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寻“六义团”墓旧址

 北胜坛主 2024-05-15

       记得在去年时,网友如公曾给公众号留言,提及民国十一年南山河流域匪患往事;当时笔者认为这不过是民国年间比较常见的匪患事件,并未加以过多关注。直至近日,笔者翻阅港侨云浮会所有限公司编印的《云浮县志》(以下简称为《云浮县志》),看到志书中记载的这段往事,才逐渐意识到该事件的不简单。

        据《云浮县志》载:“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六月十五日,有土匪百余众,抢劫洚源乡之罗铁、罗乌、绿源、博村、低围等十三条村落,大元市、洞心亦告急,邑绅商得初城、夏洞、安塘、小河、思劳等乡,火速派出团勇驰援,十六日向土匪进剿,两日内破贼、俘八匪,但不幸有团勇陈保、李及、程胜、钱土、钱女、陈中汉等六人奋勇殉职,乡人感其义勇,合葬于永丰桥侧,立碑【六义团】纪念。东、北区九乡民众,年年此日,均列队前往作盛大公祭。同时为安闾里,于同年十二月初,在河口墟成立【中、东、北区九堡甲联防局】,公推陈仲卿、阮秀甫为正副联防局长,嗣后再无大匪患,闾里得享昇平。”通过文献的记载,我们可以想象到,在一百多年前南山河中下游地带发生的团勇与土匪的斗争是惊心动魄的,正因为有了各地团勇的驰援,洚源匪患才得以解决,而在该次斗争中牺牲之英烈前辈,应该得到我辈后人的永远纪念。

       对于“六义团”墓,《云浮县志》有这样的记载:“起源于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六月十五早上,大帮土匪抢掠洚源堡之罗铁、罗乌、禄源、博村以至低围十三条乡村。洞心堡与洚源堡仅一河之隔,不能坐视不救,乃鸣锣报警。及由邑绅陈仲卿挥函知会初城、夏洞、思劳、安塘火速起团救援,并呈报云浮县公署禤维良县长。至上午九时左右,陆续有各乡团队到达,直向盘踞绿源、博村、低围等村落之土匪追杀。下午三时左右,各路团队均奏凯而还。共俘获土匪八名之多,呈报县府,示众后即予枪毙。是日晚膳后,各堡人员会商进剿匪巢部署,一致议决于六月十六日晨出发。另一方面报请云浮县禤县长出兵,由牧羊塘进发。扶卓陈善俦带队由思怀方面进发,总队由河口出发,归陈中汉指挥,直向乌石岭,三水围一带匪巢进剿。惜有未受过训练之民团凭一时之勇,深入虎穴,罔顾出路。反被土匪重重包围,未能突围而出。是役不仅损失惨重,且有六个民团殉难,包括总指挥陈中汉及团队陈保、李及、程胜、钱土、钱女,及后以各人衣冠合葬于永丰岗上,泐碑【六义团】。每年四月初八日,集合洞心、初城、洚源团队及学校师生前往公祭,以慰忠魂,志不忘也。”

       近日,笔者为了追寻“六义团”墓旧址,按照《云浮县志》的记载,专程前往永丰古桥一带,探寻古迹。然而,由于斗转星移、时代嬗变,当日作为公祭忠魂场所的“六义团”墓,如今已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鲜为人知。为此,笔者在永丰桥附近的廻龙围,向当地父老询及“六义团”墓往事;对于“六义团”墓,当地父老表示也不甚清楚,但记得过去在永丰桥头处有一座由砖石、灰沙砌成的坟墓,应该就是“六义团”墓,可惜此墓早在二、三十年前由于建设原因被毁。笔者听到这里,不禁黯然神伤,或者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旧墓葬,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笔者漫步在南山河畔,看着眼前滚滚而流的河水及巍然耸立的古桥,再思及曾经在南山河流域发生过的历史往事,真是百感交集、心酸莫名。此正是:“当年勇战血横飞,河畔仅留冠与衣。六义精神垂不朽,永丰岗上放光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