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进祥先生关于书法入门速成法的讲课内容,值得收藏和学习!

 山海图书馆 2024-05-15 发布于福建



      【倪进祥先生关于书法入门速成法的讲课内容】

        今天我们讲书法入门速成法。我们搞诗词、楹联的同志,如果你会书法,还会对联,就可以把自己的对联书写出来。从长远角度讲,搞书法的,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比诗词影响力还大。

        因此,我们如果“双会”,既会对联又会书法,联墨双修,德艺双馨,这正是我们艺术追求的理想境界。

       中国书法有3000多年的历史。通过学书法史,就能寻找到书法家的成功之路。它需要有三个统一:第一,字内功夫和字外功夫的完美统一。即你不仅会写字,还会自作诗词、对联。比如:有人请你给名胜古迹、景点园林、结婚做寿等活动题写楹联,如果你不会做联,就有点黯然失色。

        我们这个公益书法培训,首先开始展开的是普及楹联,因为楹联比书法的学习相对来说容易一些。它不需要很多工具,不需要花许多时间。而书法入门,最起码要把书房“六君子”置办齐全。

        首先毛笔,分三种,羊毫,狼毫,兼毫。  根据长度分,直径大而粗的叫斗笔,用来写大字榜书的。比如龙、寿字,四尺整张的,中堂写一个字,就用斗笔书写。另外根据笔锋长度分长中短锋三种。

        墨,即墨汁。初学者用一得阁之类的就够了。写创作,精品的时候用好墨。

       宣纸,分熟、生宣。初学者一般用生宣,还有一种夹宣,有三、四、六尺,还有八尺的。初学者可以买毛边纸,

       砚台,古代设计砚台是为起到渗墨的作用,现在大家也没有时间磨墨,可以买小砚台,或是盘子之类,有三个就可以了。

       一个盘子墨不加水;第二个盘子加点水的;第三个是水。写字的时候,需要浓的时候蘸原墨,要适中的时候蘸加水的墨,需要淡的时候就蘸水。

       印章,印泥。印章,每个人要刻三枚章。名章,斋号(就是书房的雅号),一个白文,一个朱文。还有一个闲章,用来盖在作品的右上角,一般有这三方章就够用了。

印泥,一定要买书法印泥。笔帘,收纳毛笔用的。镇尺,写字时压纸的。镇尺尽量选重的,太轻压不住纸。裁纸刀,直尺。展览作品指定尺寸。

       如何书写?第一步,我们来学习控制毛笔。先练习直笔画横和竖,然后再练习曲笔画蜗牛。我们把横、竖、圈画好了,写篆书就很容易上手。因为篆书就是横竖圈三个线条组成,你只要把线条画和一样粗细,写篆书就有了根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提倡站着写字一定用“三指”执笔法。有详解视频,要点:笔杆一定要放在虎口。

视频生动的演示了诗词楹联和书法之间共同的道理。我详细的解释,要把书法中的平仄写出来,和诗词楹联的道理是一样的,连在一起的就是仄声,断开的就是平声。有实与虚、空间大小的对比,这就是阴阳平衡。 看了视频大家就知道,字帖上有的字,碑版时间太长了,把那个线条左右全压上,前后全压上了。所以启功讲要透过刀锋看笔锋,要知道古人的本来面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宋朝的大书法家米芾讲写字要多看真迹,有些碑版的信息是错误的。为什么写书法的人必须要有老师指导呢?比如你学的跟字帖一模一样,但你上不了展览,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你没有把字帖里面故障排除,从而吸收营养。虽然,好多人复制粘贴,很会模仿,仿的也挺像,等到自己创作的时候却创不出来,什么原因呢?不会转化,什么原因呢?就是他平时临贴:


第一,按照字帖上怎么写,我们就怎么写,字帖有毛病,我们也按毛病写,没有排除不正确的笔法,囫囵吞枣临写。
第二,如果写颜体或者欧体,成功率却很低,为什么呢?因为唐朝楷书发展到极致,你看欧阳询的字,结体都非常严谨,已经达到至善至美了,添加和改造的空间小。写欧阳询的字,即使一模一样,也是没有创新。展览是要创新的,就是在古人的基础上要写出有自己想法的新面貌。


       因此,在临帖过程中要在老师指导下,摈弃古人不好的笔法,要善于融会贯通。 比如:我们用唐楷的线条,写魏碑的字体,在收笔的时候,起笔和收笔进行一次变化,就是把多种不同风格的字进行杂交融汇。

       即要创造性的粘贴,粘的既像帖又不像帖,就高明了,这就是动脑筋了,做到转化了,就像聪明绝顶的人之所写。

       我们在练完三种线条的时候,就可以写些篆书和隶书。因为篆书和隶书,基本上线条都一样粗,很好入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个呢,就是甲骨文啊,你们看一看,它能写成书法作品,有用甲骨文写成书法作品的。

       战国时期有七个国家,各国有各国的文字。有金文,有大篆。书法发展到秦始皇

时代,他统一成小篆。 那么大篆和小篆区别是什么呢?

