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痛?手累?写字慢?来认识一下'马步楷'吧

 吾以观复 2024-05-15 发布于河北

        最近一个多月陆陆续续做了几十个视频,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不同的问题,而且是很多练字的人所容易忽略的问题。不少粉丝在评论里留言,也有不少粉丝私聊发来问题,在众多问题中下面这几个问题频率特别高:

一、手指痛;二、写字慢;三、手累。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主要问题就是练字的时候走的是马步楷的步伐,所以累、痛、慢。

        “马步楷”的特点就是横平竖直,一板一眼,一步一个脚印,稳健方硬,框架结构要求严谨到位,不得马虎。因此书写时握笔要稳,行笔需比较用力,有点像刻画,纸背往往会有凸起笔痕。这也就造成手指痛、手累、写字慢的问题了。抄写一篇文章会非常辛苦。很正常,让你扎马步刚开始可以,时间一长就要命了。

        “马步楷”,这是我在一次教学中跟学生解释问题时忽然冒出来的新名词,没想到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后来把这新名词叫下来了。

        “马步楷”的意思就是扎马步的楷书,练武功需要扎马步,打基础。“马步楷”就是练基本功的楷书。目的性很强,为了练写字基础。

        马步知道了,那楷书呢?什么是楷书你是否真的了解?

        在书法里,“楷书”一般情况特指“唐楷”,在唐以前不叫楷书,叫真书或正书,比如智永真草千字文,在魏晋时主张练字先练正书,所谓的正书是指篆书、隶书,而不是楷书。到了唐朝,国力文化强盛,盛世之下歌功颂德,大量立碑,需要刻字。因为庄重,需要起到标准的功用,发展出了在起笔、收笔和转折处出现修饰动作的风格,让书法看起来更加端庄大方,学者把它叫“楷书”,也就是起到模楷作用的真书叫楷书。特点就是多了很多修饰动作,就像我们的西装垫肩一样,为了好看。这在魏晋书法里是很少见的,魏晋用绞转笔法,一气呵成,而且魏晋风度也忌讳概念式、工匠式的审美,他们在谈论章法时有说,写字如布算子,定知非书法。意思就是如果把字每个都写得一样大小如算盘珠子,那肯定不是好的书法。

        我们知道唐楷的出现更多是为了刻碑,需要严谨端庄。在不需要刻碑的时候,他们一般不这么写,你们可以看看颜真卿和欧阳询的墨迹本书写,跟碑上书法风格出入很大。

        由此可知,唐楷特点工整庄重,为一定目的而写,不是为了日常实用。

        了解了楷书的来由我们再来看看现代人写硬笔字,很多人练楷书取法唐楷,会在起笔、收笔和转折处加上一些小动作,写出来的字非常端正整齐,很适合现代人的审美,工整漂亮。有厉害的甚至可以写得跟打印机印出来的一摸一样,让人叹为观止,花了不少的努力和功夫才可以达成。写出这样的字好不好呢?好,肯定好,这是能力的体现,参加各类比赛这样的基本功是非常需要的。但是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的就是有利必有痹,弊端就是容易养成刻板,严谨,书写流畅灵活,实用性不强,很难应对日常快速书写。我们叫它“马步楷”,就是作为基础训练是非常好的,也是必经之路,在有一定基础之后要走向“滑行楷”,“滑行楷”又是另外一个概念,下一篇专讲“滑行楷”,这里就不多说了。

所以建议学习硬笔书法,最好从“马步楷”学起,扎好马步,练好基本功,再进入到“滑行楷”练习,掌握实用性书写,应对日常快速书写之需。如果是为了参加比赛或者喜欢这种风格,那就得多花功夫了,目的明确地去练习,累了就歇一歇,那是正常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