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展览预告|十一种床

 吕杨鹏 2024-05-15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十一种床

第一单元艺术家

44月报 、阿科、第一芬兰松馆 、二高、葛宇路 、胡向前 、李燎 、李怒 、林翠西&方胆疼&陈佳韵、潘赫和折叠的房间 、寺苗秀琴、子杰

第二单元艺术家

diyloveclub、废船、广东黄&本广大画廊、何俏、坏小鸟bAdbluEBiRdz、罗渣、一起练功

策展人:彭雪莹

出品人:潘宏政

空间设计:土猪建筑[JSND ARCHITECTS]

平面设计:工藝

美术馆团队:王雅影、杨佳韵、紫薇、姿尤

开幕:2024年6月2日 15:00

展期:2024.06.02 - 2024.12.02

地点:弘美术馆 Hong Museum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锦绣路1067号威斯汀酒店5楼

图片

展览前言

文/彭雪莹

宏政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正在北京,夏天,风是烫的。他说他在温州开了一家美术馆,要做开馆展了,如果我有时间的话可以过去看看。当时我借住在北京二环内一家酒吧,散步时和朋友聊到要搞个气垫船,日常随身携带,需要睡觉的时候就充上气,把船放在某个房顶或挂在岸边,这样我们就可以四处游走而不用发愁住宿的问题。

后来,我去到弘美术馆。车停在温州威斯汀酒店门口,身着西装的前台工作人员指引我进入大堂,左转,按电梯上五楼,就是美术馆。没想到是在五星级酒店里面啊。我想起自己和五星级酒店唯一的交集是借用厕所,在上海,前台温馨建议非酒店客人使用员工洗手间。

我住在广州,每次外出去其他城市基本上都需要使用“蹭住”这一策略:借住在朋友的家或空间,时间短的话就通宵散步、或者找一家24小时的店待着。酒店从来不是一个选项。至于我在广州的住处,也从城中村、郊区到老城区,几度搬转中牵扯出六年来我在广州的活动范围和轨迹。

于是,当弘美术馆邀请我策划新的展览时,身体本能告诉我要去回应美术馆位于五星级酒店里的这一层空间关系——是什么引发了一种矛盾的情绪和思考?某种程度上,五星级酒店暗示了空间的阶级性和排他性,酒店的居住功能也要求它保障客人的私密性和舒适度,这与美术馆鼓励的开放和公共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拉扯。让我警惕的不是这种拉扯本身,而是拉扯的消失:美术馆和酒店趋向某种同质性,无论是群体、生活方式还是认知。

因此,我想基于这样一种空间关系上私密与公共的拉扯,通过展览的方式将其拓展和延伸为个体层面遭遇的不同情境下身体与空间的博弈,及其过程中所暴露的私密性与公共性的关系——“床”,作为一个蕴含两者张力关系的符号被提炼出来。床是身体对居住空间最小单位的占有,容纳我们的睡眠和隐私,也是我们的身份和记忆的庇护所。此外,它作为一个锚点,限制并影响着个体的活动范围和路径,身体通过其居所来进行社会定位,这种定位塑造着个体(以及社会印象上)的身份认知。

“天梦之床”,这是威斯汀酒店的标志。同样的词语,换个场景,它就滑向周星驰电影里小人物对自身遭遇的自嘲:四面透风,顶上无瓦,身体朝天。不同于高端酒店的“大床房/总统套房”及其空间消费逻辑,在其他关乎居住的情境和生命经验中,身体与空间的相遇可能是充满不安的:由于各种原因,身体被权力和资源中心拒绝或持续处于流动状态,与此同时寻求安稳和庇护的本能又迫使它寻求突破,争取或创造一个栖身之所、一个“床位”,方式往往是让渡部分的私密性。相反的情况是,不安来自权力对个体私密性的入侵,冲破“床”这一防线来对个体空间进行重新分配和安置。