     什么叫大篆呢?线条转弯的地方是方形的就是大篆。

图片

       你看上面这三个图,就是大篆,笔笔起笔为方。小篆,转弯的地方是圆的,字形较长。篆书基本上都是中锋写的,线条粗细也基本上一样。

       篆书在中国历史上存留了几百年,因为篆书写的速度太慢,而且字形太长,占的位置距离也太大,后来演变成新的书体。

       在汉朝,有一文人也是书法家,他犯了错误,被抓到牢里,在古代的牢里,还比较自由,可以写字。这个犯人,他的笔墨纸张是有限的,篆书那么长,要写一个东西,很占面积,所以犯人没办法,就把字使劲压扁压扁,最后就形成了隶书。

       为什么叫隶书呢?因犯错误的文人,沦为奴隶,以奴隶的身份发明的,所以叫隶书,隶书也叫汉隶。

图片

图片


图片

       隶书写起来比篆书要方便。在汉代篆书又占面积又长,写的又慢,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快速发展需求了。隶书就一跃成为官方大力推广的一种书体。

       隶书有各种各样的名碑,《如张骞》、《史晨》、《曹全》、《石门颂》碑等等。这些字帖都能买到,可以多买几本,有雄强一路的,有秀丽一路的,要尽量都学一学,博采众长。大篆、小篆、甲骨文、汉隶都通通的学一学,学多了自然就是一通百通。

图片

       到了三国时期,著名楷书大家叫钟繇,他推动了隶书向楷书发展,隶书扁扁的,他的楷书也扁扁的,在向楷书发展。到了晋朝,楷书就逐渐走向成熟。到了唐朝,楷书就走向鼎盛状态。中国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欧、严、柳、赵,唐朝占了三个。

图片

       欧阳询当时在唐朝太学府里,相当于现在中央党校里面教书法的,他在唐朝的书法地位就相当于现在的中国书协主席。

        所以,我们要是通过写书法来谋生,唐楷必须要会。因为你教中小学生,大多数家长都需要你教他楷书,你欧体颜体都不会写,就不好教小孩。所以,唐楷要学一学,否则的话,你就算成了书法家,也办不了书法培训班。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几幅图都是唐朝的,都是唐楷书的代表作。我们在西安搞书法,可以到西安碑林去转转,有好多名碑,原碑都在西安碑林里面,西安人学书法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当时唐朝的皇帝,把全国著名的碑,在全国各地征集,都搬到西安碑林,是西安碑林成了书法的大博物馆。

在晋朝的时候,行草书是同步进行,王羲之为什么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书圣呢?

图片

       因为行书草书在发明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人写的风格都不一样。王羲之是集大成者。他把大家的优点提炼,把行草书进行了规范化,使各种各样的行草书的多种风格在

王羲之笔下进行了统一融合达到标准化。

所以王羲之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千古书圣。其实,中国书法史上的草圣出现过好几个,汉朝的张芝,唐朝的张旭怀素,现代的林散之,历史上的四位草圣。

图片

 四大草圣:张芝,张旭,怀素,林散之。  

       我们说说草书,它分三种,最古老的一种叫章草,你看陆机的平复贴就章草。第二行草,第三狂草。书法在宋朝之前就基本成熟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体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书体五座高峰。到了宋朝,宋朝人活的比较自由,不受规则的约束。绝句,律诗,字数相等,平仄规范很束缚。宋朝人就发明了词,词有长调,有短调,字数不等,比唐诗相对自由。宋朝人活的比较潇洒,顺此宋朝人的书法,不写唐楷。专门写行书,追求潇洒散逸那种境界。

