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指导:习惯在屏幕上阅读,而非书本上

 一中大语文 2024-05-15 发布于福建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屏幕上阅读,而非书本上,书本阅读甚至都已显得不自然。这种背景下,你认为书本阅读还重要吗?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题的核心是探讨技术发展对阅读习惯的影响,特别是屏幕阅读与书本阅读之间的对比。题目给出的材料明确指出了技术进步推动了人们从书本阅读向屏幕阅读的转变,并且强调了这种转变的普遍性,以至于书本阅读在某种程度上显得不自然。题目要求考生基于这一背景,表达自己对书本阅读是否仍然重要的看法。

在立意上,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首先,可以分析屏幕阅读和书本阅读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比如屏幕阅读的便捷性和信息丰富性,以及书本阅读的专注性和沉浸感。其次,可以探讨书本阅读在文化传承、思维训练、情感体验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再次,可以讨论在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平衡和融合屏幕阅读与书本阅读,实现阅读方式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在文体上,考生可以选择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选择记叙文,通过讲述自己的阅读经历或他人的故事来表达对书本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论选择何种文体,都应确保文章内容充实、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且能够充分体现考生对题目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

【参考立意】

1、重视书本阅读,享受沉浸式体验(冷屏不敌翰墨香)

2、借助新技术,享受阅读的便捷体验(用包容的心态,接受技术带来的阅读改变)

3、守住阅读初心,淡化阅读载体(书本与屏幕只是阅读的载体,审视阅读的初心更为重要)

【佳作展示】

1、屏幕时代,书本阅读的价值与坚守

在技术的巨轮滚滚向前之际,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发生深刻的改变。阅读,这一古老而神圣的行为,亦不例外。屏幕阅读的普及,无疑给传统书本阅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当屏幕阅读愈发成为主流,我们不禁要问:在这个屏幕时代,书本阅读还重要吗?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屏幕阅读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便捷性、即时性和互动性,使得信息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迅速和丰富。无论是新闻资讯、学术资料,还是娱乐休闲的文学作品,都可以在指尖轻触间轻松获取。此外,屏幕阅读还能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定制服务,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然而,尽管屏幕阅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我们不能忽视书本阅读的价值。书本阅读不仅仅是获取信息的手段,更是一种深度的、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当我们翻开一本纸质书,那种墨香扑鼻、纸张触感的真实感,是屏幕阅读无法替代的。更重要的是,书本阅读能够让我们更加专注地投入到阅读中去,避免被各种弹窗、推送消息所干扰。这种专注的阅读体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知识,提高阅读效果。

此外,书本阅读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在屏幕时代,我们往往被各种信息所包围,难以静下心来阅读一本书。然而,当我们选择书本阅读时,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其中。这种付出会让我们更加珍惜阅读的机会,从而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书本阅读也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个主题或一个领域,从而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拓宽我们的知识视野。

再者,书本阅读还有助于我们传承和弘扬文化。每一本书都是文化的载体,它们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历史和文化。通过书本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些文化,从而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同时,书本阅读也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和观念,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综上所述,虽然屏幕阅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书本阅读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这个屏幕时代,我们应该坚守书本阅读的习惯和兴趣,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我们也应该倡导更多的人关注书本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共同推动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2、纸短情长,承载时光

在无边无际的屏幕海洋中,信息如潮水般涌动,却往往难以触及心灵的深处。而在那张张看似短小的纸片里,却悄然承载着无尽的时光与情感。每当我们翻开书页,那独特的墨香便扑鼻而来,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变得丰富多彩。电子阅读,以其便捷和全面的特点,逐渐成为了一种潮流。它轻便易携,随时随地都能让我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而且,在智能算法的加持下,我们总能轻易找到那些与我们口味相符的书籍。

电子阅读,虽带来便捷之利,却亦潜藏弊端。其首要之弊,在于碎片化阅读。屏幕上信息如流水般滑过,我们仅得匆匆一瞥,难以静心深思,更遑论领悟书中之精髓。如此阅读,质量何在?与书籍的深度对话,亦成奢望。再者,电子阅读对眼睛的伤害亦不容忽视。长时间凝视屏幕,眼睛渐感疲惫、干涩,视力亦在悄然受损。尤其于暗夜或光线黯淡之处,屏幕之光芒更显刺眼,对眼之刺激倍增。此外,电子阅读更失却了纸质书籍之独特魅力。纸质书籍,每一页皆散发着淡淡的墨香,纸张的质感亦在指尖流转。这种触感与气息,是我们与书籍建立情感纽带之重要方式。而电子阅读,却将这一切真实之感剥夺,使我们与书籍之间,仿佛隔了一层难以逾越的屏障。

相比之下,我更钟爱传统的纸质阅读。每当我翻开一本书,那独特的墨香便让我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不同的书籍有着各自独特的气息:《红楼梦》中弥漫着馥郁的花香,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观园中,与那些鲜活的人物一同经历他们的悲欢离合;《水浒传》里则散发着酒肉混合的江湖气,让人感受到那份豪情壮志与义薄云天;《骆驼祥子》则透露出浓郁的京味儿,让人仿佛能听到老北京的胡同里传来的叫卖声和车马喧嚣。

或许有人会说:“纸质书籍太重了,不方便携带。”但在我看来,那略显沉重的书籍恰恰给人一种踏实感。它仿佛在告诉我们:阅读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而是需要用心去体会和领悟的。也有人会认为:“纸质书籍的内容有限,不如电子书籍全面。”然而,正是这种“留白”的艺术,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

面对科技潮流的冲击,我依然坚守着纸质阅读这一方净土。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因为我深知,只有在那张张短小的纸片里,我才能真正找到属于我自己的阅读节奏和思考空间。而那些被纸张承载起的时光与情感,也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写作借鉴】

1.对比手法的运用:在本文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进行了深入的对比。通过描述电子阅读的便捷性及其弊端,再突出纸质阅读的独特魅力与优势,使得观点更加鲜明,论述更有说服力。这种对比手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中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情感色彩的渲染: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如“那独特的墨香便扑鼻而来,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阅读世界。这种情感色彩的渲染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也使得观点更加深入人心。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尝试运用类似的描写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举例论证的使用:为了论证纸质阅读的独特魅力,作者列举了《红楼梦》、《水浒传》和《骆驼祥子》等书籍的不同气息,使得论述更加具体、生动。这种举例论证的方式可以使得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4.结尾的总结与升华: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通过“只有在那张张短小的纸片里,我才能真正找到属于我自己的阅读节奏和思考空间”等句子,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与升华,强调了纸质阅读对于个人成长与情感寄托的重要性。这种结尾方式既总结了全文,又升华了主题,使得文章更加完整、深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