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宋传奇》程国赋校注 (卷三)原文及译文

 广陵子图书馆藏 2024-05-15 发布于上海

《唐宋传奇》程国赋校注 (卷三)原文及译文

【李娃传】唐 白行简

    《李娃传》又称《汧国夫人传》,是唐代传奇小说之一,共一卷。作者白行简(776-826)。

    《李娃传》作于贞元十一年(795),可能根据唐代民间说唱故事一枝花话改编而成,收入《太平广记》484卷。

     《李娃传》描写的是荥阳公子郑生到长安应试,在平安里与与名妓李娃一见倾心,后来资财耗尽,被老鸨设计逐出。辗转入凶肆(协办丧事的殡仪铺),靠唱挽歌自给。在天门街的挽歌比赛中,郑生以声情并茂的动人表演为其所在的东肆打败了西肆,却被他进京入计的父亲认出。其父以他玷辱门庭,"去其衣服,以马鞭鞭之数百"与他断绝父子关系,弃之而去。经凶肆同辈搭救,郑生保住了性命,却沦为乞丐。在一个大雪之夜,郑生行乞到安邑东门,被李娃认出。经李娃调护,郑生恢复了健康,并且科举连中,登第为官,与李娃结为夫妇。李娃被封为汧国夫人,郑生也与其父和好如初。

【李娃传】【原文】

     汧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倡女也。节行瑰奇,有足称者。故监察御史白行简为传述。
     天宝中,有常州刺史荥阳公者,略其名氏,不书,时望甚崇,家徒甚殷。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隽朗有词藻,迥然不群,深为时辈推伏。其父爱而器之,曰:“此吾家千里驹也。”应乡赋秀才举,将行,乃盛其服玩车马之饰,计其京师薪储之费。谓之曰:“吾观尔之才,当一战而霸。今备二载之用,且丰尔之给,将为其志也。”生亦自负视上第如指掌。自毗陵发,月余抵长安,居于布政里。尝游东市还,自平康东门入,将访友于西南。至鸣珂曲,见一宅,门庭不甚广,而室宇严邃,阖一扉。有娃方凭一双鬟青衣立,妖姿要妙,绝代未有。生忽见之,不觉停骖久之,徘徊不能去。乃诈坠鞭于地,候其従者,敕取之,累眄于娃,娃回眸凝睇,情甚相慕,竟不敢措辞而去。生自尔意若有失,乃密徵其友游长安之熟者以讯之。
     友曰:“此狭邪女李氏宅也。”曰:“娃可求乎?”对曰:“李氏颇赡,前与通之者,多贵戚豪族,所得甚广,非累百万,不能动其志也。”生曰:“苟患其不谐,虽百万,何惜!”他日,乃洁其衣服,盛宾従而往。扣其门,俄有侍儿启扃。生曰:“此谁之第耶?”侍儿不答,驰走大呼曰:“前时遗策郎也。”娃大悦曰:“尔姑止之,吾当整妆易服而出。”生闻之,私喜。乃引至萧墙间,见一姥垂白上偻,即娃母也。生跪拜前致词曰:“闻兹地有隙院,愿税以居,信乎?”姥曰:“惧其浅陋湫隘,不足以辱长者所处,安敢言直耶?”延生于迟宾之馆,馆宇甚丽。与生偶坐,因曰:“某有女娇小,技艺薄劣,欣见宾客,愿将见之。”乃命娃出,明眸皓腕,举步艳冶。生遂惊起,莫敢仰视。与之拜毕,叙寒燠,触类妍媚,目所未睹。
     复坐,烹茶斟酒,器用甚洁。久之日暮,鼓声四动。姥访其居远近。生绐之曰:“在延平门外数里。”冀其远而见留也。姥曰:“鼓已发矣,当速归,无犯禁。”生曰:“幸接欢笑,不知日之云夕。道里辽阔,城内又无亲戚,将若之何?”娃曰:“不见责僻陋,方将居之,宿何害焉。”生数目姥,姥曰:“唯唯。”生乃召其家僮,持双缣,请以备一宵之馔。娃笑而止之曰:“宾主之仪,且不然也。今夕之费,愿以贫窭之家,随其粗粝以进之。其余以俟他辰。”固辞,终不许。
     俄徙坐西堂,帷幙帘榻,焕然夺目;妆奁衾枕。亦皆侈丽。乃张烛进馔,品味甚盛。彻馔,姥起。生娃谈话方切,诙谐调笑,无所不至。生曰:“前偶过卿门,遇卿适在屏间。厥后心常勤念,虽寝与食,未尝或舍。”娃答曰:“我心亦如之。”生曰:“今之来,非直求居而已,愿偿平生之志。但未知命也若何。”言未终,姥至,询其故,具以告。姥笑曰:“男女之际,大欲存焉。情苟相得,虽父母之命,不能制也。女子固陋,曷足以荐君子之枕席!”生遂下阶,拜而谢之曰:“愿以己为厮养。”姥遂目之为郎,饮酣而散。
     及旦,尽徙其囊橐,因家于李之第。自是生屏迹戢身,不复与亲知相闻,日会倡优侪类,狎戏游宴。囊中尽空,乃鬻骏乘及其家童。岁余,资财仆马荡然。迩来姥意渐怠,娃情弥笃。他日,娃谓生曰:“与郎相知一年,尚无孕嗣。常闻竹林神者,报应如响,将致荐酹求之,可乎?”生不知其计,大喜。乃质衣于肆,以备牢醴,与娃同谒祠宇而祷祝焉,信宿而返。策驴而后,至里北门,娃谓生曰:“此东转小曲中,某之姨宅也,将憩而觐之,可乎?”生如其言,前行不逾百步,果见一车门。窥其际,甚弘敞。其青衣自车后止之曰:“至矣。”生下,适有一人出访曰:“谁?”曰:“李娃也。”乃入告。俄有一妪至,年可四十余,与生相迎曰:“吾甥来否?”娃下车,妪逆访之曰:“何久踈绝?”相视而笑。娃引生拜之,既见,遂偕入西戟门偏院。中有山亭,竹树葱蒨,池榭幽绝。生谓娃曰:“此姨之私第耶?”笑而不答,以他语对。
     俄献茶果,甚珍奇。食顷,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驰至曰:“姥遇暴疾颇甚,殆不识人,宜速归。”娃谓姨曰:“方寸乱矣,某骑而前去,当令返乘,便与郎偕来。”生拟随之,其姨与侍儿偶语,以手挥之,令生止于户外,曰:“姥且殁矣,当与某议丧事,以济其急,奈何遽相随而去?”乃止,共计其凶仪斋祭之用。日晚,乘不至。姨言曰:“无复命何也?郎骤往觇之,某当继至。”生遂往,至旧宅,门扃钥甚密,以泥缄之。生大骇,诘其邻人。邻人曰:“李本税此而居,约已周矣。第主自收,姥徙居而且再宿矣。”徵徙何处,曰:“不详其所。”生将驰赴宣阳,以诘其姨,日已晚矣,计程不能达。乃弛其装服,质馔而食,赁榻而寝,生恚怒方甚,自昏达旦,目不交睫。
     质明,乃策蹇而去。既至,连扣其扉,食顷无人应。生大呼数四,有宦者徐出。生遽访之:“姨氏在乎?”曰:“无之。”生曰:“昨暮在此,何故匿之?”访其谁氏之第,曰:“此崔尚书宅。昨者有一人税此院,云迟中表之远至者,未暮去矣。”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因返访布政旧邸。邸主哀而进膳。生怨懑,绝食三日,遘疾甚笃,旬余愈甚。邸主惧其不起,徙之于凶肆之中。绵缀移时,合肆之人,共伤叹而互饲之。后稍愈,杖而能起。由是凶肆日假之,令执繐帷,获其直以自给。累月,渐复壮,每听其哀歌,自叹不及逝者,辄呜咽流涕,不能自止。归则效之。生聪敏者也,无何,曲尽其妙,虽长安无有伦比。
     初,二肆之佣凶器者,互争胜负。其东肆车舆皆奇丽,殆不敌。唯哀挽劣焉。其东肆长知生妙绝,乃醵钱二万索顾焉。其党耆旧,共较其所能者,阴教生新声,而相赞和。累旬,人莫知之。其二肆长相谓曰:“我欲各阅所佣之器于天门街,以较优劣。不胜者,罚直五万,以备酒馔之用,可乎?”二肆许诺,乃邀立符契,署以保证,然后阅之。士女大和会,聚至数万。于是里胥告于贼曹,贼曹闻于京尹。四方之士,尽赴趋焉,巷无居人。自旦阅之,及亭午,历举辇舆威仪之具,西肆皆不胜,师有惭色。乃置层榻于南隅,有长髯者,拥铎而进,翊卫数人,于是奋髯扬眉,扼腕顿颡而登,乃歌《白马》之词。恃其夙胜,顾眄左右,旁若无人。齐声赞扬之,自以为独步一时,不可得而屈也。有顷,东肆长于北隅上设连榻,有乌巾少年,左右五六人,秉翣而至,即生也。整衣服,俯仰甚徐,申喉发调,容若不胜。乃歌《薤露》之章,举声清越,响振林木。曲度未终,闻者歔欷掩泣。
     西肆长为众所诮,益惭耻,密置所输之直于前,乃潜遁焉。四座愕眙,莫之测也。先是天子方下诏,俾外方之牧,岁一至阙下,谓之入计。时也,适遇生之父在京师,与同列者易服章,窃往观焉。有小竖,即生乳母婿也,见生之举措辞气,将认之而未敢,乃泫然流涕。生父惊而诘之,因告曰:“歌者之貌,酷似郎之亡子。”父曰:“吾子以多财为盗所害,奚至是耶?”言讫,亦泣。及归,竖间驰往,访于同党曰:“向歌者谁,若斯之妙欤?”皆曰:“某氏之子。”徵其名,且易之矣,竖凛然大惊。徐往,迫而察之。生见竖,色动回翔,将匿于众中。竖遂持其袂曰:“岂非某乎?”相持而泣,遂载以归。
     至其室,父责曰:“志行若此,污辱吾门,何施面目,复相见也?”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园东,去其衣服。以马鞭鞭之数百。生不胜其苦而毙,父弃之而去。其师命相狎昵者,阴随之,归告同党,共加伤叹。令二人赍苇席瘗焉。至则心下微温,举之良久,气稍通。因共荷而归,以苇筒灌勺饮,经宿乃活。月余,手足不能自举,其楚挞之处皆溃烂,秽甚。同辈患之,一夕弃于道周。行路咸伤之,往往投其余食,得以充肠。十旬,方杖策而起。被布裘,裘有百结,褴褛如悬鹑。持一破瓯巡于闾里,以乞食为事。自秋徂冬,夜入于粪壤窟室,昼则周游廛肆。
     一旦大雪,生为冻馁所驱。冒雪而出,乞食之声甚苦,闻见者莫不凄恻。时雪方甚,人家外户多不发。至安邑东门,循里垣,北转第七八,有一门独启左扉,即娃之第也。生不知之,遂连声疾呼:“饥冻之甚。”音响凄切,所不忍听。娃自閤中闻之,谓侍儿曰:“此必生也,我辨其音矣。”连步而出。见生枯瘠疥疠,殆非人状。娃意感焉,乃谓曰:“岂非某郎也?”生愤懑绝倒,口不能言,颔颐而已。娃前抱其颈,以绣襦拥而归于西厢。失声长恸曰:“令子一朝及此,我之罪也。”绝而复苏。姥大骇奔至,曰:“何也?”娃曰:“某郎。”姥遽曰:“当逐之,奈何令至此。”娃敛容却睇曰:“不然,此良家子也,当昔驱高车,持金装,至某之室,不逾期而荡尽。且互设诡计,舍而逐之,殆非人行。令其失志,不得齿于人伦。父子之道,天性也。使其情绝,杀而弃之,又困踬若此。天下之人,尽知为某也。
     生亲戚满朝,一旦当权者熟察其本末,祸将及矣。况欺天负人,鬼神不祐,无自贻其殃也。某为姥子,迨今有二十岁矣。计其赀,不啻直千金。今姥年六十余,愿计二十年衣食之用以赎身,当与此子别卜所诣。所诣非遥,晨昏得以温凊,某愿足矣。”姥度其志不可夺,因许之。给姥之余,有百金。北隅四五家,税一隙院。乃与生沐浴,易其衣服,为汤粥通其肠,次以酥乳润其脏。旬余,方荐水陆之馔。头巾履袜,皆取珍异者衣之。未数月,肌肤稍腴。卒岁,平愈如初。
     异时,娃谓生曰:“体已康矣,志已壮矣。渊思寂虑,默想曩昔之艺业,可温习乎?”生思之曰:“十得二三耳。”娃命车出游,生骑而従。至旗亭南偏门鬻坟典之肆,令生拣而市之,计费百金,尽载以归。因令生斥弃百虑以志学,俾夜作昼,孜孜矻矻。娃常偶坐,宵分乃寐。伺其疲倦,即谕之缀诗赋。二岁而业大就,海内文籍,莫不该览。生谓娃曰:“可策名试艺矣。”娃曰:“未也,且令精熟,以俟百战。”更一年,曰:“可行矣。”于是遂一上登甲科,声振礼闱。虽前辈见其文,罔不敛衽敬羡,愿友之而不可得。娃曰:“未也。今秀士苟获擢一科第,则自谓可以取中朝之显职,擅天下之美名。子行秽迹鄙,不侔于他士。当砻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连衡多士,争霸群英。”生由是益自勤苦,声价弥甚。
     其年遇大比,诏徵四方之隽。生应直言极谏策科,名第一,授成都府参军。三事以降,皆其友也。将之官,娃谓生曰:“今之复子本躯,某不相负也。愿以残年,归养小姥。君当结媛鼎族,以奉蒸尝。中外婚媾,无自黩也。勉思自爱,某従此去矣。”生泣曰:“子若弃我,当自刭以就死。”娃固辞不従,生勤请弥恳。娃曰:“送子涉江,至于剑门,当令我回。”生许诺。月余,至剑门。
     未及发而除书至,生父由常州诏入,拜成都尹,兼剑南采访使。浃辰,父到。生因投刺,谒于邮亭。父不敢认,见其祖父官讳,方大惊,命登阶,抚背恸哭移时。曰:“吾与尔父子如初。”因诘其由,具陈其本末。大奇之,诘娃安在。曰:“送某至此,当令复还。”父曰:“不可。”翌日,命驾与生先之成都,留娃于剑门,筑别馆以处之。明日,命媒氏通二姓之好,备六礼以迎之,遂如秦晋之偶。娃既备礼,岁时伏腊,妇道甚修,治家严整,极为亲所眷尚。
     后数岁,生父母偕殁,持孝甚至。有灵芝产于倚庐,一穗三秀,本道上闻。又有白燕数十,巢其层甍。天子异之,宠锡加等。终制,累迁清显之任。十年间,至数郡。娃封汧国夫人,有四子,皆为大官,其卑者犹为太原尹。弟兄姻媾皆甲门,内外隆盛,莫之与京。
     嗟乎,倡荡之姬,节行如是,虽古先烈女,不能逾也。焉得不为之叹息哉!予伯祖尝牧晋州,转户部,为水陆运使,三任皆与生为代,故谙详其事。贞元中,予与陇西公佐,话妇人操烈之品格,因遂述汧国之事。公佐拊掌竦听,命予为传。乃握管濡翰,疏而存之。时乙亥岁秋八月,太原白行简云。

