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为非道德主义者——读尼采《偶像的黄昏:如何用锤子哲思》(十)

 琴弦在雾中 2024-05-15 发布于山西

在我们这个时代,当一个高中生甚至初中生赞颂爱情的时候,成年人所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早恋(的危险),无它,因为我们视欲望和激情一类的东西为洪水猛兽,对策和尼采眼中的教会一样——抵制和根除,根除感性,自负,统治欲,占有欲和复仇欲。从根子上攻击激情,其实就是敌视生命。

我们将激情中的某些愚蠢因素绝对化、扩大化,但从来不问:“人们该如何使一种欲望精神化,得到美化和神圣化?”成年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都充斥着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和唯恐丢失的算计,爱情已经与激情无关,更好像是交易,包括见面礼、改口钱、堵门钱、下车钱、彩礼、婚宴、房子、车子⋯⋯,仿佛一旦少了哪样就玷污了爱情与婚姻的“神圣性”,所以那位新娘在闺蜜的怂恿下非要拿到两万五的红包才肯下车,最后新郎取消了婚礼。

针对感性的极端敌意和不共戴天,是意志衰弱的表现,表明我们的无力和懒惰。尼采因而总结出两种胜利:

其一,对感性的升华让我们体会到爱。孩子们对爱的懵懂的向往、追求正是心智和感性成熟的征兆,将爱情与学业、成长对立起来就是仿佛叶公好龙,只能显露出我们并不是真的理解何为成长,何为爱?“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我们并不像我们以为的了解那么多。

其二,对敌人的升华让我们深刻地领会到拥有敌人的价值,从而采取同以前不一样的行动和推论,往往是相反的行动和推论。

“一个新的帝国,比之需要朋友,更需要敌人:只有在对立中,它才感到自己是必要的,在对立中它才成为必要⋯⋯针对'内心的敌人’,我们的行为没什么两样:就是在这里我们也对敌意进行了升华,就是在这里我们也领会了它的价值。人要多产,充满矛盾是代价;人要永葆青春,只有以此为前提,即灵魂不伸懒腰,不贪图平和……如若放弃战争,就是放弃了伟大的生命…”

生命就是对自己诚实,不想当然地以为道德就是用来遵守、用来打扮自己的懒惰的东西,心安理得的好运总会到来;生命是黄山顶上的迎客松,在充满敌意的世界渴求生存,生存得更好。生命的本能要求必须有敌人和战争,它通过清除阻碍和敌意显露自己。“相反,那反自然的道德,这意味着几乎每种至今为止被倡导、受崇拜和鼓吹的道德,恰恰反对生命的本能,——它时而是一种隐蔽的,时而是一种响亮和狂妄的、对于这种本能的谴责。”

尼采对道德的批判无情而彻底,道德“是颓废的本能自身”,“是那个走向没落的、已被削弱的、疲惫的和受到谴责的生命的价值判断”。康德说:“道德是绝对命令。”道德学家说:“人该如此这般和这般如此。”

他们要人变成另外的样子,即有德行,他们要别人效仿他们的模样,亦即当伪君子:为此他们否定世界!不要狭隘的疯狂!不要谦逊的苛求!⋯⋯道德,只要它就其自身进行谴责,而不是从生命的角度、理由和意图出发,就是一种特别的谬误,我们就不必对它表示同情,它就是一种退化的特异体质,它已经酿成无穷的祸害!

作为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尼采要求我们成为非道德主义者,为所有类型的理解,领会和赞同,敞开我们的心扉。我们不轻易否定,我们在当肯定者中寻觅我们的荣耀。我们越来越明白那种经济学。为了生命法则中的那种经济学,它需要,也懂得去利用那些被教士、教士病态理性中的神圣愚昧所谴责的一切,从伪君子,教士,有德行者的可憎一类人身上,获得它自己的好处⋯⋯”

评价:5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