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文化中没有单独的太阳崇拜

 风声之家 2024-05-15 发布于江苏

原创 徐江伟 文明起源探索 2024-05-15 12:50  听全文
在华夏文化中,太阳并不比月亮、星星更重要。原始苯教(萨满教)是建立在“万物有灵”基础上的,就是一个“万神殿”,不存在一个可以替代一切的神灵。
古人从没有把太阳独立出来,或者赋予其超越一切的功能。华夏古人也不特别崇拜光明,许多数情况下他们更崇拜黑暗,因为转世再生的过程在黑暗中进行。与此对应,博物馆中的文物几乎都从墓葬中发掘出来。
只有知道了这一点,才不会在解释三星堆文物时,把“太阳崇拜”挂在嘴边了。
原始苯教中的太阳、月亮,是直接画在一起的,一个在上,一个在下而已。这种合为一体,不可分割的观念,在五千年前的山东大汶口文化中就已存在,且完全定型了,此后再没有改变:

大汶口文化大陶缸上刻有上下连在一起的日月符
这也是“明”字的最初写法,既指阳光,也指月光。意思很明白,就是天造地设,阴阳契合,缺一不可。
世界上确有单独的“太阳崇拜”,但那是在古埃及,华夏文化中是没有的。在古埃及,出现在第十八王朝埃赫那顿法老公元前13531336)之时,年代相当于商代盘庚迁都”前。他发起了一场宗教改革,把古埃及神灵体系中原有的功能不太显著的太阳神“阿顿”(Aten ,也叫“阿吞 Aton)独立出来,赋予高于一切的地位,取代了阿蒙神崇拜。目的是打击和限制阿蒙祭司阶层的特权,他们的势力妨碍到了法老的无尚权威,对其独立行使神权构成了掣肘和挑战。就像吐蕃松赞干布引进印度佛教出发点是打击苯教巫师特权一样。这位法老的改革虽以失败告终,却是后世“一神教”的起源。

古埃及浮雕:埃赫那顿法老和纳芙蒂蒂皇后及孩子们,正在接受阳光的照射,这代表天神的挚爱与授权。
太阳神阿顿没有人形,也不是动物,其形象是一个发射光线的圆盘,光线末端画着一只手,因为是造物主。由于没有人形和口,祭祀阿顿时只需唱赞美诗,伴以竖琴音乐祭祀阿蒙神时必须的水果、鲜花、蛋糕等,都被明令禁止,每天要为神提供的净化、涂油、服装等仪式统统都被取消。
但法老成了阿顿在世上唯一的化身,人们只能借助这个中介去接受太阳神给予的永生之光。由于与神交流不再需要祭司,他们的特权被剥夺了,要想对法老施政进行干预也做不到了。
这引起了祭司阶层的强烈不满,其时,刚好爆发了一场疫病规模不小,祭司们便说这是法老改革触怒了阿蒙神,降下的灾难。愤怒的民众开始殴打法老的官员,最终发展为此起彼伏的叛乱。到了这个地步,法老被迫同意恢复阿蒙神祭祀,宗教改革宣告失败。法老在郁闷中死去。继位者名叫图坦卡蒙,完全恢复了祭司的特权。这位年轻法老的陵墓1922年被发掘出来,大量黄金器物震惊了世界。
古埃及的太阳神崇拜虽然昙花一现,就消失不见了,却是犹太教的先河。因此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例如埃赫那顿对太阳神的赞美诗,在犹太教中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了。
三星堆文化中的“太阳神崇拜”,最常提起是一个圆形金饰,外侧有四只神鸟朝同一个方向飞,故被命名为太阳神鸟金饰

 

金沙遗址中出土的“太阳神鸟”圆形金箔
今天的语境中,太阳崇拜就是“光明崇拜”的代名词。上图中间的漩涡纹被认为是太阳光,旋转代表万众一心的向心力。金沙遗址博物馆中央穹顶也是按照这个图案设计建造的
但问题是,谁见过太阳光会这样旋转?
此物其实以玉璧造型,神鸟是乌鸦的化身。只要数一数中间的漩涡纹就知道了,一共十二道,代表十二个月。这种玉璧在遥远的史前时代就出现了,它象形女阴,而乌鸦代表男根。乌鸦进入玉璧才能成功怀孕,这种机会每月只有一次,古人才会这样构思和造型。

 

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制作玉璧,里面有三只飞鸟,但含义是一样的。下面有一柄,可能是插在某个大型礼器上的。

 

金沙遗址出土的“有领玉牙壁”,这个“牙”也象形神鸟,它的身体已经进入玉璧,只留下尾羽还露在外面。
这些不同的造型都在告诉我们,上图金箔中的漩涡纹与“太阳崇拜”没有任何关系。

 

青藏高原上头戴高冠的苯教巫师
这位巫师的冠冕上就有大汶口文化中的日月图案,源头何在就不言自明了。
注意这个日月纹,都是实心的,因为按照苯教观念,它们一旦出现空心现象,就是世界末日来临。这种观念的存在也说明,上图金箔不可能是太阳,因为空心化了。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