【李娃传】【译文】
     洴国夫人李娃,原是长安的妓女。节操和品行高贵奇特,有很值得称道的地方,所以监察御史白行简替她作了节,介绍她的事迹。
     天宝年间,有位常州刺史荥阳公,这里略去他的名字,不作记载。当时名望很高,家中人口很多。他五十岁那年,有一个儿子刚满二十岁,长得聪颖俊秀,且有文才,杰出不凡,深为同辈人所佩服。荣阳公更是喜爱并器重他,说:「这是我家的千里马。」
     公子受郡县推荐进京参加秀才科考试,临走时,荥阳公为他在服装、珍宝、车马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计算好进京后的日常生活费用,并对他说:「我看你的才华,应当一考就夺魁。现今我为你准备了两年的费用,并且给得更多一些。是为了帮助你实现你的愿望。」公子也很自负,把考取功名看得像在手心里写字那么容易。
     他从毗陵出发,经过一个多月到达长安,住在布政里。有一次他逛东市回来,从平康里的东门进去,要到西南方拜访朋友。当他到了呜珂巷时,看见一所住宅,门庭不很宽广,但房子却很整齐幽深。门半开着,有个年轻姑娘靠着一个梳双发的婢女站在那里,美貌妩媚,世上从未见过。公子突然见到她,不由自主地停下马来看了半天,徘徊不忍离去。于是假装把马鞭掉在地上,等待仆人前来,吩咐他拾起。其间公子不断偷看这姑狼,姑娘也转过眼睛斜盯着看他,显出很爱慕的神情。但他最后还是不敢说上一句话,就离开了。
     公子从此心里像若有所失似的,于是暗中访得朋友中熟悉长安的人,向他打听那位姑娘。朋友说:「这是妓女李氏的家。」又问道:「她可以求得吗?」回答说:「李家很富有。从前和她往来的多是贵戚豪族,她得到的赏钱很丰厚。不花上一百万,不能打动她的心。」公子说:「只怕事不成,即使用掉百万,又有什么可惜呢?」一天,公子穿戴整齐,带了许多随从前去。公子敲她家的门,一会儿有个侍女开了门。
     他说:「这是谁的府上?」侍女不回答,跑进去大声叫道:「前些时掉马鞭的公子来啦!」李娃大喜道:「你暂且叫他等一下,我要打扮好了再去见他。」公子听到后心中暗喜。侍女便把公子引到影壁边,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驼背老太婆,她就是李娃的母亲。公子上前下拜并恭敬地说:「听说这里有空屋,愿意出租给人住,真是这样吗?」老太婆说:「只怕它简陋狭窄,不能让您满意。怎么敢谈出租呢?」说完就邀请公子到客厅里去,客厅很华丽。她和公子面对面地坐下,便说:「我有一个小女儿,略知歌舞技艺,喜欢见客人,我打算让她来见见您。」于是她就叫李娃出来。只见李娃眼睛明亮、手腕雪白,走起路来美极了。公子惊讶得赶忙起身,不敢抬头看她。他和李娃拜见后,寒暄了几句,李娃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艳美动人,公子从未见过。待重新就坐,李娃为公子沏茶斟酒,所用的器皿都很洁净。他们在一起过了很久,太阳已落山了,鼓声响了四下。
     老太婆问他住得远不远。公子骗她说:「在延平门外,有几里路。」他希望因路远而被留下。老太却说:「更鼓已敲过了,您应当赶快回去,不要违犯禁令。公子说:「我有幸得到你们的热情接待,并和你们亲近谈笑,不觉时间已到晚上,归路遥远,城里又没有亲戚,我怎么办呢?」李娃说:「您不嫌这里冷僻简陋的话,既然正打算租来住,先歇一宿有什么关系呢!」公子多次用眼睛去看老太。老太婆说:「好吧!好吧!」公子便叫僮仆拿出两匹细绢,让她们用它来准备一顿晚饭。
     李娃笑着制止说:「宾主间的礼节,不应该这样。今晚的费用,愿由我们穷苦人家出,请你一起吃些粗荼淡饭,其它的就等以后再说吧。」她坚决推辞,始终不答应收下细绢。不一会儿他们移坐到西边厅堂,堂内殿帐床榻,光彩夺目;妆奁枕被,也都奢华漂亮,于是点上蜡烛,端上菜肴,山珍海味十分丰盛,吃完饭后,老太起身走了。公子和李娃谈话这才亲热随便起来,逗趣调笑,尽情极欢。公子说:「前些时候我偶然走过你家门,正好遇见你在门边。打那以后心里常思念你,即使睡觉吃饭从未有片刻忘记过。」李娃回答说:「我心里也一样。」
     公子说:「今天到这里来,不单是租房子,而是希望实现平生的愿望,但不知道我的运气如何呢?」话未说完,老太太来了,问他们在谈什么,公子就统统告欣了她。老太太笑着说:「男女之间,爱恋的欲望原本是存在着的。感情如果契合,虽是父母之命,也不能制止,我这小女实在腌陋,怎么够得侍候在您身边呢?」公子立即走下台阶,拜谢她说:「我甘愿献身做奴仆来报答您。」老太于是认他作女婿,他们又畅饮了一番才散。等到天亮,公子把他的行李全部搬来,就住在李家了。从此他匿迹藏身,不再和亲友通消息,每天和倡伎优伶一流人物聚会,吃喝玩乐。袋里的钱用完了,他便卖掉马匹车辆,后来又卖了家僮。过了一年多,钱财仆人马匹全部没有了。慢慢地老太太对他越来越泠淡,李娃对他的感情却越来越浓厚。
     有一天,李娃对公子说:「我和你相爱已一年,还没有怀孕。常听说那竹林神庙,很灵验,我打算去进献祭品向神灵祈求,可以吗?」公子不知道这是她们的计谋,竟然非常高兴。他便把衣服押在当铺里,准备了牛羊猪三牲和祭酒,和李娃一起去竹林祠懤告,他们在那里住了两宿才回去。公子骑驴跟在李娃的车子后面,到了宣阳里北门,李娃对他说:「从这里向东转到一个小巷里,是我姨妈家,我们去歇一下,并看看她,可以吗?」公子照她的话做了。他们向前走不到百步的路,果然看见一个可通车马的大门。往里张望,见宅内很宽敞。李娃的婢女从车后叫住公子说:「到了。」公子就下了驴,刚好有一个人出来,问道:「谁呀?」回答说:「是李娃。」那人就进去禀告。一会儿,有一个老妇人从里面出来,年纪约四十多岁,一见公子就问道:「我外甥女来了吗?」李娃走下车来,老妇人迎上来说:「为什么长期没有来呢?」说完她俩相视而笑。李娃介绍公子拜见了她。
     见过之后,就一起走进西戟门的偏院里。院中有山亭,竹树青翠,地塘水榭幽雅罕见。公子对李娃说:「这是姨妈的私人住宅吗?」李娃含笑不答,用其它的话支吾过去了。一会儿献上茶点水果,很珍贵稀有。刚过一顿饭的光景,有个人骑着快马,满身大汗飞驰而至,对李娃说:你妈妈得了急病,病很重,几乎都不认识人了。你最好马上回去。」李娃对姨妈说:「我心里乱极了。我骑马先回去,然后让马车回来,你就和郎君一起来。」公子打算跟她去。她姨妈和婢女说了几句话后,就挥手叫公子等在门外,说:「老太婆快要死了,你应该和我商量一下办理丧事,以解决李娃的燃眉之急,怎么能就跟着回去呢?」公子只得留下,一起计算丧礼和斋戒祭祀的费用。天色晚了,马车仍没送来,姨妈说:「到现今还没有回信,怎么回事呢?你赶快去看看她们,我接着就赶来。」公子就走了。到了李氏老宅,见门窗紧紧地锁着,还用泥封起来了。
     公子大惊,问她的邻居.邻居说:「李家本来就是租这里的房子的,租期已满了。房东收回了房子。老太太已搬家,而且已有两天了。」公子问:「搬到哪里去了?」答道:「不清楚是哪个地方。」公子打算赶回宣阳里,去问她的姨妈,但时间已经太晚了,估计路程怕已赶不到了。他只好脱下衣服,换顿饭吃,租了床住了一夜。公子愤怒到极点,从夜晚到天亮,一直没合过眼。天刚亮,他便骑着驴子上路了。到了李娃姨妈的门口,连连敲门,有一顿饭的工夫也没有人应声。公子大喊了好几声,有一个做官模样的人慢慢出来,公子急忙问他:「姨妈在吗?」答道:「这里没有什么姨妈。」公子说:「昨天傍晚在这里,为什么把她藏起来了!」又问这是谁家的房子,那人答道:「这是崔尚书的住宅。昨天有个人租了这个庭院,说是等候她远道而来的表亲。还没有到晚上就走了。」公子惊恐迷惑,气得像要发狂,但又不知该怎么办,只得回去寻找布政里的旧宅。
     住宅主人怜悯他,拿来饭菜给他吃。公子又怨又很,三天不曾进食,结果得了很重的病,十多天后病情更加严重了。住宅主人怕他一病不起,就把他搬到了办丧事的店铺里去。他奄奄一息地过了一天又一天,整个铺子的人都同情可怜他,他们轮流喂他吃东西。后来公子病情略微好转了一些,靠着拐杖能站起来了。从此丧事店铺每天让他干些事,管管灵账,得些报酬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几个月后,他渐渐地康复了。每当听到唱挽歌,就自叹不如死去的人,呜咽流泪,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回去后就学唱挽歌。公子本是个聪敏的人,不多久,挽歌就唱得特别好了。即使整个长安城也无人可与他相比。起初,这里的两家办丧事的店铺,互相争夺高低。东面店铺里的车轿都特则华丽,没有能比得上的,只有挽歌唱得差。东面店铺主人知道公子挽歌唱得精妙绝伦,就凑集了两万钱来雇用了他。同伙中的老前辈又把自己最拿手的本领传授给他,并秘密地教公子新的唱法,还给他帮腔。
     连着几十天,没有人知道这件事。这两家店铺的主人相约说:「我们各自在承承天门街展示出办丧事的用具,比试高低。输者罚钱五万,用来备酒食请客,好吗?」双方都答应了。于是约人立下文契,签名划押作保证,然后展出用具。男女老少都来参观,聚了好几万人。于是地保报告捕贼官,捕贼官报告京兆尹。四面八方的人都到了这里,整个城里街巷里空无一人。两家丧铺从早晨开始展出,直到中午,依次摆出车、轿、仪仗之类的器物,西面店铺都不能取胜。主人觉得面子过不去,便在场子南角搭了个高台。有个长胡子的人,抱着个大铃走来,簇拥在他身边的有好几人。于是他胡须一抖眉毛一扬,握住手腕,点着头,登上高台,这才唱起了(白马)这首挽歌。他依仗它一向取胜,环顾左右,旁若无人。博得了大家齐声赞扬,自认为独一无二,没有对手能压倒他。
     过了一会,东面丧铺主人在场子北角上也设了个台子,有个戴黑头巾的少年,身边跟着五六个人,手拿长柄羽毛扇走上台来,这就是公子。他整整衣服,动作慢悠悠的,清了一下喉咙便开始发声,一副悲不自胜的样子。他唱的就是(薤露)的挽歌,发声清朗,声音振颤着林木。挽歌还没唱完,听歌的人已经哀叹悲伤掩面哭泣了。西面店铺的主人被众人讥笑,越发惭愧难当。他偷偷地把输的钱留在前面,便溜走了。四周观众惊讶地瞪着眼睛望着公子,他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在这之前,天子刚下诏书,命令外地的长官每年来京城一次,称之为「入计」。
     当时碰巧公子的父亲在京城,他和同僚们换了便装悄悄前去观看。有个老仆,就是公子奶娘的丈夫,看到公子的举止言谈,想去认他却又不敢,也就伤心地流下泪来。公子的父亲感到惊奇而问他。老仆便禀告说:「唱歌人的相貌,酷似老爷的亡子。」荣阳公说:「我儿子因为多带了钱财诐强盗谋害,怎么会到这里呢?)说完,也哭了。等他们回去后,仆人找了个机会又赶回那里,向同伙打听道:「刚才唱歌的是谁?唱得这样的好!」都说:「某某人的儿子。」探问他的名字,公子之名已经改过了。
     仆人极度震怒;慢慢过去,走近了仔细看他。公子看见仆人就变了脸色,就转身打算藏进人群中去。仆人便抓住他的衣袖说:「您不是公子吗?」说完就两人抱头痛哭。老仆便用车把他载了回去。到了住处,父亲责备他道:「品行堕落到了这般地步,污辱了我的家门!你还有什么脸来见我?」于是父子二人步行出去,到了曲江西杏园东,父亲剥去他的衣服,用马鞭抽打了他几百下,公子受不了这个痛苦,昏死了。父亲扔下他独自走了。
     当公子被什么人带走时,公子的师傅便让和他关系好的人暗中跟着,这时,他回来把公子的遭遇告诉了同伙,大家都为此而伤心。师傅让两个人拿芦席去埋葬他的尸体。他们赶到那里时,初觉得公子心口仍有点热气。)一人忙把他扶起来,过了很久,公子才稍微缓过气来。他们便一同抬着他回去。用芦苇管子灌汤水喂他愒,过了一夜才苏醒。一个多月后,他的手脚仍举不起来。那些被鞭打的地方都溃烂了,脏得很,同伴们都开始讨厌他了,一天晚上,他们把他丢在了路边。过路人都可怜他,常常丢些吃剩的食物给他,他才得以充饥。一百天后,公子方能拄着拐杖站起来。他穿著布棉袄,棉袄上有上百个补丁,破烂得像挂着的鹌鹑。手里拿着一个破罐,来来去去在里巷间,靠讨饭过日子。
     从秋天到冬天,夜晚钻进厕所、地窖中,白天就在市场、店铺里周游。有一天下了大雪,公子被寒泠和饥饿逼迫,冒雪出去,乞讨的声音非常凄惨,凡听到的人无不凄伧痛心的。当时雪下得正大,人家的大门大都不开。公子到了安邑里东门,沿着里墙向北走,过了七八家,有一户大门恰好开着左半边,这就是李娃的住宅。公子不知道,便连声疾呼:「饿煞啦!冻煞啦!」声音凄切,令人不忍心听。
     李娃在房中听到,对婢女说:「这一定是公子。我听出他的声音了。说完赶快跑了出来。只见公子骨瘦如柴,满身疥疮,已经不像人样了。李娃心里很激动,就对他说:「您难道不是郑郎吗?」公子气愤得昏了过去,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点点头罢了。李娃上前抱住他的颈脖,用绣花短袄裹,扶着他回到西厢房,失声恸哭道:「使你今天落到这个地步,是我的罪过啊!」她哭昏过去,良久方又醒过来。老太婆大惊,奔跑过来,说:「怎么啦!」李娃说:「这是公子。」
     老太婆忙说:「应当赶走他。怎么让他到这里来!」李娃严肃地回头瞟了她一眼说:「不该这样。他是好人家的子弟。想当初他驾着华丽的大车,带着装满财宝的行李,来到我的屋里,不到一年钱就花光了。我们合起来设下诡计,抛弃并赶走了他,简直不像是人做的事。让他丧失志向,被亲戚朋友看不起。父子之道,是天性,使他父亲恩情断绝,打死他后又抛弃了他。公子如今沦落到这个地步,世上的人都知道是为了我。公子的亲戚满朝廷都是,有朝一日当权的亲戚查清原由,灾祸就会降到我们头上了。何况欺天负人,鬼神也不保佑,不要自找祸殃吧。我做您女儿,至今有十年了。算起你为我花的钱来,已不止千金。现今您六十多了,我愿用您后一十年吃穿的费用来赎身,我要和他另找住处。那住的地方不会远,早晚能够来问安侍候您,您如答应,我的心愿也就满足了。」
     老太婆料想她的志向已经不可改变,只得答应了。李娃给了老太婆赎金之后,还剩下百金。她就在北边角隔四、五家处租了一个空院子。她于是替公子洗了澡,做了衣服。做了汤粥,润通他的肠道;再用酥奶润润他的内脏。十多天后,才开始给公子吃些山珍海味。头巾鞋袜,都取贵重的给他穿戴,没过几个月,公子肌肤丰满了些,过了一年,康复得像当年一样了。又过了些时候,李娃对公子说:「你的身体已经康复了,志气已经旺盛了。你应该深思静虑,默想从前的学业,可以重新复习吗?」公子想了想,说:(只记得十分之一了。」李娃叫驾车出门,公子骑马跟在后面。到旗亭南偏门卖书的店铺书,她让公子选择好一些书买下,算起来共享了百金,然后他们把书全都装上车运了回来。李娃叫公子抛弃杂念一心学习,不分黑夜白天,孜孜不倦。李娃经常陪伴公子坐在一旁,直到深夜才睡。
     每看到他疲倦了,就劝他练习诗文来调剂。过了两年,学业大有成就,天下的典籍,没有一种没读过。公子对李娃说:(可以报名应考了。」李娃说:「不行。还应让学业更加精通熟悉,以应付各种考试。」又过了一年,李娃说:「可以应考了。」公子就一举考上了甲科。名声传遍了礼部。即使是老前辈看到他的文章,也无不肃然起敬,都想和他成为朋友但又不能如愿以偿。李娃说:「你现在还不行。现今的秀才,假如得了一次科名,就自以为可以得到朝廷的要职,美名扬天下。你以前行为不端、品德又卑下,不同于其它文人。应当磨炼锋利的武器,以此求得再战再胜,才能结交众多文人,在名士中称雄。」公子从此越发勤奋刻苦,声望越来越高。那一年,正赶上科举考试的大比之年,诏令四方的才子应考,公子报考直言极谏科,名列第一,授予成部府参军的职位。三公以下的官员,都做了他的朋友。公子将要去上任,李娃对他说:「如今恢复了你本来的面目,我不再有负你了。我愿以我的余年,回去赡养老妈妈。你应当和高门大族的小姐结婚,让她主持家政。
     在你们的姻族中或姻族外结亲,都不要糟蹋自己。努力自珍自爱。我从此就离开了。」公子哭道:「你如果抛下我,我就自刎而死。」李娃坚决推辞不从,公子苦苦请求,而且越来越恳切。李娃说:「我送你渡过江,到达剑门后,就让我回来。」公予只好答应。经过一个多月的路程,到了剑门。他们还没来得及接着走便接到了授薪官职的诏书,是公子的父亲从常州奉诏入朝,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采访使。
     过了十二天,荣阳公到达。公子就递上名帖,在传递文书的驿站中拜见了父亲。父亲不敢认他,但看到名帖上祖父三代的官职名讳,才大吃一惊,让他登上台阶,抚摸着他的后背痛哭了好久,才说:「我们父子和好如初吧。」于是问他事情的原由,公子详细述叙了事情的始末。荣阳公非常惊奇,问李娃在哪里。公子回答说:「她送我到了这里,我正打算让她回去。」
    父亲说:「不能这样。」第一天,他让车马和公子先去成都,让李娃在剑门,单租一幢房子让她住下。第二天,让媒人来说了媒,六道大礼全部备齐,然后来迎接她,于是他们成了正式的夫妻。李娃嫁过来之后,一年到头主持祭祀都很合乎规矩,她遵守妇道,治家严格有条理,很受公婆喜爱。往后又过了几年,公子的父母都亡故了,她依礼守孝很尽心。竟然有灵芝生长在她守孝的草庐边,一个花穗开了三朵花。当地长官把这事上奏给了皇帝。又有几十只白燕子,在她的屋脊上筑了巢。皇帝感到惊奇,更加提高了赏赐的等级。守孝期满,公子连连升迁重要的职务。

     十年当中,做过好几个郡的长官。李娃也被封为汧国夫人。他们生了四个儿子,都做了大官,最低的尚且做到太原尹。弟兄的婚娶都是门第最高的人家,京城内外的望族,没有谁能比得上的。

     唉!一个行为放荡的妓女,节操行为竟能达到这种程度,即使是古代的烈女,也不能超过,怎么能不为她感慨呢?我的伯祖曾任晋州牧,后转户部,做水陆运使,三任都与那位公子做过职务上的交接,所以熟悉这些事。贞元年间,我与陇西的李公佐,谈论妇女的操守品德,于是便叙述了“汧国夫人”的事。李公佐听完后,不住地拍手赞叹,让我为李娃作传。我于是拿起笔来蘸上墨汁,详细地写出来以便保存下来。时间是乙亥岁秋天八月份。太原白行简记。

【李娃传(完)】

【古岳渎经】唐 李公佐撰

     《古岳渎经》,唐代中国传奇小说。共一卷。李公佐撰。见于《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七。鲁迅录入《唐宋传奇集》内。

     《古岳渎经》记代宗永泰年间,楚州刺史李汤听说渔人在龟山下水中见大铁链,乃用牛引出之。链末锁一巨兽,状如猿猴,上岸后,顾视人群,欲发狂怒。观者奔走,兽亦徐徐入水,不复出。元和九年,李公佐泛太湖,登包山,于石洞间得《古岳读经》,乃知此怪兽是淮涡水神无支祁,禹治水时获之于桐柏山,锁以巨链,徙于淮阴龟山下,使淮水得以安流入海。《庐江冯媪传》、《古岳渎经》故事均颇离奇,而文辞则较为简质。

     李公佐;唐代小说家。字颛蒙。陇西(今甘肃东南)人。生卒年不详。举进士。宪宗元和年间为江南西道观察使判官。八年(813)春,罢职。淹留于上元、常州、苏州一带,至十三年夏,始归长安。又《旧唐书·宣宗纪》载有李公佐于武宗会昌初为扬州录事参军,宣宗大中二年(848)因事削两任官。与小说家李公佐是否一人,不能肯定。李公佐与白行简有交往,曾怂恿白行简作《李娃传》。其自作传奇今存《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庐江冯媪传》、《古岳渎经》(一名《李汤》)4篇。《全唐文》录其文1篇,即《谢小娥传》。又《直斋书录解题》"杂史类"著录《建中河朔记》6卷,今不传。

【[古岳渎经】【原文】

     贞元丁丑岁,陇西李公佐泛潇湘苍梧。偶遇征南从事弘农杨衡,泊舟古岸,淹留佛寺,江空月浮,征异话奇。杨告公佐云:“永泰中,李汤任楚州刺史时,有渔人,夜钓于龟山之下。其钓因物所制,不复出。渔者健水,疾沉于下五十丈。见大铁锁,盘绕山足,寻不知极。遂告汤。汤命渔人及能水者数十,获其锁,力莫能制。加以牛五十余头,锁乃振动,稍稍就岸。时无风涛,惊浪翻涌。观者大骇。锁之末见一兽,状有如猿,白首长髯,雪牙金爪,闯然上岸,高五丈许。蹲踞之状若猿猴。但两目不能开,兀若昏昧。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秽,人不可近。久,乃引颈伸欠,双目忽开,光彩若电。顾视人焉,欲发狂怒。观者奔走。兽亦徐徐引锁拽牛,入水去,竟不复出。时楚多知名士。与汤相顾愕栗,不知其由尔。乃渔者时知锁所,其兽竟不复见。”
     公佐至元和八年冬,自常州饯送给事中孟简至朱方,廉使薛公苹馆待礼备。

     时扶风马植,范阳卢简能,河东裴蘧,皆同馆之,环炉会语终夕焉。公佐复说前事,如杨所言。至九年春,公佐访古东吴,从太守元公锡泛洞庭;登包山,宿道者周焦君庐。入灵洞,探仙书。石穴问得古《岳渎经》第八卷,文字古奇,编次蠹毁,不能解。公佐与焦君共详读之:“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禹怒,召集百灵,搜命夔龙。桐柏千君长稽首请命。禹因囚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自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禹授之章律,不能制;授之鸟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鸱脾桓木魅水灵山袄石怪,奔号聚绕,以数千载。庚辰以战逐去。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庚辰之后,皆图此形者,免淮涛风雨之难。"即李汤之见,与杨衡之说,与《岳渎经》符矣。

【古岳渎经】【译文】

     唐代贞元年间的丁丑年,陇西人李公佐游览湘江和苍梧山,偶然遇见征南从事弘农人杨衡在一个古老的河岸边停船休息。他们就结伴在佛寺里尽情地游览。到了晚上,江面宽广空旷,水面飘浮着明月。他们在船上互相讲述奇闻异事。杨衡告诉李公佐说:“永泰年间,李汤担任楚州刺史。有个渔夫夜间在龟山下钓鱼,他的钩被什么东西挂住了,拽不出水面。渔夫善于游泳,迅速潜到水下五十丈深的地方,看见一条大铁链,盘绕在山根下,寻找不到铁链的端点,于是报告给李汤。李汤派那个渔夫及几十个善于游泳的人,去打捞那根铁链。这些人提不动,又加上五十头牛,锁链才有点晃动,当时并没有大风和波浪,但是快要将锁链提到岸上时,却突然翻滚起高大的波浪,观看的人们非常害怕。只见锁链的末尾有一个动物,样子像猿猴一样。雪白的头发,长长的脊毛,身高五丈多,蹲坐的样子也和猿猴一样。但是它的两只眼睛不开,似乎没有知觉地呆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眼睛鼻子里像泉眼一样向外流水,口里的涎水腥臭难闻,人们不敢靠近。过了很久它才伸伸脖子挺直身子,两眼忽然睁开,目光象闪电一样四处张望围观的人,好象要暴发出疯狂和愤怒,人们吓得四散奔逃。那怪兽竟慢慢地拖着锁链,拽着牛回到水里,再也不出来了。当时楚地有才智的名人与李汤互相惊异地看着,不知道这个怪物的来历。当时只有渔夫知道锁链的位置,那个怪兽再也没有出现。

