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类丨浅析味精这档传统“大生意”

 调料家 2024-05-15 发布于四川

在各层面上,味精未来还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作为健康调味品的味精,其品类发展历程可谓是跌宕起伏。

原本可以B、C端齐头并进的,结果在谣言中伤之下,味精在C端消费场景的待遇可谓是一落千丈,时至今日,也有很多消费者对味精抱以排斥态度。

谣言止于智者,随着国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的同步提升,味精也在逐渐被更公平的看待。但在家庭消费场景中,味精的市场一旦错过就不在。


今天就目前味精行业的主要企业业绩表现,来简单剖析下味精这档生意。

从上游说起

公开资料显示,味精(谷氨酸钠)由日本人发现,并据此成立了一家驰名至今的企业——味之素。而中国人生产味精,要比日本晚十几年。

彼时,天厨味精厂(后并入上海冠生园天厨调味品有限公司)生产了国内第一袋味精,品牌名叫“佛手”,“佛手味精”也成为中国自己制造味精的开始。

味精99.9%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主要是从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中,通过微生物发酵提取而来,在生产过程中会用到煤炭等。所以,在味精的上游,主要就包含玉米、小麦以及煤炭等大宗商品

大趋势上来看,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也影响着味精的价格波动。

从原材料方面说,据国内最大的味精生产企业阜丰集团引援的媒体数据显示,由于需求不振,中国2023年玉米价格表现较弱,由年初的2938元/吨下跌至年底的2566元/吨,全年每吨下跌372元,跌幅达12.7%。


主要原材料的价格走低,也给整个产业带来成本下行。

据卓创信息的数据,2023年味精最高及最低价格分别为9580元/吨及8570元/吨。而在2022年,分别为10300元/吨和8900元/吨,最大波动幅度达1400元/吨。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全年味精均价9685.4元/吨,比上年同期上涨7.7%。

而更能体现味精市场表现的,主要还是消费需求的强弱,这也是决定味精品类价格走向的关键。而2023年的价格走低,也导致味精主要企业的业绩和盈利能力遭受考验。

产业端现状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味精生产国和消费国,阜丰集团、梅花生物和宁夏伊品生物是目前最大的三家企业,其中,宁夏伊品生物并入星湖科技之后,三大企业齐聚资本市场,也为业界了解行业竞争带来了更多可参阅信息。

作为国内最大的味精生产企业,阜丰集团2023年食品添加剂分部的收入较2022增加1.5%至约134.95亿元;毛利较2022年减少16.5%至约21.66亿元。对于该业务收入的增加,阜丰集团表示主要系味精的收入贡献稳定以及淀粉甜味剂的收入贡献增加所致,而淀粉甜味剂收入增加是由于年内需求增加。对于毛利下降,主要是味精毛利贡献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阜丰集团年内食品添加剂分布的毛利率为16.0%,较2022年减少3.5个百分点。

其中,阜丰集团2023年的味精收入为103.38亿元,平均售价每吨约为人民币8006元,较2022年减少约6.9%。2023年,阜丰集团的味精销量约为1291309吨,较2022年增加约3.0%。

阜丰集团在财报中表示,尽管味精的平均售价有所下降,我们在年内的市场份额仍然有所增加

而紧随阜丰集团后面的梅花生物,包括味精在内的食品味觉性状优化产品(谷氨酸、谷氨酸钠、呈味核苷酸二钠、肌苷酸二钠、食品级黄原胶、海藻糖、纳他霉素等)实现营收98.32亿元,同比下降2.64%,毛利率增加1.25个百分点至22.93%。其中,以谷氨酸钠(味精)、核苷酸味主的鲜味剂实现营业收入87.5亿元。


梅花生物2023年食品味觉性状优化产品的销售量为1046713吨,同比增长1.41%。梅花生物同样在财报中提及,报告期公司主产品味精、苏氨酸、赖氨酸及其他饲料产品等价格下降,毛利及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均下降

作为行业第三的星湖科技,2023年其食品添加剂实现营收48.72亿元,同比增长2.6%,但毛利率减少1.16个百分点至13.43%。星湖科技在财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味精销量增加使得收入同比增加,但产品销售价格下滑,导致毛利率同比降低。


而作为星湖科技从事味精业务的主要子公司,宁夏伊品生物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60.64亿元,占星湖科技2023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2.46%;实现净利润7.62亿元,占星湖科技2023年净利润的比例为111.20%。换而言之,除了伊品生物之外,星湖科技的其他业务板块或子公司仍处在亏损状态。

不过,三家企业中,阜丰集团和梅花生物都提到了新产能的释放。其中,阜丰集团表示,味精新产能进入试运行,今年新增产能将进一步优化公司的成本优势,巩固其在味精市场的领导地位。而梅花生物则表示,2024年公司将持续扩大生产规模,按计划建成通辽基地味精项目……

至此不难看出,三大龙头企业的味精业务整体还是稳中有升,但是从盈利能力方面来看,受制于味精价格的走低,导致公司该业务的盈利能力下降。

消费端的新挑战

据阜丰集团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味精保持其淡季,价格形成下降轨道。本年度下半年,在头部企业的挺价看涨心态影响下,下游市场拿货和备货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加上暑期旅游消费的带动以及金九银十节假日的备货期,使得餐饮、堂食等线下消费场景的味精消耗量逐步回升,进一步推动了味精行业的消费增长,随着消费量增加本年度第三季度味精价格连续攀升。本年度第四季度供应正常,但下游市场需求跟进不足,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价格再度回落,十二月底,价格降至年度最低点

而星湖科技在财报中提及,在味精的需求方面,过去五年食品工业对味精的消费量有所增加,占整个味精市场销量约七成,其中酱油和鸡精是工业消费的两大主力。在餐饮和家居消费中,味精的使用量略有增加,占整个味精市场销量的约三成

但是,无论从工业消费还是餐饮和家居消费,味精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以酱油为例,在整个品类健康化升级过程中,0添加成为了主要抓手,其中就包含部分“0添加味精”的产品。而在酱油品类中,除了用味精(谷氨酸钠)来提升产品的鲜度之外,酵母抽提物也是各家酱油企业选择的另一重要材料。在被抛弃和被替代的双重压力下,味精在酱油产业中的受重用程度正在慢慢降低。

鸡精作为一个行业集中度较高的品类,越来越多消费者意识到鸡精的健康属性其实还不如味精,再叠加上越来越多的鲜味调味品冲击着传统鸡精的消费场景,这也导致进入品类成熟期的鸡精即将迎来增长瓶颈,这也无形中给味精的需求带来压力

而在餐饮和家居消费中,味精的使用场景同样遭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挤压。

在餐饮连锁化浪潮中,餐饮终端越来越追求降本增效,作为基础调味之一的味精,显然难堪重用;家庭消费端同样如此,并且,相比餐饮端,家庭端仍然面临谣言的“遗害”,不少家庭对味精消费的需求并不高。

种种迹象都在倒逼味精回到工业原料中去,因此,对于整个味精产业而言,如何掌握好B端消费和C端消费之间的平衡,对企业未来发展变得越来越关键。

·END·

作者:矛石
编辑:川林
设计:凌希
审核:予怀
商务合作:杨女士
电话/微信:13540011733
声明:本文根据企业财报、公告及公开信息整理,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行业交流,不作投资建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