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什么关系?

 博学书馆08 2024-05-15 发布于福建

在2021年6月10日,中国的立法机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其第29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一项重要修正。这次修订不仅强化了现有法律框架,而且引入了一个创新的概念:双重预防机制。

图片

具体来说,法律的第四条被更新,要求所有生产经营单位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并且必须建立一个全面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这意味着企业不仅要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还要对这些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并定期进行隐患排查,确保所有安全隐患得到及时处理。

在第二十一条中,法律明确指出,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负有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职责。他们必须组织建立并有效执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同时也要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及时消除任何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

第四十一条进一步强调了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的必要性,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的安全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及时发现并消除任何事故隐患。

这些修订条款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在安全生产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双重预防机制的长期执行不仅是法律的要求,更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它要求企业以更加严谨、规范和科学的方法来管理风险,排除隐患,从而确保安全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这对于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确保员工安全以及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双重预防机制?

在安全生产领域,双重预防机制的概念已被明确提出,并在安委办〔2016〕3号文和安委办〔2016〕11号文中得到强调。这一机制包括两个核心组成部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图片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一种系统性的风险管理方法,涉及到危险源的识别、风险的评估和分级以及风险的管控。这个过程要求我们识别出潜在的危险物质和能量,评估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并全面检查现有的风险管控措施是否有效。基于风险评估标准,对风险点进行评级,然后由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实施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风险点的安全。

隐患排查治理则是对已经实施的风险管控措施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管理,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隐患。这一过程确保了风险点的管控措施能够持续有效地运行。

所谓的“双重预防”机制,指的是两层次的预防措施:首先是通过有效的风险管控,防止风险控制措施本身出现隐患,这是第一层预防;其次是对于风险控制措施中出现的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以预防事故的发生,这是第二层预防。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并列或顺序关系,而是一种包含和互补的关系。隐患排查治理是风险分级管控的一部分,是对风险管控措施的一种深入检查和完善。

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应急〔2019〕78号)中的定义,隐患是指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存在的缺陷或缺失,这些缺陷或缺失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及时识别和消除这些隐患,确保风险管控措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是实现风险管控的关键。

双重预防机制是一种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它通过三个互相关联的步骤来【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图片

【风险识别】:这是双重预防机制的首要步骤。在这一阶段,关键任务是明确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源,包括各种危险物质和能量。这些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需要被准确地识别出来。此外,还需分析这些危险源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和后果。

【风险评估与分级】:继识别之后,下一步是对已识别的风险点进行深入的评估。这一过程涉及使用既定的风险评估标准来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预期的严重性。基于这些评估,风险点将被分级,以便优先处理那些最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风险。

【风险管控】最后一个步骤是风险的管控。这一过程的目标是将识别和评估出的风险限制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这包括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此外,还需要定期监控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双重预防机制的“评价分级”阶段,不仅涉及对风险点的识别,还包括了一项关键的隐患排查工作。这一工作的核心是对现行风险管控措施进行彻底的审查,确保所有措施都已到位且运行良好。如果发现任何措施不全或存在缺陷,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潜在的隐患,可能会导致较大甚至重大的风险,从而影响到风险的分级。

在“风险管控”阶段,重点是对“评价分级”过程中发现的隐患进行治理。这不仅包括对现有措施的一次性整改,而是要求进行持续和全面的隐患排查,以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新出现的问题。这样的持续监控和治理确保风险始终得到有效控制,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

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关系

在探讨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双重预防机制的关系时,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定义和目标开始。

图片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套系统的规范,旨在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技术要求,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而双重预防机制则是这一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它专注于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以及隐患的排查和治理。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全面的安全管理框架,涵盖从风险评估到应急准备的所有方面

它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场所的安全设计、设备的安全使用、员工的安全培训和应急响应计划的制定。

双重预防机制则更加聚焦于两个核心活动: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这意味着在日常运营中,企业需要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将它们分类,并根据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同时,企业还需要定期进行隐患排查,确保所有的风险点都得到妥善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可能的安全隐患。

从这个角度来看,双重预防机制并不能替代安全生产标准化,因为它只是后者的一部分。双重预防机制强调的是对风险和隐患的管理,而安全生产标准化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安全管理框架。实际上,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应该被视为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目标的一种手段。

因此,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生产标准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不是独立的概念,也不需要融合,因为双重预防机制本身就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一部分。企业在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确保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更加细致、规范和科学,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目的。

【附件:双重预防机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