这四个人米芾的成就最大,黄庭坚第二,苏东坡第三,蔡襄第四。

图片

图片

图片

宋朝在中国书法史上流芳千古的四大家就是苏黄米蔡。

      宋朝行书四大家:苏、黄、米、蔡(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为什么把苏东坡排在第一呢?因为苏东坡宋词太厉害了,宋朝的文坛领袖级人物,跟欧阳修这些人都是当时的文坛泰斗,词坛盟主。他社会地位高,他写的名帖《寒食帖》。天下有三大行书,苏东坡这个寒食帖是第三大。

天下三大行书: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东坡巜寒食帖》。

这三大行书,都是书法界的经典之作,我们要临写练习。

图片


图片

       书法发展到宋朝,把行书推到了顶峰。到元朝,成吉思汗––蒙古人统治了中原,少数民族把汉人都打压的要命,所以在元朝,中国书法史就走向了衰退,在书法史上就很少有大家。因为那时候统治阶级不是汉人,是蒙古人,所以重视程度有限,不像前朝的秦始皇、汉武帝,包括唐朝、宋朝的好多皇帝都喜欢书法。

        苏黄米蔡在宋朝是书法界是四大泰斗,四大杰出人士,当时在宋朝的流传,“蔡”原来不是指蔡襄。后来书法史改成了蔡襄,最初是指蔡京,因为蔡京当时是个丞相,官位很高,相当于政治局常委,正国级。但是他被视为奸臣,因此后人写书法史的时候,就把他改成了蔡襄。

        元朝大部分人都不一定认识汉字,更不会书法,统治阶级,皇帝都好打鸟打猎,骑马打仗,玩武不玩文,所以元朝书法家不多,且成就也不突出。到了明朝朱元璋打败了蒙古人,夺取了江山。他非常重视书法,也重视楹联,于是明朝出现了不少书法大家。但是能在中国书法史上名垂千古,能立得住的脚的以董其昌,倪元璐、张瑞图,黄道周四位书法家,他们的特点都在行草书上写出了鲜明的个性。明朝还有其他书家,但是没有如这位四位书法家,即使不落款都知道是谁。写的个性突出,风格十分鲜明。

图片

图片

       到了清朝,从行草书法来讲,已经被前面的朝代开发和利用的差不多了,就像煤矿,煤都给采光了。那么清朝文人都研究什么呢?研究复古,一研究魏碑,二研究金石学篆刻。同时,楹联也在清朝得到蓬勃发展。因此清朝人的行草书,都像皇帝写的馆阁体一样写的四平八稳。像乾隆、康熙慈禧太后,以及故宫里挂的那些字也是这种风格,四平八稳的馆阁体。

       在清朝书法史上,彪炳千秋的第一大家就是邓石如,他是集碑学之大成者。是篆书、隶书和篆刻开宗立派的大家,是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书法家。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朝的扬州八怪,每个人的风格都很独特,清朝出现了不少以写碑为主的大家。到了民国还是继承了清朝的一路,不同的是民国的时候,咱们陕西三原出了一个大家于右任。他把草书进行标准化,然后他用魏碑的笔法,用碑的笔法写行书,写草书,在当代艺术成就最高,是书法界大师级人物。

图片

        建国以后,大师级人物,毛泽东、林散之、沙孟海、沈尹默、赵朴初、刘自椟。

        刘自椟的大篆也是开宗立派,他担任过中国书协理事,他的篆书有原创性。还有山东的原创性的大家魏启厚,他写米芾,把米芾写的跟米芾不一样,开宗立派成为大家。还有近期浙江的马世晓,江西的蔡正雅。 近现代、当代在中国书法史上能够流芳千古。尽管看现在书法走向了全面的繁荣,但是,很多人跟风,风格独特的人很少。

        在欣赏各种各样古代、现代作品的时候。特别是现在的展览,非常讲究章法。我们要注意留心观察什么呢?观察章法,落款,印章是如何安排。我们看作品是否突出,第一眼看章法,如果章法有问题,直接就被淘汰了。所以我们学书法要多关注章法布局。

倪进祥十集书法公益讲座:

#小程序://美篇/MU4EklOVutUNkNA

【书法技法】书法创作中的布白和章法

      我讲课的视频、课件是上次在西安空军工程大学、咸阳培训中心、安徽师大、河南大学大学所讲。请你们把它打印出来,内容比较详细,三个小时课的内容,浓缩成课件里的提纲。

      课件分了十课,每堂课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加在一起大概四个半小时。 因为我们今天这堂课,只能上两个多小时,所以我把这些课程视频发在这里方便你们收藏,有时间再细看,一下子讲多了,不好消化。