     李公佐在元和八年冬天,在常州为去朱方的给事中孟蕳饯行,廉访使薛公苹在客店里准备礼品。

     扶风人马植,范阳人卢简能,河东人裴蘧,全都在同一个客店里。大家在炉旁围成一圈,交谈整宿。李公佐又说起前面那件事,同杨衡说的一样。到了贞元九年的春天,李公佐游览古时的东吴一带,跟着太守元公锡游览洞庭湖,登上包山,住在一个道士周焦君修炼的地方。他们进入山洞,翻阅古籍,在一个山洞内找到一本《古岳渎经》第八卷。书上的文字古老奇特,有的地方被蠹蛀了,不容易理解。李公佐和焦君一起详细地阅读研究这本书。书上说,大禹治水时,三次到桐柏山。桐柏山刮大风,响惊雷,石头呼号,树也鸣叫,神怪五伯兴波作浪,天志起兵作乱,大禹调动不了他们很生气。大禹召集百种神灵,找来夔和龙,桐柏山神千君长也来请求任务。于是大禹囚禁了鸿章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又捉住了淮河、涡水中的名字叫“无支祁”的水神。无支祁善于回答别人的问话,能分辩长江淮水的深浅和平原沼泽地带的远近,样子象猿猴,小鼻子,高额头,青色的身躯,白色的头发,眼露金光,牙齿雪白,脖子伸出来有一百尺长,力气超过九只大象,攻击、搏斗、腾跃,奔跑迅速敏捷,身体轻灵飘忽,只是不能长久地听声音、看东西。大禹奏乐曲给它听,降服不了它;把它交给鸟木由,也制服不了它;把它交给庚辰,才打败了它。上千个鸱鸟、脾恒、树精、水神、山妖、石怪,奔跑号叫聚集环绕着无支祁,庚辰用武力把它们打跑了。他给无支祁的脖子上锁上大铁链,鼻子上穿上金铃,送到淮阳县龟山脚下,是想让淮河水永远平安地流到海里。从庚辰以后,人们都画着无支祁的图形,就是想免除淮河上风雨波涛的灾难。

     李汤所看见的,和杨衡所说的,与《古岳渎经》上的记载,是相符合的。

【古岳渎经(完)】

【南柯太守传】唐 李公佐撰

    《南柯太守传》,唐代传奇小说。共一卷。作者唐代李公佐。李公佐,字颛蒙,陇西人。作品有《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庐江冯媪传》、《古岳渎经》。《南柯太守传》剧情为一东平人淳于棼一天在一株古槐树下醉倒,接著梦见自己变成大槐国国王的驸马,任"南柯太守"二十年,与金枝公主生了五男二女,荣耀一时。后来因与檀萝国交战,吃了败战,金枝公主亦病死,最后被遣发回家,沿途破车惰卒,梦突惊醒,醒来后发现"槐安国"和"檀萝国"竟都是蚁穴,历历如现。这个故事反映了人生如梦,后来成语有所谓的"南柯一梦",典史于此,与"黄粱一梦"剧情类似。

     《南柯太守传》约作于德宗贞元末。传中述游侠之士淳于棼,家住广陵郡(今江苏扬州)东,宅南有大古槐一株,常与朋辈豪饮槐下。一日大醉,由二友人扶归家中,昏然入睡。忽见二紫衣使者,称奉槐安国王之命相邀。遂出门登车,向古槐穴而去。及驰入洞中,见山川道路,别有天地。入大槐安国,拜见国王,招为驸马,又拜为南柯郡太守。守郡二十载,甚有政绩,大受宠任。后有檀萝国军来侵,淳于棼遣将迎敌,大败。不久公主病死,棼遂护丧归至国都。因广为交游,威福日盛,国王颇为疑忌,夺其侍卫,禁其交游。棼郁郁不乐,王即命紫衣使者将他送归故里。还入家门,乃矍然梦觉,见二友人尚在,斜阳犹未西落。遂与二友寻槐下洞穴,但见群蚁隐聚其中,积土为城郭台殿之状──与梦中所见相符,于是感人生之虚幻,遂栖心道门,弃绝酒色。本篇意在讽刺窃据高位者,言其贵宠荣盛,乃是傥来之物,不可恃以傲物凌人,同时也宣扬了浮生若梦的思想。它的构思立意与沈既济《枕中记》相类,而描摹尤为尽致,文辞亦较华丽。篇末"假实证幻,余韵悠然",为《枕中记》所不及(鲁讯《中国小说史略》)。《南柯太守传》流传甚广,李肇曾为之作赞,唐人诗文中也用为典实。后世甚至附会扬州有南柯太守之墓(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三十七引《广陵行录》)。明代汤显祖《南柯记》,即取材于本篇。

    为江南西道观察使判官的李公佐,公元813年春罢职。淹留于上元、常州、苏州一带,至十三年夏,始归长安。又《旧唐书·宣宗纪》载有李公佐,于武宗会昌初为扬州录事参军,宣宗大中二年(848)因事削两任官。与小说家李公佐是否一人,不能肯定。李公佐白行简有交往,曾怂恿白行简作《李娃传》。其自作传奇今存《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庐江冯媪传》、《古岳渎经》(一名《李汤》) 4篇。《全唐文》录其文 1篇,即《谢小娥传》。又《直斋书录解题》"杂史类"著录《建中河朔记》6卷,今不传。

【南柯太守传】【原文】

     淳于棼,东平淳于棼,吴、楚游侠之士。嗜酒使气,不守细行。累巨产,养豪客。曾以武艺补淮南军裨将,因使酒忤帅,斥逐落魄,纵诞饮酒为事。家住广陵郡东十里。所居宅南,有大古槐一株,枝干修长,清阴数亩。淳于生日,与群豪大饮其下,其以唐贞元七年九月,因沉醉致疾。时二友人于坐扶生归家,卧于堂东庑之下。二友谓生曰:“子其寝矣,予将秣马濯足,俟子小愈而去。”

     生解衣就枕,昏然忽忽,仿佛若梦。见二紫衣使者,跪拜生曰:“槐安国王遣小臣致命奉邀。”生不觉下榻整衣,随二使至门。见青油小车,驾以白牡,左右从者七八,扶生上车,出大户,指古槐穴而去。使者即驱人穴中,生颇甚异之,不敢致问。豁见山川、风候、草木、道路,与人世甚殊。前行数十里,有郛郭城堞,车舆人物,不绝于路。生左右传车者,传呼甚严,行者亦争避于左右。又人大城,朱门重楼,楼上有金书,题曰:“大槐安国”。执门者趋拜奔走。旋有一骑传呼曰:“王以驸马远降,令且息东华馆。”因前导而去。

     俄见一门洞开,生降车而入。采槛雕楹,华木珍果,列植于庭下;几案茵褥,帘帏肴膳,陈设于庭上。生心甚自悦。复有呼曰:“右相且至。”生降阶祗奉,有一人紫衣象简前趋,宾主之仪敬尽焉。右相曰:“寡君不以敝国远僻,奉迎君子,托以姻亲。”生曰:“某以贱劣之躯,岂敢是望。”右相因请生同诣其所。行可百步,人朱门,矛戟斧钺,布列左右,军吏数百,避易道侧。

     生有平生酒徒周弁者,亦趋其中;生私心悦之,不敢前问。右相引生升广殿,御卫严肃,若至尊之所。见一人长大端严,居正位,衣素练服,簪朱华冠。

     生战栗,不敢仰视。左右侍者令生拜。王曰:“前奉贤尊命,不弃小国,许令次女瑶芳,奉事君子。”生但俯伏而已,不敢致词。王曰:“且就宾宇,续造仪式。”

    有顷,右相亦与生偕还馆舍。生私心念之,意以为父在边将,因没虏中,不知存亡。将谓父北蕃交逊,而致兹事,心甚迷惑,不知其由。是夕,羔雁币帛,威容仪度,伎乐丝竹,肴膳灯烛,车骑礼物之用,无不咸备。有群女,或称华阳姑,或称青溪姑,或称上仙子,或称下仙子,若名者数辈。

     皆侍从左右。冠翠风冠,衣金霞帔,彩碧金钿,目不可视。遨游戏乐,往来其门,争以淳于郎为戏弄。凤态妖丽,言词巧艳,生莫能对。复有一女谓生曰:“昨上巳日,吾从灵芝夫人过禅智寺,于天竺院。观石延舞《婆罗门》。吾与诸女坐北牖石榻上,时君少年,亦解骑来看。君独强来亲洽,言笑调谑。吾与琼英妹结绛中,挂于竹枝上,君独不忆念之乎?又七月十六日,吾于孝感寺,悟上真子,听契玄法师讲《观音经》。吾于讲下舍金凤钗两只,上真子舍水犀合子一枚。时君亦讲筵中,于法师处请钗合视之,赏叹再三,嗟异良久。顾余辈曰:'人之与物,皆非野间所有。’或问吾氏,或访吾里,吾亦不答。情意恋恋,瞩盼不舍,君岂不思念之乎?”生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群女曰:“不意今日与此君为眷属。”复有三人,冠带甚伟,前拜生曰:“奉命为驸马相者。”中一人与生且故,生指曰:“子非冯翊田子华乎?”对曰:“然。”生前,执手叙旧久之。生谓曰:“子何以居此?”于华曰:“吾放游,获受知于右相武成侯段公,因以栖托。”生复问曰:“周弁在此,知之乎?”子华曰:“周生,贵人也。职为司隶,权势盛甚,吾数蒙庇护。”言笑甚欢。俄传声曰:“驸马可进矣。”三子取剑佩冕服更衣之。子华曰:“不意今日获睹于盛礼,无以相忘也。”有仙姬数十,奏诸异乐,婉转清亮,曲调凄悲,非人间之所闻听。有执烛引道者,亦数十。左右见金翠步障,彩碧玲珑,不断数里。生端坐车中,心意恍惚,甚不自安,田子华数言笑以解之。 向者群女姑姊,各乘凤翼辇,亦往来其间。

     至一门,号“修仪宫”,群仙姑姊亦纷然在侧,令生降车辇,拜,揖让升降,一如人间。

     撤障去扇,见一女子,云号金枝公主,年可十四五,俨若神仙。效欢之礼,颇亦明显。生自尔情义日洽,荣辉日盛,出入车服,游宴宾御,次于王者。王命生与群僚备武卫,大猎于国西灵龟山。山阜峻秀,川泽广远,林树丰茂,飞禽走兽,无不蓄之。师徒大获,竟夕而还。生因他日启王曰:“臣顷结好之日,大王云奉臣父之命。臣父顷佐边将,用兵失利,陷没胡中,迩来绝书,告十七八岁矣。王既知所在,臣请一往拜观。”王遽谓曰:“亲家翁职守北上,信问不绝,卿但具书状知闻,未用便去。”遂命妻馈致贺之礼,一以遣之。数夕还答,生验书本意,皆父平生之迹,书中忆念教诲,情意委曲,皆如昔年。复问亲戚存亡,闾里兴废。复言道路乖远,凤烟阻绝。词意悲苦,言语哀伤。又不令生来观,云:“岁在丁丑,当与汝相见。”生捧书悲咽,情不自堪。

     他日,妻谓生曰:“子岂不思为官乎?”生曰:“我,放荡者,不习政事。”妻曰:“卿但为之,予当奉赞。”妻遂自于王。累曰,谓生曰:“吾南柯政事不理,太守黜废,欲藉卿才,可屈往之,便与小女同行。”生敬受教命。王遂敕有司备太守行李。因出金玉、锦绣、箱箧、仆妾、车马,列于广衢,以饯公主之行。
     生少游侠,曾不敢有望,至是甚悦。因上表曰:“臣将门余子,素无艺术,猥当大任,必败朝章。自悲负乘,绎致覆。今欲广求贤哲,以赞不逮。伏见司隶颖川周弁,忠亮刚直,守法不回,有毗佐之器。处士冯翊田子华,清慎通变,达政化之源。二人与臣有十年之旧,备知才用,可托政事。周请署南柯司宪,田请署司农。庶使臣政绩有闻,宪章不紊也。”王并依求以遣之。其夕,王与夫人饯于国南。王谓生曰:“南柯,国之大郡。土地丰穰,人物豪盛,非惠政不能治之。况有周、田二赞,卿其勉之,以副国念。”夫人戒公主曰:“淳于郎性刚好酒,加之少年,为妇之道,贵乎顺柔,尔善事之,吾无忧矣。南柯虽封疆不遥,晨昏有间,今日睽别,宁不沾巾。”生与妻拜首南去,登车拥骑,言笑甚欢。

     累夕达郡。郡有官吏、僧道、耆老、音乐、车舆、武卫、銮铃,争来迎奉。人物阗咽,钟鼓喧哗不绝。十数里,见雉堞台观,佳气郁郁。入大城门,门亦有大榜,题以金字,曰:“南柯郡城”,见朱轩户,森然深邃。生下车,省风俗,疗病苦,政事委以周、田,郡中大理。自守郡二十载,风化广被,百姓歌谣,建功德碑,立生祠宇。王甚重之,赐食邑,锡爵位,居台辅。周、田皆以政治著闻,递迁位。生有五男二女。男以门荫授官,女亦聘于王族,荣耀显赫,一时之盛,代莫比之。

     是岁,有檀萝国者,来伐是郡。王命生训将练师以征之。乃表周弃将兵三万,以拒贼之众于瑶台城。弁刚勇轻敌,师徒败绩,弁单骑裸身潜遁,夜归城。贼亦收辎重销甲而还。生因囚弁以请罪。王并舍之。

    是月,司宪周弁疽发背,卒。生妻公主遘疾,旬日又薨。生因请罢郡,护丧赴国。王许之。便以司农田子华行南柯太守事。生哀恸发引,威仪在途,男女叫号,人吏奠馔,攀辕遮道者不可胜数,遂达于国。王与夫人素衣哭于郊,候灵舆之至。谥公主曰“顺仪公主”。备仪仗羽葆鼓吹,葬于国东十里盘龙冈。是月,故司宪子荣信,亦护丧赴国。

     生久镇外藩,结好中国,贵门豪族,靡不是洽。自罢郡还国,出入无恒,交游宾从,威福日盛。王意疑惮之。时有国人上表云:“玄象见,国有大恐。都邑迁徙,宗庙崩坏。衅起他族,事在萧墙。”时议以生侈之应也。遂夺生侍卫,禁生游从,处之私第。生自恃守郡多年,曾无败政,流言怨悖,郁郁不乐。王亦知之,因命生曰:“姻亲二十余年,不幸小女夭枉,不得与君子偕老,良用痛伤。”夫人因留孙自鞠育之。又谓生曰:“卿离家多时,可暂归本里,一见亲族。诸孙留此,无以为念。后三年,当令迎生。”生曰:“此乃家矣,何更归焉?”王笑曰:“卿本人间,家非在此。”生忽若昏睡,懵然久之,方乃发悟前事,遂流涕请还。王顾左右以送生,生再拜而去。

     复见前二紫衣使者从焉。至大户门外,见所乘车甚劣,左右亲使御仆,遂无一人,心甚叹异。生上车行可数里,复出大城。宛是昔年东来之途,山川原野,依然如旧。所送二使者,甚无威势。生愈怏怏。生问使者曰:“广陵郡何时可到?”二使讴歌自若,乃答曰:“少顷即至。”

     俄出一穴,见本里闾巷,不改往日,潸然自悲,不觉流涕。二使者引生下车,入其门,升自阶,己身卧于堂东庑之下。生甚惊畏,不敢前近。二使因大呼生之姓名数声,生遂发寤如初。见家之童仆拥于庭,二客濯足于榻,斜日未隐于西垣,余樽尚湛于东牖。梦中倏忽,若度一世矣。

     生感念嗟叹,遂呼二客而语之。惊骇。因与生出外,寻槐下穴,生指曰:“此即梦中所经入处。”二客将谓狐狸木媚之所为祟。遂命仆夫荷斤斧,断拥肿,折查,寻穴究源。旁可袤丈,有大穴洞。洞然明朗,可容一榻,上有积土壤,以为城郭台殿之状。有蚁数斛,隐聚其中。中有小台,其色若丹。一大蚁处之,素翼朱首,长可三寸。左右大蚁数十辅之,诸蚁不敢近,是其王矣。即槐安国都也。又旁一穴,直上南枝,可四丈,宛转方中,亦有土城小楼,群蚁亦处其中,即生所领南柯郡也。又一穴,西去二丈,磅礴空墟,嵌异状。中有一腐龟壳,大如斗。积雨浸润,小草丛生,繁茂翳荟,掩映振壳,即生所猎灵龟山也。

     又旁一穴,东去丈余,古根盘屈,若龙虺之状。中有小土壤,高尺余,即生所葬妻盘龙冈之墓也。追想前事,感叹于怀,披阅穷迹,皆符所梦。不欲二客坏之,还令掩塞如旧。是夕,风雨暴发。旦视其穴,遂失群蚁,莫知所去。故先言“国有大恐,都邑迁徙”,此其验矣。复念檀萝征伐之事,又请二客访迹于外。宅东一里有古涸涧,侧有大檀树一株,藤萝拥织,上不见日。旁有小穴,亦有群蚁隐聚其间。檀萝之国,岂非此耶?嗟乎!蚁之灵异,犹不可穷,况山藏木伏之大者所变化乎?时生酒徒周弁、田子华并居六合县,不与生过从旬日矣。生遽遣家童疾往候之。周生暴疾已逝,田子华亦寝疾于床。生感南柯之浮虚,悟人世之倏忽,遂栖心道门,绝弃酒色。后三年,岁在丁丑,亦终于家。时年四十七,将符宿契之限矣。

     公佐贞元十八年秋八月,自吴之洛,泊淮浦。偶觌淳于生貌楚,询访遗迹,反复再三,事皆摭实,辄编寻成传,以资好事。虽稽神语怪,事涉非经,而窃位著生,翼将为戒。后之君子,幸以南柯为偶然,无以名位骄于天壤间云。

     前华州参军李肇赞曰:

    贵极禄位,权倾国都,达人视此,蚁聚何殊。

【南柯太守传】【译文】

     东平人淳于棼,在江南一带是个仗义行侠的人。他喜欢喝酒,发脾气,不拘小节。家里积攒了巨大的家产,收养了许多豪侠的门客。他因为精通武艺,曾经在淮南节度使部下当副将,由于酒后撒疯,冒犯了主帅,受了斥责革了官,很不得意。以后,他生活越发放荡,天天饮酒解闷。他家住在广陵郡以东十里的地方,住宅南面有一棵极大的古槐树,枝干又长又密,绿荫沉沉,盖住了好几亩地面。淳于棼天天和他的豪侠朋友在这槐树底下喝酒。

     唐德宗贞元七年九月,有一天,淳于棼因为喝醉了酒,病了。当时两个朋友把他从座位上扶起来,送他回家,躺在客堂东面的廊檐下。两个朋友对他说:"你睡一觉吧,我们在这里喂喂马,洗洗脚,等你好一点了再走。"淳于棼脱下头巾,睡下了,迷迷糊糊地,好象做梦了。他看见有两个穿紫衣的使者,向他跪拜,说:"槐安国国王派小臣来传达命令,邀请您前去。"淳于棼不知怎么就下了床,整整衣服,跟随两个使者走到门口。看见有辆青色的小车,驾着四匹马,车旁边有-匕八个侍从的人。他们把淳于棼扶上马车,车子出了大门,向古槐树的洞口奔过去。

     使者就赶车跑进树洞里。淳于棼心里觉得很奇怪,却又不敢开口问。忽然发现这里的山川、景物、草木、道路,和人世间不一样。马车向前走了几十里,就看见了外城,城墙上还有矮墙。路上,车辆和行人不断来往。在他车子左右护送车子的人,连声吆喝,声音严厉,路上的行人,都争先向两旁退避。又进入大城墙,城楼有两重,红漆的大门,楼上挂着金字匾额,题的是:大槐安国。守门的卫士一见车来,马上赶过来行礼。接着来了个骑马的,传达命令,叫道:"大王顾念驸马远来,路途辛劳,请大人先到东华馆休息!"说完,他就在前面带路,车子继续前行。

