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电影《妖猫传》中的安禄山 说到唐朝的历史,安史之乱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安史之乱前是让后人向往的大唐盛世,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皇帝一个比一个过得憋屈。而安史之乱的挑起人安禄山则成了后人口中典型恶人。由于其标志性的肥胖,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史上恶人恐怕唯有汉末的董卓了。 但是也有细心的人发现一个问题,安禄山在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十一月从范阳起兵造反,占据洛阳,称大燕皇帝。其实起兵后不久他的眼睛就开始看不清楚东西,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脾气也变得恶劣,公元757年(至德二年)正月就被刺杀。有人就问了,这么差的身体值得造反吗? 回答这个问题,只能说安禄山造反的时间与身体的关系远不如与时机的关系重要,所以时机到了,就算再老再病也要发动。而安禄山的崛起和叛乱的时间节点与李林甫和杨国忠有密切关联。 ![]() 1、天宝六年(747)唐玄宗始任用安禄山 唐朝建立初期,镇守边境一般任用皇帝信任的名臣为将,而且任期不长,立下大功后往往可以升迁至宰相。当时,少数民族将领就算能力很强,但皇帝不会让他们独当一面,还是要派遣大臣牵制他们。 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因为皇帝有开疆拓土的志向,所以开启了镇守某处边境的将领在任十多年的习惯。在一地就任年头长了,就会像大树一样在当地生根,形成属于自己的势力。此外,李林甫担任宰相后,为了阻塞守边将领入朝为相的通道,忽悠唐玄宗任用胡人担任镇将。因为胡人将领没有文化,不具备担任宰相的能力。 所以说,安禄山作为胡人,之所以能在东北边疆形成庞大的实力,多亏了唐玄宗的野心和李林甫的一己私欲,从而对于任用边将策略的改变。 此外,还有一个叠加因素就是高力士。唐朝前期,宦官地位不高,直到唐玄宗信任高力士,开了唐朝宦官对朝政有巨大影响力的先河。高力士一介宦官,竟然官至骠骑大将军,连太子和诸王公都对他敬畏有加。李林甫、安禄山这些高情商的人精,通过讨好高力士得以升官。 此后,安禄山步步高升,天宝七年六月得铁券;天宝九年五月封东平郡王,是第一个以将帅封王者;天宝九年十月,安禄山入长安,唐玄宗专门给他在长安盖宅子,杨国忠兄弟姊妹亲自迎接,杨贵妃认他做儿子;天宝十年,安禄山兼领平卢、范阳、河东三节度使。 2、李林甫任宰相期间,安禄山不敢造反,但开始琢磨造反 自从安禄山得到唐玄宗超乎寻常的宠信后,杨国忠对待安禄山的态度是巴结,而李林甫对待安禄山的态度是藐视,并且对他进行PUA。因此,安禄山对包括杨国忠在内的其他大臣都很瞧不起,唯独对李林甫心存畏惧。因此,在李林甫在世期间,安禄山的野心被压制,他不敢造反。 但是,在此期间,安禄山开始起了造反的心思,并且偷偷豢养了一支名为“曳落河”的精锐私兵。野心的来源有三个:一个是他曾经为了讨好唐玄宗而不拜太子,事后他意识到唐玄宗已老,太子会是下一任皇帝,但轻视太子的错已经无法挽回;其二是他从边疆进入长安时,发现中原地区武备松弛,认为在武力方面有必胜的把握;其三就是身边人的蛊惑,但凡起事都不是一个人的野心,起事成功儿子能当太子,左膀右臂能成为开国功臣,众多的野心聚集起来,才会冒险起事。 ![]() 3、天宝十二年(753)杨国忠任宰相,安禄山与杨国忠博弈 李林甫在世时,杨国忠和安禄山都不敢动。但在李林甫去世后,杨国忠和安禄山联手,用诬陷的方式挖掉李家根基。此后,杨国忠与安禄山成为竞争对手,安禄山瞧不起杨国忠。 两人都想当刀俎,都不想当鱼肉。安禄山确实在背后搞笑动作,杨国忠就在唐玄宗面前多次说安禄山有造反之心。他又利用安禄山与哥舒翰之间的矛盾,故意提拔哥舒翰,而排挤安禄山。 此时,安禄山确实有造反的心思,但并没有下定决心。与安禄山有矛盾的是杨国忠,而非唐玄宗。唐玄宗尽力厚待安禄山,就是为了拉拢他,安禄山是有感恩之心的,而唐玄宗也信任安禄山。 虽然唐玄宗不信安禄山会造反,至少在自己当皇帝期间不会。而杨国忠和太子为了自己的目的,总是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必定造反。杨国忠甚至建议唐玄宗再召安禄山入长安,如果安禄山不肯来,就证明他必定要反。但是杨国忠的算盘打错了,安禄山这时确实没打算起兵,接到圣旨立刻到长安。虽然有太子推波助澜,但在这次博弈中,安禄山依然胜了杨国忠一局。 这次进长安成了一个转折点。前面说过,唐朝前期有边将立功可以入朝任宰相的惯例,李林甫为了把持相位而断了这条路。这时,唐玄宗提出要任命安禄山为宰相,但被杨国忠成功阻止,杨国忠扳回一局。 安禄山没有当上宰相,对杨国忠的怨恨又加深一重,但他成功申请到任命将军的权力,任命了五百多名将军和两千多名中郎将。事情演变到这里,很明显的是安禄山不反唐玄宗,但不得不反杨国忠。因为杨国忠不打算给他活路。面对安禄山,唐玄宗是极力安抚拉拢,而杨国忠则是极力排挤。 非常明显唐玄宗与杨国忠是不站在同一立场上的,唐玄宗为了国家安稳而安抚安禄山,但对于杨国忠来说只有安禄山造反,才能证实他的推测,并且除掉这个潜在的政敌。第二年六月,安禄山的儿子安庆宗要在长安迎娶荣义郡主,与上一次第一时间进长安不同,此时他称病推辞。唐玄宗的信心也开始动摇。 4、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 安禄山的确有野心,他对唐朝从来都没有什么忠心,他只想要从掌权者唐玄宗那里得到越来越多的利益。在他的如意算盘里,先在唐朝逐渐爬到最高位,如果上面有唐玄宗、李林甫这样的人,对他恩威并施,在安稳的富贵和铤而走险之间,他一定会保持安稳。 所以他的初期计划是先积蓄力量,等到唐玄宗去世,太子继位后再起兵。但是由于杨国忠的不断刺激,促成了安禄山提前造反。 可以看到,安禄山起兵的时间点,不是又他的身体状况决定的,而是又政治形式的发展而决定的。并且每一个造反者的背后还有一群等待从中获利的跟班,这一点可以参考后代的袁大总统。促成袁世凯称帝的主要力量就是等着当太子的儿子,而袁世凯称帝后三个月退位,不久就去世。 可见,形式比人强,背后都有一只当事人不可控的大手。有目标有野心有准备的人可以顺势而为往上走,也有可能被形势逼迫得走歪了路。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卷二一六、卷二一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