       书法,只要大家真学真练,按照我这套科学的方法,会很快入门,很快见效果。我已经导引帮助600多人加入了中国书协,3000多人加入了省书协,县一级以上会员也有上万人。

      只要你真正的参与练习,坚持大半年或一年,你的字就会写的很好。在练习过程中,我们把作业经常发到群里,把“三指”执笔法教给家人。并把练习三种线条的拍视频或拍照片发群里,证明自己已经练起来了。我帮大家看看执笔方法是否正确。

      我再补充讲一讲,我们现在书法已经发展到什么状态了呢?即现代的书法家和古代的书法家相比,我们的字外功夫是没法超越古人,在诗词我们很难超越苏东坡,在散文能我们很难写过王羲之。因此,字内功夫也赶不上古人,因为古人的这类功夫,是从小就拿毛笔,那时候没有钢笔,没有铅笔,没有圆珠笔,只有毛笔,古人拿毛笔写字是一辈子的事。而我们现代人大多数是在用钢笔和电脑书写。

       那么我们当代人搞书法,从哪个方面能超越古人呢?我们的笔头上功夫赶不上古人,我们的字外功夫赶不上古人,我们只有在章法上下功夫超越古人。古人写书法不是为了展览,而现代书法是以展览为主。通过展厅的需要进行作品“包装”,像农民建房子,他家里装修的整整齐齐,墙上不像六七十年代,把土房子建好了以后,有的不讲究就搬进去,有的讲究刷点石灰水,刷白了就住进去了。现在不是,现在农村,好多土房子都在装修,搞的很精致。厨房卫生间都搞得很漂亮。

       我们现在的作品,它要有强烈的设计意识,既要有写字的本事,而且会当裁缝,要会色彩的搭配,纸张的拼接。你看现在都是双色纸,边款是一种颜色,主体是一种颜色。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些作品都是国展上的好作品,你看国展上作品形式都非常新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就是说以往普通的作品就是一个单色的白纸在写,现在连一般的展览都选不上,那叫毛坯房,现在要搞精装修。

       也比方,大姑娘出嫁。晨起,找化妆师设计优雅的发型,涂脂抹粉,口红也涂的十分鲜艳,嫁衣搭配也很时尚亮丽,上花轿出嫁,在婚礼上给人耀眼无比,如闪闪发光的彩珠。眼前一亮,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也如中央电视台模特大赛,通过展示才艺层层选拨淘汰,首先看外貌,看你是否身材婀娜多姿,容颜是否雅致。然后,用文化知识来考你所读之书。考完这些后,要穿“三点式”泳装展示,在评委面前一走,假如你大腿上长个疤,有瑕疵就会被淘汰。我们写书法的也是如此。一定要最后给评委“泳装”展示,从里到外都是美轮美奂,才能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闪亮登场。

        这种通过运用色彩对作品形式和章法设计的理念,和生活审美的新需求就是所谓笔墨当随时代。用精的作品展现当代社会精神的作品,歌颂我们这个时代文化高度文明,科技高度发达。

        课件里面内容非常丰富。首先我们的书法作业,每天画横竖圈。并且尽快的采购文房四宝,抓紧练起来。

 总而言之,我今年52岁,这套“快速书法入门”的科学训练之去,都是我40多年精心研究。

书法的经验体会和探索心得。咱们爱书法的同志,每个人都要给自己定一个“作战”时间表。

         我希望大家立下鸿鹄之志,下大决心,朝着加入中国书协终极目标,就像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我们要胸存鸿鹄之志,志在千里,志在必得!

图片

倪进祥书法创作“十二靠”:

一靠起笔加重藏锋来解决法度和线条的力源问题。

二靠行笔稳健、顿挫、老道解决书法的功力问题。

三靠收笔多角度弹射出锋解决书法的神采问题。

四靠把线条头和尾尽可能交待清楚,笔不压笔,墨不淹画,解决书法的生命意识。

五靠临习篆书、隶书、楷书解决行草书的用笔和结体等基本功问题。

六靠行草书的字型大小、长扁,肥瘦变化,使每行字外边缘要呈曲线,解决书法的律动问题。

七靠墨色的浓淡枯润对比来解决墨分五彩问题。

八靠三指执笔法,用指尖控制笔的自由转动解决用笔的八面出锋问题。

九靠大量仿写当代高手作品,找手感,练章法,解决书风的时代性和前瞻性问题。

十靠黄金分割律在书法中的灵活运用,解决结体中的空间对比问题

十一靠尽快学会自作诗词、楹联,自作自书,解决书法家的字外功问题。

十二靠反复认真看10节书法教学视频,做笔记,对照十查法,系统解决书法创新的方法步骤问题。

(倪进祥从艺35年的经验总结,这'十二靠'抄写到本子上,否则会忘,希望你们能结合自身的水平和困惑深研顿悟。2021年1月19日于北京)