     不一会,车到一处敞开着的门口,淳于棼下车进门去。只见屋宇雕梁画柱,非常壮丽,庭院里秀美的树木,珍异的果树,排列着种植在那里。屋子中间,桌椅上铺着绣垫,还有窗帘、帏帐,又陈列了各种食品。他看了心里很高兴。又听见外面高叫:"右丞相到!"他马上下台阶去恭敬地迎接。看见有一个人身穿紫色官服,手执象牙朝板,走上前来。宾主相互致礼。右丞相说:"我王不自量敝国地处偏远,特派使者恭迎君子来此,高攀婚姻。"淳于棼回答说:"棼低贱无能,怎敢有此奢望。"右丞相就邀请淳于棼一同去朝见国王。走了百余步,进入一个朱漆大门。门里手拿矛、戟、斧、钺的武士,夹道列队;文武官员几百人,退在路边。他看见有个平日和他一同喝酒的朋友周弁,也站在迎接的队伍里。他心里暗自高兴,但不敢上前去问话。右丞相引导淳于棼走上大殿,殿旁警卫森严,象是皇帝的宫廷。只见有个人身材高大,相貌端庄,坐在王位上,穿着洁白的绸衣,戴着华丽的帽子。淳于棼战战兢兢,不敢抬头去看。左右的侍从官命令他向国王行礼。国王说:"从前得到你令尊的同意,不嫌弃我这小国,允许让我将二女儿瑶芳,终生侍奉你。"淳于棼只是低头拜谢,不敢回答一句。国王又说:"严现在先回宾馆,以后再行大礼。"并下旨:右丞相伴同淳于棼回宾馆。淳于棼心想,我父亲是驻守边疆的将军,前一时落到敌人手里,死活不知。是不是父亲已和北方敌人讲和了,才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呢?他越想越不明白,找不到根由。

     这一天晚上,行大礼的聘物羔羊、大雁、钱币、绸绢,以及各种仪仗,歌妓乐队,酒宴灯烛,车马礼品等需用的一切,全都备齐。来了一群姑娘,有的叫华阳姑,有的叫青溪姑,有叫上仙子的,有叫下仙子的,来了好几位,每个都带着几十个侍女。她们头戴翠凤冠,身穿金霞衣,满身彩色衣妆,镶嵌黄金的首饰,金光闪闪,叫人睁不开眼。她们东游西逛,笑语喧哗,在屋里进进出出,都争着跟淳于棼开玩笑。她们个个年轻貌美,巧言利舌,淳于棼没法答对。其中有个姑娘对他说:"去年三月初三,我随着灵芝夫人到禅智寺,在天竺院看石延跳《婆罗门舞》。我和姐妹们坐在北窗下的石床上。那天你这个少年郎,也下马来看,你一定要和我们亲近,说了许多玩笑话。我和穷英妹妹还把一块红纱巾打了结挂在竹枝上,你就想不起这件事了?七月十六,我在孝感寺跟着上真子,听契玄法师讲《观音经》。我在讲席下施舍了两只金凤钗,上真子施舍了一只水犀角做的盒子,那时你也在讲席里,到法师那里要来金凤钗和水犀盒,又是赏玩又是赞叹,认为真是珍品,看了很久。又看着我们说:'施舍的宝物和施舍宝物的人,都不是人世间能有的啊!'你还问我姓什么,哪里人,我都没有回答。那时候,你对我一片深情,恋恋不舍,盯住我看着,现在你难道不想到这件事?"淳于棼说:"我把它藏在心底里,哪一天也不忘记!"好多姑娘都说:"想不到今天和你攀了亲戚!"接着,有三个男人,穿戴端庄,上来拜见,说:"奉大王命,来作驸马傧相。"其中有一个人是淳于棼老相识,他指着说:"你不是冯翊郡的田子华?"田子华说:"正是。"淳于棼走上前,拉着他的手,和他说过去交往的情景,说了好久。又问他:"你怎么在这里?"田子华说:"我到处漫游,到这里,得到了右丞相武成侯段公的赏识,因此就住了下来。"淳于棼又问:"周弁也在这里,你可知道?"田子华说:"周弁,他地位高贵着呢,官叙司隶,权势很盛,我几次承他庇护过。"两个又说又笑,很高兴。一会儿,传来了喊声:"请驸马进!"三个人马上取来佩剑、礼服、礼帽,给淳于棼换上了。田子华谓:"想不到今天能目睹你的盛礼,以后你不要忘了我。"这时,几个个美女,吹奏起美妙的乐曲来,乐声清亮婉转,调子凄凉悲怆,不是人世间所能听到。车子前面,有几十个仪仗队员举着巨烛引路,车子左右的仪仗,有装饰着黄金和翡翠的行幕,色彩鲜丽,制作精巧,前后仪仗有几里路长。淳于棼端正地坐在车里,心里恍恍惚惚的,感到局促不安。田子华几次和他说笑,让他不要紧张。刚才见到的那些姑娘们,各自乘坐了凤凰车,都排在车队中间。车子拉进一座大门,门楣上大书:"修仪宫"。姑娘们已经下了车,三三两两站在旁边。司仪官叫淳于棼下马车,跪拜,还前前后后打拱作揖,婚礼仪式,和人世间完全相同。礼成,淳于棼揭开新娘障面的纱巾,看见名叫"金枝公主"的新娘,年约十四五岁,容貌艳美,象天仙一般。接下来喝交杯酒,仪式也很隆重。从此,淳于棼和妻子越过越恩爱,他的地位也一天比一天高贵。他以驸马的身份,出进用的车马,交游的宴席,手下的仆役,各种排场,仅次于国王。

     国王命令淳于棼和许多文武官员带了警卫,到京师西部的灵龟山去打猎。那里峰峦峻秀,河流宽广,林树茂密,各种飞禽走兽,都生活在其中。这一天大家都猎获了许多禽兽,到傍晚满载而归。

     有一天,淳于棼启奏国王说:"不久前臣成婚之日,大王说婚事是臣父同意的。臣父在边防辅佐将领,因为战事失利,陷落胡人军中,和家中断绝音讯已有十七八年。大王既然知道臣父下落,请准臣下前去一次拜望臣父。"国王立即回答:"亲家公官职在身,守卫北疆,我这里一直与他有书函往来。你可写封信去告知一切,不必急急前去。"淳于棼就叫妻子准备了孝敬他父亲的礼物,连同写好的信,一起派人送去。过了几天,回信来到。淳于棼细读了信,所写到的确实是他父亲生平的事迹。信里有好多思念他、教诲他的话,情深意切,象往年写来的信一样。又问起亲戚的存亡,家乡的兴废;再说到相距遥远,音讯阻绝,言辞悲苦哀伤,又不叫儿子去看望他。只说:"到丁丑年,一定能与你会见。"淳于棼捧着书信,哽咽悲泣,无法克制自己的凄苦之情。

     有一天,淳于棼的妻子对他说:"你难道不想做官吗?"淳于棼说:"我放荡惯了,不懂得怎样办理政务。"他妻子说:"你尽管做官好了,我会从旁帮助的。"她就去对国王说了。过了几天,国王对淳于棼说:"我国的南柯郡政务办得不好,原任太守已经罢去,现在想借重你的大才,委屈你担任这个官职,你可以和我女儿同去。"淳于棼恭敬地接受了任命。于是国王下令主管官员准备新太守行装,把黄金、宝玉、绸缎、箱笼,还有男仆、女仆,车子、马匹,排满在大路上,用这些为公主送行。淳于棼年轻时只知仗义行侠,从来不想会大富大贵,现今非常高兴。他向国王上了个奏章,说:

     “臣是将门后代,素来没有真实的才学,现担当这样的重任,一定会败坏朝政;想到所负的职责,心中翻腾不安。今欲广求高明人士,以补我的不足。现任司隶颍川人周弁,为人忠诚磊落、刚正直率,守法无私,具有辅佐的才能;冯翊郡田子华,尚未叙官职,为人清廉谨慎,识时通变,深明政治教化的本源。此二人和臣都有十年交谊,臣深知他们的才能,可以委办政务。请委任周弁为南柯郡司宪,田子华为南柯郡司农。这样可使臣治下有政绩申报,国家法制能系统贯彻。”

     国王就按表准奏,任命了周、田二人,一起派往南柯。

     那天晚上,国王和夫人在京城南部设宴送行。国王对淳于棼说:"南柯是我国的大郡,土地肥沃,人才很多,没有好的政治是难以治理的。现在有周、田两人辅佐,望你努力职守,以符合国家的期望。"夫人嘱咐公主说:"淳于郎性情刚强,喜爱喝酒,加上年少气盛;作妻子的本份,最重要的是温柔顺从。你好好侍奉他,我也就放心了。南柯离这里虽不算远,究竟不能早晚见面,今天要分别,怎么能不流泪啊!"淳于棼和妻子向国王和夫人拜别,上了车,由武士保卫着向南起程,一路上说说笑笑,很高兴。

     几天后到了南柯。郡里的大小官员、和尚道士、父老士绅、乐队、管车的差役、武卫人员、准备好的太守的花车,都争先来迎接。欢迎的人群挤得满满的,钟鼓敲奏声音喧闹,队伍排了十多里长。只见城墙、亭台、楼阁,气象壮丽。进入了大城门,门上也有个大匾额,上面大书:"南柯郡城"。车子开进一座朱漆窗轩的厅堂,两侧排设仪仗,屋宇庄严幽深,那便是太守府了。淳于棼到任之后,考察风土人情,访贫问苦,政务都委托给周、田二人,没多久,郡中治理得很好。从此他做了二十年太守,百姓都得到了教化,到处歌颂他,给他树立功德碑,建造生祠。国王也极器重他,赏赐给他封地,授予他爵位,相当于丞相。周弁和田子华,都因政绩卓著,几次升迁,官阶都比前更高。淳于棼生了五男二女:儿子都靠门荫封官,女儿也和王族子弟结亲。全家荣华富贵,盛极一时,当时没有人能及得上他。

     这年,有个檀萝国来侵犯南柯郡。国王命令淳于棼点将练兵出击。于是淳于棼上表保荐周弁领兵三万,在瑶台城抗击敌人。周弁只凭血气之勇,不重视敌人的力量,交战之后,打了大败仗。周弁丢盔弃甲,单骑潜逃,深夜回城。敌人也收拾了辎重铠甲撤兵回去了。淳于棼就把周弁囚禁,上表向国王请求处分;国王赦免了他们。就在这个月,司宪周弁背上发毒疮,死了。淳于棼的妻子金枝公主害病,十天以后也死了。淳于棼上奏章请求交卸太守职务,护送公主灵柩回京,国王批准,派司农田子华代行南柯太守职。淳于棼痛哭不止,公主灵柩启运,丧事的队伍过路时,男女百姓号哭相送,百姓和官员都摆设酒菜路祭,数不清的人拉住车辕阻拦道路,不忍淳于棼离去。灵车到达京都,国王和夫人穿着素服,在城郊哀哭,等候灵车到来。国王封给女儿谥号为"顺仪公主",重新备了仪仗、灵车上的华盖、乐队,把灵柩葬在京都东十里的盘龙岗上。这个月,已故司宪周弁的儿子周荣信,也护送父柩回京都。

     淳于棼长期在外郡做大官,和京师大员很有交情,豪门贵族,没有一个不和他合得来的。自从交卸南柯太守官职回京居住,进出很自由,和宾客交游,威望和权势一天比一天高,国王心里有点不信任他。这时有人上奏章说:"天象有变异,预示国家将有大祸:京城将要迁移,宗庙将会崩坏,事变由外族挑起,在宫廷之内爆发。"众人议论,都说是淳于棼权势超过本分,要应在他身上。国王就下令削去淳于棼的侍卫人员,禁止他和别人交往,命他住在私宅里,不准外出。淳于棼自认为镇守大郡多年,从来不曾有过失职的地方,现今受到诽谤不实的流言,心里郁郁不乐。国王也知道了他的心情,就对他说:"我们做了二十多年的亲戚,不幸小女夭折,不能和你白头偕老,我心中很是悲痛!"夫人就把外孙留在宫中,亲自抚养。国王又对淳于棼说:"你离家多年,可以短期回本乡一次,看看乡亲本族,外孙留在这里,不必挂念,三年之后,我再派人接你回来。"淳于棼说:"这里就是我的家,叫我回到什么地方去?"国王笑着说:"你是人世间来的,你的家不在这里。"淳于棼听了,迷糊了半天,才醒悟过来,记起了以前来这里的事,就流下眼泪,请求回乡。国王叫左右的人去送他,淳于棼再拜辞别,看见又是他来时的两个紫衣使者跟随着他。

     出宫门之外,看见让他坐的车子很不象样,他平时使唤的手下人、车夫一个也不见,心中十分感叹。上车后,车子走了几里路,出了大城,仍然是当年东来走的道路,山川原野,景色依旧。送他的两个使者,已经没有了来时的威风,淳于棼更加感到不愉快。他问使者:"什么时候可以到广陵郡?"两个使者只管哼哼唱唱,好一会才回答:"快要到了。"

     一会儿,车子驶出一个洞穴,淳于棼看见自己的本乡里巷,全和过去一样,禁不住悲从中来,流下眼泪。车到家门口,两个使者扶他下车,走进门,走上阶沿,看见自己的身子躺在大堂东面的廊檐下。淳于棼又惊又怕,不敢走向前。两个使者就大声呼叫他的姓名几声,淳于棼忽然醒过来了。看见家里的仆人正拿着扫帚打扫庭院,两个朋友正坐在榻边洗脚,斜阳正照在西墙上,杯中剩酒还放在东窗窗台。他做梦的短短时间,在梦里已经过一世了。

     淳于棼感叹不止,就叫两个朋友过来,把梦里的经历全都告诉他们。他们也觉得惊奇。就和他一起走出去,寻到了大槐树下的洞穴。淳于棼指着洞穴说:"这个洞穴就是我梦中闯进去的地方。"两个朋友认为是狐狸精或树妖作怪。他们就叫仆人拿了斧头,砍去树根上的叉枝,除去新生的枝条,查究洞穴里的情况。向旁边挖进去一丈多,发现一个大洞,洞底豁然开朗,可以放得下一张床。上面堆积着泥土,做成了城墙、楼台、宫殿的样子,有数不尽的蚂蚁,聚集在那里。土堆中间有个小台,颜色是朱红的,台上有两个大蚂蚁,白色的翅膀、红色的头,全身长约三寸,周围有几十个大蚂蚁护卫着,别的蚂蚁都不敢走近。这两个大蚁当然就是国王和夫人了。这里也就是槐安国的京都。又挖到一个洞穴:在大槐树向南的树枝四丈多高的地方,通道曲折,中间有块方地,也有土城和小楼,也有一大群蚂蚁集聚在其中,这就是淳于棼治理的南柯郡了。另外有个洞穴,在西边二丈远地方,凹陷象个地窖,形状很怪,里面有只腐烂的乌龟,龟壳大得很,由于积雨浸润,壳上生了一丛丛小草,长得很茂密,草丛覆盖了整个龟壳,这是淳于棼曾经打猎的灵龟山。又找到一个洞穴,往东距离一丈多,老树根弯弯曲曲,象龙蛇一样,中间有个小土堆,有尺把高,这就是淳于棼安葬妻子在盘龙冈的坟墓了。淳于棼回想梦中经历,心中万分感慨,看到发掘所得踪迹,都和梦中相符合,他不忍心让两个朋友去破坏它,立刻吩咐照原样掩盖堵塞好。这天夜里,起了暴风骤雨,天明去看洞穴,全部蚂蚁都不见了,不知迁到哪里去了。梦中有人预言的"国家将有大祸,京都要迁移",此就是应验了。淳于棼又想起檀萝国来侵犯的事,又请两个朋友同去找那地方。发现住宅东去一里有条枯干的山涧,边上有株大檀树,树上缠绕着藤萝,大树把阳光都遮盖住了,树旁有个蚂蚁洞,也有许多蚂蚁聚集在里边。檀萝国,难道不就是这里吗?

     啊,蚂蚁也有这样的灵异,叫人弄不清怎么回事,何况藏在山里伏在树丛里的大禽大兽兴妖作怪的事呢?那时淳于棼的酒友周弁、田子华都住在六合县,和他十多天没有来往了,他立即派仆人去探望他们,才知周弁生急病已死,田子华也病卧在床。淳于棼感到南柯一梦的虚幻,由此懂得了人生一世,也不过是弹指即逝,就信奉道教,戒绰酒色。三年之后,正是丁丑年,他病死在家,终年四十七岁,正好符合梦中父亲信中说过的话。

     作者在贞元十八年秋八月,从吴郡到洛阳,船在淮水边暂时停留,偶然遇见了淳于棼的儿子淳于楚。我向他问起这件事,又同去考查遗址,再三核对,那件事全都是确实的,就写成本篇,给喜爱奇闻的人阅读。这件事虽然涉及神奇怪异,不合常情,但对钻营功名妄想富贵的人,倒可引为儆戒。后世的先生们,希望你们把功名富贵看作偶然的南柯一梦,不要把名位在人们面前夸耀了!

     前华州参军李肇为本文作了四句赞语:

     做官做到高职位,权势压倒京城,通达的人看这些,就只是蚂蚁窠里一场!

【南柯太守传(完)】

【庐江冯媪传】唐 李公佐撰

     《庐江冯媪传》是唐代文言传奇小说,李公佐撰。《太平广记》卷343采入,题《庐江冯媪》。注出《异闻录》(当是《异闻集》之误)。

     《庐江冯媪传》述冯媪夜行投宿,见一妇女携女悲泣。问之,答云姓梁,嫁董江已七年,而董明日将别娶。媪天明辞去,行至桐城乡,果有董江者将行娶妻之礼,其前妻与女儿已经亡故。于是媪方知昨夜投宿之所乃梁氏之墓,所见者为鬼魂。

     故事均颇离奇,而文辞则较为简质。无支祁故事又见于李肇《国史补》,广泛传播民间,宋元以后人著述中多见称引。鲁迅认为吴承恩《西游记》中所写孙悟空神变奋迅之状,亦曾受其影响(《中国小说史略》)。

    李公佐字颛蒙。陇西(今甘肃东南)人。生卒年不详。举进士。宪宗元和年间为江南西道观察使判官。传奇今存《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庐江冯媪传》、《古岳渎经》(一名《李汤》) 4篇。

     《全唐文》录其文 1篇,即《谢小娥传》。又《直斋书录解题》"杂史类"著录《建中河朔记》6卷,今不传。说家。

【庐江冯媪传】【原文】

     冯媪者,庐江里中啬夫之妇,穷寡无子,为乡民贱弃。元和四年,淮楚大歉。媪遂食于舒,途经牧犊墅。暝值风雨,止于桑下。忽见路隅一室,灯烛荧荧。媪因诣求宿。见一女子,年二十余,容服美丽。携三岁儿,倚门悲泣。前,又见老叟与媪,据床而坐。神气惨戚,言语呫嗫!",有若征索财物、追逐之状。见冯媪至,叟媪默然舍去。女久乃止泣,入户备饩食,理床榻,邀媪食息焉。媪问其故。女复泣曰:"此儿父,我之夫也。明日别娶。"媪曰:"向者二老人,何人也,于汝何求,而发怒?"女曰:"我舅姑也。今嗣子别娶,征我筐筥刀尺祭祀旧物,以授新人。我不忍与,是有斯责。"媪曰:"汝前夫何在?"女曰:"我淮阴令梁情女,适董氏七年。有二男一女。男皆随父,女即此也。今前邑中重江,即其人也。江官为丞酂,家累巨产。"发言不胜呜咽。媪不之异;又久困寒饿,得美食甘寝,不复言。女泣至晓。

     媪辞去,行二十里,至桐城县。县东有甲第,张帘帷,具羔雁,人物纷然,云今夕有官家礼事。媪问其郎,即董江也。媪曰:"董有妻,何更娶焉?"邑人曰:"董妻及女亡矣。"媪曰:"昨宵我遇雨,寄宿董妻梁氏舍,何得言亡?"邑人询其处,即董妻墓也。询其二老容貌,即董江之先父母也。董江,本舒州人,里中之人皆得详之。有告董江者,董以妖妄罪之,令部者迫逐媪去。媪言于邑人,邑人皆为感叹。是夕,董竟就婚焉。元和六年夏五月,江淮从事李公佐使至京,回次汉南,与渤海高钺,天水赵攒,河南字文鼎会于传舍。宵话征异,各尽见闻。钺具道其事,公佐为之传。

