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过一本绘本,用一句提问,激发孩子的潜能

 顺势养育 2024-05-15 发布于浙江

昨天,孩子看完绘本《蜗牛》之后,我跟孩子说:故事讲了什么?妈妈也想知道。

于是,孩子把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讲了一遍。

我问她:这个故事里面你看到了什么?

孩子:跟不上哥哥姐姐也没有关系。

我:还有吗?

孩子:摔倒了,自己爬起来,要勇敢点。

我:还有吗?

孩子:慢一点还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我:还有吗?

孩子:大哥哥大姐姐很惊讶,为什么这个小朋友会比他们快?

我:还有吗?

孩子:自己一个人也可以很开心地玩。

我接着跟孩子说:如果妈妈继续问你还有吗?你一定还能说出来。

孩子有点不信,我跟她说:你试一下。

孩子:不一定要和人家一样,做自己可以很快乐。

我对孩子立起了大拇指。

我在《阅读力决定学习力,小学阶段没有培养好阅读习惯,初高中很难爱上阅读》中分享到:

阅读是输入,他们在总结、思考、提问的时候是在输出,输出是提升阅读力非常关键的一环。

通过和孩子的对话,不仅是在潜移默化的提升孩子的阅读力,更是在这个过程中用启发式的提问,发散孩子的思维,同时让孩子做自己,看到自己的潜能并相信自己。

在这个多元而复杂的世界中,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带着自己的梦想、兴趣和天赋来到这个世界,渴望在成长的道路上探索自我、实现自我。然而在现实环境中往往有很多的限制,有许多要去遵循的,要去追求所谓的“成功”。

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让孩子做自己,同时看到自己的潜能并相信自己,成为了每位家长、教育者乃至整个社会需要深思的问题。

很多父母会觉得,自己挺爱孩子的,孩子要什么也都能支持他,可是孩子的动力依旧不足,更不知道如何去激发他的潜能。

就拿让孩子做自己来说。让孩子做自己,意味着要尊重他的个性和选择,提供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环境。即使在外面受到嘲笑了,做事失败了,他依然会得到鼓励和帮助,只有真切的体会到过,才能领悟什么叫做做自己,也才能从故事中得到启发,看到自己。

我为何用一句:还有吗?能够让孩子源源不断的输出?

这基于孩子的先天特性。

孩子在思维上有优势,但这种优势如果没有外部的引导,顶多算是一种小聪明。然而她的个性上又不希望外界给她太多的声音,她更喜欢自己去探索去实践,所以用一句“还有吗”不停的启发她,让看更乐意开动思维。

懂孩子,不需要千言万句,有时甚至一个眼神就足够。

每一个人,能够看到自己的潜能,能够真正的去发现自己的热爱,必将会把自己活成发光体。

原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小太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