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同运:再谈诗词实施精品战略

 杏坛归客 2024-05-15 发布于山东

韩同运

中华诗词学会在《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中提出“实施精品战略,繁荣诗词创作。”要求诗词作者“都要树立精品意识,做到在诗词创作上精益求精”。

精品,作为文学艺术作品来说,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着人们的感觉来判定的。这就是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区别所在。诗词作品到底什么是精品,有人概括为“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完美的结合”。这一说法已被绝大多数人所公认。

战略,古称韬略。战略不只是军事名词,也泛指在其他领域重大的、长远的、带全局性或决定性的谋略。在诗词创作中实施精品战略,这是中华诗词学会从现实出发,着眼未来作出无比正确的战略决策,其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是勿需置疑的。2024年5月,周文彰会长在中华诗词学会五届四次理事会上提出:“把诗词精品的创作筛选推介为近两年的工作重点”。诗词作品的创作、筛选、推介,三位一体,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一决策是非常重要非常正确的,已在诗词界形成主流共识。

战略与战术是相辅相成的,谁都离不开谁。有了好的战略,一定要有好的战术,不然,再好的战略也是难以实现的。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在实施上,实施就是战术,即如何更多地创作筛选推介出精品力作来。这是一个更为现实、更为复杂和更为具体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更多的关注。创作筛选推介,首要的是创作,只有创作出精品来,才能公正、合理、公开、透明地筛选筛选推介。“矬子里拔将军”是不行的。

图片

怎样才能更好的创作出精品来?我认为:

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很难设想,没有一定的基本功,能写出精品力作来。所谓基本功,概括的说:一是生活,二是知识,三是修养。

首先是生活,因为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好诗皆从生活来”,脱离现实生活的诗,没有真情实感的诗,是没有艺术生命力的。一般好诗都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每个人的生活都有所侧重和偏好,应该扬己所长。有人喜欢歌颂,有人喜欢批判,有人乐山水,有人爱田园,有人长于咏物,有人善于言志,这些都取决于生活之源。生活又是全面的、多方位的和开放的,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生活。古人提倡“行万里路”,丰富自己的生活,汲取营养,催生诱发和捕捉创作精品的灵感。有条件的诗人、词家和诗词爱好者,应当尽可能“行万里路”,饱览锦绣美景:到第一线去,亲眼目睹火热的现实生活,诱发情感、催生诗意。满腔激情地放声歌唱,创作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诗词作品来。

荀子曰:“真积力久则入”。后人解释说要不辞辛劳地日积月累所得到的知识,并且力行而持久,方能有所作为。这就说明了知识对于诗词创作,特别是精品力作是多么的重要。现在获取知识的手段越来越多,一方面从实践中直接得到,大量的是从读书或借助网络和其他学习方式中间接学来。王安石说老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生活是源,学习是流,源流不断“活水来”。知识越多,自己的诗源库越大。当然,“诗有别才,非关书也”(严羽),另当别论。实施精品战略,总体上来说应该向年轻化高学历方向发展。通过专门培训,名师指教,相互切磋、交流,也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光有生活和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定的诗词修养和文学素质。要精通作诗的道理,烂熟作诗的技法。只有这样才能把矿石冶炼成钢。这是许多很有生活的老同志,很有知识的青年人面对的现实。近几年常见有诸多“名人”卖弄风骚出了洋相,皆因传统文化基础不牢,缺乏诗词修养所致。不过这一关,何有精品可言。

图片

二、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法则。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矛盾无时不有,无事不在。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当然还有矛盾的特殊性。诗词属于艺术,同样也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的世界。特别是格律诗词,它在句法章法音韵等方面,如平仄、对仗、粘对等等,完美地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因而更加绚丽多彩。所以有人主张要把诗词创作提升到哲学层面上来认识,处理好一些关系,使其精品战略的实施得以健康发展。

目前在诗词创作中,常见的主要存在着“多”与“少”、“大”与“小”、“长”与“短”、“美”与“刺”、“雅”与“俗”、“情”与“理”、“今”与“古”、“学”与“创”、“婉约”与“豪放”、“浪漫”与“现实”等方面的矛盾。必须充分认识,合理把握,互不排斥,兼顾并容,妥善解决。