【庐江冯媪传】【译文】

     冯媪是卢江里中啬夫的媳妇,贫穷守寡没有儿子,被乡民们鄙弃。元和四年,淮楚一带大歉收,媪讨饭到舒,路经牧犊墅,晚上已赶下雨,媪在桑下歇息,忽然看见路边有一个屋子,灯光微弱闪烁,媪于是前往求助住宿。看见一位女子,年龄二十多岁,容貌服饰美丽,携带三岁小孩,靠着门悲伤哭泣。上前又看见一老头和老太婆,靠床而坐,神情凄楚,窃窃私语,好象被索要财物追逼的样子。看见冯媪到来,老头与老太婆默默地离去。女子好久才停止哭泣,进门,准备饭食,整理床铺,邀请冯媪吃饭休息。媪问她原因,女子又哭泣说:"这女儿的父亲,是我的丈夫,明天要另外娶妻。"媪说:"先前那二位老人,是什么人?向你要什么而发怒?"女子说:"是我的公公和婆婆,现在他儿子要别娶妻,要我筐筥刀尺和祭祀用的旧物,把它送给新娘,我不忍心给她,这才有那种指责。"媪说:"你的前夫在哪里?"女子说:"我是淮阳县令梁的女儿,嫁给董民七年,生有二男一女。男孩都跟他父亲,女儿就是这个。现在前边邑中董江,就是那个人。江的官位是酂丞,家里积蓄巨额财产。"说话时不断地哭泣,媪没有怀疑她,又因长久疲劳寒冷饥饿,得到美食而甜美睡着,不再说话。女子哭到天亮。

     媪告辞离去,走了二十里,到达桐城县。县城东边有一座豪门宅第,张挂着帘子和帐幕,备办了羔羊大雁,人物杂乱,说,今天有官家婚礼大事。媪打听新郎是谁,正是董江。媪说:"董有妻子,为什么再娶呢?"邑人说:"董妻和女儿都死了。"媪说:"昨天晚上我遇天下雨,寄住在董妻梁氏的屋里,怎么说她死了?"邑人询问那处所,是董妻的墓地。询问那二位老人的容貌,正是董江的先父母。董江本是舒州人,里中的人,都知悉此事。有人告诉了董江,董以邪说不实之名怪罪她,让部下赶紧把冯媪赶走。媪告诉城邑里的人,城邑里人都为此感叹。这天晚上,董竟然完婚。元和六年,夏天五月,江淮从事李公佐,奉命至京城,回来时住在汉南,与渤海高铖、天水赵攒、河南宇文鼎在旅舍聚会,晚上谈话征求怪异的事,各自尽说见闻,铖详细地述说了这件事,公佐于是写了这篇文章。 

【后记】

     本篇最深刻的意蕴不在作品之内,而在作品之外。李公佐的脱俗弃世心境使他有一点玩世不恭,但是他的潜在人格所表现出的一种鲜为人知的境界却是十分严肃而又令人鼓舞的。他是个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的人,对渺茫无际的宇宙的求索,对人生透彻的看法,使他的识见非凡,便不能不超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世俗心理。他与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格格不入,生活在一种很难在认知上协调的社会环境中。他为一个穷酸的寡妇作传,便是一个十分有力而又有趣的证据。他的对世俗心理的超越也表现于他对当时家庭婚姻关系深刻而形象的透视,用一种对阴间生活的追踪探索的描写,不但更显示了这一社会问题的严重性,而且同时也流露了小说家超越世俗心理过程的艰巨、矛盾的无可奈何的叹息。他既要保持他的自我概念,又要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生存在这样的糟糕透顶的世界中,他就不能不痛苦、苦闷,徘徊、彷徨;用超自然的方式来描写这一至微至贱的平民的某一生活侧面,寄寓自己深沉的感慨,正是这一复杂心理的表现。在整个的形象体系中,我们隐约看到了李公佐的道德人格平等的心理层面。

     中国的正史都是为皇帝、大臣、名流作传;至少也得够上文人墨客、侠士烈妇的标准才能占一席之地。而李公佐似乎故意在世人称为"野史"的传记中写一个最普通妇人。这位寡妇也并没有什么惊人的言行,这正是小说家眼光之最独到的价值。世界万物,循环有序,没有贵贱高下之分,惟有平等是世界光辉的科学真理,是光芒万丈的灯塔,是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照耀着人类走向幸福的未来!这是站在历史高度的哲学反思!这在等级森严、保守落后、愚昧僵化的封建社会里是超越时代的文明的火炬!

【庐江冯媪传(完)】

【谢小娥传】唐 李公佐撰

     《谢小娥传》是唐代传奇小说,收入《太平广记》491卷。李公佐著。略述少妇谢小娥一家在江上行商,不幸遇强人,父、婿罹难。后父之冤魂告知她凶手姓名的隐语。数年后小娥偶遇本文作者为之破释隐语,乃知凶手为申兰、申春。她遂女扮男装,受雇于仇家,最后伺机杀死仇人。

     《谢小娥传》约作于宪宗元和末。谢小娥是豫章(今江西南昌)少妇。她的父亲与丈夫都以经商往来江湖,为盗所杀。她梦见其父与夫用隐语告以凶手姓名,醒后广求智者解答,历年不得。后流浪至上元县,遇李公佐,解其隐语,知凶手二人,名为申兰、申春。谢小娥乃改扮男装,为人作佣工,寻访凶手。至浔阳郡,巧遇申兰,入其家为佣,深见信任。终于伺机杀死申兰,擒申春及其党数十人。复仇后,乃出家为尼。传中写谢小娥报仇,艰苦经营,数年如一,坚忍不拔,沉着勇敢,性格鲜明。此传当时亦广为流传,李复言《续玄怪录》中《尼妙寂》一则即据此写成。《新唐书》又采其事入《列女传》。明代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中《李公佐巧解梦中语 谢小娥智擒船上盗》,亦取材于此。清代王夫之又演为《龙舟会》杂剧。

    李公佐,字颛蒙,唐陇西人。著名传奇作家,小说今存四篇,以《南柯太守传》为最著。《谢小娥传》是唐代传奇小说,收入《太平广记》491卷。

【谢小娥传】【原文】

     小娥姓谢氏,豫章人,估客女也。生八岁丧母,嫁历阳侠士段居贞。居贞负气重义,交游豪俊。小娥父畜巨产,隐名商贾间,常与段婿同舟货,往来江湖。时小娥年十四,始及笄,父与夫俱为盗所杀,尽掠金帛。段之弟兄,谢之生侄,与童仆辈数十悉沉于江。小娥亦伤胸折足,漂流水中,为他船所获。经夕而活。因流转乞食至上元县,依妙果寺尼净悟之室。初父之死也,小娥梦父谓曰:“杀我者,车中猴,门东草。”又数日,复梦其夫谓曰:“杀我者,禾中走,一日夫。”小娥不自解悟,常书此语,广求智者辨之,历年不能得。

     至元和八年春,余罢江西従事,扁舟东下,淹泊建业。登瓦官寺阁,有僧齐物者,重贤好学,与余善,因告余曰:“有孀妇名小娥者,每来寺中,示我十二字谜语,某不能辨。”余遂请齐公书于纸,乃凭槛书空,凝思默虑,坐客未倦,了悟其文。令寺童疾召小娥前至,询访其由。小娥呜咽良久,乃曰:“我父及夫,皆为贼所杀。迩后尝梦父告曰:'杀我者车中猴,门东草。’又梦夫告曰:'杀我者,禾中走,一日夫。’岁久无人悟之。”余曰:“若然者,吾审详矣,杀汝父是申兰,杀汝夫是申春。且'车中猴’,'車’字去上下各一画,是'申’字,又申属猴,故曰'车中猴’;'草’下有'门’,'门’中有'東’,乃'蘭’字也;又'禾中走’,是穿田过,亦是'申’字也。'一日夫’者,'夫’上更一画,下有日,是'春’字也。杀汝父是申兰,杀汝夫是申春,足可明矣。”小娥恸哭再拜,书“申兰、申春”四字于衣中,誓将访杀二贼,以复其冤。娥因问余姓氏官族,垂涕而去。

     尔后小娥便为男子服,佣保于江湖间,岁余,至浔阳郡,见竹户上有纸榜子,云召佣者。小娥乃应召诣门,问其主,乃申兰也。兰引归,娥心愤貌顺,在兰左右,甚见亲爱。金帛出入之数,无不委娥。已二岁余,竟不知娥之女人也。

     先是谢氏之金宝锦绣,衣物器具,悉掠在兰家。小娥每执旧物,未尝不暗泣移时。兰与春,宗昆弟也,时春一家住大江北独树浦,与兰往来密洽。兰与春同去经月,多获财帛而归。每留娥与兰妻兰氏同守家室,酒肉衣服,给娥甚丰。或一日,春携文鲤兼酒诣兰,娥私叹曰:“李君精悟玄鉴,皆符梦言,此乃天启其心,志将就矣。”是夕,兰与春会,群贼毕至,酣饮。暨诸凶既去,春沉醉,卧于内室,兰亦露寝于庭。小娥潜锁春于内,抽佩刀,先断兰首,呼号邻人并至。春擒于内,兰死于外,获赃收货,数至千万。初,兰、春有党数十,暗记其名,悉擒就戮。时浔阳太守张公,善娥节行,为具其事上旌表,乃得免死。时元和十二年夏岁也。

     复父夫之仇毕,归本里,见亲属。里中豪族争求聘,娥誓心不嫁,遂剪发披褐,访道于牛头山,师事大士尼蒋律师。娥志坚行苦,霜春雨薪,不倦筋力。十三年四月,始受具戒于泗州开元寺,竟以小娥为法号,不忘本也。

     其年夏月,余始归长安,途经泗滨,过善义寺,谒大德尼令操。见新戒者数十,净发鲜帔,威仪雍容,列侍师之左右。中有一尼问师曰:“此官岂非洪州李判官二十三郎者乎?”师曰:“然”。曰:“使我获报家仇,得雪冤耻,是判官恩德也”。顾余悲泣。余不之识,询访其由。娥对曰:“某名小娥,顷乞食孀妇也。判官时为辨申兰、申春二贼名字,岂不忆念乎?”余曰:“初不相记,今即悟也。”娥因泣。具写记申兰、申春,复父夫之仇,志愿粗毕,经营终始艰苦之状。小娥又谓余曰:“报判官恩,当有日矣,岂徒然哉。”

     嗟乎!余能辨二盗之姓名,小娥又能竟复父夫之仇冤,神道不昧,昭然可知。小娥厚貌深辞,聪敏端特,炼指跛足,誓求真如。爰自入道,衣无絮帛,斋无盐酪;非律仪禅理,口无所言。后数日,告我归牛头山。扁舟泛淮,云游南国,不复再遇。君子曰:誓志不舍,复父夫之仇,节也;佣保杂处,不知女人,贞也。女子之行,唯贞与节,能终始全之而已,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余备详前事,发明隐文,暗与冥会,符于人心。知善不录,非《春秋》之义也,故作传以旌美之。

【注释】

[l]豫章: 唐郡名,也称洪州,约辑今江西修水,锦水流域和南昌、丰城、进贤等地区,州治在今南昌市。

[2]估客: 贩运商人。

[3]历阳: 唐郡名,也称和州,约辑今安徽和县,含山等地区,州治在今和县。

[4]负气: 讲究气节。

[5]货: 做生意、做买卖。

[6]及笄(jī基): 到了戴簪子的时候。"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为"及笄",这时要举行一种仪式,把披垂的头发梳上去,可以插簪子了,表示已经成年了。

[7]生侄: 徒弟和侄子。

[8]上元县: 又叫"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9]江西: 唐时"江南西道"的简称,今江西省境。

[10]从事; 节度使或采访使手下的判官。

[11]建业: 古地名,今江苏南京市。

[12]瓦官寺: 六朝时梁代所建的名寺,也名升元阁,高二十四丈。

[13]孀妇: 寡妇。

[14]书空: 用手指在空中比划着写字。

[15]了悟: 明白、了解。

[16]迩: 近、不久。

[17]若然: 如果是这样。

[18]车: 古汉字(繁体字)车,上下各去一划为申字。

[19]兰: 草下有个门字,门字中有东字,是古"兰"字,兰的繁体字。

[20]佣保: 雇工,这里作动词用,是做雇工的意思。

[21]浔阳郡: 也称江州,约辖今江西都昌、德安两县以北地区,州治在今九江市。

[22]纸榜子: 纸招帖,大纸片。

[23]委: 托付、委托。

[24]先是: 早一些时候。

[25]宗昆弟: 同族兄弟、堂兄弟。

[26]大江: 长江的别名。

[27]文鲤,鲤鱼。鲤鱼的鳞有黑文。故名。

[28]玄鉴: 神妙的判断。

[29]就: 接近,这里实现愿望。

[30]旌表: 旧社会官府为所谓"忠孝节义"的人们建牌坊、挂匾额,以示表扬,叫做"旌表"。

[31]披褐: 穿粗布衣服。"褐",粗布或粗布衣服。

[32]大士尼; "大士",佛教对菩萨的称号。

[33]将: 连同,和、与。

[34]律师: 古时指精通戒律的和尚为"律师",唐代也以律师作为对道士的尊号。

[35]具戒: 就是"具足戒",佛家名词,意思是具足圆满的戒律。"戒",禁制之义。佛教为了防止教徒为非做歹,订有若干条清规戒律,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这是"五戒",还有十戒、二百五十戒等分别。不同级别的和尚有不同的戒律。

[36]泗洲: 也称临淮郡,

[37]法号; 和尚出家受戒时,由师父给起的名号。

[38]大德尼: "大德"是佛教对佛的称号。"大德尼",是对年高有道、德守戒律的尼姑的尊称。

[39]威仪雍容: 佛教称举止严肃而有规则为"威仪",以行、住、坐、卧为"四威仪"。"雍容",形容有威仪的样子。

[40]判官: 唐代节度,采访等使的属官。

[41]经营: 经历。

[42]昭然: 很显明。

[43]端特: 性情正直而具有杰出的才能。

[44]炼指跛足: 用火烧毁自己的手指来供佛叫做"炼指";"跛足",指有意识地把脚弄残废了:是古时僧尼的苦行之一。

[45]真如: 佛教名词。意思是真体实性而永世不变的真理。"如",如变不变。

[46]律仪禅理: "律仪",指佛教戒律。"禅理",佛教思惟静虑的修行之道。

[47]云游: 和尚到处游历,没有一定的行踪,叫做"云游"。

[48]乱常: 违反伦常。"常","五常"。这里五常指五典,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古人认为这五者人之常行,所以叫做"五常"。

[49]隐文: 犹如说"哑谜"。

[50]《春秋》: 古时五经之一,是孔子根据鲁史写成的一部史书,记载鲁隐公元年起,到鲁哀公十四年止,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事情。古人认为《春秋》每一字句,都含有褒善贬恶的用意,所以这里说:"知善不录,非《春秋》之义。

[51]旌美: 表彰美德。

【谢小娥传】【译文】

     小娥,姓谢,豫章人,她是一个贩运商的女儿。八岁时,死了母亲;后来嫁给了历阳的一个侠士段居贞。居贞勇武而重义气,擅于结交豪侠英杰。小娥的父亲积蓄了巨额财富,在商人中隐姓埋名,常和女婿段氏同船做生意,往来于江湖之上。到小娥十四岁,开始戴簪子的时候,她的父亲和丈夫都被强盗杀害,并且抢走全部金银绸缎。段家兄弟、谢家徒弟和侄子,再加上几十个小仆人都被沉入江中。谢小娥也伤了胸部,折断了脚,漂到水中,后来被别的船救出,几天后才活过来。接着辗转他乡,流浪乞讨来到了上元县,住在沙果寺尼姑庵净悟的房里。起初,父亲死后不久,小娥就梦见父亲对她说:"杀死我的人,是车中猴,门东草。"几天后,又梦见她的丈夫对她说:"杀死我的人是禾中走,一日夫。"小娥自己不能解出其中谜底,便常写下这几句话,广泛寻求博学多才之人为她解释,但一年过去了,竟没有一个人能解出其中真意。

     到了元和八年的春天,我辞去江西从事之职。坐扁舟东下,在建业油舟停留,登游瓦官寺亭阁。这里有个叫齐物的僧人,崇尚贤德喜欢钻研,和我很好、他告诉我说:"有个寡妇名叫谢小娥,曾来寺院,给我看一个十二个字的谜语,我没有解出。"于是我请齐公写在纸上,接着我靠在栏杆上,用手指在空中比划着这几个字,凝思默想。没有多大功夫便领悟了这几句话的意思。于是吩咐寺里的小和尚赶快叫来谢小娥,询问事情的经过。小娥呜呜咽咽地哭了很久,才说:"我父亲和丈夫,都是被盗贼杀害的。之后曾梦见父亲告诉我说:'杀我的人,是车中猴,门东草。'又梦见丈夫对我说:'杀我的人,是禾中走,一日夫。'一年多都无人了解其中之意。"我回答说:"如果是这样,我就知道得很清楚了。杀你父亲的是申兰,杀你丈夫的是申春。"车中猴"是说车字去掉上下各一划就是申字;又因申属猴,所以叫做"草中猴"。而草字下有门字,门字中有东字,这是兰字。又因为禾中走是穿田而过,这也是个申字。"一日夫"是指夫字上面加一划,下面又有个日字,这是春字。这就很清楚了:杀你父亲的是申兰,杀你丈夫的是申春。"小娥听完放声大哭,向我拜了两拜,写下申兰、申春四个字放入怀中,发誓要找到两个凶手并杀了他们,为亲人报仇。谢小娥又询问我的姓名、官职,然后流着泪走了。

     从此以后,谢小娥使女扮男装,到江湖上做雇工。一年后,到了浔阳郡,看见一家竹屋上帖着一张启示,上写:"召雇工"。谢小娥就到门前去应召,一问主人,就是那个申兰。于是申兰把小娥带回家。小娥心中倍加愤恨但表面上却很顺从,在申兰的左右侍候,很受他的宠爱。金银绸缎的进进出出,每次都委派小娥办理。两年多了,竟然不知小娥是个女子。

     从前,谢家的金银财宝、锦帛绸锻、衣物、器具,都被抢来放在兰家,小娥每次拿起旧物,都禁不住偷偷地哭上一阵子。申兰和申春是堂兄弟。当时申春一家住在长江北面的独树浦,与申兰交往密切而融洽。申兰和申春一同出去几个月,每次都抢夺大量财宝绸锻回来。常常留下谢小娥和申兰的妻子兰氏看守家门,不管是吃的穿的都给小娥很多。有一天,申春拿着鲤鱼和酒来到申兰家。谢小娥私下赞叹道:"李先生深切的体会和神妙的判断,都很符合梦中所说的话。这是天意启发了他的心(使他解出谜语),我报仇雪恨的愿望就要实现了。"当天晚上申兰和申春宴请群贼,他们个个开怀豪饮。当各凶贼刚刚离去,申春已经烂醉如泥,躺在内室之中,申兰也在庭院睡着了。小娥潜入房中把申春锁在内室,抽出短刀先砍断申兰的脑袋,然后大声呼喊叫来邻居诸人,逮住了室内的申春,申兰死在外面,抓获盗贼数人,赃物数千万。当初,申兰、申春有同伙几十人,小娥偷偷地把他们的名字记下,都被抓获并砍头。当时浔阳太守张公,很赞赏她的志气和行为,把这些事全部写在了旌表上,才使小娥免去一死。当时是元和十二年夏天。

     为父亲、丈夫复仇之后,回到家乡,拜见亲戚朋友,当地的豪门大户争相向小娥求婚,她都表白自己心迹不嫁。不久则剪掉长发,穿上粗布衣服,到牛头山求道,拜大土尼姑和精通戒律的尼姑为师。谢小娥意志坚定行为辛苦,冒着风霜舂米,顶着雨雪打柴,劳苦操作,毫不倦怠。元和十三年四月,谢小娥在泗州开元寺开始接受足戒,竟然以小娥为自己的法号,意在不忘根本。

     当年夏天,我开始回长安,途中经过泗滨,到善义寺拜见大德尼的时候,看到有几十个新来的拿着戒律的尼姑,她们个个剃光头发,身披袈裟,举止威仪端庄,列队服侍在大师左右。其中有一尼姑问大师道:"这个大官难道不是洪州李判官二十三郎吗?"大师回答说:"是。"然后她说:"使我得以报仇雪恨,为父亲、丈夫雪耻伸冤,是李判官的大恩大德呀。"看看我痛哭起来。我没认出她是谁,询问她到底为什么哭。谢小娥对我说:"我名叫小娥,不久前还是个要饭的寡妇。判官当时为我认出申兰、申春两个盗贼的名字,难道您不记得了?"我说:"开始没想起来,现在已经知道了。"小娥哭着,把她怎样写上申兰、申春的名字,为父夫报仇,志愿基本完成,苦心筹划的艰苦过程都告诉了我。小娥又对我说:"不多久,我当报答您的恩德。"小娥历尽艰辛、报仇雪恨并不是徒劳无功的!

