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维八首经典诗作,安静而美好

 飞花诗话 2024-05-15 发布于陕西

前路漫漫,诗词为伴,流年匆匆,且祝君安!你好,我是飞花君。

分享王维八首经典诗作。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真的很美,它描绘了清晨的渭城,雨后的轻尘被洗涤,客舍边的柳树也显得格外青翠。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尤其是最后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忧虑和牵挂。每次读到这首诗,我都会被它的情感所打动。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绝俗的画面。

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竹林深邃,仿佛与世隔绝,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静静地陪伴着他,洒下银色的光辉。这种宁静、淡泊的氛围,正是诗人所追求的高雅绝俗的境界。

这首诗的用词简朴清丽,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能够生动地描绘出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心境。诗人通过“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表现出自己的闲适和超脱。同时,诗中的“幽篁”、“深林”、“明月”等意象,也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和情感。


《鹿寨》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寨》实际上是《鹿柴》,这是王维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绝诗。

诗中第一句“空山不见人”,描绘了山中的空寂,仿佛没有人烟,只有诗人独自在此。但接下来的“但闻人语响”,却打破了这种寂静,远处传来的人声,使得整个环境更加生动起来。这种“有声”的寂静,更加突出了山的空旷和深远。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则进一步描绘了山林的景色。夕阳的余晖透过树林,洒在青苔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种光影的交错,使得整个山林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林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淡泊。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或许也应该像王维一样,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鹿柴”,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经典之作。诗中以红豆为意象,巧妙地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里的红豆,又称相思豆,是江南特有的植物,春天时发芽生枝,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借此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南国景象,同时也为下文的相思之情埋下了伏笔。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两句诗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和深情。他希望远在他乡的朋友能多采摘一些红豆,因为红豆最能代表他的相思之情。这里的“采撷”二字,不仅是对红豆的赞美,更是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的传递。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红豆这一意象,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思念。同时,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每当读到这首诗,我们都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友情和思念。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蒸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是王维的一首著名边塞诗,通过描绘边塞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敬仰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更是以其独特的意象和雄浑的气势,成为了千古名句。

诗中的“单车欲问边”,描绘了诗人轻车简从,前往边塞慰问将士的情景。而“属国过居延”则点明了诗人的行程,经过居延地区,进入边塞。接下来的“蒸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通过描绘蓬草随风飘出汉塞,北归大雁飞入胡天,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边塞的辽阔和苍凉。

诗中的高潮部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了大漠孤烟的笔直和长河落日的壮美。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更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敬仰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这两句诗也因其独特的意象和雄浑的气势,成为了千古名句。

最后,“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两句,诗人通过叙述自己在萧关偶遇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在前线燕然的事迹,表达了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和关心。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雄浑,充满了对边塞将士的敬仰和对和平的向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这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让人读来倍感亲切。

首句“独在异乡为异客”,开门见山地点明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感。“独”字既表达了诗人形单影只的寂寞,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

接下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佳节”与“异乡”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在佳节之时,人们通常都会与亲人团聚,而诗人却身处异乡,这种对比使得诗人的思念之情更加浓烈。

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通过想象家乡的兄弟们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愧疚。虽然诗人身处异乡,但他的心却始终与家乡紧密相连。在想象中,他仿佛看到了家乡的兄弟们在登高时少了他一人,这种情景让诗人倍感愧疚和思念。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通过描绘重阳节的习俗和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和愧疚之情。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人文内涵,让人读来倍感亲切和感动。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债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大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鼻族。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应和之作,诗中描绘了大唐帝国早朝的庄重与威严,以及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首联“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描述了早朝前的准备。头戴红巾的卫士(鸡人)报告天快亮了,掌管皇帝衣物的尚衣官开始向皇帝呈进绣着翠绿色云纹的皮衣(翠云裘)。这两句诗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宫廷生活的严谨与奢华。

颔联“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进一步描绘了早朝的威仪。宫殿的大门(阊阖)缓缓打开,来自各国的使节和文武百官身着华服,向皇帝行跪拜礼。这里用“九天”来象征帝宫的崇高广阔,而“万国衣冠”则突出了大唐帝国的威仪与繁荣。

颈联“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日光照耀下,皇帝御座旁的仪仗和香烟缭绕的场景。日光照在皇帝御座的雉尾掌扇上,使其微微晃动;香烟缭绕在皇帝的龙袍(衮龙)旁,仿佛要随其飘动。这两句诗不仅渲染了宫廷的庄严氛围,也突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尾联“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则描述了早朝结束后,中书省的官员们忙着用五色纸起草皇帝的诏书,而佩戴着玉佩的官员们则纷纷回到中书省(凤池头)继续工作。这里通过描绘官员们忙碌的身影,展现了宫廷生活的繁忙与有序。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是一首描绘大唐帝国早朝庄重与威严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王维成功地展现了大唐帝国的繁荣与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王维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蓬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王维的一首山水田园诗,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秋日山居图。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主要对象,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直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季节。在秋日的傍晚,刚刚下过一场雨,使得整个山林变得格外清新。这里的“空山”二字,不仅指山林空旷,更带有一种静谧、深邃的意境。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景色。明亮的月光透过松树的枝叶,洒在山间的小路上,清泉在山石间淙淙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这两句诗以动衬静,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声音和光影,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颈联“竹喧归浣女,蓬动下渔舟”则展现了山居村民的生活场景。竹林里传来阵阵喧闹声,原来是洗衣归来的女子;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的渔舟。这两句诗以人物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生动性,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生活气息。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则是诗人的感慨之语。他认为春天的花草虽然凋谢了,但眼前的秋景同样美丽动人,足以让人流连忘返。这里的“王孙”二字,既指古代的贵族子弟,也暗指诗人自己。他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总的来说,《山居秋暝》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田园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山居村民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他也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这首诗以其清新、宁静的意境和细腻的描绘手法,成为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佳作之一。

以上是今天分享的内容,希望你能喜欢。岁月静好,愿你历经沧桑,千帆过尽,心里依然住着那个少年,青春不老,诗心依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