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若论鸡娃,富豪可比中产癫太多

 开心华之里 2024-05-15 发布于广东
如果有两道选择题放在你面前:

题目一
A:孩子得抑郁症或药物成瘾(比如吸毒、酗酒) 
B:孩子进不了名校
你会选A还是选B?

题目二
A:孩子弄虚作假作弊欺诈  
B:孩子某门功课无法得A(约等于某学期某门课不到90分)
你会选哪个?

作为一个精神正常的家长,会不会觉得,这题出得有毛病吧?还需要选吗,当然是B。

但是,作为全美前1%(年薪38.6万美元以上)甚至前0.01%(年薪150万美元以上)的纽约上东富豪家长可不是这么选的。第一题,他们倾向于选A;第二题,他们毫不犹豫选A,甚至主动帮孩子作弊——比如让家教替孩子做作业,因为,高中三年全A的成绩单,才是进入藤校的基础。

这不是我编的段子,是美国人自己分享的真事,她是哈佛毕业生、心理学博士,在私立学校任职,同时兼职做纽约富豪子女的家教——15年辅导过数千名学生,样本量足够以置信。

这就是格罗斯伯格写的《我在上东区做家教》,足以刷新你对富豪和“鸡娃”的认知。

图片

她接触的纽约富豪家长,大多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和体育,因为这两者都是通往名校的铺路石。无休无止的补习和高强度专业训练,让孩子压力过大,往往会通过电子游戏、尼古丁、酒精、赌博甚至大麻等方式解压,不少孩子更是陷入了严重焦虑和抑郁。

只是,对于目标感极强的富豪家长,只要孩子仍然处于通往藤校的轨道上,这些只是小麻烦可以先应付过去,甚至无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比如,家教发现一位高中男孩吸食大麻成瘾甚至协助朋友交易毒品,她赶紧告诉了孩子父亲,却只是收到对方一个冷冷的“谢谢”,挂断电话拒绝讨论。孩子之后也没受到任何惩罚。

坚定的决心高超的手腕,这是作者对于上东区“鸡娃”富豪的高度总结。

孩子有阅读障碍丝毫不理解阅读材料,也能逼着他们死记硬背记住答案;万一孩子校内考试不及格,就和孩子一起说谎,死缠烂打要求重考。

图片

富豪在手段上无所不用其极,无论智商还是环境,一切都不是障碍,一定要把孩子送到远超他能力之上的学校。

和富人的“鸡娃奇观”相比,中产的育儿观简直过于健康,甚至显得有些“玻璃心”。

经常听到身边有妈妈说,孩子晚于10点半睡觉就会发愁拼命催促,而上东区富豪则允许孩子熬夜学习。为了进名校,即使运动骨折都不在话下,何况只是每晚少睡几个小时。

图片

所以,中产和富豪的最大差距,并不是表面的金钱,而在于决心和手段。中产很难做到富豪那样癫——为了目标不择手段,在所不惜,甚至可以游走在法律边缘,因为觉得自己能凭借财富地位享受特权逃避责任。

1.4MB
图片
(剧照来自奈飞纪录片《买进名校:美国大学舞弊风暴》,真实反映了2019年美国高校史上最大招生舞弊案。下同。)

图片

对待教育也是如此,上东区富豪不会因为孩子学习障碍、酒精成瘾或者不适合运动打消鸡娃的决心,在他们眼里凡事都可运作,一切皆有可能。他们就像游戏里的氪金玩家,孩子就像游戏里的工具人,只要不断充值疯狂鸡娃,最终总能金榜题名。

图片
图片

陪伴孩子不是富豪家长的职责,因为有保姆和司机。学习不好只是家教的问题,不行就换个老师,就是代做作业又何妨——博士毕业生帮助八年级孩子写历史论文,哥伦比亚大学生帮他们写英语作文,哈佛大学家教指导孩子阅读分析文本……

那标准化考试(SAT和ACT,相当于中国的高考)又怎么办?也可以请800美金一小时的机构,让孩子不停刷题掌握应试技巧,极端情况就是找人作弊代考。

图片

如果孩子实在不擅长学习,那就搞搞体育特长,找一门小众运动,早上练晚上练。即使练不出来,也可以通过包装成特长生或者加入获奖队伍来进入名校。

3.5MB
图片

如果上面两条路实在走不通,那只有吐血破费——给学校捐赠。

只是,即使富豪本身就是名校毕业生(legacy),孩子进入名校也远不如几十年前容易。一方面面对大量优秀国际生的竞争,另一方面大学录取需要做到差异化多元化的政治正确——藤校名额每年就这么几个,不可能都给到纽约上东区吧。

所以孩子会承担巨大压力,甚至会为受伤而庆幸,因为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

图片

肯定会有人问,钱都多到足以让孩子躺平了,为啥还要这样疯狂鸡娃?