图片

李怒,《为和平卧床》,行为,2020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种种被动的公共性将个体推向对外界的不确定和努力寻求归属感的拉锯中。面对有限的空间和资源,个体不得不将“床”锚定在一个边缘位置或边界游离的缝隙处,对环境保持敏感度的同时,持续发明方法来维续和扩大自身的活动范围。在这个过程中促成了主体能量的释放和溢出,甚至转化为一种主动的公共性。或者,干脆选择相反的策略,个体怀抱自觉的测试性或游戏精神,将“床”开放或随身携带(或许气垫船也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法?),松动其单一的休憩功能并转化为一个公共平台。此时它不再是一个锚点而更接近磁铁,吸附并显现其所处的空间结构和运行机制,也聚集起散落各处的联系和行动。

图片

李燎,《单人床01(光谷)》,2011

行为,单通道数字录像(彩色,有声),24'02'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本次展览以“床”为一个起点,希望引向的是对如何构建新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实践和想象。“床”可以被解构、重组、变形,但也需要尊重和维护。以此出发去探索私密与公共、内与外的关系但并非取消两者边界。如何从私人的生活形态中开辟出一个提供差异化想象的公共空间?又如何以更灵活的身心、可共享的方法来应对和反击环境的窘迫、促成更多样、更亲近的连接,同时又可保有个体的私密、尊严和独立?这是展览“十一种床”抛出的问题。

本次展览分为两个单元:在第一单元中,十二位(组)艺术家将对展览主题及作品所处的空间关系作出回应;第二单元则邀请了七位(组)左右来自各地的创作者/艺术小组,在展期内陆续来到温州和弘美术馆做城市行走、工作坊、演出等活动,以此进一步松动特定空间和人群的同质性,创造一个持续拓展经验和促成连接的环境。这样一来,弘美术馆已然成为一个“八小时钟点房”,开馆时间即“十一种床”的开放时间:既嵌入它所在的威斯汀酒店的空间和秩序中,又从中撕开一道口子,制造例外和骚动。区别于五星级酒店围绕居住需求配套的多功能分区,钟点房往往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发明和集聚各种玩法:来自五湖四海、身怀六艺、不同身份不同目的的人聚在一起,各自折腾或一起折腾,最后,到点走人。卷起铺盖,“床”不见了,空间和经验却在我们身体里留了下来。

图片

策展人

彭雪莹

图片

现生活于广州,主要做剧场、做展览,最近也爱上了做饭。

曾在广州扉美术馆策划展览“去你的美术馆”、“这就是剧场?”、“行落街,漫游去”,联合策划“不止是目光:由木兰的故事开启的三个邀约”。她同时也是一名创作者,持续在家中、街头等不同空间发起剧场行动、演出,如“街头假动作”和“见步行步”等。

出品人

潘宏政

图片

温州弘美术馆创始人,馆长。英国剑桥大学东亚研究硕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硕士。“看见最初500米”工作坊参与者。

图片

参展艺术家

第一单元

44月报

图片

2020年3月,疫情正在世界各地蔓延,44 剧场的好朋友们此时身处世界不同角落,处在不同程度的无聊、恐慌、苦闷与错乱之中,开始了集体写作的实践。集体写作联合了隔离中的个体,我们将最初几期的主题定位“暴力辞典”,也尝试以此反刍并存档我们 2019-2020年的感受。

每个参与者有一天即24小时的写作和编辑时间。在同一份文件上,后面任意一天的参与者都可以对前面已有的内容进行新的编写,包括扩展、删除、改动、增添文字和结构,增删图像、多媒体素材,设置附件或者超链接,乃至线上和线下任何可以被描述、被感知和被编辑的形式。你可能在《44月报》中读到:漫画、虚构及科幻、政府文件、真假难辨的历史文献、聊天记录、神预言、网络截屏…每一期写作持续两至三周,参与者在该期结束前有一天共同编辑的机会,然后定稿。截至目前,不同的参与者已经完成九期文本的写作。

