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醉乡土』博野县清代科举朱卷

 人文华夏 2024-05-15 发布于河北

 博野千年历史,背后的那些历史和精彩故事,影响着一代代博野人。

我醉乡土带您追寻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其中经典故事,激励博野人奔跑追梦。 

博野县清代科举朱卷

科举制度,又称科举,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末,持续了1300多年。
据不完全统计,保定府博野县明清两代考取文进士共计二十名,其中明代十四名,清代六名。(注:乾隆版《博野县志–选举》共收录明清两代文进士十九名,不包括明隆庆二年戊辰科进士王诏与清同治甲戌科进士傅式芳。另据《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科登科录》记载:马芝秀,书经,生直隶博野人,会试二百五十一名,未殿试。由此断定马芝秀是康熙丙戌科贡士,并非县志所载:马芝秀,康熙丙戌科进士。)文举若干名,流传下来的朱卷却寥寥无几。
(一)
据《同治庚午科顺天乡试同年录》、《同治庚午科大同年齿录》、《大清同治十年辛未科进士题名碑录》、《同治十年辛未科会试同年齿录》、 《大清同治十三年甲戌科进士题名碑录》以及《中华科举库–清进士傅式芳》记载: 
傅式芳,博野县北杨村人。同治九年庚午科顺天府乡试第九十九名举人;同治十年辛未科会试第三十八名贡士,未经殿试;同治十三年甲戌科殿试中三甲第五名进士。(注:无独有偶,明代都御史吴槚,天顺七年癸未科贡士,天顺八年甲申科进士;清代吏部侍郎尹会一,雍正元年癸卯科贡士,雍正二年甲辰科进士)。傅式芳乡试、会试履历及会试朱卷都有存世,其中文章三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另:《赋得移花便得莺》得 “移” 字五言八韵诗一首。
(二)
据民国四年再续修《蒋氏家谱》记载:“先祖润普公乾隆庚子举于乡,时年二十一岁,乃历年既久,朱卷无存,齿录题名更杳不可得,通志局修科名表曾经录送,因不知中式名次竟致遗漏,志局云:曾向吏部行查,是科以后均有档册可据,以前皆脱略不全,无从稽考。兹从家塾读本中检得此篇,系闱中首艺,亟命长儿毓朴录出附之谱末,庶不致有脱失也,士济谨识。”
上面提到的润普公即乾隆庚子科举人蒋汝霖,博野县城东村人,其乡试文章《问管仲》载诸家谱卷八。经考证国家图书馆藏直隶定州深泽县同科举人王锡培乡试朱卷第一篇文章即《问管仲》。
(三)
徐京涛,系博野县南林里康熙四十七年恩贡徐名镛之子,即处士徐恭耳孙。《康熙癸酉科乡试朱卷》收录其文章三篇:《文之以礼》、《可以替天》、《设为庠序》;履历:第一百十八名,徐京涛,直隶保定府博野县廪膳生,诗。另据《博野县志–选举》记载:国朝举人,徐京涛,康熙癸酉科,拣选知县。
八股取士是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才废除。百年风云战火不断,再加上天灾人祸,能流传下来的朱卷八股文章,越显得弥足珍贵。
附:
在这里非常感谢北京市的王博先生,浙江常德市的游世真先生,深泽县的毕金光先生,“故园随语”公众号的陈宝成先生,“退藏楼”公众号的刘子轩先生,博野县的郑文林老师,县委办常务副主任温钊同志、县政协文史委的杨颖隽女士以及城东村亦政堂的蒋岚女士提供的珍贵资料!

附:资料图片

 



供稿人郭鹏,曾用名立蒙,生于1979年8月,博野县岗子上村人,好文史,喜收藏。希望通过博野乡音栏目广交天下藏友,分享收藏乐趣。


本作品经过授权,其它媒体刊物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技术编辑:庞里地  


征稿


我醉乡土

深入挖掘博野历史,传播乡土文化。博野数千年往事钩沉、无数古今名人、妖娆的民间传奇、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尽在“我醉乡土”逐一展现。

投稿须知:

1. 请勿一稿多投,已在其他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来投。作品要求原创,不存在抄袭或者盗用他人作品情况,杜绝任何侵权行为。

2.作品严禁内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有抵触之处。要求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向上,质量上乘。对不符合要求的作品将不予采用,来稿不退。

3.来稿请注明以真实姓名或笔名发表,如实名发表,作者可提供120字内个人简介及生活照一张。来稿如一周内未收到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

4.邮箱投稿请在主题处采用“我醉乡土”加“作品名称”格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