作者分析了三点原因:

1、比起中产,富人更重视投资回报,在他们眼中凡事都是交易(包括请一堆名校家教)。如果孩子能上藤校,就证明家长的巨大投入产生了效果,否则也是自己的失败。

2、美国富人都重视社交,平时也都在高频社交。孩子进入名校才是炫耀的资本,否则在社交圈就抬不起头来。

3、富裕家庭也担心子女社会地位下滑。中产还有向上的可能,而富豪已经没有上升空间,只能拼命守住自己地位,孩子学历不如自己意味着社会地位下滑。

所以,除了极个别老钱家族,纽约富豪比起中产更为恐惧和焦虑。按作者的原话来说:

在我们如今所处的新镀金时代,最富有的1%——尤其是最富有的0.01%——坐拥前所未有的财富。但那些精英认为必须一刻不停地继续奔跑,否则就会坠落。他们的财富非但没能让他们平静,反而让他们愈发焦虑。

图片

说到底,焦虑其实是上升的动力,越焦虑的人越容易获得成功,因为他们一刻都不允许自己放松,也一刻不允许孩子放松。

只是教育的底层逻辑和社会竞争阶层跃升不同,这样很容易把娃鸡废——不仅身心健康受损,即使进了名校,孩子也容易失去目标陷入虚无或抑郁。

我们一般会以为,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给孩子带来的益处越多,而其实这大多只限于中产。

根据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卢塔尔的研究,社会阶层越靠近顶部,其优势可能会越来越不明显甚至减少。财富往往与高压生活相随相伴,最富有的1%家庭的孩子比其他经济阶层的孩子更有可能吸毒和酗酒。到26岁时候,这些孩子滥用药物的概率是普通孩子的两到三倍。而家长会选择视而不见,因为他们更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

其实孩子真能学到什么他们也并不十分在意,只是关心孩子能否进入名校。

图片

相比较而言,中产才是一个社会的中坚力量和稳定因素,他们的教育理念也更为健康并且能够持续,既不放纵,也不变态。

正如《我在上东区做家教》作者所说,天下父母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希望孩子有更好的前途。不知道那些富豪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前途是自己孩子所需要的吗,这样的孩子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吗?

作为一个普通人,富豪的想法本不是我可以理解的,富豪的行为也不需要我来操心,只是看了这本书,让我想起卢梭的一句话:人生来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名利、地位和学历就像一副金灿灿的枷锁,越往上走就越沉重。家长想让孩子继承“铁王位”的心愿可以理解,然而,被鸡废的娃,还担负得起这样的重量吗?

或许,只是老外不懂中国人的智慧:机关算尽终成空,儿孙自有儿孙福。

花生妈的小纸条

我个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些荒唐,如果真为孩子好,难道不应该是:在保护孩子身心健康前提下,兼顾应试升学和综合素质,让孩子走得更好更远吗?

最近我拜访了北师大文学硕士、央视《朗读者》文学顾问西佐老师,关于孩子阅读教育聊了很久。她的理念就是兼顾素质和应试,让孩子健康成长,这让我极度赞同。

图片


西佐老师的能力也极强,罕见地做到了“6个懂
懂语文 懂文学
懂教育 懂儿童心理
懂课标 懂考试命题

目前在教育行业,能凑齐6个懂的人,真的凤毛麟角。当然也有西佐老师背后语文新课标修订组专家及文学大师队友的支持。

为此我特地把西佐老师请来直播间,大家千万别错过这个机会,动动手指预约西佐老师下周二的直播。像我一样,拿着本本记下新课标的考试命题趋势,语文学习重点变化,如何带着孩子精读名著经典——做好这些,不仅能让孩子获得优秀成绩,更能保证孩子长远健康发展。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今天是母亲节,妈妈们辛苦了!祝母亲节快乐,孩子健康成长!爱你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