与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关系。下肢与膝关节部位的皮肤常出现红色、突出表明的圆形结节,触之疼痛,是为风湿结节。

【治疗】桑枝500克,海风藤、络石藤各200克,忍冬藤、鸡血藤各60克,豨莶草100克。水煎泡脚,每日一次,每次60分钟,10天为一疗程。

痔疮

【症状】痔疮一般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其中,便血是内痔的早期症状,继而发展为内痔脱出肛门。

【治疗】生大黄20克,红花10克,乳香、没药各6克,苦参、白芨、芒硝各30克,葱及需适量。水煎取汁泡脚,同时坐浴,每日2-3次,每次40分钟,一般疼痛可在24小时内减轻或消失。

耳聋耳鸣

【症状】任何耳聋耳鸣症状

【治疗】全蝎15只,黄芪、薄荷各15克,木桶、龙胆草、菖蒲、芦荟各30克,川楝子20克。煎水泡脚,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40分钟。

保健泡脚秘方

俗话说:“人老腿休老”。行动迟缓,是人们对衰老的形容。用本秘方直接作用于足部穴位及反射区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法,目前还是空白。

【配方】沙参10克,干姜6克,桂枝、菖蒲、大黄、熟地、藁本、甘草各2克,苍术、黄芩各1.5克,菟丝子、生附子各5克,钩藤10克,薄荷、冰片各1克。上药为末,兑开水至温时浸泡洗搓,每次15-30分钟,一日一次。

【功效】对下肢冷痛、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胃肠病、妇科病等,有神奇的治疗作用。

保健沐浴秘方

当今世界,人们普遍用各种各样的护肤品来保养皮肤,但又忧虑护肤品会产生相应的副作用。用此秘方沐浴能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它能加速皮肤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洁肤润肤、解除疲劳、抗炎消炎、杀菌止痒、健体美容等功效。

【配方】薄荷、桉树叶、菊花、艾叶、姜叶、桑叶、葛根、生理盐水、食醋、牛奶、苦参、米糠(布包)、牙膏各适量。

【用法】将以上药物加水煮沸10分钟,兑所需沐浴的水量即可沐浴。

以下为曾在那个特殊年代担任过赤脚医生的网易贡献,其对苗医有深度认知,特贡献以下十个苗医单方,希望大家喜欢。

另附蜂蜜十方

一、治肺结核
沙参、百部、白芨各20克,大蓟100克,六月雪、金银花各30克,水煎浓缩,加适量蜂蜜制成膏状液,每日早晚各服100毫升,半月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后,到医院照片检查,症状若有改善,再服3个疗程。

二、治胃痛
青木香根150克,杨梅树根皮300克,切片烘干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约8克。每次服2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10分钟后可止痛。

三、泌尿系统感染
车前草、鱼腥草、灯芯草、益母草各50克〔如为男性患者去益母草加海金砂50克),水煎加蜂蜜适量服, 连服三剂可痊愈。

四、尿路结石
薏苡根、金银花、车前草、鱼腥草、水灯芯、金钱草各50克,杉树尖7个,叶40克,水煎加蜂蜜适量内服,连服5剂,可排出1.8×0.6厘米的结石。

五、百日晐
土牛膝、鹅不食草、马兰根各50克,用甜酒汁与上述三药共煎成药剂,兑适量蜂蜜内服,日服3次,3日为1疗程,病症轻者两个疗程即可痊愈。

六、小儿疳积
瓜子金100克,猪肝200克,加水及适量蜂蜜共蒸熟,去药渣,吃猪肝与汤,每周1剂,连服3剂,有效率90%。

七、小儿夜哭
土狗崽(蝼蛄)男取3个、女取2个焙干研细末,加蜂蜜适量,开水冲服。或用木香10克、黄柏10克、吴芋2克研细末,加蜂蜜及面粉小许,做成圆饼状外敷于肚脐,连敷两夜,屡试屡效。

八、养心益智蜂药粥方
山药粉、面粉各150克,葱、姜、蜂蜜适量加水煮成粥状,随意服食。山药粥的功用是:养心气,益脾胃。适用于心气不足、心慌气促、自汗盗汗、脾胃虚弱、虑劳消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肠鸣泄泻等。

九、老年便秘方
黑芝麻仁6克,梗米60克,蜂蜜适量。先将黑芝麻仁炒熟,然后将梗米淘净加水煮成稀饭,放人黑芝麻仁及蜂蜜拌匀,继续煮成粥状,每日服食两次,可改善老年便秘症。

十、治疗肝硬化
生地15克、南沙参12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枸杞10克、川栋子6克、丹参6克、郁金10克、生麦芽12克、生别甲12克、猪茶12克、川连3克煎水,加入蜂蜜30克、蜂王浆10克,10剂为一疗程,连服3个疗程, 明显改善症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