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汇昆:她说她愿意成为杜甫

 江一写作课 2024-05-15 发布于河北

她说她愿意成为杜甫

文/金汇昆

“我愿意成为杜甫。”今天无意间我在小陈习字纸的背面看到这句话。顿时,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涌动。因为就在前天我还在想谁说自己愿意成为杜甫呢,但是我没有想起来是谁说过这句话。好在今天看到了。

“你们谁愿意成为杜甫?”那天晚上,我问几位吃完饭回来很早的同学,其实我是和他们开玩笑。

“不愿意。”小李同学道。

“我也不愿意。”小王同学道。

“为什么不愿意呀?杜甫可是最著名的文化巨人之一。”我问道,期待他们的回答。

“因为杜甫的一生,唉,一言难尽。”小李同学道,小王跟着点头。那一刻,我瞬间对他们有种敬意,因为他们懂得的比我想象的要多。

“那你们愿意成为苏轼吗?”我又问。

“苏轼还可以。”他们道。

“老师,我愿意。”突然,小陈同学说道,她微笑着。

“愿意什么?”我不由自主地问。

“成为杜甫。”她又说道,脸上的笑意依旧。

“好吧,很了不起,很了不起。”我说道,那一刻,我在心中给予小陈同学更多的敬意。

“老师,怎么了不起了?”恍惚中,我听到这么一句话。

“你们可能还小,不能理解。”我说道,或者什么都没有说。

所以,从和学生们的交谈中,我认识到学生的认知程度是很好的。他们可以理解很多文化现象,他们也很有勇气,有勇气直面人生的艰辛。尽管这都是假设,但小陈的这种决绝的态度让我肃然起敬。因为,按照我的想法,我大概率也不愿意成为杜甫。这和才华无关,仅仅是因为杜甫“潦草”的人生。

突然,我想到了古往今来国人中的知识人或者说文人,当然其中不乏有大富大贵者,但占绝大多数者都是世俗意义上的“潦倒者”,除了杜甫,还有陶潜,近者还有郁达夫、沈从文等。纵观唐代一朝,“诗之达者,唯适而已。”这八个字赫然映入眼帘,适即高适。

但是,纵然如此,这些知识人(文人)的大多数都没有改变自己认定的人生路线,比如苏轼,凭他的聪明才智,他自然明白怎么可以避免被贬谪。但是他宁愿被贬谪,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选择。由此,我似乎能够理解了,他或者他们既然已经失去了外在世俗世界的宠爱,他们就不能在失去内在精神世界王者的地位。

显然,关于是否愿意成为杜甫这个问题是一个深刻的问题,学生给出的答案也很令我满意。但是,还是那句话,也许他们还小,不能完全理解。话又说回来,其实无论是否愿意成为“杜甫”,我们身边都有很多“杜甫”,包括我们自己。

这,或许是杜甫在历史上最大的价值。

榷山

甲辰麦月(05.15)

于湖城湖畔

【作者简介】

金汇昆,笔名江一,1988年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青年作家,诗人,现为河北衡水中学教师,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作品有《渡缘》《桃花坞雨》《艺术里的童颜》《美的唤醒》《情境之门》等。教育与写作理念:师德是知与行的合一,信仰中文,写作育人,让生命的启蒙不断发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