阿科Ake

图片

海南人,代哭者,目前工作生活在北京。

进行场地和语境特定的声音、 事件、 行为、 写作和装置的创作,也写诗,是某种乐手、 组织者和服务员;参与组织“五金微现场”系列;另外还有多人项目:音喜、夺命100秒、B级恐怖片计划......之前也意外地发起过游牧空间A2Space。

以简单直接的方式和暧昧曲折的路径抵达生活的微妙之处,有时回不来。

第一芬兰松馆

图片

“第一芬兰松馆”是一个关于动手做东西的集合项目。芬兰松是一种环保、规整、通过FSC森林认证(可持续)的经济木材,这些特点使它常常吸引人去肆无忌惮地做些事情,这种感觉恰恰是我们在工作室实践中慢慢理解到的一种“年轻的气质”。有着不同专业背景的成员以具体事务为话题,用简单的技术和材料语言在劳动中交流。

成员(从左至右):陈柱梓、余嘉辉、鞠硕、纪怡楠、庄纪往、苏凯茵、王超

二高

图片

二高(何其沃),出生于1985年,广东阳江人,目前生活与工作于广州及顺德。于香港演艺学院舞蹈学院毕业后,2021年继续研修新加坡[CP]3当代表演艺术评论。2007年创立二高表演,其作品常以身体作为审视焦点和创作对象,通过剧场、影像、合成现场、社区舞蹈等方式,荒诞且严肃地讨论中国社会和文化中身体、性/別、身份等诸多议题,近期作品关注中国社会中流动的新城市移民,山寨的身体以及舞蹈的公共参与性议题。

葛宇路

图片

1990 年出生于湖北武汉,2013 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影像媒体专业,2018 年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得实验艺术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环京地带。他的个展曾在北京公社和广州扉美术馆举办。曾入围 2019 艺术8青年奖以及第十三届 AAC 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2019)。2020年,他在北京公社的同名个展“葛宇路”荣获画廊周北京“最佳展览奖 - 创新奖”。

策划的大型展览项目有:画廊周北京公共单元《共同的专列》,声音博物馆开馆展《天上人间》。

胡向前

图片

胡向前,1983年出生于山东雷州,200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目前生活和工作于广州。胡向前是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界的青年行为艺术家,他创作的动机纯粹来自直觉的渴望,始终保持着这样的理念:直白真实地去体验周遭才有可能找到不为认识的现实。胡向前的创作形式可定义为以录像为载体的表演,他的作品灵感来自周围亲历的环境和他对于身体、表演艺术家和表演之间的关系的审思。凭借着对生活中矛盾荒谬的事物的高敏感度,他的作品娴熟地强调出了我们社会中的种种差异,并把一些微小的小事件放大成了社会能指(signifiers)。

李燎

图片

通过那些基于日常的半虚构式自传体创作,李燎的实践常常将真实境遇与艺术行为混为一谈。通过时常颇具寓言意味和自嘲式的行动策略,他主动设局或因势利导,践行着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并将“社会介入”落实到微观社会系统及具体条件下的身体力行,对家庭生产、社会生产及艺术生产的评价机制及规则进行观察与质疑,并尝试提供一套应对压力的戏谑策略,由此引发经验上的再认识。

李燎,1982 年生于湖北洪湖,现生活和工作在深圳。2005 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近期的个展包括:“劳动”,红树林画廊,深圳,中国(2023);老婆去创业了,坪山美术馆,深圳,中国(2023);近乡情怯,乔空间,上海,中国(2020);做更好的人,空白空间,北京,中国(2019);“艺术是真空”,空白空间,北京,中国(2016)。近期的群展包括:代表作,乔空间,上海,中国(2021);紧急中的沉思,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20);美术馆,现代艺术博物馆(MMK),法兰克福,德国(2019);The Street: Where The World Is Made,Mo.Co.Panacée,蒙彼利埃,法国;罗马国立21世纪美术馆,罗马,意大利(2018-2019);影像三角志:珠江三角洲的录像艺术,时代艺术中心(柏林),柏林,德国(2018);展演剧场,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巴黎,法国;上海 K11 chi 美术馆,上海,中国(2017);龙肝凤脑,OCAT 上海馆,上海,中国(2016);艺术怎么样?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卡塔尔多哈阿尔里瓦克(Al Riwaq)展览馆,多哈,卡塔尔(2016);_____ 的风俗习惯与我们如此不同,观看他们所得到的感受如同在观看展览,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巴黎,法国(2016);第三届乌拉尔当代艺术工业双年展,叶卡特琳堡,俄罗斯(2015);Surround Audience,纽约新美术馆,纽约,美国(2015)。自2020年开始,李燎将自身个体化作机构,通过邀请风水师担任策展人以及委任其它艺术家创作的方式,主办了以“李氏家宅鸿运展”为名的多次展览项目。