     哎呀!我能辩认出两个盗贼的姓名,小娥竟然又能为父夫报仇伸冤,很明显,这是神灵的启示。小娥容貌忠厚,言语却十分深刻,聪明敏捷,性情正直而具有杰出的才能,炼指跛足,誓求得到永世不变的真理。她自从削发为尼,不穿绸锻之衣,不吃盐酪之食,非佛教戒律禅理不说。几天后,和我告辞回牛头山,荡扁扁舟泛流淮河之上,云游南方,从此我再也没有见到过她。君子道:"抱定志愿.发奋不舍,为父亲、丈夫报仇雪恨,这是"节气";为报仇,做佣工与他人杂居而竟然未被识破女子之身,这是"贞操":女子的行为只有贞和节两者具全才是圣女。象谢小娥这个人的行为,足以告诫那些有背判道德,违反伦常之心的人,足以显示天下贞夫孝妇的气节。"我已经详细讲出了前面的事,创造出几个哑谜,暗中和鬼神托梦所说的话符合,是为了符合民心。知道善事不记下来,不是《春秋》的精神。所以作传以赞扬谢小娥。

【后记】

     《谢小娥传》与一般虚构而成的小说不同,它是一篇实录的人物传记。它的内容大多实有其事。其中写报梦的谜语与详梦一节,可能是故事流传过程中为人们所加插的,藉以增加小说的趣味性。《新唐书》即据本篇,采入《列女传》。《太平广记》收入卷四百六十七。作家以儒家的封建道德礼教为本,又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自然加以表扬小娥的事迹。而小娥的志行一经表扬,流传当世与后世更广。如明代凌蒙初即依此故事演变而写成《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王夫之更依据故事而铺陈创作《龙舟会杂剧》,可见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本篇的内容纪实者多,而作者更参以第一人身的写法,置身于小说中,写自己耳闻目见小娥的志行,更增才加小说的真实感。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是写小娥的刻苦、刚强、机智而勇敢,表扬其为父、夫复仇杀贼后而坚苦卓绝潜修的志行与义烈的精神。文中佛教和儒家思想很浓厚。这也是作者的人生观的反映。尤其是文本作者以儒家的思想为观点,宣扬封建道德、礼教,显然是为封建帝皇与封建制度服务。不过就实事言,小娥却不同于封建社会中的愚孝,和不事二天或终身守寡的 "守节妇人"。她的父亲、丈夫被杀,自己又身受贼伤。当她知道仇贼的姓名后:"书中兰、申春四字于衣中,誓将访杀二赋,以复其冤;"坚决立,急杀贼,于是不辞化妆为男仆,入赋人家服役。而她与强盗相处,男女杂居一家,竟能不为敌人识破其秘密。这不仅表现了她的机智、镇定、慎密,也表现了她的勇敢。尤其她不急于求功,而善于掌握时机,等仇敌二人都醉睡然后下手,擒杀二贼及其党羽--:"小娥潜锁春于内,抽佩刀先断兰首,呼号邻人并至。春于内,兰死于外。"又 "初春、兰有党教十,暗记其名,悉就戮。"作者寥寥几笔就进一步把她的机智、沉着、勇敢等个性与品质描写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小娥这个人物是应该肯定的。只是我们对小娥的赞美,可不像作者那样借题发挥来宣扬因果循环报应的佛教哲理,和封建道德、礼教,而是感觉这个人物的值得敬爱。如果作者能把她擒杀二贼等情节写得细致而深刻,而略去说教部分,那么作品就会显得更动人了。

    小说中头段已述梦中的字谜,二段又再复述谜语一次,未免重赘。这是作者的败笔之点。

【谢小娥传(完)】

【三梦记】唐 白行简撰

     《三梦记》是唐代白行简的一篇传奇小说,记录了三个传奇故事。

     《三梦记》之三梦分系于天后时、元和四年、贞元中,因以元和四年之二梦(即叙元稹于梁州梦乐天游曲江、慈恩事)为最晚,故为该文创作上限。但此文结构十分特别,此三梦情节并不相干而缀于一文,其内在整合之道为彼此因情相属而以梦通之理。中国古代小说结构有缀合一体,自来多以为是长篇小说的结构成例,因缺乏显在主体线索贯串全篇而素获讥评,却实为中国小说结构的民族思维特征的反映。但以缀合体结构一短篇小说之佳例,却当以此文为最先。

     白行简(约776-826),中国唐代文学家。字知退。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白居易之弟。

  元和二年(807)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累迁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又曾任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职。

  着有文集10卷,文辞简易,有其兄风格。辞赋尤称精密,文士皆师法之。白行简以传奇著称。代表作《李娃传》。又名《汧国夫人传》。写荥阳大族郑生热恋长安娼女李娃,屡经波折,几经丧生,终获美好结局(见《太平广记》)。《李娃传》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对李娃、郑生的描写,能恰如其分,人物形象较有个性;对某些具体场景的描绘也颇为细致逼真,表现了唐代传奇创作中写实手法的高度成就。白行简还撰有《三梦记》,三事皆篇幅短小,文辞简质,而情节颇为离奇。《聊斋志异》中《凤阳士人》一篇,即受其影响。《三梦记》的结构在短篇小说发展史上具有突出特点。该文通过一个核心叙事理念将无意义关联的三个叙事断片缀于一体的空间性结构模式,在早期短篇小说结构中极为少见。它的形成,与源于“天人合一”观念的“礼以三为成”的文化传统有潜在关系;又是对古代著作分门纂集体例的移植;并与先秦以来赋体的基本模式有关。后来的唐宋小说对此模式有一定的承袭与变化。

【三梦记】【原文】

     人之梦,异于常者有之:或彼梦有所往而此遇之者;或此有所为而彼梦之者;或两相通梦者。

     天后时,刘幽求为朝邑丞。尝奉使,夜归。未及家十余里,适有佛堂院,路出其侧。闻寺中歌笑欢洽。寺垣短缺,尽得睹其中。刘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馔,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刘初愕然,不测其故久之。且思其不当至此,复不能舍之。又熟视容止言笑,无异。将就察之,寺门闭不得入。刘掷瓦击之,中其罍洗,破迸走散,因忽不见。刘逾垣直入,与从者同视,殿序皆无人,寺扃如故,刘讶益甚,遂驰归。比至其家,妻方寝。闻刘至,乃叙寒暄讫,妻笑曰:"向梦中与数十人游一寺,皆不相识,会食于殿庭。有人自外以瓦砾投之,杯盘狼籍,因而遂觉。"刘亦具陈其见。盖所谓彼梦有所往而此遇之也。

     元和四年,河南元微之为监察御史,奉使剑外。去逾旬,予与仲兄乐天,陇西李杓直同游曲江。诣慈恩佛舍,遍历僧院,淹留移时。日已晚,同诣杓直修行里第,命酒对酬,甚欢畅。兄停杯久之,曰:"微之当达梁矣。"命题一篇于屋壁。

    其词曰:

          春来无计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实二十一日也。十许日,会梁州使适至,获微之书一函,后寄《纪梦诗》一篇,

其词曰:

          梦君兄弟曲江头,也入慈恩院里游。

          属吏唤人排马去,觉来身在古梁州。

     日月与游寺题诗日月率同,盖所谓此有所为而彼梦之者矣。

     贞元中扶风窦质与京兆韦旬同自毫入秦,宿潼关逆旅-。窦梦至华岳祠,见一女巫,黑而长。青裙素襦,迎路拜揖,请为之祝神。窦不获已,遂听之。问其姓,自称赵氏。及觉,具告于韦。明日,至祠下,有巫迎客,容质妆服,皆所梦也。顾谓韦曰:"梦有征也。"乃命从者视囊中,得钱二镮-,与之。巫抚拿大笑,谓同辈曰:"如所梦矣!"韦惊问之,对曰:"昨梦二人从东来,一髯而短者祝醑-,获钱二镮焉。及旦,乃遍述于同辈。今则验矣。"窦因问巫之姓氏。同辈曰:"赵氏。"自始及末,若合符契。盖所谓两相通梦者矣。

     行简曰:《春秋》及子史-,言梦者多,然未有载此三梦者也。世人之梦亦众矣,亦未有此三梦。岂偶然也,抑亦必前定也?予不能知。今备记其事,以存录焉。

     行简云:淮安西市帛肆,有贩粥求利而为之平者,姓张,不得名,家富于财,居光德里,其女,国色也。尝因昼寝,梦至一处,朱门大户,棨戟森然。由门而入,望其中堂,若设燕张乐之为,左右廊皆施帏幄。有紫衣吏引张氏于西廊帏,见少女如张等辈十许人,皆花容绰约,钗钿照耀。既至,促张妆饰,诸女迭助之,理泽傅纷。有顷,自外传呼”侍郎来“。自隙间窥之,见一紫绶大官。张氏之兄,尝为其小吏,识之。乃言曰:“吏部沈公也。”俄又呼曰”尚书来“,未有识者也。逡巡复连呼曰”某来,某来“,皆郎官以上。六七个坐厅前,紫衣吏曰:“可出矣。”群女旋进,金石丝竹,铿鍧震响庭署。酒酣,王并州见张氏而视之,尤属意,谓之曰:“汝习何艺能?”对曰:“未尝学声音。”使与之琴,辞不能。曰:“第操之。”乃抚之而成曲。与之筝亦然,琵琶亦然,皆平生所不习也。王公曰:“恐汝或遗。”乃令口受吟诗:“鬟梳嫽俏学宫妆,独立闲庭纳夜凉。手把玉簪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谓张曰:“且归辞父母,异日复来。”张忽啼寤,手扪衣带谓母曰:“尚书遗诗矣。”索笔录之。母问其故,泣对以所梦,且曰:“殆将死乎。”母怒曰:“汝作魇尔,何以为辞,乃出不祥言如是。”因卧病累日,外亲有持酒肴者,又有将食来者,女曰:“且须膏沐澡瀹。”母听良久,艳妆盛色而至。食毕乃遍拜父母及坐客,曰:“时不留,某今往矣。”因授衾而寝,父母环伺之,俄尔遂卒。会昌二年六月十五日也。 

【三梦记】【译文】

     人的梦,不同寻常的梦有三种:一种是一人的梦在另一人的身上发生了,一种是一人身上发生的事在另一人的梦中得到了应验,第三种是两个人的梦境互通.

     武则天执政时,刘幽求是京城的副手.曾奉命出使,夜里回来,离家还有十几里的地方,在路旁刚巧有座寺院.听到寺中有欢声笑语声.寺院的围墙残破,从缺口处可以看到里面的情景.刘幽求俯身窥视,见十几个男女混杂而坐,桌上杯盘罗列,围成一圈在吃饭饮酒.还见他的妻子也坐在其中谈笑风生.他开始非常吃惊,料想不到她会在这里,并且这么做.他不能原谅,又注目细看那人的仪容举止谈笑,的确是她.刘幽求想接近细观,寺院的大门却锁住了,进不去.他扔瓦片打他们,正好砸在洗手盆里,盆被水花四溅,那些人散开就忽然不见了.刘幽求翻墙进去后,与随从一起查看,却发现大殿和东西厢房都没人,寺庙的大门在外面还锁的好好的,刘幽求更惊异了,急忙赶回家中.

     到家后,见妻子刚睡下.得知他回来了,就和他聊天问寒问暖.妻子笑着说:"刚才梦见我和几十人在一寺院里游玩,那些人我一个都不认识,却坐在大殿里吃饭.这时有人从外面往里扔石头,杯盘狼籍,就醒了."

     刘幽求也把他在路上遇到的情形说了出来.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梦在另一个人身上发生了.

     元和四年,河南人元微之任监察御史,奉命到四川剑阁以南地区任职.去了十多天后,我和二哥乐天、陇西的李杓直一起在曲江游历.来到慈恩寺,在寺庙里参观,停留了很长的时间.到了晚上,又一同到了修行里李杓直的府上,他设酒款待我们,大家喝得十分尽兴.二哥停杯很久,说:"微之应该到梁州了."

     他就在墙壁上题了一首诗,

     诗词是:

          春来无计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那一天是二十一号.过了十几天,有人从梁州来,得到了一封元微之的信,信的最后附了一首《纪梦诗》,

     诗写道:

          梦君兄弟曲江头,也入慈恩院里游。

          属吏唤人排马去,觉来身在古梁州。

     日期和我们游寺题诗是同一个日子.这大概就是一个人身上发生的事在另一个人的梦中得到了应验吧.

     贞元年间,扶风的窦质和京城长官韦旬一起从亳州进入秦地,夜里寄宿在潼关的旅店.窦质晚上梦见自己在华岩祠遇到一个身材高挑、皮肤黝黑的女巫.她身穿白衣黑裙,在路上迎候叩拜作揖,并请求为他祝祷于神灵.窦质不得已,就听之任之,问她的姓名.自称姓赵.等到醒后,窦质把情形告诉了韦旬。

    第二天,他们来到华岩祠,果然有个女巫迎了出来.容貌姿质打扮衣着都和梦里一样.窦质看着韦旬说:"梦应验了啊!"

     就叫下人看看袋中拿了两文钱赏给女巫.女巫拍着手大笑,对同事们说:"你看,和我的梦一样吧!"

     韦旬吃惊问她怎么回事.女巫回答:"昨天我梦见你们二人从东面来,一个满脸胡须身材不高的人祝酒后,给了我两文钱.天亮后,我把梦到的情形告诉了同事,现在都应验了。"

     窦质就问女巫的姓氏,同事们说:"姓赵." 整件事从头到尾,两个梦都一样!这就是两个人的梦境互通吧。

     我说:"从《春秋》到诸子著作及历代史书,记述梦的事情很多,但都没有记载过这三种梦.民间传说中讲梦的也很多,也没有这三种梦.难道是偶然的,或者是前世有定数?我不清楚.现在我把这些事记录下来,以保存吧!"

【后记】

     《三梦记》的结构在短篇小说发展史上具有突出特点。该文通过一个核心叙事理念将无意义关联的三个叙事断片缀于一体的空间性结构模式,在早期短篇小说结构中极为少见。它的形成,与源于"天人合一"观念的"礼以三为成"的文化传统有潜在关系;又是对古代著作分门纂集体例的移植;并与先秦以来赋体的基本模式有关。后来的唐宋小说对此模式有一定的承袭与变化。
白行简;代表作品
         《夫子鼓琴得其人》
        宣父穷玄奥,师襄授素琴。
        稍殊流水引,全辨圣人心。
        慕德声逾感,怀人意自深。
        泠泠传妙手,摵摵振空林。
        促调清风至,操弦白日沈。
        曲终情不尽,千古仰知音。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
          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馀。
          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
          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春从何处来》
        欲识春生处,先从木德来。
        入门潜报柳,度岭暗惊梅。
        透雪寒光散,消冰水镜开。
        晓迎郊骑发,夜逐斗杓回。
        淑气空中变,新声雨后催。
        偏宜资律吕,应是候阳台。
            《归马华山》
        牧野功成后,周王战马闲。
        驱驰休伏皂,饮龁任依山。
        逐日朝仍去,随风暮自还。
        冰生疑陇坂,叶落似榆关。
        躞蹀仙峰下,腾骧渭水湾。

