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临床医案练习【第2026期】

 铁毛l 2024-05-15 发布于四川
今日练习

梁某某,女,37岁。

眼赤而痛,泪多,头晕而痛,不畏阳光,已十余日,曾服辛凉解表数剂而增剧,脉微弦而缓,手足冷。

处方:__。(请将答案留言在下方哦)

1剂而诸症均减,续服3剂而愈。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承气汤
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上期原医案

周某某,男,46岁。

因食鱼蟹,当夜全身出现大小不等淡红皮疹,搔痒难忍,伴有发热、头晕、纳呆、腹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诊为荨麻疹后,用扑尔敏等药未效,即以大承气汤攻下:

生大黄(后下)、元明粉(冲)各12克,枳实、制川朴各9克。

1剂后,泻下稀便,疹块顿时大减;次日再进1剂而愈。(陆安铝医案)

按语
荨麻疹成因较多,风热、风寒、饮食、药物,皆可引起。对于药、食所致者,每以承气辈取效,尤以热邪蕴结胃腑者更为适宜,每在泻后疹消。

本方以承气命名,取其有泻热结,承顺胃气之下行,可使塞者通,闭者畅之意。正如吴瑭在《温病条辨》中说:“承气者,胃气也。盖胃之为腑,体阳而用阴,若在无病时,本系自然下降,今为邪气蟠踞于中,阻其下降之气,胃虽自欲下降而不能,非药力助之不可”。故承气汤通胃结,救胃阴,仍系承胃腑本来下降之气,故汤名承气。

学习经典

《伤寒论》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鞭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大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伤寒论》第209条:阳明病,潮热,大便已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

《伤寒论》第212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伤寒论》第215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宜大承气汤下之,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

《伤寒论》第241条: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伤寒论》第252条: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伤寒论》第320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伤寒论》第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痓湿暍病脉证第二》:痓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分享一个肺结节的有效方

只用一味药,治出汗不止,气虚自汗,阴虚盗汗,效果非常好!
一个令人强壮起来的中成药,仅两味药

民间常见的“药引子”价值连城,千万别丢了!

张仲景:健脾胃第一方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