李怒

图片

李怒,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2015年荣获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Bursary大奖。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

李怒的创作植根于日常之中,将客观真实性之下的自我经历和主观化感受作为创作媒介,表现了对于社会大环境的普遍性感知、以及个体的情绪波动和群体在宏观社会演变中的精神状态。他关注偶然、突发以及当下状态的真实性存在,反对形式和技巧,摈弃视觉上的单调以及现代主义后期艺术家创作上连贯性、策略性和风格化的创作范式,探索装置艺术、当代雕塑、实验影像以及现场艺术等的各种可能性。他颠覆纪实与虚构、再现和抽象之间的感知界限来探索和实践当代艺术的语言。他把一切事物视为具有生命感知的存在,在看似信手拈来的材料运用和不择手段的艺术表达之中,是他敏锐而丰富的艺术语言。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扩张力和穿透力,既观念又感官,既直白又隐晦,既诗性又现实,并具有某种隐喻的、尖锐的、幽默的、诗性的和戏剧性特质。他的作品通常是复杂的,并且包含着多重含义。

林翠西&方胆疼&陈佳韵

图片

林翠西,当代剧场创作者、数字编程者。温州出生,现居上海,曾旅居洛杉矶和伦敦。她在2018年在上海共同创立实验剧场共同体“老妖精ensemble”,并在之后进行长期多样的集体创作实践。她关注当代生活中的身体政治、情感经验,常围绕一个表演或行动,使用参与式表演、交互网站、数据算法、半虚构写作等媒介与工具,打开日常中隐藏的非线性叙事。近期作品包括《织女计划》、《林子舞会》等。

图片

方胆疼,流行符号里的某一个身份,该符号常用于一般日常创作实践,流转于不同现场,在个体与共同体之间,不停行动。

图片

陈佳韵,1997年出生于瓯江边,成长于其畔。她于2020年毕业于加州艺术学院,并于2023年获得南加州大学的艺术硕士学位。目前定居于美国洛杉矶。她的艺术实践涉及奖杯制作、绘画、雕塑和装置制作。她目前的创作系列围绕语言和符号展开,特别关注不同语言之间的误译,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的诗意和幽默。

她的展览“tat skin slip tongue”目前正在洛杉矶市韩国城的私人项目空间Orlando展出,展期至5月21日。最近,她参加了Charlie James画廊的“Ahorita!”以及洛杉矶Human Resources的“Minor Gaps Between”展览。

潘赫和折叠的房间

图片

潘赫,曾开过书店,城际漫游者,多次参与艺术实践,但不太会做作品,“折叠的房间”联合发起人,44月报/剧场参与者,manchufeierzi乐队成员。

折叠的房间,一张纸上的多个点如何以最轻快的方式贯通?折叠的房间来自“实践论”(一个去权力惯性、去主体幻觉的共同体计划),通过游牧于不同城市并进入出人意表的场所,它试图促成一种关乎行动经验和路径的空间互助网络。

寺苗秀琴

图片

91年生于潮汕东村,身高167,体重57。自我意识是以家族为单位,作品多是山寨的传统习俗,地方戏。

子杰

图片

子杰,广西人在武汉。其是一个漫画家、写作者和行动者。长期以来从事漫画创作,参与发起了反对武汉东湖缙绅化的系列运动并创作了一系列针对该空间议题的作品。现在主要关注城市化和空间正义、技术和写作等方面的问题。