        幸逢时偃武,不复鼓鼙间。

【三梦记(完)】

【长恨传】唐 陈鸿撰

    《长恨传》是篇唐代传奇短篇小说,由陈鸿撰。收录于《太平广记》卷第486卷,鲁迅校辑《唐宋传奇集》也将收入此篇。记述的是关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故事。这幕悲剧不仅牵涉到男女主角,而且关系到江山社稷。可以说,这篇传奇小说是白居易叙事诗《长恨歌》的白话版本。
    他的传奇小说长恨传》﹐作于唐宪宗元和初﹐取材于史事而加以铺张渲染﹐寓有劝戒讽谕之意。当时白居易盩厔县尉﹐陈鸿与王质夫居该县﹐三人同游﹐话及唐玄宗﹑杨贵妃事﹐白居易遂作《长恨歌》﹐而陈鸿为《长恨传》。此传先述开元时杨妃入宫﹑迄天宝末缢死于马嵬坡的始末﹔后写玄宗自还京﹐思念不已﹐方士为之求索贵妃魂魄﹐见之于海上仙山﹐贵妃乃为言天宝十载七夕与玄宗盟誓之事。后段叙述为前此唐人诗文中所未见﹐当是不得之于民间传闻﹔描写也相当细致。篇中对玄宗晚年的纵情声色﹑政治腐败有所暴露﹐即如杨贵妃是玄宗从其子寿王府邸取来一节亦直书不讳。篇末议论﹐则归之于"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此传与《长恨歌》相辅而行﹐流传颇广。北宋时乐史撰长篇传奇《杨太真外传》﹐曾取材于此传。后世演为戏曲者尤多。其中以元代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杂剧及清代洪升《长生殿》传奇最为著名。
    陈鸿,字大亮。生卒年不详。唐贞元二十一年(805)进士﹐登太常第。曾任太常博士﹑虞部员外郎主客郎中等职。长庆元年(821)﹐太和公主远嫁回鹘﹐他曾充赴回鹘婚礼使判官。唐文宗大和三年,官尚书主客郎中。尝自称"少学乎史氏﹐志在编年"(《大统记序》)﹐曾以七年之力﹐撰编年史《大统记》30卷﹐今不传。《全唐文》存其文3篇。
【长恨传】【原文】
    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丞相。稍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先是,元献皇后、武淑妃皆有宠,相次即世;宫中虽良家子千万数,无悦目者。上心忽忽不乐。时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内外命妇,昆耀景从,浴日余波,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淡荡其间。上心油然,恍若有遇,顾左右前后,粉色如土。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既笄矣,鬓发腻理,纤中度,举止闲冶,如汉武帝李夫人。别疏汤泉,诏赐澡莹。既出水,体弱力微,若不任罗绮,光彩焕发,转动照人。上甚悦。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摇,垂金。明年,册为贵妃,半后服用。由是冶其容,敏其词,婉娈万态,以中上意,上益焉。时省风九州,泥金五岳,骊山雪夜,上阳春朝,与上行同辇,止同室,宴专席,寝专房。虽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暨后宫才人、乐府妓女、使天子无顾盼意。自是六宫无复进幸者。非徒殊艳尤态,独能致是;盖才知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焉。叔父昆弟皆列在清贵,爵为通侯,姊妹封国夫人,富埒主室。车服邸第,与大长公主侔,而恩泽势力,则又过之。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故当时谣咏有云:"生女勿悲酸,生男勿欢喜。"又曰:"男不封候女作妃,君看女却为门楣。"其为人心羡慕如此。天宝末,兄国忠盗丞相位,愚弄国柄。及安禄山引兵向阙,以讨杨氏为辞。潼关不守,翠华南幸。出咸阳道,次马嵬,六军徘徊,持戟不进。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错以谢天下。国忠奉牦缨盘水,死于道周。左右之意未快,上问之,当时敢言者,请以贵妃塞天下之怒。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牵而去之。仓皇展转,竟就绝于尺组之下。既而玄宗狩成都,肃宗禅灵武。明年,大凶归元,大驾还都,尊玄宗为太上皇,就养南宫,自南宫迁于西内。时移事去,乐尽悲来。每至春之日、冬之夜,池莲夏开,宫槐秋落,梨园弟子,玉管发音,闻《霓裳羽衣》一声,则天颜不阅。左右欷歔三载一意,其念不衰。求之梦魂,杳杳而不能得。适有道士自蜀来,知上心念杨妃如是,自言有李少君之术。玄宗大喜,命致其神。方士乃竭其术以索之,不至。又能游神驭气,出天界,没地府,以求之,又不见。又旁求四虚上下,东极绝天涯,跨蓬壶,见最高仙山。上多楼阁,西厢下有洞户,东向,窥其门,署曰"玉妃太真院"。方士抽簪扣扉,有双鬟童出应门。方士造次未及言,而双鬟复入。俄有碧衣侍女至,诘其所従来。方士因称唐天子使者,且致其命。碧衣云:"玉妃方寝,请少待之。"于时云海沈沈,洞天日晚,琼户重阖,悄然无声。方士屏息敛足,拱手门下。久之而碧衣延入,且曰:"玉妃出。"俄见一人,冠金莲,披紫绡,佩红玉,曳凤舄,左右侍者七八人,揖方士,问皇帝安否。次问天宝十四载已还事,言讫悯然。指碧衣女,取金钗钿合,各拆其半,授使者曰:"为谢太上皇,谨献是物,寻旧好也。"方士受辞与信,将行,色有不足。玉妃因徵其意,复前跪致词:"乞当时一事,不闻于他人者,验于太上皇。不然,恐钿合金钗,罹新垣平之诈也。"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徐而言曰:"昔天宝十年,侍辇避暑骊山宫,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秦人风俗,夜张锦绣,陈饮食,树花燔香于庭,号为乞巧宫掖间尤尚之。时夜始半,休侍卫于东西厢,独侍上。上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言毕,执手各呜咽。此独君王知之耳。"因自悲曰:"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复于下界,且结后缘。或在天,或在人,决再相见,好合如旧。"因言"太上皇亦不久人间,幸唯自安,无自苦也。"使者还奏太上皇,上心嗟悼久之。余具国史。至宪宗元和元年,周至县尉白居易为歌,以言其事。并前秀才陈鸿作传,冠于歌之前,目为《长恨歌传》。居易歌曰: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不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汉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回登剑阁。
        峨眉山下少行人,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漏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令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殿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名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肩,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遈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空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劈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传】【译文】
    唐玄宗开元年间,天下太平,四海无事。玄宗在位多年,对繁忙的国事产生了厌倦,把朝中的大小事务,都交给了右丞相处理(李林甫)。他深居内宫游乐饮宴,用音乐和美色使自己快乐。先是元献皇后、武淑妃都受过宠幸,她们相继去世后,宫中虽有上千的良家女儿,没一个被他看上眼的,他整天失意而不愉快。
    每年十月,皇帝的车驾都要去华清宫,宫内外有封号的妇女,都打扮得鲜亮光彩,紧随皇帝的车驾。皇帝洗过澡,就赏赐她们在御用温泉中洗浴。春风吹拂着华清池的水,令人舒畅,皇上的内心自然而然地期望能遇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女子。看看前后左右的嫔妃,都是面色如土。
    派高力士到宫外暗地里搜寻美女。在寿王的府第得到了弘农郡杨玄琰的女儿。她已成年,鬟发细润,纤细丰腴正合适,行为举止文雅娇媚,就像汉武帝的李夫人。另外赐她个温泉浴池,让她洗浴。出水后,体弱无力,好像连轻柔的丝绸衣也经受不住,更加光彩焕发,旋转照人,皇上非常喜悦。
    正式觐见皇上那天,奏起了《霓裳羽衣曲》为她引导。定情的那晚,皇上送给她金钗钿盒(镶嵌着珍珠宝石的金钗),用以加深彼此间的感情,又让她头上戴着步摇(金钗上垂着成串的珠玉,走路时就有动感),耳上挂着金耳坠。
    第二年,杨氏就被册封为贵妃,待遇相当于皇后的一半。从此杨贵妃刻意把自己打扮得更加艳丽,谈吐更加敏捷,用柔媚的各种姿态,以迎合皇上的心,皇上更加宠爱她。当时皇上巡视九州各地,粉饰五岳,在骊山上度过雪夜,在上阳宫度过春天的早晨。贵妃与皇上走时同车,住宿同房,饮宴专席,睡觉专房。皇上虽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和后宫的才人、乐府的歌女,她让皇上没有爱慕她们的兴趣。从此六宫中再也没有别人为皇帝侍过寝。这不仅是由于她突出的容貌和妩媚的风姿所至,还因为她聪明、智慧、善于讨好献媚。她能揣摸皇帝的心意并谄媚逢迎他,有无法形容的魅力。
    贵妃的叔父、兄弟都位列高贵显要,爵位是通侯,三个姊妹被分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富贵等同于皇族,车辆、衣服、住宅与大长公主相同(皇帝的姑母),而待遇和权力却远远超过了皇族。杨家人可以自由出入宫廷无人敢问,管辖京城的长官也不敢正眼看他们。所以当时有歌谣唱道:“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
    又说:“男不封侯女作妃,君看女却为门楣(女的也光宗耀祖)。”可见他们被人们羡慕到了何种地步。
    天宝末年,她哥哥杨国忠窃踞了丞相之位,蒙蔽圣上玩弄国家大权。又发生了安禄山兵变,安禄山领兵向京城进发,以讨伐杨氏家族为借口。潼关失守,皇帝南逃。出咸阳,途中驻扎在马嵬坡时,禁卫军徘徊不前,拿着兵器不肯前进。随从的大小官员跪在皇帝车驾前,请求像汉景帝诛杀晁错那样,杀杨国忠以谢天下。杨国忠捧着用毛做成的帽带和水盘向皇帝请罪自刎,被处死在路旁。但部下还不高兴,皇上问他们,当时有敢说话的人,请求杀掉杨贵妃遏止天下人的怨恨。皇上知道难以改变,可又不忍心看见贵妃死,就扯起袖子挡住脸,让人把她拉走。贵妃慌张挣扎,君臣们仓皇出逃,辗转徘徊,最后死在三尺白绫之下。
    不久玄宗皇帝逃到成都,肃宗在宁夏的灵武继承了皇位。第二年,凶徒安禄山被杀死,天下又太平了,玄宗皇帝的车驾回到了京都。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让他到南面的兴庆宫养老,不久又迁到西内太极宫。时光流逝,往事已去,玄宗乐尽悲来。每到春日、冬夜、夏天的莲花盛开、秋天宫中的槐树落叶、看艺人演戏、听乐伎吹奏玉萧,特别是《霓裳羽衣曲》一响,玄宗心中就郁郁寡欢,侍从们也叹息不止。玄宗三年中思念之情没有减少。祈求梦中于杨妃相见,也踪影不见。
    正好有个道士从四川来,知道太上皇心里非常思念杨贵妃,说自己有李少君的招魂法术。玄宗非常高兴,让他寻找贵妃的魂灵。方士使出全部法术来寻找,没找到。又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的寻找,仍没找到。又广泛搜求东西南北四方和天地。东到极远的天边,跨过蓬莱,见一最高的仙山,上面有很多楼阁,西厢房下有个房间与房间相通的门户,朝东,看那门,上写着“玉妃太真院”五个字。道士拔下簪子敲门,有个扎着双鬟的女童出来,道士慌忙得还没开口,那双鬟女童又进去了。一会儿,有个穿青绿衣服的侍女出来,问道士从哪来。道士自称唐朝天子的使者,并传达了玄宗的使命。青绿衣侍女说:“玉妃正睡觉,请稍等片刻。”
    这时候,云雾缭绕,神仙住的地方天色渐暗,美玉做成的门重新关上,寂静无声。道士屏住呼吸,停步不前,两手抱拳站在门口。过了很久,绿衣侍女才带着方士进去,并且说:“玉妃出来了。”只看见一人戴着金莲花头冠,穿着紫色的薄绸衣服,身佩红玉,穿着后妃的花鞋,左右有侍女七八个陪着,她向道士行礼,问:“皇帝好吗?”她又问起天宝十四年以后的事。问完后,一脸哀怜的样子。让青绿衣侍女取来金钗钿盒,各分开一半,交给使者,说:“替我谢谢太上皇,敬献这些东西,是为了让回忆旧时的恩爱。”道士拜受了玉妃的话和信物,将离开时,脸上露出不满足的神色。玉妃再三询问还有什么要求。他走上前跪下说:“请求说出当时别人不知道的一件事,以便让太上皇检验真假;不然的话,恐怕即使有钿合金钗,也会被当作汉文帝时以道术行骗的新垣平(汉时赵人,用望气之术骗人,后被揭穿)一样的骗局。”
    玉妃显出一无所知的样子退后几步站住,若有所思。一会儿,才慢慢地说:“天宝十年,我侍奉皇帝在骊山宫中避暑。那天是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的晚上。秦人的风俗,是在那夜挂起锦绣,摆上饮食、瓜果,在庭院里焚香,称作“乞巧”,宫中更重视这事。当时已到半夜,让侍卫们已在东西厢房中休息,我单独侍奉皇上。皇上靠着我的肩站着,仰望天空感叹牛郎织女的遭遇。我俩秘密地发誓,愿世世代代做夫妻。说完,拉着手各自伤心哭泣。这事只有皇上知道。”玉妃又伤悲地说:“由于这个念头,我不能在此住了,要再回人间,以结今后的缘份。或在天上,或在人间。我俩还会再相见,合好如初。”又说:“太上皇在人间也不长了,希望多保重,不要自寻苦恼。”
    使者回来奏报了太上皇,太上皇心中惊愕悲伤。天天闷闷都不乐。这年夏天四月,在南面的兴庆宫离世。
【后记】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的白居易跟着校书郎尉在盩厔,陈鸿与琅琊的王质夫是同乡,闲暇时一起在仙游寺游览,说到此事,相互感慨万千,王质夫举杯站在白居易面前说:“迎合世俗的事,不是遇见超出世人的才能加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被人遗忘。你诗写的好,善于描写情感。尝试着歌颂他们,怎么样?”
    白居易的《长恨歌》。读懂的人不但被这事所感动,还警告了特别漂亮的女人,是阻塞皇帝视听、祸乱朝廷的祸根,留传给后人。诗写好后,让我作传。世上的人不知道,我不是开元年间人,不知道这事,世人所知道的,都是《玄宗本纪》上的那些事,现在作《长恨歌》以传世。
附:白居易的《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不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汉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回登剑阁。
        峨眉山下少行人,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漏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令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殿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名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肩,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遈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空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劈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的《霓裳羽衣舞歌》七言古诗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间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恹弹吹声逦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
        螾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
        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移领钱塘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
        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栗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只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
        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
        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
        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
        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
        眼前仿佛覩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从魂梦呼召来,似著丹青图写出。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
        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
        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
        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
        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
        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
        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注】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正是一个工整的对句,"舞"对"曲","了"对"终","却"对"长","收翅"对"引声"。

【长恨传(完)】

【东城老父传】唐 陈鸿撰

    《东城老父传 》又名《贾昌传》,收入《太平广记》485卷,文言传奇小说。唐代陈鸿祖著,即陈鸿祖本人。此文描述了唐代斗鸡之风气,反映唐玄宗时代的史实。《东城老父传》故事叙述唐宪宗元和五年,颍川陈鸿祖访九十八岁贾昌。
    陈鸿所撰之《东城老父传》﹐亦作于元和中。传中写开元﹑天宝时贾昌以善斗鸡为玄宗所宠爱。安禄山之乱﹐玄宗幸蜀﹐贾昌扈从不及﹐乃出家为僧。元和中尚在﹐追忆当年盛事﹐不胜今昔沧桑之感。篇中对玄宗的逸乐奢侈有所反映﹔后半部分记贾昌之言﹐将开元时政治社会状况与当前事对比﹐寄托了对于时政的忧虑。
    《东城老父传》在构思和结构上有所创新。全文以编年大事为框架,以"斗鸡小儿"贾昌为历史见证人,通过贾昌一生的盛衰荣辱来反映唐王朝有盛转衰的历史巨变,在构思上别具匠心。在结构上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以叙述为主,是小说的主体部分,也是精华所在。历述贾昌自幼入宫为"神鸡童",深得玄宗喜爱,红极一时。作者引用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鸡童谣》对玄宗生活上的骄奢和政治上的腐败进行讽刺和抨击,指出这是导致天下大乱的祸源。然后叙述安史乱起,贾昌因故未能随玄宗入蜀,隐居终南,不做伪官。长安收复后,他再不能入宫,终于看破红尘,出家为僧。
    后一部分则变换角度,写作者对贾昌的采访,引出老人的一席长谈。通过两个事例作今昔对比,以期说明"理乱之根由",暗含作者对当时政局的隐忧。表达方式也有叙事改为议论为主,虽比较枯燥,但政治和人生哲理的含蕴却很丰富。这种以历史大事编年为框架,结构上又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分别叙事核议论的结构方式,在唐人小说中是很独特的,明显受了韩愈《张中丞传后叙》等纪传散文的影响。另外,小说中的一些细节和场面描写也异常生动传神,如描写贾昌在宫中指挥斗鸡的场面,短短一百来字,再现了一个完整的斗鸡过程,而且斗鸡的情态风神,指挥者的从容威风,皆尽得以展现。当然,唐玄宗的奢侈和皇族的腐败也从这奢华的场面中得以暗暗流露。
    陈鸿,字大亮。生卒年不详。唐贞元二十一年(805)进士﹐登太常第。曾任太常博士﹑虞部员外郎主客郎中等职。长庆元年(821)﹐太和公主远嫁回鹘﹐他曾充赴回鹘婚礼使判官。唐文宗大和三年,官尚书主客郎中。尝自称"少学乎史氏﹐志在编年"(《大统记序》)﹐曾以七年之力﹐撰编年史《大统记》30卷﹐今不传。《全唐文》存其文3篇。
【东城老父传】【原文】
    老父,姓贾名昌,长安宣阳里人。开元元年癸丑生。元和庚寅岁,九十八年矣。视听不衰,言甚安徐,心力不耗,语太平事历历可听。父忠,长九尺,力能倒曳牛,以材宫为中宫幕士。景龙四年,持幕竿随玄宗入大明宫,诛韦氏,奉睿宗朝群后,遂为景云功臣。以长刀备亲卫。诏徒家东云龙门。
    昌生七岁,蹻捷过人,能抟柱乘梁,善应对,解鸟语音。玄宗在藩邸时,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及即位,治鸡坊于两宫间。索长安雄鸡,金毫铁钜高冠昂尾千数,养于鸡坊,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使驯扰教饲。上之好之,民风尤甚。诸王世家,外戚家,贵主家,侯家,倾帑破产市鸡,以偿鸡直。都中男女,以弄鸡为事,贫者弄假鸡。
    帝出游,见昌弄木鸡于云龙门道旁,召入,为鸡坊小儿,衣食右龙武军。三尺童子,入鸡群,如狎群小,壮者,弱者,勇者,怯者,水谷之时,疾病之候,悉能知之。举二鸡,鸡畏而驯,使令如人。护鸡坊中谒者王承恩言于玄宗。召试殿庭,皆中玄宗意。即日为五百小儿长。加之以忠厚谨密,天子甚爱幸之。金帛之赐,日至其家。
    开元十三年,笼鸡三百,从封东岳。父忠死太山下,得子礼奉,尸归葬雍州。县官为葬器丧车,乘传洛阳道。
    十四年三月,衣斗鸡服,会玄宗于温泉。当时天下号为"神鸡童"。时人为之语曰:"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能令金钜期胜负,白罗绣衫随软舆。父死长安千里外,差夫持道挽丧车。"
    昭成皇后之在相王府,诞圣于八月五日。中兴之后,制为千秋节。赐天下民牛酒乐三日,命之曰酺,以为常也。大合乐于宫中,岁或酺于洛。元会与清明节,率皆在骊山。每至是日,万乐具举,六宫毕从。昌冠雕翠金华冠,锦袖绣襦袴,执锋拂道。群鸡叙立于广场,顾眄如神,指挥风生。树毛振翼,砺吻磨距,抑怒待胜,进退有朝,随鞭指低昂,不失昌度。胜负既决,强者前,弱者后,随昌雁行,归于鸡坊。角抵万夫,跳剑寻橦,蹴球踏绳,舞于竿颠者,索气沮色,逡巡不敢入。岂教猱扰龙之徒欤?
    二十三年,玄宗为娶梨园弟子潘大同女,男服佩玉,女服绣懦,皆出御府。昌男至信、至德。
    天宝中,妻潘氏以歌舞重幸于杨贵妃。夫妇席宠四十年,恩泽不渝,岂不敏于伎,谨于心乎?
    上生于乙酉鸡辰,使人朝服斗鸡,兆乱于太平矣。上心不悟。
    十四载,胡羯陷洛,潼关不守。大驾幸成都,奔卫乘舆。夜出便门,马路道阱。伤足,不能进,杖入南山。每进鸡之日,则向西南大哭。禄山往年朝于京师,识昌于横门外。及乱二京,以千金购昌长安、洛阳市。昌变姓名,依于佛舍,除地击钟,施力于佛。洎太上皇归兴庆宫,肃宗受命于别殿,昌还旧里。居室为兵掠,家无遗物。布衣憔悴,不复得入禁门矣。明日,复出长安南门,道见妻儿于招国里,菜色黯焉。儿荷薪,妻负故絮。昌聚哭,决于道。
    遂长逝息长安佛寺,学大师佛旨,大历元年,依资圣寺大德僧运平住东市海池,立陁罗尼石幢。书能纪姓名、读释氏经,亦能了其深义至道,以善心化市井人。建僧房佛舍,植美草甘木。昼把土拥根,汲水灌竹,夜正观于禅室
    建中三年,僧运平人寿尽。服礼毕,奉舍利塔于长安东门外镇国寺东偏,手植松柏百株。构小舍,居于塔下,朝夕焚香洒扫,事师如生。
    顺宗在东宫,舍钱三十万,为昌立大师影堂及斋舍。又立外层,居游民,取佣给。昌因日食粥一杯,浆水一升,卧草席,絮衣。过是,悉归于佛。妻潘氏后亦不知所往。
    贞元中,长子至信衣并州甲,随大司徒燧矣入觐,省昌于长寿里。昌如己不生,绝之使去。次子至德归,贩缯洛阳市,来往长安间,岁以金帛奉昌,皆绝之。遂俱去,不复来。
    元和中,颍川陈鸿祖携友人出春明门,见竹柏森然,香烟闻于道,下马觐昌于塔下。听其言,忘日之暮。宿鸿祖于斋舍,话身之出处,皆有条贯。遂及王制。鸿祖问开元之理乱。昌曰:"老人少时,以斗鸡求媚于上。上倡优畜之,家于外宫,安以知朝廷之事?然有以为吾子言者。老人见黄门侍郎杜暹出为碛西节度,摄御史大夫,始假风宪以威远。见哥舒翰之镇凉州也,下石堡,戍青海城,出白龙,逾葱岭,界铁关,总管河左道,七命始摄御史大夫。见张说之领幽州也,每岁入关,辄长辕挽辐车,辇河间、蓟州庸调缯布,驾连,坌入关门。输于王府,江淮绮縠、巴蜀锦绣、后宫玩好而已。河州敦煌道岁屯田,实边食,余粟转输灵州,漕下黄河,入太原仓,备关中凶年。关中粟米,藏于百姓。天子幸五岳,从官千乘马骑,不食于民。老人岁时伏腊得归休,行都市间,见有卖白衫白叠布。行邻比廛间,有人禳病,法用皂布一匹,持重价不克致,竟以幞头罗代之。近者,专人扶仗出门,阅街衢中,东西南北视之,见白衫者不满百。岂天下之人皆执兵乎?开元十二年,诏三省侍郎有缺,先求曾任刺史者。郎官缺,先求曾任县令者。及老人见四十,三省郎吏,有理刑才名,大者出刺郡,小者镇县。自老人居大道旁,往往有郡太守休马于此,皆惨然,不乐朝廷沙汰使治郡。开元取士,孝弟理人而已。不闻进士、宏词、拔萃之为其得人也。大略如此。"
    因泣下。复言曰:"上皇北臣穹庐,东臣鸡林颡,南臣滇池,西臣昆夷,三岁一来会。朝觐之礼容,临照之恩泽,衣之锦絮,饲之酒食,使展事而去,都中无留外国宾。今北胡与京师杂处,娶妻生子。长安中少年,有胡心矣。吾子视首饰靴服之制,不与向同,得非物妖呼?"
    鸿祖默不敢应而去。
【东城老父传】【译文】
    老人姓贾名昌,是长安宣阳里人,生于唐朝开元元年即癸丑年,到元和庚寅年已九十八岁,他的视力和听力都没衰退,言谈安详从容,思维能力也没减退,谈起太平公主时期的事情清楚又好听。
    贾昌的父亲叫贾忠,身高九尺,力大能拉住向前走的牛,以此能力当官担任皇后住处的卫士。
    景龙四年,贾忠拿着挑帐幕用的长竿跟随唐玄宗进入大明宫,杀了韦氏,拥戴父亲睿宗登上皇位后,就成为景云年间的功臣,被选入长刀队做了皇帝的侍卫。皇帝下令让他把家迁到东云龙门。
    贾昌长到七岁时,矫健敏捷超过一般人,能顺着柱子爬上房梁,他还善于回答问话,能听懂鸟语。玄宗住在藩王府时,喜欢民间清明节斗鸡的游戏。等到做了皇帝后,修建养鸡场在两宫之间,挑选长安的公鸡。长着金黄色长而尖的羽毛,铁一般的爪子,高大的鸡冠翘起的尾巴的大公鸡共有一千多只,养在鸡场里。又从卫队中选出五百位少年,让他们饲养教练它们。皇帝喜欢这种游戏,民间就更加盛行。各位亲王皇族,帝王的母亲和后妃的亲族家、公主家、封侯之家,都倾家荡产地买鸡,或偿还买鸡的钱。京城中的男女老少,都把摆弄鸡作为营生干,贫穷的人家就玩弄假鸡。
    一次,皇帝外出游玩,见贾昌在云龙门外道边玩弄木鸡,把他召入皇宫,当鸡场的驯鸡少年,待遇超过禁军士兵。三尺高的孩子,进入鸡群,就像驯养一群小孩,健壮的、瘦弱的、勇敢的、怯懦的,饮食的时间,疾病的征兆,都能知道。拿起两只鸡,都很畏怯而驯服,像指挥人那样服从。监督鸡场的太监王承恩把情况报告给了玄宗。玄宗把贾昌召来在宫殿台阶前的平地验证,非常合乎皇上的心意,当天就任命他担任五百驯鸡少年的首领。加上贾昌忠厚谨慎周到,天子更宠幸他,金帛之类的赏赐,每天都送到他家。
    开元十三年,宫里用笼子装了三百只鸡,跟着玄宗到东岳泰山去封禅。贾昌的父亲在泰山脚下去世,得到儿子的礼敬,护送遗体回雍州安葬。县官备办了殡葬用品和丧车,乘坐驿车走洛阳大道。
    开元十四年三月,贾昌穿上斗鸡的衣服,在温泉与玄宗相见。当时天下人把他称为"神鸡童"。当时人们为他编的话:"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能令金距期胜负,白罗绣衫随软舆。父死长安千里外,差夫持道挽丧车。"
    昭成皇后在相王府时,唐玄宗出生在八月五日。国家复兴后,把这天定为千秋节,赏给百姓牛和酒,娱乐三天,把这称作"酺",以后成为习惯。在宫中举行大规模的音乐合奏,有时还到洛阳举行聚饮。元宵节和清明节,大都在骊山度过。每到这些日子,各种娱乐活动同时举行,六宫粉黛都跟随着。贾昌头戴雕翠金花的帽子,穿着锦袖绣花的衣服,手拿带刃的兵器,在前清道。雄鸡们依次序排列站在广场上,贾昌往回看眼睛炯炯有神,指挥雷厉风行。雄鸡竖毛振翅,磨嘴蹭爪,抑住怒气等待夺取胜利,进退都符合章法;随着鞭子的指挥时而低头时而昂首,不偏离贾昌的规定。胜负决出后,胜者在前,败者在后,跟随贾昌像大雁飞行一样,回到鸡场。摔跤冠军、耍剑的、爬竿的、踢球的、走绳索的、在竿顶表演的,都垂头丧气,神情沮丧,因顾虑而徘徊不敢上场。难道他是教练猕猴、驯养飞龙的人吗?
    二十三年,玄宗为贾昌娶了歌舞艺人潘大同的女儿作妻子,新郎的衣服佩着玉,新娘穿着绣袄,都出自帝王府库中。贾昌有两个儿子,一个叫至信,一个叫至德。
    天宝年间,贾昌的妻子凭借能歌善舞深受杨贵妃的宠爱。贾昌夫妇得宠四十年,皇恩一直没改变,难道不是他们技艺高超而又谨慎行事吗?
    皇上生在乙酉年属鸡,让人穿朝服斗鸡,祸乱的兆头在太平时期就显露出来了,但皇上却没有省悟。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洛阳被攻陷,潼关也失守,皇帝亲临成都。贾昌奔跑着保护皇帝,夜晚从便门出来,马跌倒在道路中的土坑里。他伤了脚,不能再走了,拄着拐杖进入南山。每到斗鸡的日子,贾昌就面向西南放声痛哭。安禄山当年到京城朝见皇帝时,在横门外认识了贾昌。等到他攻下东西二京后,就在长安洛阳用千金悬赏征求贾昌的下落。贾昌改名换姓,藏匿在佛寺。扫地敲钟,效力于佛。等到太上皇回到兴庆宫,肃宗已在别的殿中受天之命登上皇位,贾昌回归故里。他家被抢掠一空。贾昌穿着粗布衣服,面容憔悴,不能再进皇宫了。第二天,他又出了长安南门,在招国里的路上遇见了妻子和儿子,他们脸色深黑营养不良,儿子背着柴禾,妻子穿着旧棉袄。贾昌和他们抱头痛哭,与他们在路上诀别。
    于是就遁居在长安佛寺,跟随高僧学习佛教教义。大历元年,贾昌随着资圣寺的高僧运平住在东市海池,建造了刻有陀罗尼经咒的石柱。他已能写自己的名字、读佛经,也能明了书中的深刻含义和高妙的道理,并以善心感化世俗之人。建造僧房佛舍,种上美丽的花草和甘甜的树木。白天用土培根,提水浇竹;晚上就在禅室中打坐。
    建中三年,运平和尚仙逝,贾昌服丧礼后,就在长安东门外的镇国寺东边建了一座舍利塔,亲手栽了一百棵松柏树,在塔下建了一个小房子,住在里面,早晚烧香洒水扫地,侍奉师父如同生前。
    顺宗做太子时,施舍三十万钱,替贾昌建造奉祀高僧遗像的厅堂和斋戒的房子。又在外围建了屋子,让流离失所的人居住,收取租费。贾昌每天吃一碗粥,喝一升浆水,睡在草席上,穿的是棉衣。超出这些的,都用来供佛。贾昌的妻子潘氏后来也不知道到何处去了。
    贞元年间,贾昌的长子至信在并州当兵,随着大司徒燧进京朝见皇上,到长奉里探望贾昌,贾昌像不是自己生的,绝断地离他而去。次子至德回来了,在洛阳的市面上贩卖丝织品,来往于洛阳和长安之间,每年都给贾昌送上钱物,他一次也没要。于是两个儿子都走了,再没来过。
    元和年间,颖川的陈鸿祖带一个朋友从春明门,见竹柏繁密,烧香的烟味在路上都能闻到,二人下马拜见贾昌于塔下。听贾昌说话,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贾昌便让鸿祖二人留宿在斋戒的屋中,叙述自身的经历,讲得有条有理,还涉及到朝廷的制度。陈鸿祖询问开元年间治理整顿纷乱的情况,贾昌说:"老夫年青时,以斗鸡讨好皇上,皇上把我当戏子养着,家住在外宫,哪能知道朝廷的事情?然而还有能跟您谈的事情。老夫看见黄门侍郎杜暹出朝担任碛西节度使,并代理御使大夫,开始凭借国家的风纪法度来威名远扬;看见了哥舒翰镇守凉州时,攻下石堡,保卫青海城,从白龙城出发,越过葱岭,使铁门关成为边界,总管河左道,七次任命才代理御史大夫。看见了张说统辖幽州时,每年入关,总是用长辕拉着大车,运送河间、蓟州百姓交纳的丝绸和布匹,车辆连续不断聚集在城门口。运进王府的只有江淮的丝织品、巴蜀的锦绣、供后宫妃嫔们玩赏的奇珍异宝而已。河州敦煌道每年都开荒种地,充实戍边的粮食,多余的小米转运到灵州,再由黄河东运,存入太原的粮库,以备关中的荒年使用。关中的小米,都储藏在百姓家里。皇帝亲临五岳,跟随的官员车队庞大,都不吃百姓的东西。老人在四季时节更换之时都回家休息,走在市场上,常看见有卖便服和棉布的;走到邻居之中,有人祈祷消除疾病,方法是用黑布一匹,如果出重价还买不到,就用男子轻软的丝织头巾代替。近来派专人拄杖出门,走到十字街头,向四下细看,穿便服的不满一百人。难道天下的人都打仗去了吗?开元十二年,皇帝下令: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侍郎有缺额时,先选用曾经担任过刺史的人;郎官缺额时,先选用曾担任过县令的人。到老夫四十岁时,三省官员,都有治理刑狱的才能和声望,官职大的便到州郡去做刺史,官职小的做县令。从老夫住在大道旁边以来,时常看到有州郡长官在此歇脚,都心里悲痛,不高兴朝廷的拣选,让他们去管理州郡里的事。开元年间科举考试,只看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和治理百姓的才能而已,没听说用'进士'、'宏词'、'拔萃'就可以选出人才的。大概就这些。"
    他流下眼泪。又说:“太上皇在位时,北面使游牧民族称臣,东面使鸡林国向我磕头,南面使滇池国称臣,西面使少数民族称臣,三年来朝见一次。朝见时的礼制仪容很讲究,君王的恩德也很优厚,给他们穿上锦絮,供给他们酒饭,让他们办完事在回国,京都不留外国来宾长住。现在胡人和京都的人混居在一起,娶妻生子,长安的少年都有胡人的思想了。您看看首饰靴鞋服装的样式,已跟过去不一样了,这能不算怪异现象吗?”
    鸿祖默然无语,不敢应声就离开了。

