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文技巧丨文言文语法是文言文的基因,掌握一些语法的基本结构,感觉慢慢就会出来了

 方远图书馆 2024-05-15 发布于广东
图片

更多精彩内容,

关注我们~  

   来自公众号“苔花萌萌开”

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都是普通孩子,我们看到很多在一二年级学习很好,后面却不在光芒的孩子。反而那些花期长的孩子到了初中,稍微努点力就能上来。

只要方法对,学习搞点小技巧,孩子成绩上来还是挺快的。

学语法的好处之一是,掌握了这种“分解”过程,文言文读得多了,感觉就出来了。

所以“语法”是培养感觉的前提,是文言文的“基因”。

言归正传,说一下文言文中名词作动词的一个基本结构。

1、名词+宾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所实行的行为就是这个名词所实行的行为,一般是使动用法。

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诸侯——《史记·毛遂自荐》

说明:周文王凭着方圆百里的一块土地就使诸侯(向他)称臣。“臣”本来是名词,把“臣”放在动词的位置上,而且给它带上宾语“诸侯”,“臣”用作动词。

使动用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就是在翻译的时候带上“使”字,突出的是主语的重要性(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带上“使”字翻译出来,确实感觉还是很到位的)。

2、名词+宾语:当表示主观上“认为”宾语所实行的行为,就是这个名词应该认为实行的行为,一般是意动用法。

例:孟尝君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说明: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或者翻译为“孟尝君以我作为客人”)。“客”一般意义上是名词,把“客”放在动词的位置上,给它帶上宾语“我”,表示主语主观上认为“我”是真正的“客”。

意动用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就是在翻译的时候带上“以”字,突出的是宾语的重要性(这个也仅仅是对初学者而言的)。

3、既不是使动用法,也不是意动用法,单纯就是名词作动词的一般用法。

例: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中山狼传》

说明:“前”本来也是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向前去”。

以上是文言文中名作动的简单归纳,也不是说要死记硬背,只是让孩子知道有这么三种简单的归类,读文言文的时候,有这样的意识就好了。

当然,也有的人将语法说的非常复杂,对于小学生而言,太复杂的语法结构往往会绕晕孩子,不提倡。只要知道了一些语法知识,有这个意识,另外多读一些文言文,慢慢体会,感觉上来的话,进步是非常快的。

语法是文言文的基因,很有用,是章法。如果只是大量的读书,没有语法意识,其实学起来还是比较慢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