图片

第二单元

diyloveclub

图片

我发现自己不太擅长搞艺术,尤其不擅长搞成功,可能更擅长搞失败,不管是生活还是创作。

普通人远远强过那些成功人士那些大人物的地方,就是我们更擅长失败。成功艺术家想做只有她们才能做、别人做不了的艺术,我想做普通人都能做的艺术,想做普通人都能成为的艺术家。

废船

图片

废船是一个开放的艺术空间。

两层楼里有,一个展厅、一个工作室、一间休息室、音乐演出设备和电影放映的场地、一个 小酒吧,一间安静的阅读室、一个可以安详睡觉的地方。还有一堆人,他们都在拼命地做着各种事儿,玩音乐、行为艺术、做装置、画画、书法、刻 章子、写作、做首饰、做乐器、拍电影、练拳击、玩游戏。

广东黄&本广大画廊

图片

本广大画廊,一家存在于广州的微型画廊,主要售卖画廊主以及朋友们的各类作品与产品。

开画廊是虚荣的,除非它为朋友们而开,包括那些我们尚不识得的。

广东黄,一位生活在广州的艺术创作人士的艺名,他还有其它一些身份,例如:本广大画廊CEO、刺纸小组成员。

何俏

图片

2001年生于广西河池,202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水彩画系。何俏目前在流浪并尝试做一些在地的艺术实践。

坏小鸟bAdbluEBiRdz

图片

五个好朋友,居住在世界各地,演奏关于快乐、幸福、吵闹、温暖、湿润、花园、友谊的故事,唱她们的生活。

罗渣

图片

2018年起作为定海桥互助社共治计划的成员开始活动,2021年在自己的住处发起组建了懒汉之家,通过在半开放的居家空间中组织创作、展览、放映和读书会等活动,尝试在日常生活的语境中实践社会参与,探索普通人针对结构性压迫的抵抗策略。

一起练功

图片

2020年初新冠疫情期间,有感于公共空间的急剧压缩对个人、社群联结的打断,和对低成本养护身心、纾解郁困的需求,几个好朋友开始在居所定期聚会,一起习练内家拳(松身、站桩、推手),交流关心的话题。后逐渐走出家门,公开召集,游动于各种街角的替代空间、公园空地,希冀将此方法从传统等级师承制语境中脱嵌,平等传递给更多身处不同情境和观念的人群,强调对彼此身心状态的觉知、倾听和非应激反应,通过与身体的持续相处,培养、练习共同感知和实践默契。

「一起练功」由冯俊华、万青、欧飞鸿发起,活跃于广州,也经由参与的朋友们自发带到地球的不同地区。在道家的思想中,“柔”与“弱”是能量得以生成、流动、传递的关窍,对“柔”与“弱”的恐惧是首先要克服的心情。2023 年,「一起练功」发起了「同柔共弱」,在日常练功外,以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来呈现、讨论对“柔”“弱”的理解,包括邀请共同创作,组织放映、演出、工作坊等交流,尝试在慕强的世界中丰富对生活的感知,探索多元互助形态与反应方式。

形式活泼,效果开心,

性别友好,互相倾听,

花式相处,激发身心!

图片

空间设计

土猪建筑

2022年在广州创立,做些小型建筑设计,旧屋改造,商业空间等方面设计及实践工作。

平面设计

工藝

图片

工藝是畫漫畫的。

美术馆

弘美术馆

图片

温州是一个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以流动性著称的城市。坐落于温州市中心,弘美术馆通过当代文化和艺术展示与研究,更新和拓展艺术、社会科学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我们相信美术馆是建设社会不可或缺的力量。以美术馆为中心,我们连接散落的全球化碎片,从而打造一种面向未来的文化主体。

图片

校对/紫薇、姿尤

整理排版/佳韵、雅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