图片

倪进祥老师给一位书友的临帖和创作秘方——今后写字注意以下这10个问题:

1:用指尖控制笔的自由转动,便于翻锋。前面两指指甲不能过长,收笔提锋弹射出锋,发现故障及时补笔处理。

2:注意加大空间对比度,空间呈三七开,不要平均分配空间呈五五开。

3:注意笔不压笔,保持线条头和尾交待清楚,打通气脉,增强书法作品的生命意识。

4:注意起笔略作停顿、加重藏锋,蓄势走笔,使主要线条有力量源。

5:注意阴阳平衡,左压右不不压,有阴有阳。

6:横划不要全是斜着,端平,力戒平行线,

7:千万不能写简化字。

8:草法要精准。底边线尽量在一个水平线条,保持重心稳定。

9:落款用全称,姓不要丢。投稿作品反面右下角电话地址姓名要写齐全。

10:尽快学会自作诗联,只存高远,不当抄书匠。

牢牢的记住这10条,您的水平会猛涨一个台阶。

图片

202311月13号倪进祥

我今天把长城杯书法展落选的几百件作品整理了一遍,找出了落选的原因:

1:落款出了问题:

A:落款位置不对,偏低

B:落款的字过大

C:落双款或者多行款上边没有对齐

D:印泥太差,不是书画专业印泥,用了大队书记盖公章的跑油印泥。还有少数人未用真名全称落款!

2:书法作品中出现写简化字现象。

3:线条法度不严谨,起笔出现大量的尖头、弯头线条。

4:线条与线条之间出现了大量的笔压笔现象,线条的头和尾没有交待清楚,存在有头无尾或者有尾无头的死线条。

5:书体取法混乱、不统一。行书作品中夹杂少量的草书,草书中夹杂着少量行书。

6:墨中没有加适量的水,导致线条干枯,沉不下去,线条浮躁,有些人用小笔写大字,毛笔自身蓄墨量不够,导致浮滑现象。

7:选择内容太通俗,有少数人居然把上下联写反了,有些人把不是对联的作品写成了对联!有些人还落了上款、为长城杯全国书画展而作,一般的展览是不能落这类上款!

8:少数行书丶草书作品每一行外边缘线是直线,上下对齐齐的,呆若本鸡,没有大小错落,起伏律动,外边缘线应该是呈曲线。

9:很多人的草书取法不准,不规范,甚至是草错了。

10:写甲骨文或者大篆作品的,边款中没有写释文。

11:有些人来稿尺寸太小,四尺对开或者4尺整张一般入不了省级以上的任何展览。

12:还有几十位同志居然反面没有标注作者详细的地址电话姓名性别!还有几个人不动脑子用钢笔在反面写地址电话姓名,导致笔迹映染到正面,污染了作品品相。

(这些技术问题我在10节课教学视频中反复强调,仍然是有人不长记性,仍然屡教不改,导致落选。如果至今仍然是没有认真看完9节课的,或者以前看过但是没有做好笔记的,建议重新再看一遍。请大家结合自己存在的问题,对号入座,痛改前非,争取在今后的各种展赛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倪进祥点评于北京。)

图片

图片

【1总校】中国联墨双修校委会:


总指导:倪进祥

校   长:白   杨

副校长:陈庆华  李梅  麦兜儿

顾   问:王万平  宋延青  孙杰 

终   审:陈庆华

创始人及总编:杨  雪

出题老师:

雷勇,陈庆华,孙杰,韩义梅,陈旭东,王万平,珠心莲,陈荣超,宋延青,陈霄彧,林 海,文世泉,白 杨,余强,梁树春,武英国,乔长江,王维佳(排名不分先后)

主编老师:

麦兜儿,李 梅,戴顺兰,张 玉,余继华,凌桂香,全先花,王 娟,何 醒,刘 梅,蔡延杰,李贺雯,徐金琳,张云梅,白淑环,梁竞云(排名不分先后)

指导老师:

周一:陈庆华    周二:陈荣超

周三:梁树春    周四:孙淑静    

周五:王万平    周六:珠心莲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