“多”与“少”,看起来是个数量问题,其实质是个数量与质量问题。数量和质量是一个互动的关系,没有一定的数量,出不来质量;没有质量的数量,也是毫无意义的数量。生产的残次品越多,浪费的社会资源越多,产生的不良影响越大。不管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同出一理。现在诗人多,诗社多,平庸之作多,相对而言就是精品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除平庸之外,多并不是坏事,但我们不能盲目的满足于“多”。有人认为“多”是形势大好的表现,更有甚者以“多”自居。有位“著名”诗人公然说自己平均每天能写2.5首诗,能填80多种词牌,已写诗词几千首,就是说不出有几首是社会公认的精品。贪多已不是个别现象。我们承认才思也有快慢之分,人也有勤惰之别,贪多求快图省事,就是不求好这怎么能行呢?我主张厚积薄发“少”而“精”。写不好宁可不写、少写,不可强写。“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啊!郭(沫若)老也曾经说过“一分神来,九分汗下”。这是个创作态度问题,诗人要自律自重!

图片

“大”与“小”指的是题材。有人专喜欢写大题材。世界大事、国家大事、重大节日等重大政治题材,因而被称为“政治诗”。各级报刊杂志往往以《时代剪影》《神州盛世》《感事抒怀》等突出的头版头条栏目载之。重大政治题材,诗人大都难以感同身受,很难写出精品力作,不过是很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大题材不是不可写,一定要写、写好。因为这符合中国的国情。大题材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选取诗材,不喊口号,力求用形象说话。写“大”的同时,不要小视写“小”,古往今来以小见大的好诗多得很,我们应该加以学习和借鉴。

“长”与“短”,主要是对体裁而言。短歌长调,各有所好,无可非议。但总体来说,目前是长诗见短,短诗见长。历史上前人留下的诸多长篇巨著,至今仍熠熠生辉。今人也有诸多长篇传世。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觉得人们相对喜欢优秀的短章。郁达夫先生曾经说过,我国旧体诗的出路可能在绝句。相对来说绝句受束缚少一点,意思表达不完,还可以来点“套餐”。当然,把绝句写好也不是件易事。

“美”与“刺”,“雅”与“俗”,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只要做到美刺兼容、雅俗共赏就可以了。“情”与“理”,我在《话宋诗》一文中已有些阐述,(见十九届研讨会论文集247页或中华诗词学会网“光大”诗词论坛)今并无新意,不再赘述。

“今”与“古”,“学”与“创”,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对立的概念,但却有着诸多内在的联系。要“知古倡今”,“学创结合”,不能偏颇一方,各执一词。对立要统一,和谐促发展。

“婉约”与“豪放”,“浪漫”与“现实”,是风格与流派方面的问题。诗词的繁荣不仅是数量与质量的问题,还要有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大诗人和诗词精品。婉约的诗人又能写出豪放的作品,“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让我们看了纤弱的才女具有坚强的性格。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使浪漫有了现实的基础,现实插上了联想的翅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真正诗词艺术的春天。不是悲观,我们离这方面还有相当的距离。

三、要有强烈的欲望和责任感

讴歌人民、高歌时代、书写美景、挞伐丑恶、弘扬正能量,是诗人的天职,责无旁贷。我们要弘扬优良传统,自觉担当。诗坛是融洽和谐的一方净土,不是闲聊天、玩一玩、满足于自娱自乐,更不是撒怨气、追逐名利的地方。诗品、人品历来是很讲究的。古人以诗取仕,认诗不认人;今有人以仕取诗,认人不认诗。我们很尊重名人,名人大都是实施精品战略的中坚,但名人也不件件都是精品。我主张各级诗词组织和诗词刊物,在筛选推介时应尽量少一点名人效应,多一些平民意识,把视野放的更宽一些、更高一些。发现新人,培养新人,挖掘新人佳作,多给青年人机会。精品的创作离不开优秀的诗人,精品的筛选、推介,离不开无私奉献的伯乐。实施精品战略是一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人人抓,层层抓,天天抓,年年抓,一定要抓出成效来,一定会涌现出一大批诗词名家和精品佳作,也一定会造就出各种风格流派杰出的大诗人和不亏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伟大诗人!“人间盼好诗”,我们期盼中华诗词的再度辉煌!

2024年5月于潍坊吟稼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