【东城老父传(完)】

【开元升平源】唐 吴兢撰

    《开元升平源》,唐代文言传奇小说。共一卷。吴兢撰;一说系陈鸿撰。《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陈鸿《开元升平源》一卷。至顿上命宰臣坐。公跪奏:"臣适奉作弼之诏不谢者欲以十事上献。有不可行臣不敢奉诏。"上曰:"悉数之!朕当量力而行然后定可否。"公曰:"自垂拱已来朝廷以刑法理天下。臣请圣政先仁义可乎"上曰:"朕深心有望于公也。"又曰:"圣朝自丧师青海未有牵复之悔。臣请三数十年不求边功可乎"上曰::“可。”
    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
    唐朝著名史学家,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耿直敢于犯颜直谏,政治上颇有献替,他的直言敢谏,不愧为一代诤臣
    其人博通经史,神龙中,迁右补阙,与韦承庆、崔融等撰《则天实录》。开元中,历修文馆学士,居史职殆三十年。天宝初,为邺郡太守,入为恒王傅。卒年八十馀。是书载的元崇献言十条都是当时重大的政治措施,取得了玄宗的信任,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开元升平源】【原文】
    姚元崇初拒太平得罪,上颇德之。既诛太平,方任元崇以相,进拜同州刺史。张说素不协,命赵彦昭骤弹之,不许。居无何,上将猎于渭滨,密召元崇会于行所。
    初,元崇闻上讲武于骊山,谓所亲曰:“准式,车驾行幸,三百里内刺史合朝觐。元崇必为权臣所挤,若何?”参军李景初进曰:“某有儿母者,其父即教坊长入内。相公倘致厚赂,使期冒法进状,可达。”公然之。辄效。
    燕公说使姜皎入曰:“陛下久卜十河东总管,重难其人。臣有然之。辄效。燕公说使姜皎入曰:“陛下久卜十河东总管,重难其人。臣有所得,何以见赏?”上曰:“谁邪?”如惬,有万金之赐。”乃曰:“冯翊太守姚元崇,文武全材,即其人也。”上曰:“此张说意也。卿罔上,当诛。”皎首服万死。即诏中官追赴行在。
    上方猎于渭滨。公至,拜首。上言:“卿颇知猎乎?”元崇曰:“臣少孤,居广成泽,目不知书,唯以射猎为事。四十年,方遇张憬藏,谓臣当以文学备位将相,无为自弃。尔来折节读书。今虽官位过忝,至于驰射,老而犹能。”于是呼鹰效犬,迟速称旨,上大悦。
    上曰:“朕久不见卿,思有顾问,卿可于宰相行中行!”公行犹后。上纵辔久之,顾曰:“卿行何后?”公曰:“臣官疏贱,不合参宰相行。”上曰:“可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公不谢,上顾讶焉。
    至顿,上命宰臣坐。公跪奏:“臣适奉作弼之诏不谢者,欲以十事上献。有不可行,臣不敢奉诏。”上曰:“悉数之!朕当量力而行,然后定可否。”公曰:“自垂拱已来,朝廷以刑法理天下。臣请圣政先仁义,可乎?”上曰:“朕深心有望于公也。”又曰:“圣朝自丧师青海,未有牵复之悔。臣请三数十年不求边功,可乎?”上曰:“可,”
    又曰:“自太后临朝以来,喉舌之任,或出于阉人之口。臣请中官不预公事,可乎?”上曰:“怀之久矣。”又曰:“自武氏诸亲,猥侵清切权要之地,继以韦庶人、安乐、太平用事,班序荒杂。臣请国亲不任台省官。凡有斜封待阙员外等官,悉请停罢,可乎?”上曰:“朕素志也。”
    又曰:“比来近密佞幸之徒,冒犯宪纲者,皆以宠免。臣请行法,可乎?”上曰:“朕切齿久矣。”又曰:“比因豪家戚里,贡献求媚,延及公卿方镇,亦为之。臣请除租庸,赋税之外,悉杜塞之,可乎?”上曰:“愿行之。”又曰:“太后造福先寺,中宗造圣善寺,上皇造金仙玉真观,皆费钜百万,耗蠹生灵。凡寺观宫殿,臣请止绝建造,可乎?”上曰:“朕每睹之,心即不安,而况敢为者哉!”
    又曰:“先朝亵狎大臣,或亏君臣之敬。臣请陛下接之以礼,可乎?”上曰:“事诚当然。有何不可?”又曰:“自燕钦融、韦月将献直得罪,由是谏臣沮色。臣请凡在臣子,皆得触龙鳞,犯忌讳,可乎?”上曰:“朕非唯能容之,亦能行之。”
    又曰:“吕氏产、禄几危西京,马、邓、阎、梁,亦乱东汉,万古寒心,国朝为什。臣请陛下书之史册,永为殷鉴,作万代法,可乎?”上乃潸然良久曰: “引事真可为刻肌刻骨者也!”公再拜曰:“此诚陛下致仁政之初,是臣千年一遇之日,臣敢当弼谐之地。天下幸甚,天下幸甚!”又再拜,蹈舞称万岁者三。从官千万,皆出涕。
    上曰:“坐!”公坐于燕公之下。燕公让不敢坐。上问。对曰:“元崇是先朝旧臣,合首坐。”公曰:“张说是紫微宫使,今臣是客宰相,不合首坐。”上曰:“可,紫微宫使居首坐!”
【开元升平源】【译文】
    姚元崇当初因为抗拒太平公主而获罪,玄宗皇帝很感激他。等到杀了太平公主后,玄宗拟将任命姚元崇为宰相,先让他担任同州刺史。
    张说素来跟姚元崇不和,叫赵彦昭猛烈弹劾他,但玄宗没有同意。过了不久,玄宗将去渭水边狩猎,密召姚元崇到他出猎时驻扎的地方相见。
    早些时候,姚元崇听说皇上要到骊山演练军队,就跟他的亲信们说:“按照规矩,皇上的车驾出巡,三百里内的刺史都要去朝见。我一定会被当权的大臣排挤,怎么办?”参军李景初献计说:“我的一个侍妾,她父亲是教坊中的人,经常出入皇宫。相公倘若能给丰厚的贿赂,请他冒着触犯法规的危险去为您说情,想必可以达到目的。”姚元崇听从了他的话。很快就收到了效果。这时燕国公张说让姜皎进宫对皇上说:“陛下早就在考虑担任河东总管的人选,能胜任的人太难找了。
    臣想好了一个人,陛下赏赐我什么呢?”玄宗说:“你说的是谁?如真的合适,我赏你一万金。”姜皎就说:“冯翊太守姚元崇,文武全才,他就是最合适的人。”玄宗说:“这无疑是张说的意思。你欺骗皇上,应当处死。”姜皎磕头服罪,称罪该万死。玄宗立即诏令宦官要姚元崇赶到他驻扎的地方来。
    皇上正在渭水边打猎,姚元崇到了那里,叩头拜见。玄宗问:“你懂得打猎吗?”姚元崇说:“臣很小便死了父亲,居住在广成泽,那时一字不识,成天只干些骑射围猎的事。四十岁时,才结识了一个叫张憬藏的人,他说我命中当以文章学识而达到将相的高位,叫我不要自暴自弃。从那以后我就改变志向,发奋读书。现在虽然得到的官位超过了我的才能,但说到骑马射猎,我就是到老也是个能手。”于是姚元崇就呼鹰放犬指挥围猎,迟速缓急都符合玄宗的心意。玄宗非常高兴。
    玄宗说:“我很久没有见到你了,有些事想听听你的意见,你可以到宰相的行列中去,跟他们一道走。”但姚元崇仍然走在后面。玄宗纵马跑了好一阵,回头看见了,就问:“爱卿为什么落在后面?”姚元崇说:“臣官卑位低,不能掺杂到宰相的行列中去。”玄宗说:“那任命你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姚元崇却没有谢恩接受任命,玄宗感到很奇怪。
    来到休息的地方后,玄宗命令宰相和大臣们坐下谈话。姚元崇跪下说:“刚才陛下任命我为宰相,臣没有立即谢恩,是想就十件大事进献我的主张。如果不能实现,臣就不敢接受陛下的任命。”玄宗说:“你一件件地说出来!我当估量实际情况,然后再决定是否可行。”
    姚元崇说:“自武后垂拱年间以来,朝廷都是用刑法治理天下。臣请求陛下治理国家要把仁义放在首位,可以吗?”玄宗说:“这正是我对你深切的期望。”
    姚元崇又说:“我朝自从高宗时兵败青海以来,一直没有接受教训而悔悟。臣请求三十年内不要追求边功,可以吗?”玄宗说:“可以。”
    姚元崇又说:“自从则天太后临朝听政以来,传达朝廷命令的任务常常由宦官担当。臣请求不要让宦官参与国家事务,可以吗?”玄宗说:“我早就打算这样做了。”
    姚元崇又说:“自武氏亲属纷纷窃取朝廷显贵权要的职位以来,相继有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把持朝政,官职排列等级荒杂混乱。臣请求皇亲国戚不要出任御史台及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官员,凡是斜封、待阙、员外等定额外的官职,一律停职罢免,可以吗?”玄宗说:“这是我一向的心愿。”
    姚元崇又说:“近年来与皇帝接近亲密的人,如果触犯法律,都因为受宠而免于查办。臣请求今后依法处治,可以吗?”玄宗说:“我对此早就切齿痛恨了。”
    姚元崇又说:“近来一些豪门贵族和皇亲国戚,常以贡奉珍宝财物讨得皇上的欢心,这种风气已经漫延到公卿大臣和地方长官中间,不少人仿效。臣请求除了正常的租、庸、赋税以外,其他贡奉全部禁止,可以吗?”玄宗说:“我愿这样去做。”
    姚元崇又说:“太后建造福先寺,中宗建造圣善寺,上皇建造金仙观、玉真观,都耗资数百万,糟蹋人力物力。凡是寺观宫殿,臣请求一律停止建造,可以吗?”玄宗说:“我每次看到那些寺观,心中就感到不安,更何况再去建造新的呢?”
    姚元崇又说:“前朝圣上跟大臣一起嬉乐狎戏,往往有损君臣相互敬重之道。臣请求陛下以礼相待做臣子的,可以吗?”玄宗说:“事情就该如此,有什么不可以呢?”
    姚元崇又说:“自从燕钦融、韦月将二人因为进谏直言而获罪,谏官们都不敢说话了。臣请求所有为臣子的,都可以指责圣上的短处,甚至触犯忌讳,可以吗?”玄宗说:“我不仅能容忍进谏者的直言,也能按他的建议去实行。”

    姚元崇又说:“吕产、吕禄等吕后族人,几乎使西汉灭亡;马、邓、阎、梁等外戚,也就乱了东汉朝政。臣请求陛下将武氏、韦氏等外戚作乱的事记录在史书上,永远作为教训,让子孙万代引以为戒,可以吗?”

【开元升平源(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