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展出一位宰相的书法,独领风骚300年,单凭这幅字,他就已超越赵孟頫!

 墨品书法网 2024-05-15 发布于北京

出一件好书法,各种要素缺一不可,要有着深厚的功力、丰富的笔法、广博的文化修养和饱满的创作状态,字内功与字外功缺一不可。现代人写字比不上古代人,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笔法的缺失,所以尺度再大的作品,用笔也依然单调。

从东晋至当代,笔法的继承呈现出衰败景象,只有极少部分的人能够得其精髓。学界认为,元代以后大书法家们的字,更适合初学者入门,原因是他们既继承了古人笔法,又兼顾书写性、实用性,非常便于上手。

而清代有一位书法家,集晋唐宋元明千余年书法精华,堪称“行书集大成者”,此人就是梁诗正。梁诗正,字养仲,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于钱塘,祖孙三代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

他于雍正八年(1730年)中探花,因书艺绝伦被乾隆重用,平步青云,不仅历任各部尚书,还担任过帝师、大学士并入军机处,成了当朝宰相。乾隆朝是清代书法家数量最多的时期,而梁诗正又是诸家之首

他不仅是唯一一位乾隆钦定的代笔人,还享受着皇帝为他亲自铺纸的待遇,历朝历代的书法家,他还是头一位获此荣宠者。清内府中最珍贵的书画真迹上,都有梁诗正的跋文,如《富春山居图》《快雪时晴帖》和仇英的《清明上河图》等。

其中跋仇英《清明上河图》是梁氏字数最多、水平最高的行书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论用笔精妙、气韵华贵,堪称“300年来最美”已经不输赵孟頫了

此作也被称作《骆宾王帝京篇》,全卷纵34厘米、横109厘米,共44行、649字,内容由乾隆所写,这也是梁诗正为皇帝代笔之作,通篇一丝不苟、妍美而不柔媚,文与书双绝。梁诗正行书取法于“二王”、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人,并将“唯美书风”发挥到了极致

此作露锋起笔,笔尖落纸轻盈,再按压、衄搓、调锋、绞转,动作丰富,变化多端。中锋行笔,兼用侧锋增加灵巧,笔画遒劲有力、婀娜多姿,牵丝引带、衔接到位。《骆宾王帝京篇》结字攲正交杂、平斜搭配,左右结构高低错落,上下部分松紧得宜,重心稳定又静中有动。既有《圣教序》内擫处理,又有赵、董之圆熟。

纵观全帖,笔画、结构、章法、墨法严谨细腻,富有变化,笔笔有来处,字字见水平,美而不俗、严而不板,随便一个字,都够我们学习一辈子。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超高清12色微喷复制,笔画细节与真迹毫无差别连最细微的起笔、收笔和飞白处都还原到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